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1998年第4期
编号:10267451
术后椎间盘炎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及其介入治疗
http://www.100md.com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8年第4期
     作者:孙钢 郭军 易玉海 邓莉

    单位:250031 济南,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中华放射学杂志980418.htm 术后椎间盘炎是一种脊柱手术与介入治疗后的严重并发症,其临床症状非常严重,患者痛苦极大,而临床医师多对此病缺乏充分认识。笔者搜集资料完整的12例患者,对该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作一探讨。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30~51岁。L3~4椎间盘2例,L4~5椎间盘9例,L5~S1椎间盘1例。11例继发于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PLD),1例继发于常规外科手术,均在术后3~10天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为发热5例,白细胞增高6例,全部病例均有剧烈腰背部疼痛及血沉增快。患者确诊后即行大剂量抗生素静脉滴注3天,随之用PLD技术治疗,在X线下穿刺椎间盘,置入套管,用夹取钳和电动式切吸仪切除椎间盘[1],切除的间盘组织含水分较多,带有少量血液,呈淡红色,常规送病理检查和细菌学检查,间盘组织见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4例细菌培养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大肠杆菌1例。拔针前,间盘内注入抗生素,术后继续静滴抗生素2周,全部病例均临床治愈。
, 百拇医药
    图1 腰椎侧位平片示:L3~4椎间隙轻度狭窄,邻近两个椎体有局限性骨质破坏 图2 CT示:L4~5椎间盘膨隆,椎体的终板有轻度破坏图3 MRI T1WI示:L3~4椎间盘信号减低,邻近的两个椎体信号亦有减低 图4 MRI T2WI示:L3~4椎间盘呈混杂信号,邻近椎体有局限性骨质破坏影像学资料

    12例患者行腰椎正侧位平片与CT检查,3例同时行MRI检查。腰椎平片示:病变椎间隙轻度狭窄,3例椎体前上下缘骨质局限性破坏(图1),5例椎体骨质有增生。CT示:病变椎间盘膨隆,终板下见有局限性骨质破坏、硬化(图2),椎体边缘可见花边状增生。MRI示:病变椎间盘在T1WI上呈低信号,1例相邻两个椎体的信号亦减低,病变椎间盘在T2WI上呈高低不均的混杂信号,且椎体前上下缘有局限性骨质破坏(图3,4)。
, 百拇医药
    讨论

    1.椎间盘炎的病理变化:细菌多经手术创口或血行侵及椎间盘,血培养或组织活检物培养可有阳性发现[2,3]。本组4例活检物细菌培养阳性,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大肠杆菌1例,此外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也有报道。部分患者的细菌学检查可为阴性,可能与取材部位与时机有关。实验研究表明[4],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注入成年犬椎间盘内,1周后椎间隙开始变窄,髓核发生变性,髓核与纤维环之间界限模糊不清,纤维环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终板开始破坏;第3周椎体始受累及,除中性粒细胞外,还见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至第8周椎体及椎间盘的炎性细胞浸润逐渐减轻,并有软骨细胞增生和新骨形成;第20周后椎体及椎间盘内炎性细胞基本消失,软骨细胞增生及新骨形成明显。本组病例椎间盘组织活检均在发病6天后进行,镜检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浸润,呈慢性炎症变化。

    2.椎间盘炎的影像学表现:椎间隙感染2~6周后,X线平片显示受累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疏松,软骨下骨质吸收及脱钙,椎间隙模糊,椎体骨质增生等[5]。CT早期表现为椎间盘密度减低,椎间盘膨隆,随后可显示椎间隙变窄,椎体终板破坏和硬化,骨赘形成。MRI表现为病变椎间盘及相邻椎体在T1WI上呈低信号变化,而在T2WI上,病变椎间盘呈高低信号混合性变化。本病须与脊柱结核鉴别,我们的体会是只要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及表现,二者是易于区别的。
, http://www.100md.com
    3.椎间盘炎的临床与治疗:椎间盘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腰背部疼痛,任何体位改变都能诱发疼痛加剧,可伴发热,白细胞计数多升高,血沉加快。我们的体会是腰椎术后患者,若有腰背部剧烈疼痛,血沉增快,即使无发热及白细胞计数升高,也应高度警惕椎间盘炎。患者应严格卧床,关于抗生素的应用需注意选择能渗入椎间盘的种类,动物实验表明[6],氯林可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唑啉可进入椎间盘,椎间盘内的药物浓度与给药时间有关,静脉给药30分钟即可在椎间盘内测出头孢唑啉,而120分钟后则不能测出。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氯林可霉素对人椎间盘的渗透性远高于头孢唑啉。值得指出的是,研究表明:静脉给药30分钟后向椎间盘内注入细菌,未发现椎间盘炎的发生,而注入细菌1周后再静脉给药则无法阻止椎间盘炎的发生与病程进展[7]。尽管目前对术前是否用抗生素存有争论,但上述研究证实,术前用药具有实际临床意义,并为术后椎间盘炎的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分析本组患者的病因,主要是无菌操作不严所致,特别是在放射科工作间进行操作,室内空气消毒不足,应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在PLD实际工作中,我们强调以下措施:(1)术前静脉给予抗生素3天;(2)术中严格无菌操作;(3)术毕前向间盘内注入抗生素;(4)术后继续用抗生素5天。我们于1995年10月至1996年10月采用此类措施的213例患者尚无一例发生椎间盘炎。椎间盘炎虽经严格卧床,抗生素的应用等保守治疗措施大多可治愈,但由于此病症状严重,病程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因此应尽量缓解症状,缩短病程。PLD可清除感染坏死组织,缓解间盘内压过高而引起的刺激症状,同时可直接在间盘内注入抗生素,杀灭病原菌,使病程缩短,本组12例患者采用PLD治疗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孙钢,肖湘生,肖越勇,等. 利用改进的经皮切吸仪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322例分析.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28: 337-338.

    2 Lindholm TS, Pylkknen P. Discitis following removal of intervertebral disc. Spine, 1982, 7: 618-622.

    3 Guyer RD, Collier R, Stith WJ, et al. Discitis after discography. Spine, 1988, 13: 1352-1354.

    4 戴力杨. 手术后椎间盘炎.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30-132.

    5 Fernand K, Lee CK. Postlaminectomy disc space infection: a review of literture and a report of three cases. Clin Orthop, 1986, 209: 215-218.
, 百拇医药
    6 Eismont FJ, Wiesel SW, Brighton CT, et al. Antibiotic penetration into rabbit nucleus pulposus. Spine, 1987, 12: 254-256.

    7 Fraser RD, Ostil OL, Vernon-Roberts, et al. Introgenic discitis: the role of introvenous antibiotics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pine, 1989, 14: 1 025-1 032.

    (收稿:1997-07-17 修回:1997-11-2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