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中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分析
作者:施宗方
单位: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325600)
关键词:
温州医学院学报990139 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发病机理错综复杂,在出血性中风中有较高的发病率,也是出血性中风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出血性中风246例,其中并发MOF58例,全部病例按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诊断标准[1]。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本组男142例,女104例。年龄48~91岁,平均61.3岁。58例MOF者平均年龄76.2岁,188例非MOF者平均年龄56.7岁。手术89例,发生MOF19例,占21.3%,非手术治疗157例,发生MOF 39例,占24.8%。
, http://www.100md.com
1.2 病情分级:按金谷氏脑出血病情分级标准,并发MOF的58例分别为Ⅱ度—1级2例;Ⅱ度—2级2例;Ⅲ度—1级11例;Ⅲ度—2级23例;Ⅲ度—3级20例。出血量分别为<20ml者9例;20~30ml者16例;30~50ml者22例;>50ml者12例。
1.3 结果:本组各器官功能衰竭的频度依次为肺脏41例、胃34例、肾脏24例、肝脏15例。各器官功能衰竭的数目与死亡数如下:脑、肺、胃、肾、心、肝6器官衰竭4例,死亡4例;脑、肺、胃、肾、心5器官衰竭者7例,死亡7例;脑、肺、心、胃、肾4器官衰竭者13例,死亡12例;脑、肺、心、肝4器官衰竭者8例,死亡7例;脑、肺、心3器官衰竭者9例,死亡7例;脑、胃两器官衰竭者10例,死亡6例;脑、肝两器官衰竭者3例,无死亡;其他组合的器官衰竭4例,死亡2例。本组并发MOF者总病死率为77.6%。
2 讨论
本组出血性中风平均年龄61.3岁,并发MOF者76.2岁。说明年龄越大,越易并发MOF,这也是高龄患者中风病死率高的原因之一。病情分级越重,血肿量越大,也越易并发MOF。本组绝大多数(54/58)MOF发生在Ⅲ度—1级以上。出血量越大,病情分级越重,大脑中线结构受刺激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亦越严重,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组织胺释放增多,胃酸过度分泌导致胃出血。病情越重,神志障碍越深,易发生胃液反流和口腔分泌物积聚,致吸入性肺炎引起肺部感染和肺功能衰竭。此外,病情越重,脑受压越厉害,医生倾向加大甘露醇剂量,则又往往导致肾功能衰竭
, 百拇医药
[2]。
本组资料表明,除脑本身外,各器官的易感性依次为肺、胃、心血管、肾、肝。肺是最多且往往最早并发功能衰竭的器官,而严重感染是引起MOF的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始动因素,据报道MOF病人70%~90%有败血症[3]。本组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共24例,占41.0%,其发生频度在肺、胃、心血管之后,且在较晚时出现,却对病人存活与否起着重要作用。一旦累及肾功能,脑水肿极难控制,治疗十分棘手,病死率明显升高。本组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者,病死率高达96.0%。
出血性中风有较高的病死率,我们认为与易并发MOF有较大关系。全部246例中手术治疗89例,并发MOF 19例,占21.3%;非手术治疗157例,并发MOF 39例,占24.8%,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一旦并发MOF其总病死率高达77.6%。一般认为MOF一旦发生,治疗尚缺乏有效的具体措施,且在早期常无特殊表现,待有所发觉为时已晚,往往难使病情逆转。所以根据年龄,病情分级,出血量以及某一脏器储备能力较差等进行早期预测有一定意义。
, 百拇医药
治疗方面,首先要有效的降低脑压,采取脱水、吸氧、降压、止血、应用神经活化剂等。并选择适当的病例不失时机地进行血肿清除术,尽一切努力治疗原发病即恢复脑功能是防治MOF的主要措施。此外积极防治感染至关重要。早期肺脏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应尽早行气管切开,加强吸痰、抗炎以期控制MOF始动因素。如已发生MOF,应早期行呼吸机支持疗法。对于胃出血,应持续胃肠减压,吸尽咖啡色胃液,冰盐水灌洗,氢氧化铝凝胶保护胃粘膜,使用雷尼替丁等使pH值保持在4~7,输血以及停用激素等。处理急性肾功能衰竭应早期使用利尿剂,停用甘露醇和肾毒性抗菌素。早期透析对纠正水电平衡,保全心肺功能或减轻其损害程度至关重要。出现肝功能衰竭应采取有效的支持措施,维持肝组织良好的血液灌流,并加强营养支持,补充ATP、辅酶A、细胞色素C。
总之,中风并发MOF病人,病情重笃,变化多端且发展迅速。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故应强调预防。一旦发生,治疗上往往需要多科合作,重点在积极治疗脑内占位效应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包括适当的手术治疗以及控制感染、静脉或胃肠道内高营养支持疗法等。
3 参考文献
[1] 陈德昌,刘大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诊断与发病机理探讨.中华医学杂志,1986,68∶226
[2] 赵德川,康建军,赵彪.血肿穿刺术治疗危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252
[3] 戴自英,陈灏珠,丁训杰.实用内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03
(收稿:1998-10-14,修回:1998-11-17), 百拇医药
单位: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325600)
关键词:
温州医学院学报990139 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发病机理错综复杂,在出血性中风中有较高的发病率,也是出血性中风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出血性中风246例,其中并发MOF58例,全部病例按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诊断标准[1]。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本组男142例,女104例。年龄48~91岁,平均61.3岁。58例MOF者平均年龄76.2岁,188例非MOF者平均年龄56.7岁。手术89例,发生MOF19例,占21.3%,非手术治疗157例,发生MOF 39例,占24.8%。
, http://www.100md.com
1.2 病情分级:按金谷氏脑出血病情分级标准,并发MOF的58例分别为Ⅱ度—1级2例;Ⅱ度—2级2例;Ⅲ度—1级11例;Ⅲ度—2级23例;Ⅲ度—3级20例。出血量分别为<20ml者9例;20~30ml者16例;30~50ml者22例;>50ml者12例。
1.3 结果:本组各器官功能衰竭的频度依次为肺脏41例、胃34例、肾脏24例、肝脏15例。各器官功能衰竭的数目与死亡数如下:脑、肺、胃、肾、心、肝6器官衰竭4例,死亡4例;脑、肺、胃、肾、心5器官衰竭者7例,死亡7例;脑、肺、心、胃、肾4器官衰竭者13例,死亡12例;脑、肺、心、肝4器官衰竭者8例,死亡7例;脑、肺、心3器官衰竭者9例,死亡7例;脑、胃两器官衰竭者10例,死亡6例;脑、肝两器官衰竭者3例,无死亡;其他组合的器官衰竭4例,死亡2例。本组并发MOF者总病死率为77.6%。
2 讨论
本组出血性中风平均年龄61.3岁,并发MOF者76.2岁。说明年龄越大,越易并发MOF,这也是高龄患者中风病死率高的原因之一。病情分级越重,血肿量越大,也越易并发MOF。本组绝大多数(54/58)MOF发生在Ⅲ度—1级以上。出血量越大,病情分级越重,大脑中线结构受刺激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亦越严重,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组织胺释放增多,胃酸过度分泌导致胃出血。病情越重,神志障碍越深,易发生胃液反流和口腔分泌物积聚,致吸入性肺炎引起肺部感染和肺功能衰竭。此外,病情越重,脑受压越厉害,医生倾向加大甘露醇剂量,则又往往导致肾功能衰竭
, 百拇医药
[2]。
本组资料表明,除脑本身外,各器官的易感性依次为肺、胃、心血管、肾、肝。肺是最多且往往最早并发功能衰竭的器官,而严重感染是引起MOF的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始动因素,据报道MOF病人70%~90%有败血症[3]。本组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共24例,占41.0%,其发生频度在肺、胃、心血管之后,且在较晚时出现,却对病人存活与否起着重要作用。一旦累及肾功能,脑水肿极难控制,治疗十分棘手,病死率明显升高。本组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者,病死率高达96.0%。
出血性中风有较高的病死率,我们认为与易并发MOF有较大关系。全部246例中手术治疗89例,并发MOF 19例,占21.3%;非手术治疗157例,并发MOF 39例,占24.8%,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一旦并发MOF其总病死率高达77.6%。一般认为MOF一旦发生,治疗尚缺乏有效的具体措施,且在早期常无特殊表现,待有所发觉为时已晚,往往难使病情逆转。所以根据年龄,病情分级,出血量以及某一脏器储备能力较差等进行早期预测有一定意义。
, 百拇医药
治疗方面,首先要有效的降低脑压,采取脱水、吸氧、降压、止血、应用神经活化剂等。并选择适当的病例不失时机地进行血肿清除术,尽一切努力治疗原发病即恢复脑功能是防治MOF的主要措施。此外积极防治感染至关重要。早期肺脏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应尽早行气管切开,加强吸痰、抗炎以期控制MOF始动因素。如已发生MOF,应早期行呼吸机支持疗法。对于胃出血,应持续胃肠减压,吸尽咖啡色胃液,冰盐水灌洗,氢氧化铝凝胶保护胃粘膜,使用雷尼替丁等使pH值保持在4~7,输血以及停用激素等。处理急性肾功能衰竭应早期使用利尿剂,停用甘露醇和肾毒性抗菌素。早期透析对纠正水电平衡,保全心肺功能或减轻其损害程度至关重要。出现肝功能衰竭应采取有效的支持措施,维持肝组织良好的血液灌流,并加强营养支持,补充ATP、辅酶A、细胞色素C。
总之,中风并发MOF病人,病情重笃,变化多端且发展迅速。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故应强调预防。一旦发生,治疗上往往需要多科合作,重点在积极治疗脑内占位效应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包括适当的手术治疗以及控制感染、静脉或胃肠道内高营养支持疗法等。
3 参考文献
[1] 陈德昌,刘大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诊断与发病机理探讨.中华医学杂志,1986,68∶226
[2] 赵德川,康建军,赵彪.血肿穿刺术治疗危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252
[3] 戴自英,陈灏珠,丁训杰.实用内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03
(收稿:1998-10-14,修回:1998-11-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