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股静脉急性血栓形成的介入溶栓治疗
作者:金诗湘 胡哲 麻元兴 虞志康 周忠洁
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DSA室,温州,325027)
关键词:血拴形成;介入治疗;髂静脉;股静脉
温州医学院学报000134
分类号:R543.6;R818.0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138(2000)01-0020-02▲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产生的后遗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能力,甚至致残,应积极防治。笔者就本院8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溶栓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例,男5例、女3例,年龄45~72岁,平均58岁。病因:左股骨颈骨折而长时间卧床4例,盆腔手术后3例,1例原因不明。临床表现: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左下肢肿胀,皮温升高,其中5例尚见患侧腹壁浅静脉饱满。8例均行彩色超声检查证实为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从发病至急诊溶栓时间约18~72h,平均35h。
1.2 血管造影及溶栓方法 采用GE单C臂DSA机,Cook 6F Cobra;5F 直头端侧孔导管,ф10mm、L6cm双腔球囊导管CookBird's Nest腔静脉滤过器;泰尔茂超滑导丝等。先行患侧浅静脉造影,并了解交通支情况,然后从健侧股静脉入路植入Birds Nest滤过器于双肾静脉下方,随后行患侧髂、股静脉顺行、逆行造影,显示患侧髂、股静脉血流情况,血栓形成部位、范围及程度,与彩超诊断结果基本相符。溶栓采用大剂量尿激酶导管注射法,25~50万u/次,间隔时间视造影情况及凝血酶原时间而定。8例中7例为顺行溶栓,1例采用顺、逆行相结合溶栓,对于后者尚结合球囊导管对血栓挤压或牵拉。时间4~26h,平均15h。尿激酶总用量75~275万u,平均175万u。
, 百拇医药
2 结果
造影发现髂、股静脉腔内可见不同程度不规则长条状、串珠状充盈缺损影,血流缓慢,其中1例血液几乎滞流。血栓累及髂外静脉和股静脉5例,累及髂总、髂外及股静脉3例,病变段长度15~34cm,平均约24.5cm,深、浅静脉交通支部分闭塞,深静脉有不同程度侧支形成。溶栓后,8例均获成功,其中1例顽固血栓在溶栓时结合球囊导管挤压、牵拉而获成功。8 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在穿刺部位形成小血肿,因无明显压迫症状,临床上未作处理,1 周后血肿消失。
3 讨论
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以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为多见,约占95%[1],其病因多为:①长时间制动卧床;②大手术后使血液粘稠度升高;③盆腔肿瘤压迫或肿瘤侵犯血管壁破坏血管内膜;④ 解剖因素是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好发于左侧的主因。本组8 例符合上述病因且均为左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术前彩超和血管造影可为我们提供病变范围、程度及侧支循环等影像学资料,从而指导溶栓治疗。由于髂、股静脉为下肢静脉回流的唯一主干血管,一旦出现血栓而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严重后果,传统治疗采用全身静脉内滴注溶栓,其完全开通率不到50%,而且并发症多[1].采用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可大幅度加快溶栓速度,提高溶栓成功率,国内上医大中山医院王建华教授报道为80%以上,Charles报道在深静脉的溶栓成功率为 85%[2],同时可减少全身并发症。介入溶栓治疗之所以能提高疗效,主要在于溶栓时提高了溶栓药物浓度,延长药物与血栓作用时间以及增加了药物与血栓作用面积,同时在溶栓时尚可采用经皮血管成形术(PTA)等辅助手段,故成功率较高。目前已逐渐成为此类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在造影、溶栓前,预防性植入下腔静脉滤过器可有效地拦截溶栓或造影插管过程中可能脱落的栓子,从而预防肺栓塞发生,使溶栓过程安全。本组8例均未发生此类并发症。对于难溶性血栓,如已预先植入下腔静脉滤过器,可在溶栓时结合球囊挤压或牵拉血栓,往往可奏效,本组1 例就是如此。此外,术中应监测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以预防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通常情况下,溶栓治疗24~48小时,仍未出现部分血栓溶解,则很可能血栓难以溶解,可停止溶栓治疗[2]。溶栓治疗术后可给予常规抗凝治疗一至三个月以预防血栓再形成,也可结合内支架技术维持血管再通,本组8例随访三个月后未见血栓再形成。■
作者简介:金诗湘(1969-),男,浙江玉环人,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住院医师。
参考文献:
[1] 单鸿,罗鹏飞,李彦豪主编.临床介入诊疗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238.
[2] 刘亚尼.深静脉血栓的血管内溶栓[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6,15:359.
收稿日期:1999-10-13
改稿日期:1999-11-30, http://www.100md.com
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DSA室,温州,325027)
关键词:血拴形成;介入治疗;髂静脉;股静脉
温州医学院学报000134
分类号:R543.6;R818.0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138(2000)01-0020-02▲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产生的后遗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能力,甚至致残,应积极防治。笔者就本院8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溶栓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例,男5例、女3例,年龄45~72岁,平均58岁。病因:左股骨颈骨折而长时间卧床4例,盆腔手术后3例,1例原因不明。临床表现: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左下肢肿胀,皮温升高,其中5例尚见患侧腹壁浅静脉饱满。8例均行彩色超声检查证实为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从发病至急诊溶栓时间约18~72h,平均35h。
1.2 血管造影及溶栓方法 采用GE单C臂DSA机,Cook 6F Cobra;5F 直头端侧孔导管,ф10mm、L6cm双腔球囊导管CookBird's Nest腔静脉滤过器;泰尔茂超滑导丝等。先行患侧浅静脉造影,并了解交通支情况,然后从健侧股静脉入路植入Birds Nest滤过器于双肾静脉下方,随后行患侧髂、股静脉顺行、逆行造影,显示患侧髂、股静脉血流情况,血栓形成部位、范围及程度,与彩超诊断结果基本相符。溶栓采用大剂量尿激酶导管注射法,25~50万u/次,间隔时间视造影情况及凝血酶原时间而定。8例中7例为顺行溶栓,1例采用顺、逆行相结合溶栓,对于后者尚结合球囊导管对血栓挤压或牵拉。时间4~26h,平均15h。尿激酶总用量75~275万u,平均175万u。
, 百拇医药
2 结果
造影发现髂、股静脉腔内可见不同程度不规则长条状、串珠状充盈缺损影,血流缓慢,其中1例血液几乎滞流。血栓累及髂外静脉和股静脉5例,累及髂总、髂外及股静脉3例,病变段长度15~34cm,平均约24.5cm,深、浅静脉交通支部分闭塞,深静脉有不同程度侧支形成。溶栓后,8例均获成功,其中1例顽固血栓在溶栓时结合球囊导管挤压、牵拉而获成功。8 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在穿刺部位形成小血肿,因无明显压迫症状,临床上未作处理,1 周后血肿消失。
3 讨论
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以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为多见,约占95%[1],其病因多为:①长时间制动卧床;②大手术后使血液粘稠度升高;③盆腔肿瘤压迫或肿瘤侵犯血管壁破坏血管内膜;④ 解剖因素是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好发于左侧的主因。本组8 例符合上述病因且均为左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术前彩超和血管造影可为我们提供病变范围、程度及侧支循环等影像学资料,从而指导溶栓治疗。由于髂、股静脉为下肢静脉回流的唯一主干血管,一旦出现血栓而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严重后果,传统治疗采用全身静脉内滴注溶栓,其完全开通率不到50%,而且并发症多[1].采用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可大幅度加快溶栓速度,提高溶栓成功率,国内上医大中山医院王建华教授报道为80%以上,Charles报道在深静脉的溶栓成功率为 85%[2],同时可减少全身并发症。介入溶栓治疗之所以能提高疗效,主要在于溶栓时提高了溶栓药物浓度,延长药物与血栓作用时间以及增加了药物与血栓作用面积,同时在溶栓时尚可采用经皮血管成形术(PTA)等辅助手段,故成功率较高。目前已逐渐成为此类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在造影、溶栓前,预防性植入下腔静脉滤过器可有效地拦截溶栓或造影插管过程中可能脱落的栓子,从而预防肺栓塞发生,使溶栓过程安全。本组8例均未发生此类并发症。对于难溶性血栓,如已预先植入下腔静脉滤过器,可在溶栓时结合球囊挤压或牵拉血栓,往往可奏效,本组1 例就是如此。此外,术中应监测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以预防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通常情况下,溶栓治疗24~48小时,仍未出现部分血栓溶解,则很可能血栓难以溶解,可停止溶栓治疗[2]。溶栓治疗术后可给予常规抗凝治疗一至三个月以预防血栓再形成,也可结合内支架技术维持血管再通,本组8例随访三个月后未见血栓再形成。■
作者简介:金诗湘(1969-),男,浙江玉环人,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住院医师。
参考文献:
[1] 单鸿,罗鹏飞,李彦豪主编.临床介入诊疗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238.
[2] 刘亚尼.深静脉血栓的血管内溶栓[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6,15:359.
收稿日期:1999-10-13
改稿日期:1999-11-3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