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和氨茶碱全麻催醒作用的比较
作者:林佩君 刘成昆
单位: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325000)
关键词:
温州医学院学报990134 近几年来,我院用静注纳洛酮或氨茶碱为全麻术后病人催醒,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并获得一定的经验。为探讨两药的催醒效果及副作用,我们对40例全麻术后需催醒的病人随机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术前未用影响神经肌肉传导药物,无神经肌肉疾病,血压、心、肺、肝、肾功能正常,ASAⅠ~Ⅱ级,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病人40例。包括胃肠道肿瘤手术15例,胆囊、胆总管手术15例,胰及十二指肠切除1例,食道癌根治3例,膀胱癌全膀胱切除2例,宫颈癌根治4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1~72岁,平均41.7岁,体重37~78kg。将其随机分三组:A组13例为纳洛酮组;B组15例为氨茶碱组;C组12例为对照组。
, 百拇医药
1.2 方法: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类和抗胆碱类药物。麻醉诱导用芬太尼4~6μg/kg、硫喷妥钠5~7mg/kg、琥珀胆碱1~1.5mg/kg,气管插管成功后行间歇正压通气。麻醉维持静脉滴注2%普鲁卡因含0.08%琥珀胆碱和0.04%哌替啶复合液,间断吸入笑气、异氟醚或安氟醚。麻醉时间为1.5~7h,平均(3.86±1.44)h。手术结束时潮气量<6ml/kg,无咳嗽,无吞咽反射或反射微弱,呼唤无反应者为催醒对象。立即A组:纳洛酮每次0.4mg;B级:氨茶碱每次2~2.5mg/kg,均用5%葡萄糖稀释后缓慢静注;C组:静注生理盐水10ml。
1.3 观察指征:①Datex SA/3型监护仪监测循环呼吸指标,分别于注药前及注药后2、5、10、15min,记录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②咳嗽吞咽反射、呼唤反应、肌张力。用药后VT增加在100ml以上,有较强咳嗽吞咽反射,呼之能睁眼或点头示意握手有力者,视为催醒有效。拔除导管指征为病人清醒,呼之睁眼,保护性反射和肌张力恢复,自主呼吸均匀,频率达12次/分以上,潮气量大于8ml/kg。③观察催醒药的副作用:包括心血管反应、躁动、严重呛咳、创口疼痛、呕吐、复睡等。
, 百拇医药
1.4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用药后A、B两组RR、VT、SpO2逐渐增加,第15分钟最显著,C组亦有不同程度增加,但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见表1。
表1 用药前和后15min通气参数及血氧饱和度比较(
±s) 组别
n
RR(次/分)
VT(ml)
SpO2(%)
, http://www.100md.com
注药前
注药后
注药前
注药后
注药前
注药后
A
13
11.2±2.0
20.4±4.2*△
156±46
350±60*△
, http://www.100md.com
84±3.6
93±3.8*△
B
15
12.1±2.1
21.2±4.4*△
148±40
371±46*△
85±4.5
94±2.5*△
C
, 百拇医药 12
11.6±2.2
14.4±2.1
154±38
240±50*
85±5.0
87±4.4
与注药前比较:*P<0.05,与C组比:△P<0.05
2.2 两组病人用药后血压、脉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心电图无改变。用药后15min催醒总有效率A、B两组明显高于C组(见表2)。术毕至拔管平均时间分别为A组11.6min,B组12.9min,C组32.8min,A、B两组与对照组比较,拔管时间明显提前。
, http://www.100md.com
表2 三组病人催醒效果(例数)比较
例数
注药后(min)
总有效率(%)
2
5
10
15
A组
13
1
6
4
, http://www.100md.com
1
92.3*
B组
15
2
5
5
2
93.3*
C组
12
0
0
, http://www.100md.com
2
3
41.6
与C组比:*P<0.05
2.3 三组用药后不良反应见表3。A组有8例病人用药后出现躁动,7例拔管后诉创口疼痛,除3例较轻未作处理外,另4例用安定5~10mg或哌替啶50~100mg静注后安静,有3例拔管后30分钟复睡,2例能唤醒,1例再次静注纳洛酮0.4mg。B组有2例呛咳,但较A组轻,1例拔管后诉创口疼痛,未作处理尚能耐受,1例呕吐为胃内容物(系急诊手术,与术前准备不充分有关)。
表3 三组病人副作用(例数)比较
总例数
躁动
, 百拇医药
严重呛咳自
行举手拔管
拔管后诉
创口疼痛
呕吐
复睡
A组
13
8
6
7
0
3
B组
, http://www.100md.com
15
1
2
1
1
0
C组
12
0
0
0
1
0
3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全麻术后早期清醒是麻醉安全重要手段之一,但有些病人因各种原因致使苏醒延迟并出现呼吸抑制等现象。本文结果表明,纳洛酮和氨茶碱均有明显催醒作用,用药后呼吸频率、潮气量明显增加,能很快改善病人清醒度,拔管时间提前。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有人报道催醒有效率为91.2%[1],本组纳洛酮用药后15分钟催醒有效率为92.3%。纳洛酮催醒效果确实,但副作用也较多,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少数病人引起肺水肿等[2]。本组有8例病人用药后出现躁动,7例拔管后诉创口疼痛等,可能为拮抗麻醉药作用,同时逆转镇痛药所致。
氨茶碱可促进吗啡类和苯二氮类药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逆转,同时改善神经肌肉传导功能,增加骨骼肌张力,并能明显增强膈肌的收缩力。有人报道催醒有效率为93%[3],我们观察其用药后15分钟催醒有效率为93.3%。另外,氨茶碱作用时间长,成年人平均血浆半衰期为5~8h,故催醒后复睡现象少,不必担心催醒后再出现呼吸抑制的意外。但有人提出使用氨茶碱后的副作用较多,大剂量(每次大于5mg/kg)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甚至惊厥等[4],可用作全麻催醒剂,其剂量为每次2~2.5mg/kg,尚在安全范围内。本组仅少数病人出现脉博增快,无其它不良反应。
, http://www.100md.com
4 参考文献
[1] 卢宝顺.纳洛酮的非特异性催醒效应.实用麻醉杂志,1993,6(2)∶32
[2] 刘喜文,王虹,曲宇秋等.纳洛酮引起肺水肿一例报告.中华麻醉学杂志,1983,13(4)∶305
[3] 高玉华,冯洋,陈昆州等.氨茶碱用于全麻催醒及血药浓度监测.中华麻醉学杂志,1987,7(4)∶199
[4] 罗毅.氨茶碱用作全麻静脉麻醉的复苏.中华麻醉学杂志,1987,7(3)∶170
(收稿:1998-08-28,修回:1998-11-04), 百拇医药
单位: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325000)
关键词:
温州医学院学报990134 近几年来,我院用静注纳洛酮或氨茶碱为全麻术后病人催醒,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并获得一定的经验。为探讨两药的催醒效果及副作用,我们对40例全麻术后需催醒的病人随机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术前未用影响神经肌肉传导药物,无神经肌肉疾病,血压、心、肺、肝、肾功能正常,ASAⅠ~Ⅱ级,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病人40例。包括胃肠道肿瘤手术15例,胆囊、胆总管手术15例,胰及十二指肠切除1例,食道癌根治3例,膀胱癌全膀胱切除2例,宫颈癌根治4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1~72岁,平均41.7岁,体重37~78kg。将其随机分三组:A组13例为纳洛酮组;B组15例为氨茶碱组;C组12例为对照组。
, 百拇医药
1.2 方法: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类和抗胆碱类药物。麻醉诱导用芬太尼4~6μg/kg、硫喷妥钠5~7mg/kg、琥珀胆碱1~1.5mg/kg,气管插管成功后行间歇正压通气。麻醉维持静脉滴注2%普鲁卡因含0.08%琥珀胆碱和0.04%哌替啶复合液,间断吸入笑气、异氟醚或安氟醚。麻醉时间为1.5~7h,平均(3.86±1.44)h。手术结束时潮气量<6ml/kg,无咳嗽,无吞咽反射或反射微弱,呼唤无反应者为催醒对象。立即A组:纳洛酮每次0.4mg;B级:氨茶碱每次2~2.5mg/kg,均用5%葡萄糖稀释后缓慢静注;C组:静注生理盐水10ml。
1.3 观察指征:①Datex SA/3型监护仪监测循环呼吸指标,分别于注药前及注药后2、5、10、15min,记录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②咳嗽吞咽反射、呼唤反应、肌张力。用药后VT增加在100ml以上,有较强咳嗽吞咽反射,呼之能睁眼或点头示意握手有力者,视为催醒有效。拔除导管指征为病人清醒,呼之睁眼,保护性反射和肌张力恢复,自主呼吸均匀,频率达12次/分以上,潮气量大于8ml/kg。③观察催醒药的副作用:包括心血管反应、躁动、严重呛咳、创口疼痛、呕吐、复睡等。
, 百拇医药
1.4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用药后A、B两组RR、VT、SpO2逐渐增加,第15分钟最显著,C组亦有不同程度增加,但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见表1。
表1 用药前和后15min通气参数及血氧饱和度比较(
n
RR(次/分)
VT(ml)
SpO2(%)
, http://www.100md.com
注药前
注药后
注药前
注药后
注药前
注药后
A
13
11.2±2.0
20.4±4.2*△
156±46
350±60*△
, http://www.100md.com
84±3.6
93±3.8*△
B
15
12.1±2.1
21.2±4.4*△
148±40
371±46*△
85±4.5
94±2.5*△
C
, 百拇医药 12
11.6±2.2
14.4±2.1
154±38
240±50*
85±5.0
87±4.4
与注药前比较:*P<0.05,与C组比:△P<0.05
2.2 两组病人用药后血压、脉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心电图无改变。用药后15min催醒总有效率A、B两组明显高于C组(见表2)。术毕至拔管平均时间分别为A组11.6min,B组12.9min,C组32.8min,A、B两组与对照组比较,拔管时间明显提前。
, http://www.100md.com
表2 三组病人催醒效果(例数)比较
例数
注药后(min)
总有效率(%)
2
5
10
15
A组
13
1
6
4
, http://www.100md.com
1
92.3*
B组
15
2
5
5
2
93.3*
C组
12
0
0
, http://www.100md.com
2
3
41.6
与C组比:*P<0.05
2.3 三组用药后不良反应见表3。A组有8例病人用药后出现躁动,7例拔管后诉创口疼痛,除3例较轻未作处理外,另4例用安定5~10mg或哌替啶50~100mg静注后安静,有3例拔管后30分钟复睡,2例能唤醒,1例再次静注纳洛酮0.4mg。B组有2例呛咳,但较A组轻,1例拔管后诉创口疼痛,未作处理尚能耐受,1例呕吐为胃内容物(系急诊手术,与术前准备不充分有关)。
表3 三组病人副作用(例数)比较
总例数
躁动
, 百拇医药
严重呛咳自
行举手拔管
拔管后诉
创口疼痛
呕吐
复睡
A组
13
8
6
7
0
3
B组
, http://www.100md.com
15
1
2
1
1
0
C组
12
0
0
0
1
0
3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全麻术后早期清醒是麻醉安全重要手段之一,但有些病人因各种原因致使苏醒延迟并出现呼吸抑制等现象。本文结果表明,纳洛酮和氨茶碱均有明显催醒作用,用药后呼吸频率、潮气量明显增加,能很快改善病人清醒度,拔管时间提前。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有人报道催醒有效率为91.2%[1],本组纳洛酮用药后15分钟催醒有效率为92.3%。纳洛酮催醒效果确实,但副作用也较多,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少数病人引起肺水肿等[2]。本组有8例病人用药后出现躁动,7例拔管后诉创口疼痛等,可能为拮抗麻醉药作用,同时逆转镇痛药所致。
氨茶碱可促进吗啡类和苯二氮类药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逆转,同时改善神经肌肉传导功能,增加骨骼肌张力,并能明显增强膈肌的收缩力。有人报道催醒有效率为93%[3],我们观察其用药后15分钟催醒有效率为93.3%。另外,氨茶碱作用时间长,成年人平均血浆半衰期为5~8h,故催醒后复睡现象少,不必担心催醒后再出现呼吸抑制的意外。但有人提出使用氨茶碱后的副作用较多,大剂量(每次大于5mg/kg)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甚至惊厥等[4],可用作全麻催醒剂,其剂量为每次2~2.5mg/kg,尚在安全范围内。本组仅少数病人出现脉博增快,无其它不良反应。
, http://www.100md.com
4 参考文献
[1] 卢宝顺.纳洛酮的非特异性催醒效应.实用麻醉杂志,1993,6(2)∶32
[2] 刘喜文,王虹,曲宇秋等.纳洛酮引起肺水肿一例报告.中华麻醉学杂志,1983,13(4)∶305
[3] 高玉华,冯洋,陈昆州等.氨茶碱用于全麻催醒及血药浓度监测.中华麻醉学杂志,1987,7(4)∶199
[4] 罗毅.氨茶碱用作全麻静脉麻醉的复苏.中华麻醉学杂志,1987,7(3)∶170
(收稿:1998-08-28,修回:1998-11-0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