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温州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66347
偶发性肾上腺肿瘤八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温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
     作者:温海涛 颜力昊 杨凌峰

    单位:浙江省丽水地区医院泌尿科(323000)

    关键词:

    温州医学院学报/990446 偶发性肾上腺肿瘤一般是指无临床症状,仅在检查与此无关的疾病过程中或手术探查时偶然发现的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广泛而言也包括经仔细检查发现有轻微全身症状的肿瘤及囊肿[1]。我院自1980年5月~1998年7月,共收治偶发性肾上腺肿瘤8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为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8~52岁,平均43.6岁。左侧2例,右侧6例。除1例有左上腹隐痛外,其余均无明显症状,8例均行B超检查,诊断为肾上腺占位性病变6例,诊断为胰尾肿瘤1例,诊断为肝脏占位性病变1例。6例行CT检查,诊断为肾上腺肿瘤5例,胰尾占位病变1例。2例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诊断为肾上腺肿瘤2例。7例行17-羟、17-酮及血皮质醇测定,结果在正常范围。6例行24h尿香草扁桃酸(VMA)测定,结果无异常。
, 百拇医药
    1.2 结果 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经腰切口,2例经腹部切口。4例行肿瘤摘除术,4例行肿瘤及同侧肾上腺切除。其中1例术前诊断为胰尾肿瘤,术中探查确诊左侧肾上腺肿瘤。3例在手术探查时血压突然升高(>25/17kPa),心率增快(>135次/分),静脉滴注硝普钠及心得安后血压下降。1例合并胸膜破裂,1例腔静脉破裂,均予修补。无手术死亡。病理检查肿瘤最大为15cm×12cm×10cm,最小为2.5cm×2.0cm×2.0cm。病理诊断:嗜铬细胞瘤2例,肾上腺皮质腺瘤3例,髓样脂肪瘤1例,毛细血管瘤1例,转移性腺癌1例。7例康复出院。1例转移性腺癌术后自动出院,拒绝检查原发病灶。

    2 讨论

    1982年肾上腺偶发瘤这一名称首次被采用。70年代前由于影像学检查手段的缺乏及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偶发性肾上腺肿瘤报道较少。1974年统计只有178例[1]。由于高分辨B超及CT、MRI的问世,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健康体检而行影像学检查时发现的肾上腺肿瘤逐渐增多,高达1.0%~10.0%[1]。因此偶发性肿瘤被认为是肾上腺最多见的肿瘤。Aso等[2]报告全日本1980~1988年间偶发性肾上腺肿瘤210例,其中1980年仅4例,1988年54例,呈明显上升趋势。本院1980~1998年收治的8例偶发性肿瘤,1992年前12年间发现仅2例,1992年后发现6例,明显增多。
, http://www.100md.com
    目前,B超和CT是偶发性肾上腺肿瘤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本组8例,由B超发现4例,由CT发现3例,手术探查发现1例。B超对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96.4%[3]。对左侧肾上腺肿瘤的检出率低于右侧。主要原因是右侧有肝脏作为透窗,而左侧只能通过脾脏探测肾上腺,当脾位置高或肺下界低时就难以探测。加上左侧胃内气体干扰图像的清晰,因而增加了诊断困难。CT对肾上腺肿瘤的发现及评价是相对最准确的方法,其肿瘤定位实际符合率为86.7%[4]。其诊断率的高低与肿瘤体积的大小、肾周脂肪是否丰富,及肿块密度是否与周围脂肪接近等因素有关。MRI对肾上腺肿瘤的分辨度并不高于CT,但对肾上腺肿瘤性质的鉴别有一定的意义,可提供CT所不能涉及的组织特性。

    肾上腺恶性肿瘤以转移性肿瘤多见,原发性肾上腺恶性肿瘤较罕见,发生率不到1/250000,即使直径>6cm也无症状的肾上腺肿瘤,恶性的可能性也不到1/4000[1]。我院1980年5月~1998年7月共手术治疗30例肾上腺肿瘤,未发现原发肾上腺恶性肿瘤。而转移癌是较多见的。Belldegrun等[5]在33例原发癌同时伴有肾上腺肿瘤中发现24例为肾上腺转移癌。本组1例恶性肿瘤亦为转移性肿瘤,原发灶不详。因此患者有原发性恶性肿瘤或恶性肿瘤手术史,偶然发现肾上腺肿瘤,应首先考虑肾上腺转移癌的可能。
, http://www.100md.com
    对于偶发性肾上腺肿瘤的治疗多数学者认为应根据肿瘤是否有内分泌功能,肿瘤的大小及患者的全身情况区别对待。对于恶性肿瘤、功能性肿瘤及直径≥4cm的无功能性肿瘤应积极手术切除。对于4cm的良性非功能性肿瘤可每隔6个月到1年定期CT随访。偶发性肾上腺肿瘤的临床重点在于肿瘤性质的确定。嗜铬细胞瘤在偶发性肿瘤中占3.0%~10.0%[6],其潜在的危险性极大,手术时发生高血压或低血压是偶发性肾上腺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嗜铬细胞瘤手术死亡率为1.0%~5.0%,但未做术前准备的手术死亡率高达50.0%[7]。因此,对不能明确肿瘤性质的偶发性肾上腺肿瘤,都应按嗜铬细胞瘤进行术前准备。术中严密监测,防止危象发生。

    参考文献

    1 Cross MD,Shapiro B.Clinical review 50.Clinically silent adrenal masses.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93,77∶885
, 百拇医药
    2 Aso Y,Homma Y.A Survey on incidental adrenal trmors in Japan.J Urol,1992,147∶1478

    3 史启铎,田峰,赵霞.肾上腺疾病的超声诊断.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1,12∶429

    4 刘定益,陈其智,郑崇达等.肾上腺影像学检查定位诊断价值的比较.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5,16∶168

    5 Belldegrum A,Hussains,Seltzer SE,et al.Incidentally discovered mass of the adrenal gland.Surg Gynecol Obstet,1986,163∶203

    6 Oelkers SW.Diagnostic puzzle of the adrenal “incidentaloma".Eur J Endocrinol,1995,132∶422

    7 Samoan NA,Hickey RC,Shutts PE.Diagnosis localization and manay ement of Pheochromccy tome.In:Walsh PC,Retik AB,Stamey TA,et al.eds.Cancer,1988,11∶2451

    (收稿:1998-09-2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