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生物学家——刘树铮教授
作者:鞠桂芝 苏士杰
单位:鞠桂芝 苏士杰 (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 130021)
关键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980501
刘树铮原籍湖南长沙,1925年11月19日出生于武汉,是我国著名的放射生物学家,其学术成就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他踏进医学之门已经超过半个世纪。自194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雅礼中学,并于同年名列榜首考入湘雅医学院以来,他的志愿和兴趣始终是探究生命的奥秘,为促进医学临床和卫生防护提供基础研究成果。在求学期间他就开始了科研生涯,曾在卢惠霖、易见龙等名师指导下克服当时环境艰苦、条件简陋的困难,开展生殖内分泌和血液生理等方面的实验,参加由基础医学教师组成的“求真读书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他忆述这些往事时深感学术环境对塑造科学人才的重要。
, http://www.100md.com
在接受医学教育的最后阶段,刘树铮教授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实习,在张孝骞、邓家栋等名师的培育下养成了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认真负责、体贴入微的爱伤精神,并且学到了该院传统中临床工作结合科学研究相得益彰的优良学风。在毕业后早期,刘树铮教授曾先后任内科和病理生理学助教和讲师。他一贯重视科学研究,在内科工作的短暂期间(1951~1953年)创建了天津第一军医大学临床学院第一个附属于内科的研究实验室。1953年冬被调离临床学院组建病理生理教研室,教学工作铺上轨道,就积极开展实验研究。1960年春刘树铮教授接受了筹建工业卫生系(现放射医学系)的任务,负责组建了我国高校第一个放射生物学教研室,迄今已有38年的历史。放射生物学教研室由当初的几名青年教师发展到现在由高、中、初级专业人员和研究生组成的几十人的学术梯队,在其领导下成为培养本科生(1960年开始)、硕士生(1978年开始)、博士生(1984年开始,为国内第一个放射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1990年开始)等高级专业人才的基地,科研工作由整体水平向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多层次方向不断深入发展。1990年在原有基础上建立了卫生部放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至今仍担任该室主任。我校放射生物学科38年来的发展倾注了刘树铮教授的全部心血。即使在他担任白求恩医科大学校长的八年间,始终未曾间断放射生物学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 百拇医药
1960年以来刘树铮教授历任放射生物室副主任、主任,工业卫生系副主任、主任。1983至1991年间任白求恩医科大学校长,他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积极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抓住对外开放的机遇,争取国外资金和部、省、市的投入,兴建了一所现代化教学医院,使学校资产增加2亿多元,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放射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中,刘树铮教授有其独特的风格,他的研究思路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电离辐射对机体防卫适应功能的影响。他把研究重点置于神经内分泌调节和免疫系统辐射效应方面,就是最明显的体现。刘树铮教授在60年代主要研究辐射内分泌效应和辐射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在高剂量辐射效应方面取得了较系统的资料后,于1965年开始转入低剂量辐射效应的研究,但因“文革”而被迫中断。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研究以受低水平照射的人群检查为主,组织全室人员参加了全国医用诊断性X射线工作者剂量效应的研究和广东天然辐射高本底地区人群健康的调查等全国性协作项目,并负责主持难溶性天然铀化合物对机体作用的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达十年(1976~1985)之久。这一阶段研究的特点是将精细的先进检测技术引入人群效应的观察,获得了一批国际文献中未曾记载过的新资料。在上述高剂量实验研究和低剂量人群观察的基础上,从80年代初期至今主要进行低水平辐射生物效应的系统实验研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刘树铮教授引导全室科研人员在低水平辐射增强免疫功能、诱导适应性反应、影响神经内分泌调节、提高抗癌作用等方面开展了全面系统的探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使该室的研究始终处于这一领域的前沿。他主持的研究课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和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
, 百拇医药
在科学研究中刘树铮教授思路清晰、反应敏捷、洞察深锐,他从不放过细小的苗头和始料未及的实验结果。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他将全室科研不断推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源泉。他反对浅赏辄止,鼓励穷追不放。在机制探索中他力主全面、反对偏颇,在辐射兴奋效应研究中提出并论证了多层次机制学说是其突出例证。他特别重视跟踪相关基础科学的发展,及时向放射生物研究中引入新理论和新技术。在60~70年代进行整体研究时引入一系列超微量分析技术,在国内较早采用放射免疫测定;在80年代进行免疫效应研究时引入定量细胞学、分析细胞学等技术(包括流式细胞术);90年代初引入分子生物技术,以期将整体调节和细胞效应与分子水平的研究相结合。这些技术的建立为进行多层次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视人才培养是刘树铮教授科学生涯中的另一特点。38年来他已亲手将多名本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培养为具有较高教学能力和独立科研方向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其中8名已晋升为教授,有的已成为博士生导师,12名晋升为副教授。共培养了50名研究生,其中博士生26名和博士后5名(包括国外2名)。已毕业的研究生遍布国内外,均已开创了各自的独立研究方向。刘树铮教授对青年学子既严于要求,又敢于放手,既善于引导,又肯于支持,促使他们在学术上尽快成长。
, 百拇医药
积极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刘树铮教授推动科研发展的重要手段。刘树铮教授于1982至1983年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放射生物系任高级访问学者,他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技能,使外国同行专家赞叹不已。回国后他进行了与日、加、奥等国的双边合作项目,并建立了多项个人交流。1983至1998年间他曾应邀多次赴美、加、日、俄、德、奥、法、英、捷等国讲学及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共30余次。1993年刘树铮教授曾受中华医学会委托在长春主持召开“低水平辐射及有关因子生物效应国际研讨会”(ISBELLES’93),任大会主席,此次会议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评价,对低水平辐射兴奋效应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刘树铮教授积极支持学会工作。自1980年以来担任中国核学会历届理事、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历届常委和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理事。吉林省核学会自1985年成立以来刘树铮教授一直担任理事长,并曾任中华医学会吉林省分会副会长。他积极支持学会的学术刊物,曾担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的常务编委和多种全国性期刊的编委,曾受邀担任《国际职业病与毒理杂志》客坐编委等职。终年不断为各学术刊物评审稿件,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为提高刊物学术水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 百拇医药
刘树铮教授还受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专家组成员,联合国原子能机构放射与营养免疫效应顾问组成员,美国低水平照射生物效应顾问委员会国际顾委等学术职务。
刘树铮教授发表专著、译著和参编论著共12部,其中《低水平辐射兴奋效应》(1996)、《辐射免疫学》(1985)和《医学放射生物学》(1986,1998)为代表著。他主编的《医学放射生物学》(第一版)一书获核工业总公司(部级)1987年优秀教材奖。《铀毒理学》一书获核工业总公司1997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刘树铮教授共发表研究论文250余篇,另有参加全国性及国际性学术会议的论文摘要尚未列入。其论文、论著被国内外学者引用350余次,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1994年向联合国大会的技术报告中曾引用其论文15篇。
由于其学术成就和先进事迹,刘树铮教授曾获多项荣誉称号,他是我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89)和卫生系统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0),获“吉林英才”奖章(1993)。其事迹被收入“中国人物年鉴”(1989),“中国当代医学家荟萃”(第三卷),“中国当代教育名人传略”(第二部,1994)和“吉林科技精英”(1988)等辞书,以及“世界知识分子名人录”(第八版,第十一版),“大洋州和远东名人录”(第一版),“世界杰出领导名人录”(第二版)等国际传记,并获国际传记中心“20世纪成就奖”(1994)。刘树铮教授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学术成就,深受敬佩,在我国放射医学界享有很高的威望。他虽现已年过七旬,仍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教学和科研事业,带领着一代又一代的学人向着新的高峰攀登。
(收稿:1998-05-04), http://www.100md.com
单位:鞠桂芝 苏士杰 (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 130021)
关键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980501
刘树铮原籍湖南长沙,1925年11月19日出生于武汉,是我国著名的放射生物学家,其学术成就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他踏进医学之门已经超过半个世纪。自194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雅礼中学,并于同年名列榜首考入湘雅医学院以来,他的志愿和兴趣始终是探究生命的奥秘,为促进医学临床和卫生防护提供基础研究成果。在求学期间他就开始了科研生涯,曾在卢惠霖、易见龙等名师指导下克服当时环境艰苦、条件简陋的困难,开展生殖内分泌和血液生理等方面的实验,参加由基础医学教师组成的“求真读书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他忆述这些往事时深感学术环境对塑造科学人才的重要。
, http://www.100md.com
在接受医学教育的最后阶段,刘树铮教授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实习,在张孝骞、邓家栋等名师的培育下养成了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认真负责、体贴入微的爱伤精神,并且学到了该院传统中临床工作结合科学研究相得益彰的优良学风。在毕业后早期,刘树铮教授曾先后任内科和病理生理学助教和讲师。他一贯重视科学研究,在内科工作的短暂期间(1951~1953年)创建了天津第一军医大学临床学院第一个附属于内科的研究实验室。1953年冬被调离临床学院组建病理生理教研室,教学工作铺上轨道,就积极开展实验研究。1960年春刘树铮教授接受了筹建工业卫生系(现放射医学系)的任务,负责组建了我国高校第一个放射生物学教研室,迄今已有38年的历史。放射生物学教研室由当初的几名青年教师发展到现在由高、中、初级专业人员和研究生组成的几十人的学术梯队,在其领导下成为培养本科生(1960年开始)、硕士生(1978年开始)、博士生(1984年开始,为国内第一个放射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1990年开始)等高级专业人才的基地,科研工作由整体水平向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多层次方向不断深入发展。1990年在原有基础上建立了卫生部放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至今仍担任该室主任。我校放射生物学科38年来的发展倾注了刘树铮教授的全部心血。即使在他担任白求恩医科大学校长的八年间,始终未曾间断放射生物学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 百拇医药
1960年以来刘树铮教授历任放射生物室副主任、主任,工业卫生系副主任、主任。1983至1991年间任白求恩医科大学校长,他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积极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抓住对外开放的机遇,争取国外资金和部、省、市的投入,兴建了一所现代化教学医院,使学校资产增加2亿多元,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放射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中,刘树铮教授有其独特的风格,他的研究思路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电离辐射对机体防卫适应功能的影响。他把研究重点置于神经内分泌调节和免疫系统辐射效应方面,就是最明显的体现。刘树铮教授在60年代主要研究辐射内分泌效应和辐射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在高剂量辐射效应方面取得了较系统的资料后,于1965年开始转入低剂量辐射效应的研究,但因“文革”而被迫中断。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研究以受低水平照射的人群检查为主,组织全室人员参加了全国医用诊断性X射线工作者剂量效应的研究和广东天然辐射高本底地区人群健康的调查等全国性协作项目,并负责主持难溶性天然铀化合物对机体作用的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达十年(1976~1985)之久。这一阶段研究的特点是将精细的先进检测技术引入人群效应的观察,获得了一批国际文献中未曾记载过的新资料。在上述高剂量实验研究和低剂量人群观察的基础上,从80年代初期至今主要进行低水平辐射生物效应的系统实验研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刘树铮教授引导全室科研人员在低水平辐射增强免疫功能、诱导适应性反应、影响神经内分泌调节、提高抗癌作用等方面开展了全面系统的探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使该室的研究始终处于这一领域的前沿。他主持的研究课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和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
, 百拇医药
在科学研究中刘树铮教授思路清晰、反应敏捷、洞察深锐,他从不放过细小的苗头和始料未及的实验结果。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他将全室科研不断推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源泉。他反对浅赏辄止,鼓励穷追不放。在机制探索中他力主全面、反对偏颇,在辐射兴奋效应研究中提出并论证了多层次机制学说是其突出例证。他特别重视跟踪相关基础科学的发展,及时向放射生物研究中引入新理论和新技术。在60~70年代进行整体研究时引入一系列超微量分析技术,在国内较早采用放射免疫测定;在80年代进行免疫效应研究时引入定量细胞学、分析细胞学等技术(包括流式细胞术);90年代初引入分子生物技术,以期将整体调节和细胞效应与分子水平的研究相结合。这些技术的建立为进行多层次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视人才培养是刘树铮教授科学生涯中的另一特点。38年来他已亲手将多名本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培养为具有较高教学能力和独立科研方向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其中8名已晋升为教授,有的已成为博士生导师,12名晋升为副教授。共培养了50名研究生,其中博士生26名和博士后5名(包括国外2名)。已毕业的研究生遍布国内外,均已开创了各自的独立研究方向。刘树铮教授对青年学子既严于要求,又敢于放手,既善于引导,又肯于支持,促使他们在学术上尽快成长。
, 百拇医药
积极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刘树铮教授推动科研发展的重要手段。刘树铮教授于1982至1983年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放射生物系任高级访问学者,他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技能,使外国同行专家赞叹不已。回国后他进行了与日、加、奥等国的双边合作项目,并建立了多项个人交流。1983至1998年间他曾应邀多次赴美、加、日、俄、德、奥、法、英、捷等国讲学及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共30余次。1993年刘树铮教授曾受中华医学会委托在长春主持召开“低水平辐射及有关因子生物效应国际研讨会”(ISBELLES’93),任大会主席,此次会议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评价,对低水平辐射兴奋效应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刘树铮教授积极支持学会工作。自1980年以来担任中国核学会历届理事、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历届常委和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理事。吉林省核学会自1985年成立以来刘树铮教授一直担任理事长,并曾任中华医学会吉林省分会副会长。他积极支持学会的学术刊物,曾担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的常务编委和多种全国性期刊的编委,曾受邀担任《国际职业病与毒理杂志》客坐编委等职。终年不断为各学术刊物评审稿件,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为提高刊物学术水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 百拇医药
刘树铮教授还受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专家组成员,联合国原子能机构放射与营养免疫效应顾问组成员,美国低水平照射生物效应顾问委员会国际顾委等学术职务。
刘树铮教授发表专著、译著和参编论著共12部,其中《低水平辐射兴奋效应》(1996)、《辐射免疫学》(1985)和《医学放射生物学》(1986,1998)为代表著。他主编的《医学放射生物学》(第一版)一书获核工业总公司(部级)1987年优秀教材奖。《铀毒理学》一书获核工业总公司1997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刘树铮教授共发表研究论文250余篇,另有参加全国性及国际性学术会议的论文摘要尚未列入。其论文、论著被国内外学者引用350余次,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1994年向联合国大会的技术报告中曾引用其论文15篇。
由于其学术成就和先进事迹,刘树铮教授曾获多项荣誉称号,他是我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89)和卫生系统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0),获“吉林英才”奖章(1993)。其事迹被收入“中国人物年鉴”(1989),“中国当代医学家荟萃”(第三卷),“中国当代教育名人传略”(第二部,1994)和“吉林科技精英”(1988)等辞书,以及“世界知识分子名人录”(第八版,第十一版),“大洋州和远东名人录”(第一版),“世界杰出领导名人录”(第二版)等国际传记,并获国际传记中心“20世纪成就奖”(1994)。刘树铮教授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学术成就,深受敬佩,在我国放射医学界享有很高的威望。他虽现已年过七旬,仍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教学和科研事业,带领着一代又一代的学人向着新的高峰攀登。
(收稿:1998-05-0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