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病理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66992
关于病理学科建设问题的讨论——王吾如教授来函
http://www.100md.com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王吾如

    单位:

    关键词:

    New Page 1[编者按] 本刊于1999年第28卷第5期发表了吴秉铨总编写的《病理学科发展的现在和未来》一文,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王吾如教授就此谈了一些看法。本刊从本期起在读者*作者*编者栏目中,根据吴秉铨教授和王吾如教授所提出的学科建设意见组织讨论,欢迎大家来稿、来函发表意见和建议。

    吴秉铨教授:

    中华病理学杂志发表了您写的“病理学科发展的现在和未来”,您的文章写得非常好,不仅对病理学工作者有指导意义,而且可给有关领导和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谋。我已将您的文章复印数份,分送我校校长和有关领导参考。今天我写此信的目的是希望您以处在全国病理学学科带头人的地位,把您在该文中涉及的几个问题反映给卫生部和有关的决策部门,促进问题的解决。例如(1)有些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不承担医疗实践(事实上是无实践基地)的问题;(2)应重视尸检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3)在一定地区建立形成规模和水平合格的病理中心(或病理诊断中心);(4)病理科学博士和病理主治医师培养制度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确实与我国病理学科今后的发展关系重大。
, 百拇医药
    上述问题(1),对我所在的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说来,是迫在眉睫非解决不可的一个问题。因为随着临床医师执照和临床住院医师培训考核制度的实施,如果病理学教研室仍无固定的临床实践基地,教研室的教师将无权进行任何尸检诊断和活检诊断(目前经我们努力争取,尚有少量尸检和外检;我本人虽被附属医院聘去定期会诊和指导,但无法给教研室的青年教师提供足够的基础培训材料),正如您所说的“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现象,如何培养未来的病理学家?如何教出合格的医科大学生?未来高质量的病理医生又从何而来?我校是省属大学,畸形的管理体制使医科大学归省教委领导,而附属医院归卫生厅领导,财政拨款途径也不同,因而实际上医科大学对附属医院在许多方面无权管理。自从卫生部规定三级甲等医院必须有独立的病理科以后,医科大学想将病理学教研室与附属医院病理科合并之事就更无法解决了。我在当全国人大代表时曾于1993年与我校原校长于维汉教授(也是人大代表)共同提出建议,反映了有关卫生部规定三级甲等医院必须有独立的病理科以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医科大学中病理学科发展的不利,以及由此将影响医学教育的质量等。但所得到的答复并非针对问题的关键,看来作答复者只从医院管理角度考虑而不熟悉或不关心医科大学的学科建设、师资培养、教学质量和科学水平等整体规划。事实上,由于附属医院病理科的医师缺乏扎实的病理学基本理论和尸检的训练(您说得非常正确“尸体解剖的诊断分析、讨论,本是人体病理学家最有学识的象征。”),因而外检诊断的水平和病理科医师的成长也受局限,同时还存在高水平病理医师的断档现象。基础医学学院的病理学教研室和附属医院的病理科实际上是“两败俱伤”。要解决这问题,不是医科大学校长权力所及,而必须从管理体制上理顺。不知卫生部是否详细了解省属医科大学的这种混乱体制所带来的危害,尤其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病理学科深受其害,高级病理学师资的匮乏已到了危及病理学教学和科研质量的状态了。希望您能替我们向有关领导部门呼吁,尤其是向卫生部高教科技司呼吁,应规定医科大学中的病理学教研室至少与一个附属医院的病理科成为一体,无论归属基础医学学院或临床医学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决不能无病理临床实践基地。

    收稿日期:1999-12-2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