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病理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66985
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p53、增殖细胞核抗原和肌动蛋白的表达
http://www.100md.com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张帆 马鸿达 张乃鑫 赵天如 曹群 王欣 任志勇

    单位:张帆(天津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300070);马鸿达(天津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300070);张乃鑫(天津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300070);赵天如(天津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300070);曹群(天津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300070);王欣(天津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300070);任志勇(天津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300070)

    关键词:

    中华病理学杂志000117 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乳腺导管上皮增生性病变的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肌动蛋白的表达进行联合检测,探讨这些免疫标记物对于估测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性增生(AIDH)恶变潜能和交界性病变良恶性质的意义。

    一、材料和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材料:标本系本教研室1980~1997年间以及天津市塘沽医院和第二中心医院同期的存档蜡块。参考WHO的组织学分类标准,选择:(1)乳腺导管上皮中、重度单纯性增生(增生组)65例,其中中度23例,重度42例;(2)非典型增生(非典组)30例;(3)浸润性导管癌(导管癌组)40例;(4)正常乳腺活检标本(正常组)20例。

    2.方法:标本经4%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4 μm;每例均行HE染色和ABC法免疫组化染色。试剂:(1) p53单克隆抗体DO-1,稀释度1∶200;(2)PCNA单克隆抗体PC-10,稀释度1∶50;(3)肌动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稀释度1∶400。以上抗体均购自DAKO公司。(4)ABC试剂盒购自Vector公司。p53和PCNA抗体染色需将切片置于0.01 mol/L枸橼酸缓冲液(pH 6.0)中,在微波炉中处理(160 W)10 min进行抗原修复。同时用已知的阳性切片做阳性对照,以TBS取代一抗做空白对照。

, http://www.100md.com     3.结果判断:(1)阳性率:于每例切片的病变中观察10个400倍镜视野,累加阳性细胞数>5个者定为该例阳性表达。(2)阳性细胞分布测定: 镜下观察每张切片的病变区域,选取5~10个高倍镜视野(×400),计数其中的阳性细胞数和总细胞数。结果以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平均百分数表示。p53阳性细胞百分数<30%者:+,30%~60%者:++,>60%者:+++;PCNA阳性细胞百分数<5%者:+,5%~20%:++,>20%:+++;肌动蛋白阳性,于低倍镜视野下,计数各组的总导管数和分别呈现连续性(肌上皮细胞完整地环绕导管)、断续性(肌上皮细胞不完整、断续地环绕导管)、零星散在性(少数肌上皮细胞散在分布)阳性细胞的导管数,以及阴性表达的导管数,计算各组阳性细胞(肌上皮细胞)不同分布类型的导管数占总导管数的平均百分数。(3)统计学分析:采用Ridit分析和χ2检验。

    二、结果和讨论

    1.p53和PCNA的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核内(图1,2)。肌动蛋白的阳性信号定位于胞质内,呈弥散、颗粒状或二者混合形式存在。结果显示:(1)p53阳性表达仅见于导管癌组,其阳性率为20%(8/40), 显著高于其他3组,P=1.12×10-5,与一些研究结果一致。p53在乳腺导管癌中有表达,而正常乳腺和非癌性增生(包括AIDH)皆无表达。(2)PCNA阳性率由正常组(15.0%,3例)、增生组(50.8%1,5例+、18例++)、非典组(73.3%,6例+、13例++、3例+++)至导管癌组(82.5%,7例+、17例++,14例+++),除非典组与导管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外;各组与正常组织比均P<0.01;导管癌组与增生组比P<0.01,非典组与增生组比P<0.05。本文结果表明,p53、PCNA检测对于估测乳腺AIDH的恶变潜能和鉴别交界性病变的良恶性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http://www.100md.com
    图1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53蛋白阳性信号位于细胞核内 ABC法×400 图2 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PCNA阳性信号位于细胞核内 ABC法×200 图3 乳腺导管上皮中度单纯性增生,肌动蛋白阳性细胞呈连续性分布 ABC法×200 图4 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性增生,肌动蛋白阳性细胞呈连续性分布 ABC法×100

    2.各组肌动蛋白阳性率及导管阳性细胞的分布方式显示:(1)正常组和增生组阳性率均为100%,与非典组比较P=9.9×10-9, 与导管癌组比较P=1.07×10-23;非典组又高于导管癌组,χ2=22.022,P<0.01。(2)正常组和增生组阳性细胞的分布方式皆以连续性分布为主(分别占90.0%和81.4%,图3),阴性率分别为1.5%和5.3%;非典组呈连续性分布者仅为22.5%,19.6%呈断续性分布(图4)和18.6%呈零星散在,阴性表达率为39.3%;导管癌组阴性率高达96.5%,仅个别呈现肌动蛋白阳性的癌巢,其肌上皮也多呈零星散在(2.7%)或断续性分布(0.8%);导管阳性细胞分布以正常组最密集,但与增生组差异无显著性,此两组均多于非典组(P<0.05),而非典组又多于导管癌组(P<0.05)。因此,肌动蛋白检测对于估测乳腺AIDH和鉴别交界性病变的良恶性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百拇医药
    3.p53、PCNA和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联合表达情况的8种可能性组合级别: I级p53、PCNA阳性,肌动蛋白阴性仅导管癌组4例;Ⅱ级3种蛋白均阳性仅导管癌组1例;Ⅲ级p53阳性,PCNA阴性,肌动蛋白阴性仅导管癌组2例;Ⅳ级p53阳性,PCNA阴性,肌动蛋白阳性仅导管癌组1例;Ⅴ级PCNA阳性,p53、肌动蛋白阴性非典组6例,导管癌组21例;Ⅵ级p53阴性,PCNA、肌动蛋白阳性正常组3例,增生组33例,非典组16例,导管癌组5例;Ⅶ级3种蛋白均阴性非典组2例,导管癌组6例;Ⅷ级p53、PCNA阴性,肌动蛋白阳性正常组17例,增生组32例,非典组6例。其中p53阳性者属于Ⅰ至Ⅳ组合级,p53阴性者属于Ⅴ至Ⅷ组合级。p53、PCNA和肌动蛋白免疫组化联合检测对于估测乳腺AIDH恶变潜能和交界性病变良恶性质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标记物表达的8种组合级别情况可能反映了乳腺导管上皮增生性病变增殖活性和恶变潜能的8个级别: (1) 乳腺导管上皮交界性增生病变:①呈现Ⅰ至Ⅳ组合级时,提示可能为癌性增生,可能性由Ⅳ级至Ⅰ级趋增。Ⅰ、Ⅱ组合级者,需标本多处补取材和多方会诊;若排除了癌性增生的可能或仍未能肯定其良恶性,需对患者密切随访。②呈现Ⅴ至Ⅷ组合级时,属于AIDH的可能性更大些,可能性由Ⅴ级至Ⅷ级趋增,但也不能完全排除癌性增生的可能,也应密切随访。(2)对于乳腺AIDH病变: ①呈现3项标记物Ⅰ至Ⅳ组合级时(这种可能性很小),提示细胞增殖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恶变潜能较高,且由Ⅳ级至Ⅰ级趋增;应密切关注。②呈现Ⅴ至Ⅷ组合级时,提示细胞增殖活性和恶变潜能弱于呈现Ⅰ至Ⅳ组合级者,且由Ⅴ级至Ⅷ级趋减。

    收稿日期:1999-02-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