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67188
迎接二十一世纪全国放射医学与防护学术会议总结
http://www.100md.com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王继先

    单位:王继先 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300192

    关键词:

    迎接二十一世纪全国放射医学与防护 学术会议总结 在全体工作人员和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会议历经3天紧张而有序的工作, 即将完成预定 的日程就要胜利闭幕了。4个学术组织联合召开的“迎接二十一世纪全国放射医学与防护 学 术会议”是本世纪末的一次学术盛会。这次会议检阅了自南宁会议以来的学术成就,展望二 十一世纪的前景。在会议期间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和全国放射医学与防护科技情报网进行了换届,其他两个学术组织也分别召开了全委会,《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也分别召开了编委会,这是一个内容丰富,硕果累累的大会。受会议领导小组的委托,我仅就3天来的学术交流作一简要的归纳总结。

    基本情况
, 百拇医药
    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共248人,包括4个学术组织的委员和两个杂志的编委。值得庆幸的是 不少我们这个学科的奠基者老一辈的专家到会,并做了精彩的报告。在248位代表中60岁 以上者有51人占总人数20.5%,40~60岁有113人占45.5%,40岁以下有84人占34.0%。这是一个以中青年为主的大会。248人中具有高级职称172人占69.3%。中级职称47人占19.0% 。初级职称29人占11.7%。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代表占70%以上,是一个高水平的大会。

    大会收到论文292篇,收入论文摘要汇编291篇。除安排有代表性的论文21篇作为大会报告外 ,为使大家有更多的交流研讨机会,会议分6个领域16个专题进行分组交流和研讨。放射生物学基础论文84篇,大会报告5篇,分5个专题分组交流28篇;放射损伤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46篇,大会报告7篇,分2个专题分组交流9篇;放射性监测、剂量与防护论文104篇,大会报告3篇,分4个专题分组交流27篇;放射流行病学论文18篇,大会报告4篇,分2个专题分组交流11篇;放射毒理学论文10篇,大会报告1篇,分会交流6篇;科技信息论文7篇,大会报告1篇,分会交流6篇。
, 百拇医药
    放射性监测、剂量与防护、放射损伤临床与实验、信息等一线工作论文167篇;放射生物 学、毒理学、流行病学等基础论文124篇,第一线工作占一半以上。

    代表普遍反映,大会报告,内容丰富新颖、形式生动精彩。分会交流,内容对口、发言踊跃 、争论热烈、研讨深入。会议提倡争论,因为只有争论才激发思想的火花,火花的碰撞才能点燃思维的火焰,发生认识的飞跃。总之,这次大会准备充分、组织严密、会风简朴、运行高效、服务周到。普遍认为:大会开的好,收获大。

    对放射医学与防护这样的多学科交叉的学科,这样的学术交流十分必要,它使与会者开阔眼 界,拓宽思路,更新知识,了解前沿,明确方向。对促进学科发展,指导基层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次会议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为在21世纪再创辉煌奠定了基础。

    学术成就

    大会和分会交流论文表明:自南宁会议以来,我国放射医学与防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不论实际工作还是理论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进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百拇医药
    1.基础理论研究

    不少研究工作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观点和体系,有自己的特色,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有 的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如:吴德昌院士对辐射致癌的实验研究,已发现几个新的辐射致癌相关基因。孙世荃教授对辐射致癌线性无阈概念的讨论。刘树铮教授对低剂量电离辐射兴奋效应机制的探讨。陶祖范教授和王继先教授所报告的中国阳江高本底地区恶性肿瘤死亡队列研究和中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恶性肿瘤的放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这些研究不仅水平高 ,且代表着当前放射医学与防护学科的国际研究方向和前沿,都是辐射防护的一些重要的生物学基础问题。这些研究所回答的问题是作为辐射防护体系理论基础的线性无阈观点是是 , 还是非。如果是非,那么低剂量辐射的剂量与效应关系应该是怎样的。这些研究的进展和突破将会导致辐射防护的革命性变革。

    这些研究之所以取得成就,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和赞许,他们的共同特点是:①方向对头, 目 标明确,并长期坚持;②选题根据国情,特色突出,优势明显;③由老一辈知名专家牵头, 并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稳定的研究班子;④扎根基层,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⑤对外开 放,争取国际合作,以获得信息、技术和财力支持。这些特点值得大家借鉴。
, 百拇医药
    在基础研究和毒理学研究方面还有:DNA的损伤与修复;基因组的不稳定性;遗传易感性和 辐射致癌敏感性;辐射对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调控的影响和分子机理;氚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等,都属于起点高、意义大的课题,也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2.放射损伤临床和实验研究

    急性放射病救治是核武器损伤和核事故应急医学处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由于基础医学、生 物学高新技术和临床治疗学的进展和相互渗透,加上不断发生的放射源事故的救治经验的累 积,使我们对急性放射病的认识和处理水平有很大提高,特别是对大剂量局部照射事故病人的救治,存活率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在实验研究方面,如:造血干细胞的体外增殖与分化的细胞工程研究;造血因子的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LSF),促红细胞生长因子(EPO), 白介素(IL),血小板生成素(TPO)]等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对核事故医学应急和核战备提供了重要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 百拇医药     对慢性放射病,我们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认识到不仅累积剂量而且年剂量率在诊断中也有 重要地位,对慢性放射损伤的防治有了较为明确的指导思想。

    3.电离辐射监测和放射卫生防护

    随着核电事业的发展,辐射源及放射性物质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广泛应用,辐射监测和防护 也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基层单位的同志作了大量的工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辐射防护工作紧跟国际辐射防护概念框架的改变,在观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自199 1年ICRP出版的60号报告书和1996年IAEA等6个国际组织发表“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 本标准(BSS)”以来,我国作了大量调查研究,以根据我国国情制定自己的“BSS”和配套标 准。

    (2)开展了环境、水、粮食、食品的放射性核素的检测和评价,并制定了相应的限制标准。
, 百拇医药
    (3)把氡特别是居室氡作为控制天然辐射的重点,加强氡的监测技术和方法研究,开展了氡 的监测、评价和氡致肺癌的流行病学研究。

    (4)加强了对医疗照射受检者和患者的剂量监测和照射剂量的控制。加强法规与标准的制定 ,及从生产到使用的管理体制,以减少受检者和患者的剂量,减少全民剂量负担。

    (5)吸取时有发生的放射源事故的经验教训,加强对放射源的管理,减少或避免潜在照射。

    (6)贯彻“积极兼容”的方针,加强核和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的研究和干预措施的研究。

    4.辐射剂量学研究

    辐射剂量学是放射医学、辐射防护研究的前提和依据,是放射医学与防护的重要内容,这些 年来在我国发展很快,主要是:

    (1)由剂量测量学向计算剂量学发展:相应计算模式、体模和中国参考人研究的崛起和深入 ,推动了计算剂量学的发展。
, 百拇医药
    (2)回顾剂量学兴起:应核事故应急、放射损伤诊断、放射肿瘤病因判断和流行病学剂量重 建 的需要,回顾剂量学的研究悄然兴起,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我国做了很多工作得到国际的 重视和好评,天津回顾剂量学国际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就是例证。

    (3)放射生物剂量学有了长足的发展:近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放射生物剂量 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基因突变(GPA、HPRT、TCR)检测技术的引进和染色体自动分析仪和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的实际应用,使我国的放射生物剂量学与国际接轨,在剂量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放射生物剂量学技术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把流 行病学带入分子流行病学新境界。

    5.科技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成为一种资源,放射医学与防护信息网的建立将为信息 交流和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另外《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都为促进科技信息交流、加速人才培养、推动学科发展立下 了汗马功劳。
, 百拇医药
    展望未来

    总结过去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贯彻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科研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社会 主 义建设服务方针的结果,是放射医学与防护界各级领导、学会、老中青科技工作者共同奋斗 的结果。尽管我们目前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限制发展的不利因素,如:科技投入不够、技术储备不足、人才流失等,但这些都是前进中的困难,我们还正处于改革与调整之中。

    我们深信,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只要我们转变观念,真正面向国民经济主战 场,能为迅速发展着的核能开发和辐射源与放射性物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应用服好务, 我们就会从中得到回报,以求得我们自身的发展。

    21世纪即将来临,正如吴院士在《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会史》“展望未来,迎接21世纪 ”一文中所描述的那样,21世纪放射医学与防护的前景是光明的,任务是艰巨的。因为这次会议近80%的代表是中青年,会议主席吴德昌院士特别让我强调一下,对中青年的殷切希望与要求。因为21世纪是你们的世纪,放射医学与防护事业由你们去延续,去发展,21世纪光明的前景靠你们去争取,艰巨的任务靠你们去完成。希望你们向老一辈的放射医学与防护工 作者学习,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专业、无私奉献、勇于钻研、大胆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创新是科研的灵魂。青年人最有朝气,最富有创造精神,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科学研究要注意3个水平的结合,不可偏废,要从总体上思考和设计,这就是从分子水平着手,细胞水平上分析和整体或群体水平上验证与提高。不少代表反映裴雪涛和贾卫华等年轻人的报告有水平,很精彩,就在于他们的工作体现了上述的思想。

    同志们,让我们继往开来,携手奋进,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美好的21世纪,为人类的健康再做 贡献。

    (收稿:1998-10-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