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67140
6.25 Gy γ射线照射后大鼠体外血栓形成的变化
http://www.100md.com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张家钰 封江彬 涂序珉

    单位:100088 北京,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

    关键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990228

    我们曾对6.25Gy γ射线照射后大鼠全血粘度和血小板粘附率的变化进行过研究,并分别进行了报道。本实验主要对照射后体外血栓形成的变化进行探讨,这样就形成辐射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较全面的研究,为辐射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选用正常健康雄性大鼠,体重180~220克,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后1天组、3天组、7天组和14天组,每组10~20只动物。

    2.照射条件:60Co γ射线一次全身照射,吸收剂量率0.54Gy/min,吸收剂量6.25Gy。
, 百拇医药
    3.实验操作:大鼠在5%硫喷妥钠腹腔注射麻醉下,用装有12号针头的硅化注射器由下腔静脉取血2ml,迅速将1.6 ml血注入硅化胶管中,将胶管两端口对齐形成环状,用硅胶套管固定装到体外血栓仪有机玻璃圆盘上,启动仪器转动开关,旋转15分钟停机,将转环内的血栓倒在滤纸上,用分规卡在血栓头和尾部,用钢板尺量出分规两脚间距离,即为血栓长度。用滤纸将血栓水分吸净,放在精密扭力天平挂盘上称重,得到血栓湿重,将血栓连同滤纸放在培养皿中,放进小烤箱,64℃烤20分钟,再称其重量,即为血栓干重。

    二、结果和讨论

    实验结果见表1,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表1 6.25 Gy γ射线照射后大鼠血栓长度、湿重、干重的变化(±s) 组别
, 百拇医药
    动物数(只)

    血栓长度(mm)

    血栓湿重(mg)

    血栓干重(mg)

    正常对照组

    20

    21.0±4.3

    77.00±16.32

    28.26±7.18

    照射后1天组

    10

    26.6±8.9
, 百拇医药
    95.55±23.62*

    37.20±6.41**

    照射后3天组

    10

    29.5±7.3**

    104.70±27.65**

    43.45±13.77**

    照射后7天组

    10

    24.2±3.4

, 百拇医药     79.62±21.77

    27.68±9.85

    照射后14天组

    10

    21.3±4.5

    70.03±18.35

    28.23±10.18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P<0.01 从表1中可以看出照射后1天血栓长度、血栓湿重和干重都有升高,而且血栓湿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栓干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照射后3天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增加最为明显,而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都有非常显著性(P<0.01),照射后7天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明显恢复,照射后14天基本都达到正常水平。

    本实验表明在6.25 Gy γ射线一次全身照射,照射后1天大鼠体外血栓形成的长度、湿重和干重都有增加,而以3天增加的最为明显,这和以往的一些研究相吻合,例如6.25 Gy γ射线一次全身照射后3天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增加最为明显,在照射后早期,在大鼠肠系膜和小鼠耳廓活体微循环观察中,都有流动的白色微小血栓的出现,不仅在照射后早期,在放射病急期都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说明全身照射和局部照射都可激活全身凝血系统,这在急性放射病的治疗上值得引起注意,及时地、恰当地采用防止凝血和改善微循环措施,会有助于大大提高综合治疗措施的效果。

    (收稿:1998-12-10 修回:1999-01-1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