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66520
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再给氧后谷氨酸摄取功能的变化*
http://www.100md.com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熊 晖 梁卫兰 母得志 吴希如

    单位: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北京 100034

    关键词:星形细胞;氧;代谢;谷氨酸☆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990416 0 概 述[1—3]

    受治疗头颅肿瘤的启发,自1993年,瑞典Karolinska医院开始将X刀技术用于治疗纵隔、肝、腹膜后转移瘤,效果显著。

    1995年,Hamilton等报告了美国 Arizona健康科学中心大学放射肿瘤科利用X刀技术治疗5例椎体转移瘤。这些患者均已行中位剂量45Gy(33-65Gy)的常规分次外照射,但疗效不佳。后用SRS技术单次照射,CT进行肿瘤定位的误差为0.98±0.22mm,肿瘤在80%~160%等剂量曲线内,照射剂量为10Gy(8-10Gy),随访时间6个月,2例死于全身性转移,3例CT或MR检查显示肿瘤消失。表明该方法对治疗常规外照射后的椎旁肿瘤是合适的。
, 百拇医药
    体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外科治疗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体部靶点定位技术、射束成形技术、治疗计划设计和重复性保证等。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 体部靶点定位技术

    进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的第一步,是获得靶点的三维坐标值。通过在体外建立稳定的三维参考坐标,应用治疗计划计算体内靶点的三维坐标值。采用定标物,通过一定的算法,确定肿瘤的三个坐标值。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1 一对N型或V型标志杆

    如图1所示。图1 N型标志杆示意图V型标志杆示意图

    1.2 组合V型标志杆
, 百拇医药
    这种方法优于上种方法之处在于它在每隔一定距离便设置一个V型标志杆,如图2所示。图2 组合V型标志杆示意图

    1.3 组合N型标志杆

    这种方法是上种方法的改进,如图3所示。图3 组合N型标位杆示意图

    2 射束成形技术 利用多片钨叶的伸缩运动使得射线束的截面形状正好吻合病灶的投影。经过等中心旋转照射,在病人体内形成一高剂量区,且空间形状正好与病灶体积一致。靶区获得最大的照射剂量,同时尽量减低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以达到精确的适形性放疗。

    多叶准直器的叶片是由钨合金制成,移动范围可以越过中线,示意图如图4所示。多叶准直器的叶片愈多,愈可以获得连续均匀变化的和肿瘤轮廓投影相近的辐射野,但是分片愈多,则多叶准直器的结构愈复杂。
, http://www.100md.com
    图4 多叶准直器射束成形示意图

    3 治疗计划系统

    治疗计划制定原则与颅内病灶的放射外科相似,即:病灶中心相对高剂量。这一原则在多射束,大角度照射时更显现其优越性。实际治疗中通常采用6~8个非共面射束,从射线入射视野决定每一束射线的剂量。

    治疗计划设计是体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外科治疗技术的关键技术。

    4 重复定位技术

    4.1 患者重复定位技术

    病人由一种真空垫子支撑,真空垫内填满了极小的聚苯乙烯颗粒;当半充气时,气垫可以容易地塑成病人的体部轮廓;当气垫通过快速释放阀被抽成真空时,气垫就变成了坚硬舒适,和病人体型一致的模型。提供了治疗过程中准确的可重复操作。该气垫是放射线半透过的,几乎与空气等密度。
, 百拇医药
    采用这种方法,体架内壁只需承受真空气垫的压力,病人软组织和体架的很大一部分接触面积被用来获得病人的重复性定位。

    4.2 减少脏器运动对治疗的影响

    利用体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外科治疗技术治疗体部肿瘤时,必须考虑体内脏器的运动,其中运动幅度最大的便是膈肌,所以应当减小膈肌的运动。根据临床实验表明,病人平静呼吸时,膈肌的运动在1.5cm~2.5cm间。施加一个轻微的,持久的压力于腹部,膈肌向头部方向偏移1.5cm,膈肌的运动减少了0.5~1.0cm。

    5 应用前景

    肿瘤的常规放射治疗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辅助和姑息疗法,除少数肿瘤外,人们对这种疗法没有太多治愈病灶的期望。我国病员较多,没有条件全面进行传统的静态多射野适形照射(根据影像断层数据推算出每一射野角度下的病灶体积的投影轮廓,然后按照描绘的轮廓切割出泡沫塑料板,再浇铸低熔点合金挡板等),照射增益比普遍较低,单次照射剂量不高,因而导致肿瘤局部控制能力较差。应用由多叶准直器实现高效的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有望改变人们的传统看法,因为它大大提高了治疗增益比,可开出更高的单次处方剂量,因而能更好地控制肿瘤的发展,可单次给出肿瘤致死剂量,起到外科手术的效果。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周凌宏,男,34岁,讲师。

    参考文献

    1 Lax I, Ingemar HB and Svanstrom R. Stereotatic radiotherapy of malignancies in the abdomen. Acta Oncoloigica, 1994,33(6):677

    2 Lax I, Ingemar HB and Svanstrom R. Stereotatic radiotherapy of extracranial targets. Med Phys, 1994,4:112

    3 Blomgern H, Lax I, Naslund I,et al. Stereotatic high dose fraction radiation therapy of extracranial tumors using an acclerator. Acta Oncoloigical, 1995,34(6):86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