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温州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66424
脊柱外伤的MRI诊断价值
http://www.100md.com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
     作者:蔡志胜 虞志康

    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放射科,浙江 温州 325027)

    关键词:脊柱外伤;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对比研究

    温州医学院学报000236 [摘 要] 目的:探讨脊柱外伤的MRI表现特点,研究MRI对脊柱、脊髓损伤的诊断要点和价值。 方法:搜集并回顾性分析经MRI检查的脊柱外伤110例,其中78例曾作CT检查以资对照研究。 结果:MRI对脊柱外伤空间定位非常准确,能全面地观察椎体,椎间盘及脊髓的损伤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很高的价值。结论:MRI对脊柱外伤的诊断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4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0-2138(2000)02-0162-02

, 百拇医药     评估创伤后脊柱稳定性能和正确判断脊髓损伤程度对脊柱外伤制定治疗方案、推测疗效、评估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总结 110例脊柱外伤经MRI检查病例,就磁共振对脊柱、脊髓损伤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72例,女38例;年龄18~73岁,平均32岁。全部病例均摄X线平片,78例曾作CT扫描。颈段56例,胸段32例,腰段22例。

    1.2 仪器和方法 使用安科公司生产的永磁型MR机,磁场强度0.15T,SE序列扫描。胸腰段用体线圈,颈段用表面线圈。T1加权像:TR500~600ms。TE 30ms。T2加权像:TR1500~1800ms,TE90ms,矩阵128×256。常规矢状面、横断面扫描,必要时加冠状面。

    1.3 MRI检查结果
, 百拇医药
    1.3.1 椎骨骨折104例,其中压缩性骨折78例,表现为椎体变形、楔状压缩,粉碎性骨折26例,表现为椎体变形爆裂、部分骨折片突入椎管,碎裂后突,正常骨髓质部分被代替。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

    1.3.2 脊髓压迫56例,椎体骨折向后滑脱或碎骨片向后方游离凸入椎管而压迫脊髓,相应平面脊髓变细受压移位或凹陷。

    1.3.3 脊髓水肿26例(包括7例椎体无骨折的脊髓水肿):脊髓局部膨大、呈斑片状异常信号,T1加权呈略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在横断面上脊髓水肿与正常区模糊,无明显分界线。

    1.3.4 脊髓血肿8例,髓内出血,T1加权、T2加权均呈高信号。

    1.3.5 脊髓断裂12例,其中完全性断裂5例,不完全性断裂7例。在MRI矢状面和横截面上可见脊柱骨折块或椎间管突入椎管压迫脊髓,在T2加权像可见脊髓撕裂,信号中断。
, http://www.100md.com
    1.3.6 外伤性椎间盘突出6例,相应平面硬膜囊受压,脊髓局限性弧状压痕,可见变性异常信号。

    1.3.7 外伤性脊髓空洞3例,为慢性脊髓损伤。骨折平面上方脊髓呈囊腔状改变,信号与CSF相仿。

    1.3.8 脊髓软化、萎缩5例,脊髓因长期受压,出现髓内信号异常区,T1加权呈中等强度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边界清楚。

    2 讨论

    MRI可以多方位成像,对脊柱外伤空间定位非常准确。矢状面成像可直接显示脊椎、椎间盘、脊髓的全貌,MRI是能唯一全面直接地显示脊髓形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1],能正确判断急性期脊椎脊髓损伤引起截瘫的原因是脊髓休克还是脊髓挫裂伤或断裂伤。而且MRI能正确评估创伤后脊柱的稳定性,及了解病情稳定后有无并发血肿、碎骨片及侵入椎管情况。
, http://www.100md.com
    本组脊柱外伤后脊髓受压及断裂的发生率达61%(68/110)。脊髓受压后可使脊髓局部弯曲、变扁、移位或下陷,甚至导致脊髓连续性丧失。受压部位脊髓信号异常,与髓内出现水肿、出血、坏死有关。Quencer RMI等认为脊髓损伤的各种病理改变MRI均能清楚显示[2]。急性期主要表现为水肿、出血。本组髓内水肿26例,MR图像上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局部脊髓增粗。值得注意的是急性期脊髓损伤时MR图像有脊髓水肿而无椎体骨折,其临床表现不易与预后良好的脊髓震荡相区别。脊髓震荡MR图像无异常信号,暂时的神经功能障碍可在短期内恢复;而MR图像有脊髓长T1长T2水肿表现的病例,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往往需要做椎板减压术,故MRI检查有重要的意义。脊髓出血则为程度较严重的损伤,往往伴有椎体骨折。急性期出血由于血肿内游离血红蛋白为去氧血红蛋白,故T1W呈等或低信号,T2W则为低信号。亚急性期,出血部位出现正铁血红蛋白、因其具有短T1长T2特点,故亚急性期脊髓损伤T1W、T2W均呈高信号,本组8例均为亚急性期。MR图像表现为短T1长T2。脊髓横断伤是最严重的脊髓损伤,有不完全性脊髓断裂及完全性脊髓断裂,常伴椎管内出血及椎体粉碎性骨折。骨折块严重压迫脊髓,需急诊手术恢复脊柱稳定性和椎管容量,其愈后差。本组8例慢性期脊髓损伤主要表现为脊髓软化,脊髓萎缩及脊髓空洞,由于脊髓长期受压,局部血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组织水肿软化。外伤性脊髓空洞症表现为脊髓囊腔,外伤常有蛛网膜粘连而阻塞脑脊液通路,导致空洞形成。慢性期脊髓损伤的患者大多有软化灶及脊髓空洞,神经功能难以完全恢复,因此MRI对预后的判断很有意义。
, 百拇医药
    MRI检查脊柱外伤具有不移动病人即可以任意角度及断面扫描病人的优点,但由于MRI扫描时间过长以及脊柱牵引装置存在,或伴有全身重要器官损伤不能拖延,故不宜作急性期脊柱外伤的检查。胸腰椎外伤目前常用体线圈扫描,以扩大视野,但空间分辨率较低,难以明确神经根及硬膜囊撕裂情况。脊柱骨折时由于松质骨内骨折线信号强度改变不显著,MRI显示往往不如CT直观、准确。CT横断面显示椎体纵形,粉碎性骨折及移位的骨折片均较敏感,特别是显示小关节突骨折及附件骨折。本组病例中曾作CT检查78例,其中8例显示小关节突骨折,5例椎板骨折,而MRI均未发现。但单纯CT扫描往往较局限,常需借助脊髓造影以提高CT对椎管内结构损伤的诊断能力[3],而MRI矢状面能清晰显示脊柱序列、是否有脊椎滑脱,了解脊柱成角方向,显示脊柱周围软组织及脊髓损伤的各种损伤情况,故MRI对创伤性脊柱外伤的评估远优于CT。MRI除显示脊柱外伤后脊髓受压原因及程度之外,还能反映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区别可逆性单纯功能损伤(脊髓震荡、休克)和不可逆性功能损伤(脊髓断裂)。这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测脊髓功能恢复方面有极大帮助。综上所述,MRI可全面地观察椎体、椎间盘及脊髓的损伤情况,尤其是对脊髓损伤的评估,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很高的价值。我们认为随着快速扫描软件及表面线圈的开发,MRI将成为检查脊柱外伤的一种更有效、更优选的方法。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蔡志胜(1971-),男,浙江洞头人,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医师。

    参考文献

    [1] 隋邦森,奕文忠,陈雁冰.磁共振诊断图谱[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98-300.

    [2] Quencer RM.The injured spinal cord evaluation with magnatic resonauce and introperative sonography[J].Radiol Clin North Am,1998,26:1025-1045.

    [3] 杨志云,刘剑峰,王云钊.脊柱创伤的CT影像[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27:557-558.

    收稿日期:1999-09-10

    修回日期:1999-12-1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