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66130
消渴丸配合中药治疗Ⅱ型糖尿病51例
http://www.100md.com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
     作者:邵迎新 邵金阶

    单位:邵迎新 黄冈市中医医院 436100;邵金阶 罗田县万密斋医院 436600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药疗法;消渴丸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990328 中国图书分类号 R255.4

    1 临床资料

    51例均符合1982年全国糖尿病北京会议修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在35~55岁者35例,56~71岁者16例;病程3个月~2年者15例,2~5年者25例,5~11年者11例。其中合并视网膜病变者28例,高脂血症者30例,冠心病者8例,下肢血管病者1例。空腹血糖7.8~10mmol/L者19例,10.1~17mmol/L者18例,17.1~22mmol/L者14例。

    2 治疗方法

    口服自拟益气滋阴化瘀汤:黄芪、生地、玄参、花粉、党参各20g,丹参、赤药各15g,地骨皮、葛根、麦冬各10g,水煎2次,取汁400ml,分2次服,1剂/d;消渴丸3次/d,每次服5丸,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痊愈(症状消失,尿糖“-”或“±”,血糖三次正常)35例;好转(主要症状及有关检查均见改善)14例;无效(经治3个月临床症状及有关检查无明显改善)2例。

    4 典型病例

    卢某,男,56岁,1996年11月17日初诊。1995年6月因口喝多饮、多尿,经某医院诊为糖尿病(Ⅱ型),采用饮食疗法及降糖片、达美康等西药治疗,病情时有反复。初诊:口喝喜饮,多尿,易饥欲食,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心慌气短,形体消瘦(体重较病前下降3.5kg),舌质暗红,舌边有紫斑,脉细弦稍数,空腹血糖15.1mmol/L,尿糖(),证属气阴两虚兼血瘀之消渴证,宗上法治疗1个月。12月18日二诊:症状基本消失,体重增加2.5kg,精神转佳,空腹血糖7.1mmol/L,尿糖(±),继以消渴丸日2次,每次5丸,益气滋阴化瘀汤2日1剂,续服1月,诸症若失。1997年1月20日三诊:空腹血糖5.2mmol/L,尿糖(-),嘱停服药,注意饮食,随访至今,病情稳定,多次空腹血糖均在6mmol/L以下。

    5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因体内胰岛素分泌功能相对或绝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糖、蛋白、脂肪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全身慢性进行性疾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指出:“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虚阳亢,津涸热淫而已”。本病病机特点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继而津亏气虚,血行不畅而致气虚、血瘀瘀滞证。

    现代医学认为,血液流变学异常,全血粘度增高,血小板和细胞聚集性增强,血流缓慢,血液瘀滞和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血瘀的病理基础。

    笔者运用消渴丸配合益气滋阴化瘀汤益气滋阴、活血化瘀。方中黄芪、党参益气健脾;生地、麦冬、地骨皮、玄参滋阴润燥;花粉生津止渴兼清肺胃之热;葛根升津益胃;丹参、赤芍活血化瘀。消渴丸每日15丸(每丸含优降糖0.25mg)取其量小降血糖作用强而迅速的特点,两者相伍,切中病机,故用之临床收效良好。

    收稿日期:1999-03-2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