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温州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66343
麻醉手术期间心跳骤停16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温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
     作者:林丽娜 吴辉

    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325000)

    关键词:

    温州医学院学报/990451 心跳骤停是麻醉手术期间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虽低,但病死率极高,且存活者也极可能遗留严重的脑部并发症,故应对此加以重视。笔者对我科十年来麻醉手术期间心跳停止16例进行分析,以达到降低其发生率、提高复苏成功率的目的。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0例,女6例,年龄2~83岁;急诊手术10例(气管异物1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伴结石4例,闭合性颅脑损伤4例,刀伤伴失血性休克1例),择期手术6例(小脑占位1例,膀胱肿瘤1例,腭裂2例,嗜铬细胞瘤1例,椎管内占位1例)。

, 百拇医药     1.2 麻醉方法 全麻气管内插管8例,硬膜外腔阻滞5例,局麻3例。

    1.3 诊断依据 本组病例诊断的主要依据是:①清醒病人突发性意识消失;②全麻病人血压测不到,大动脉搏动消失;③术野血液颜色变紫,听诊无心音;④ECG显示室颤或ECG示波平直。

    1.4 复苏结果 经心外按压、人工通气、肾上腺素等心肺脑复苏处理后,心脏复苏12例,复苏成功率占75%(其中2例因术中出血不止心跳再次停止最终不能复苏);麻醉手术中死亡5例,术后死于肺部感染1例,循环衰竭1例,脑死亡自动出院3例,植物人1例,成活且生活上无严重障碍5例。

    2 讨论

    2.1 心跳停止的原因 麻醉手术期间造成心跳骤停的原因很多,但不外乎疾病本身、麻醉和手术三方面。它们既可以是单纯性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吴文林[1]在围手术期循环骤停18例分析中指出:有多种因素可以引起循环骤停但麻醉处理上的错误是常见而且可以预防的一个因素。本组麻醉诱导期心跳骤停3例,原因分别为麻醉药使用不当、气管导管误入食道及全脊麻;手术期间心跳停止9例,原因有术前失血性休克未纠正术中损伤出血(3例)、术前未进行麻醉前用药及腹膜牵拉反射停跳(3例)、静脉点滴普鲁卡因过快(2例)、总气道阻塞(1例)等;术后停跳4例,其中全麻拔管循环衰竭2例,呼吸道梗阻缺氧2例。综上所述,停跳原因可归纳为循环因素(失血)、全麻药对心脏的抑制、麻醉前未用药引起的神经反射、呼吸因素(气道梗阻),而疾病本身、手术刺激、失血和麻醉是本组发生心跳停止的主要原因。此类病人术前存在低心排、低肺通气及交感神经高度兴奋等情况,导致心、肺、脑、肝、肾等重要器官灌注不足,氧供应下降。在氧供与氧耗比例失常下麻醉和手术,极易发生心跳停止。
, 百拇医药
    2.2 诊断问题 心跳停止及时诊断非常重要,有文献提出把CPCR-ABCD程序改为CPCR-AABCD,加入的A即Assessment(判断)[2]。我们也赞成这样的看法:即使心跳并未完全停止,心脏按压对病人也有好处[3]。所以,临床麻醉中一旦出现前述症状,应立即采取复苏措施以尽量缩短脑供血中断时间,不必反复听诊心音或等待心电示波明确诊断以免延误复苏时机。

    2.3 重视围手术期麻醉处理是预防和减少心脏骤停的最根本措施 本组除疾病本身、手术因素外,麻醉用药及处理不当也是重要原因,因此,做好围手术期工作十分重要。具体为:重视麻醉前病情的估计,麻醉前及时用药,正确选择麻醉药,作好各种应急准备,保持呼吸道通畅,开放静脉通道,尽早供氧供血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加强麻醉期间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并加以纠正。此外,连续心电图监测、脉搏氧饱和度、动脉血压应作为手术病人常规监测项目。

    2.4 加强手术后的麻醉管理 手术完成后麻醉并未结束,还要对病人继续进行周密的管理和必要的监护。要严格按照气管导管拔除指征把握导管拔除时机,及时吸净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以防误吸。急危重症病人术后呼吸、循环稳定后应送回病房或重症监护室加强监测和治疗。转运途中也不能放松监测和治疗,输血、输液、给氧和各种治疗药物应持续进行。应用便携式心电、脉搏氧饱和度监护仪可提高转运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吴文林.围手术期循环骤停18例分析.实用麻醉学杂志,1993,6(3)∶27

    2 夏蕙生,范国辉.现代外科危重病的急救.北京:人民科技出版社,1991.101

    3 高成译.心跳与呼吸停止的复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5~7

    (收稿:1998-11-2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