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1998年第3期
编号:10267064
放射卫生学专家——张景源教授
http://www.100md.com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8年第3期
     作者:苗永昌

    单位:300192 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980301.htm张景源教授是吉林省怀德县人,1927年生于一个中学教员的家庭,他受父亲的熏陶自幼勤奋好学,14岁就远离家乡只身独往沈阳读中学。1945年考入当时著名的医学学府——辽宁医科大学(位于沈阳小河沿的原盛京医科大学)。该校校风严谨,重视基础医学教育,培育了他扎实的医学基础和踏实的工作作风。1948年沈阳解放,学校与中国医科大学合并,成为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他在这里完成了临床医学学业,1950年毕业。由于他品学兼优,毕业后被留校任教。学校为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调派了一些毕业生参加筹建公共卫生学院,他被分配到劳动卫生教研室。当时劳动卫生学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学科,张景源教授凭着青年人的热情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与其他青年教师共同努力,经过短短一年时间的筹备,就按时为学生正式授课。
, 百拇医药
    50年代,为了学习苏联先进的科学技术,张景源教授于1952年被卫生部选送到北京俄语专修学校留学生预备班学习俄语。1954年被派往苏联列宁格勒公共卫生医学院攻读劳动卫生学课程。他师从苏联著名卫生学专家安得列娃-格拉宁娜,研究课题是“红外辐射对视器官的影响及防护问题”,他调查了各种工业生产中红外辐射对工人的辐射强度,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不同波长红外辐射对眼各组织温度的微细变化,应用新技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红外辐射对眼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并对各种防护镜片作出卫生学鉴定。1957年,他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优等的研究论文,获苏联医学科学副博士学位。在读学位期间,他对新兴学科——放射卫生学发生了兴趣,读完学位后他先后在苏联保健部的中央医师进修学院放射卫生专业班、放射卫生研究所和生物物理研究所进修放射卫生学。

    回国后,张景源教授便积极投入筹建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的工作。1959年研究所成立,他出任放射卫生研究室主任,率先开展环境天然放射性本底调查,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监测数据,以监控美苏核武器试验对首都附近地区环境的影响,还较早地进行了环境和各种类型建筑室内氡的测量,研究了昼夜间氡水平的变化规律。遵照“发展原子能事业防护先行”的方针,张景源教授着重开展了放射性厂矿的放射卫生防护研究,他带领研究组深入湖南、内蒙、甘肃、辽宁等地铀矿山或稀土伴生金属矿山做系统调查研究,在某铀矿连续调查了十年,为厂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保护了工人健康,保证了安全生产。他重视现场调查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在现场调查中发现放射性矿山的矽肺发病对工人危害极大。1960年他指导的第一位研究生作了题为“放射性核素(铀、氡)对实验性矽肺影响”的研究,得到了很有意义的结果。在艰苦创业建设新学科的同时,张景源教授还特别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他为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学习班讲课,还在放射医学研究所举办了放射医学专业班,从全国各医科大学选调40名学完基础课的大学生,到专业班进行两年放射医学专业学习,张景源教授是专业班的主要授课教员之一。他所培养的学生,都已成为我国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的业务骨干,他最早培养的研究生已成为放射卫生学的博士生导师。张景源教授在这一时期的开拓性工作对当时我国刚刚起步的放射卫生事业无疑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 百拇医药
    在以后30多年的工作中,张景源教授潜心研究医用辐射防护学、职业受照人员辐射流行病学和食品放射卫生与标准等重大课题,在放射卫生领域的下述几个方面作出了优异的成绩:

    医用辐射防护研究 这是他负责的我国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的重大研究项目,他领导一个协作组完成了以下几部分工作:(1)全国医疗照射剂量水平研究。在24个省、市、自治区的1万5千个医院中,调查了X射线诊断检查、核医学检查和放射治疗等的诊治频率及受检者、病人所受的辐射剂量,并计算出全国人口的集体剂量、人口平均有效剂量和有遗传意义剂量等。这些重要的国情资料,为评估电离辐射对国民的影响,对指导医用辐射的防护有重要价值,为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提供了中国的系统资料,填补了UNSCEAR报告书中无中国医疗照射全国数据的空白,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秘书来函称赞中国医疗照射研究为全球性评价做出了重要贡献。(2)研究制订了系统的医用辐射卫生防护标准和法规。这些作为国家标准和法规的施行,对指导和监督医用辐射防护工作起到重要作用。(3)研究了医用辐射的防护方法和措施,并在各地区推广应用,推动了全国医用辐射防护工作的发展,降低了医疗照射和职业照射的剂量,保护了病人和医生的健康,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该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百拇医药
    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流行病学研究 他负责的协作研究组对我国X射线诊断工作者所受辐射剂量进行了调查、测试和估算,对其健康状况进行了系统检查。特别是对2.7万名X射线诊断工作者和2.5万名其他医务人员的肿瘤发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获得了1950~1990年间两组分别为56万人年和63万人年的观察资料。通过三次系统的队列调查、病例对比调查和多因素分析,得到白血病和某些实体瘤发病与参加放射工作时的年龄、工龄和受照剂量间的关系。在国际低水平辐射生物效应讨论会做专题报告后,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和好评,认为这是研究电离辐射影响的重要人群调查资料,对小剂量辐射的危险估计有重大意义。这一工作的阶段成果两次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级奖。

    氡致矿工肺癌的流行病学研究 他领导的研究组对我国铀矿和云南锡矿矿工氡及其子体暴露量和矿工肺癌发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大量的矿井中氡子体测量、矿井废旧巷道的模拟测量和矿工体内210Pb分析以及肺癌发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认为矿井中氡子体是矿工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并提出了通风、防尘、降氡措施,控制了矿工肺癌发病率的增加。由于对矿工肺癌防治作出贡献,获国家科委、卫生部、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劳动部和总工会等五部委的荣誉奖。
, 百拇医药
    我国食品中放射性核素调查及食品放射卫生标准研制 他负责的协作研究组调查了我国各地区主要食品和海产食品中22种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计算了由食物所致居民体内辐射剂量,这些大量的资料为环境放射卫生防护和食品放射卫生标准的制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研究制订的《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量标准》也是我国最早的放射卫生国家标准之一。这项工作分别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标准局科技成果奖,他所编著的《中国食品放射性及所致内剂量》一书已出版发行。

    张景源教授于1978年出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1982~1990年任所长职务,现仍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和中日合作研究项目负责人。改革开放以来,张景源教授任所长期间,不辞辛劳,克服种种困难,在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使放射医学研究所从四川全部迁至天津,新建1600平方米科研大楼,购置了许多新的仪器设备,并积极组织科技人员与国外同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培养、推荐和派遣了大批青年科技人员出国学习,使研究所与IAEA、WHO、UNSCEAR等国际组织和美、日、英等国家的十几个研究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多年来为研究所争取了大量的科研经费,为研究所的发展和开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张景源教授一直热心参加学术团体的社会工作和专业杂志编辑工作,他先后担任国家科委预防医学专业组成员,卫生部科学委员会原子医学与放射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卫生部医用射线卫生防护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副主任委员等多项社会职务,现为《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副主编和《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杂志的主编。

    张景源教授在放射卫生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40载,他为科学的奉献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以诚待人的作风,博得了同事们的尊敬和爱戴,誉为青年科技人员的良师益友。张景源教授是我国放射卫生领域颇有成就的专家,是医用辐射防护学的权威人士,他对开创和发展我国放射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收稿:1998-03-2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