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温州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66438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股四头肌麻痹替代术407例总结
http://www.100md.com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
     作者:姚明 陈时考

    单位:姚明(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医院,浙江 温州 325400);陈时考(浙江省温州市残联康复部,浙江 温州 325027)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股四头肌;替代术

    温州医学院学报000220 [摘 要] 目的:总结儿麻后遗症替代术的疗效及失误教训。 方法:对407例412膝儿麻后遗症股四头肌麻痹替代术进行随访观察。随访1~15年,平均3.7年。结果:优良130膝31.6%,良好178膝43.2%,进步74膝17.9%,无效27膝6.6%,不良3膝0.7%。优良率74.8%。结论:股四头肌麻痹替代术纠正儿麻后遗症畸形有较好疗效。但术前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恢复功能要早期训练;并发症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达到良好效果,但在康复训练、疾病选择、手术失误等方面亦存在一些问题。

    [中图分类号] R682.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0-2138(2000)02-0138-02
, 百拇医药
    股四头肌是伸膝的主要动力肌肉,因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而引起该肌的去神经性瘫痪,是该肌病所见后遗症中,引起肢体功能障碍最常见病之一。股四头肌瘫痪造成膝关节的不稳及其继发的膝关节畸形,按膝行走步态,严重扶双拐影响下肢的负重功能。笔者自1987年至1998年,对407例412膝进行肌替代手术,术后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275例,女132例;年龄5~30岁,平均19.5岁;单纯股四头肌瘫痪77膝,合并臀大肌不完全瘫痪25膝,合并小腿三头肌瘫痪19膝,合并马蹄内翻足15膝,足下垂30膝,仰趾畸形42膝,合并屈膝畸形204膝。术前股四头肌肌力级别:0级301膝,1级82膝,2级27膝,3级2膝;术前步态跛形104例,易跌跤83例,按膝行走185例,扶拐27例,不能走路8例;患肢缩短351例占85.2%;本组407例从发病到手术最短3年,最长29年。

, 百拇医药     1.2 手术方法 采用内外绳肌联合移位315膝,单纯股二头肌移位18膝,半腱肌、半膜肌、缝匠肌或阔筋膜张肌联合移位67膝,腹外、腹直肌、阔筋膜张肌联合移位12膝。移位肌腱远端固定:①在髌骨前面挖一骨槽,以髌前腱膜包埋缝合固定82膝。②腱端穿过髌骨纵向隧道固定42膝。③肌腱穿过横向固定288膝。肌腱移位同时作股骨髁上切骨178膝。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优良:伸膝肌力3级以上,膝关节抗重力能伸直,行走时膝关节很稳定,自我感觉非常满意;良好:伸膝肌力2级以上,膝关节稳定,屈伸功能基本正常,不跌跤,独立走路手不按腿,自我感觉满意;进步:肌力增加1级以上,膝关节稳定尚可,可弃拐行走,但多走时仍需手按腿,自我感觉比术前好;无效:肌力无增加,功能无改善,于术前一样,自我感觉不满意;不良:肌力反而减低,畸形加重,功能不如术前,出现各种并发症,自我感觉非常不满意。

    2.2 治疗结果 412膝中优良130膝(31.6%),良好178膝(43.2%),进步74膝(18.0%),无效27膝(6.6%),不良3膝(0.7%),优良率达74.8%(308/412)。并发症:切口感染16例,髌骨外脱位3例,膝后倾角大于20度5例,肌力不足43例,膝关节屈曲受限98例,血管神经牵拉伤22例。各种并发症采取及时有效措施,配合功能训练大部分恢复。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3.1 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对于股四头肌瘫痪病人,术前选择非常重要。①关于手术年龄,为避免畸形发展和利于术后改造性肌力训练,应早期手术,以患儿智力发育能配合锻炼为宜,8~18岁是黄金时间。②股四头肌受累程度,原有肌力为0~2级者最适于手术,原肌力3级者,原则上不考虑手术。转移肌力需要4~5级,因为肌肉转移后下降1级肌力。③为了取得较好疗效,应预先矫正膝关节畸形,并全面衡量肌力,选择适当方法肌转移肌腱,保持足够张力,妥善固定新的附着点。特别是绳肌群强而有力,就可以将绳肌向前移位,从而改善伸膝功能。本组行绳肌转移375膝,占76.5%。绳肌瘫痪,选择腹肌、阔筋膜张肌等转移方法。④髋与膝关节是一个整体,如果臀大肌完全瘫痪,髋关节已丧失稳定性,不适宜手术。本组例1:女性,29岁,原股四头肌、臀大肌瘫痪,术前压腿行走,行绳肌前移,髂筋束切断,术后扶拐行走。

    3.2 手术技术操作及并发症 手术中选好的动力肌,一定要使移位之肌或腱游离有可靠长度,不能损坏转移肌的血液循环和神经肌支,若游离肌肉过高,则有可能损伤,一旦损伤,肌肉瘫痪转移术则失去作用。术中对移位张力处理是否得当,是手术成败的关键。肌肉伸张与收缩均有一定的运动阈,张力过小,术后替代的肌力不足,直接影响疗效;张力过大,可发生较大的屈膝功能受限。髌骨附着点断裂,撕脱性骨折。对膝屈曲患者,在肌转移同时进行股骨髁上切骨时,要掌握力线及后倾角,不能过度。本组例2:男性,19岁,原股四头肌瘫痪,膝屈曲25度,行绳肌前移,髁上切骨术,术后一年,股四头肌肌力达到3级,但膝关节过伸20度。病人虽不要按膝行走,但后倾角过大,向后产生的分力也大,使行走时感到费力。笔者在随访中进行了再次手术87膝,体会到要预防并发症,儿麻矫形术除了选择适应证以外,术中要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手术方法。
, 百拇医药
    3.3 术后护理及功能训练 手术成功,训练失败,就等于失败。本组例3:女性,23岁,行股四头肌重建术,术后无训练,肢体转移肌肉萎缩,肌力减退,肌腱粘连,关节囊挛缩功能障碍。术前膝关节能屈不能伸,术后膝关节不能伸又不能屈。造成过样的原因是医务人员对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交待不详细,患者及家属对医生的交待不理解。由于术后训练无力、不及时、不得法,以致转移肌的“相”末转变,绳肌是屈曲膝关节的肌肉,转移绳肌之后,该肌收缩,应促膝主动伸直,这是称之“相”的改变。在术后跨步时,若有了“相”的转变,则手术效果是满意的,反之则不理想,是无“相”的转变,可以是解释绳肌代股四头肌之后的失败原因之一。解决的方法是术后尽早通过体疗及训练,在石膏固定期间,要做等长收缩。解除固定后,进行被动→助动→主动→抗阻运动,建立中枢神经的协调作用,这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简介:姚明(1948-),男,浙江平阳人,平阳县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儿麻后遗症矫形手术临床研究。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苏碧兰,梁栋,王承武,等.股四头肌替代术71例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85,(5)2:67.

    [2] 陆裕朴,王庆良,胡蕴玉,等.脊髓灰质后遗股四头肌瘫痪的手术处理问题[J].中华骨科杂志,1987,2(7):81.

    [3] 阿力,王智良,赵强,等.肌四头肌麻痹替代术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5,(2):127.

    [4] 毛宾尧,盖维缤,胡清潭,等主编.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外科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9-35.

    [5] 李鸿儒主编.手术失误及处理(骨科)[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9.318-321.

    收稿日期:1999-12-0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