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放疗后肺部损伤150例分析
作者:殷汉民 张勇
单位:殷汉民 张勇 (武汉,湖北省肿瘤医院 430070)
关键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980517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治疗中主要或综合治疗手段之一,但在治疗中或治疗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肺组织损伤,是一严重的发症。发症可能为急性,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或者为慢性,使病人在治疗后长期地有肺功能不足或其他慢性症状,而影响病人生存质量。笔者分析了资料完整的150例放射性肺损伤患者,探讨了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演变的一般规律。
1 临床资料
150例均系女性,年龄28~65岁,左乳癌82例,右乳癌68例,全部病例均作乳腺根治术并经病理证实。既往患动脉硬化症11例,老慢支10例,肺结核10例。术后1~2月内放疗。150例均作内乳及锁骨上野放疗,45例作腋窝野放疗。全部病例均行体外照射,其中用60Co γ射线照射120例,60Co加电子束30例。内乳野50Gy;锁骨上野45Gy;腋窝野45Gy。肿瘤吸收剂量45~50Gy/6~8周,每周5次,每次2Gy。放疗中及放疗后3月内有程度不一的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胸闷痛、乏力)130例;7例重者出现紫绀,呼吸困难,发热,白细胞增多,经激素,抗生素对症处理好转;13例无明显呼吸道症状。放疗后3个月至1年内为干咳、痰少、气短,胸内烧灼感。1年以后有35例表现肺功能不足,尤以60岁以上患者明显,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者更为显著。36例伴有较严重的皮肤纤维性变。
, http://www.100md.com
2 影像学改变
肺损伤发生于照射野内,且不受肺叶肺段的解剖限制。X射线征象演变呈渐进性、规律性改变,其表现随病理演变而变化。早期(渗出为主),放疗中至放疗后3个月左右,于照射野内呈细网状,小点状致密增高之边缘模糊影,酷似支气管肺炎。中期(增生为主)放疗后半年左右,继程度不一的渗出性改变大部吸收,于照射野内呈粗大条索状影,其条索状影之间呈线条样透亮影及细小绒毛状编织样排列影。损伤范围继有缩小。晚期(纤维变为主)放疗后1年左右,于野缘内粗大条索状影相互聚拢,皱缩为一融合性致密影,边缘清晰并内陷。后期(肺不张期)为粘连性肺不张,于照射野内肺与胸膜的损伤,以及肺表面活性剂的丢失所致。不张区与正常肺组织界面更为清晰,体层与CT可见肺不张内支气管气像。本组病例经1~5年临床随诊及影像学(每半年胸片或CT)检查,肺损伤未见可逆表现。随诊过程中发现13例肋骨损伤。
3 讨论
放射线治疗恶性肿瘤所致的损伤是一种潜在性、不可逆性的损伤,其机理迄今仍不十分清楚。放射性肺损伤的程度和影响因素主要与照射野及总剂量密切相关(尤其是后者);照射野愈大损伤愈重,反之则轻,剂量愈大潜伏期愈短,损伤愈重。合理的应用混合射线(60Co γ射线,加速器电子束)发挥各自的特点,使其皮肤又能耐受,肺部损伤减轻到最低限度。肺部伴有慢性疾患或年龄愈大及合并动脉硬化症者,放疗则可加重肺损伤。本组病例结果表明:除肺、胸膜损伤外,部分病例于同一野缘内伴有多种组织(皮肤、肋骨)放射性损伤,估计与个体放射敏感性有关。
放射性肺损伤从最早的渗出到纤维化形成,反映了本病的发生、发展演变一般规律。与辐射损伤所致的病程演进及病理演变相吻合,作者认为呈进行性的演变过程。胸部肿瘤放疗后肺损伤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的定位,程度和时间进程构成其综合特点。因而影像学检查可提供丰富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在胸部肿瘤放疗时的任何一个环节,应充分考虑到肺损伤的后果,警惕影响肺损伤诸因素的密切关系。在治疗中给予必要的防治措施和详慎的放射物理学计划,尽力减少肺表面活性剂的丢失与纤维变的形成,延缓或减轻肺损伤演进程度,改善肺功能。是放射性肺损伤防治的重要课题。
(收稿: 1997-08-12 修回: 1997-11-17), http://www.100md.com
单位:殷汉民 张勇 (武汉,湖北省肿瘤医院 430070)
关键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980517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治疗中主要或综合治疗手段之一,但在治疗中或治疗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肺组织损伤,是一严重的发症。发症可能为急性,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或者为慢性,使病人在治疗后长期地有肺功能不足或其他慢性症状,而影响病人生存质量。笔者分析了资料完整的150例放射性肺损伤患者,探讨了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演变的一般规律。
1 临床资料
150例均系女性,年龄28~65岁,左乳癌82例,右乳癌68例,全部病例均作乳腺根治术并经病理证实。既往患动脉硬化症11例,老慢支10例,肺结核10例。术后1~2月内放疗。150例均作内乳及锁骨上野放疗,45例作腋窝野放疗。全部病例均行体外照射,其中用60Co γ射线照射120例,60Co加电子束30例。内乳野50Gy;锁骨上野45Gy;腋窝野45Gy。肿瘤吸收剂量45~50Gy/6~8周,每周5次,每次2Gy。放疗中及放疗后3月内有程度不一的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胸闷痛、乏力)130例;7例重者出现紫绀,呼吸困难,发热,白细胞增多,经激素,抗生素对症处理好转;13例无明显呼吸道症状。放疗后3个月至1年内为干咳、痰少、气短,胸内烧灼感。1年以后有35例表现肺功能不足,尤以60岁以上患者明显,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者更为显著。36例伴有较严重的皮肤纤维性变。
, http://www.100md.com
2 影像学改变
肺损伤发生于照射野内,且不受肺叶肺段的解剖限制。X射线征象演变呈渐进性、规律性改变,其表现随病理演变而变化。早期(渗出为主),放疗中至放疗后3个月左右,于照射野内呈细网状,小点状致密增高之边缘模糊影,酷似支气管肺炎。中期(增生为主)放疗后半年左右,继程度不一的渗出性改变大部吸收,于照射野内呈粗大条索状影,其条索状影之间呈线条样透亮影及细小绒毛状编织样排列影。损伤范围继有缩小。晚期(纤维变为主)放疗后1年左右,于野缘内粗大条索状影相互聚拢,皱缩为一融合性致密影,边缘清晰并内陷。后期(肺不张期)为粘连性肺不张,于照射野内肺与胸膜的损伤,以及肺表面活性剂的丢失所致。不张区与正常肺组织界面更为清晰,体层与CT可见肺不张内支气管气像。本组病例经1~5年临床随诊及影像学(每半年胸片或CT)检查,肺损伤未见可逆表现。随诊过程中发现13例肋骨损伤。
3 讨论
放射线治疗恶性肿瘤所致的损伤是一种潜在性、不可逆性的损伤,其机理迄今仍不十分清楚。放射性肺损伤的程度和影响因素主要与照射野及总剂量密切相关(尤其是后者);照射野愈大损伤愈重,反之则轻,剂量愈大潜伏期愈短,损伤愈重。合理的应用混合射线(60Co γ射线,加速器电子束)发挥各自的特点,使其皮肤又能耐受,肺部损伤减轻到最低限度。肺部伴有慢性疾患或年龄愈大及合并动脉硬化症者,放疗则可加重肺损伤。本组病例结果表明:除肺、胸膜损伤外,部分病例于同一野缘内伴有多种组织(皮肤、肋骨)放射性损伤,估计与个体放射敏感性有关。
放射性肺损伤从最早的渗出到纤维化形成,反映了本病的发生、发展演变一般规律。与辐射损伤所致的病程演进及病理演变相吻合,作者认为呈进行性的演变过程。胸部肿瘤放疗后肺损伤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的定位,程度和时间进程构成其综合特点。因而影像学检查可提供丰富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在胸部肿瘤放疗时的任何一个环节,应充分考虑到肺损伤的后果,警惕影响肺损伤诸因素的密切关系。在治疗中给予必要的防治措施和详慎的放射物理学计划,尽力减少肺表面活性剂的丢失与纤维变的形成,延缓或减轻肺损伤演进程度,改善肺功能。是放射性肺损伤防治的重要课题。
(收稿: 1997-08-12 修回: 1997-11-1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