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敬爱的胡懋华教授
作者:赵玉祥 严洪珍
单位:
关键词:
中华放射学杂志980444.htm 我们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深切悼念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放射学家,我国临床放射学的奠基者之一胡懋华教授。
胡懋华教授1912年8月27日生于天津市,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1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胡懋华教授生前曾任国家科技委员会医学专业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副总编辑。她担任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历30年,为协和医院放射科的创建、成长与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胡懋华教授194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留院工作。1942年1月协和医学院被迫停办,1942~1947年任北平中央医院放射科医师,1947~1948年任北大医学院附属医院讲师。1948年协和医学院复校后,回协和医学院工作,任讲师、副教授。1953年晋升教授并担任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83年退居二线,1988年退休。
, http://www.100md.com
胡懋华教授从事放射学诊断的临床实践、教学与科研工作50余年。为了使放射科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和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她对放射科的组织管理创建了按人体系统分专业组的结构形式,将放射诊断工作按人体各系统分为胸骨、胃肠、中枢等几个专业组,各组按系统分担医、教、研工作,并与临床专业分工相一致。强调各组之间有分有合,团结协作,这种放射科的组织结构在国内放射学界是首家,有一定的影响。她特别重视多学科、多科室的协作,“临床放射讨论会”在协和医院首先由她提出并组织实施,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们仍坚持这种讨论会,促进了干部培养和临床教学工作,加强了各科医师之间的协作,共同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治。
作为一名放射学家,她治学态度严谨,一丝不苟。她坚持医疗、教学、科研有机结合的观点,在X线诊断工作中,重视对医生进行全面的基本功训练,强调针对病人病情的需要去正确地选择检查方法,从各种影像征象的分析中,推断影像所反映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的变化,再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做出影像诊断,以避免过分强调某种检查方法和某种影像特征等孤立的“对号入座”的诊断方法。
, 百拇医药
1958年她到矿区参加硅沉着病的调查工作,对硅沉着病发病率诊断标准、发展过程、并发症、分期标准和防治措施等作了总结。她应用并改进胃肠双对比检查法,进行胃小区的X线实验研究,提高对早期胃癌的诊断能力。
她在科内坚持学术民主,讨论分析病例时,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她一再倡导各科室协同攻关,多出成果。她多次与同事及青年医师合作,发表论文30余篇。解放后,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放射学教材一片空白,胡教授是我国第一部X线诊断教科书的总编辑之一,为以后的新版影像诊断学打下了基础。她还主编了国内最早的《临床放射学》一书。
她曾多次主办X线诊断培训班,其中有一次是专业师资培训班。在协和医科大学她任放射科教研组主任,并亲自授课。所在科室每年培养十余名进修生。她本人先后培养研究生近10名,她为帮助北京地区几个兄弟医院的科室建设及发展,先后一批又一批地输送了多名人才,现在他们都是各单位的业务骨干、专家或学科带头人。
, http://www.100md.com 胡懋华教授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先后8次出国访问、讲学、参加学术会议,曾先后5次赴印尼为苏加诺总统进行诊治工作。60年代她还曾赴莫斯科参加放射学学术会议,做了有关硅沉着病患者通气功能的X线检查报告。促进了与国际放射学界的交流,加强了友谊与合作。
胡懋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放射学家,是我国临床放射学的奠基者之一,在我国临床放射学的开拓、发展和建设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她对党的感情深厚、真挚,对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比崇敬。她非常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退休后她还时刻关心国家大事。1997年,在她晚年最后的时日里,当她在电视上看到香港回归的场面时;当她听了江泽民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十五大报告时,心情振奋,欢欣鼓舞。胡教授一生朴实无华,为人坦诚公正,是非分明;她重德爱才,任人唯贤;她待人热情,尽自己之所能,给人以信任、帮助、鼓励和勇气;她工作辛劳,孜孜不倦。她的逝世是我国放射学界的一大损失,我们要学习她热爱党、热爱祖国和拥护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思想,学习她严谨务实的学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她乐于育人、诲人不倦的优良品质。她的精神风貌和业绩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百拇医药
单位:
关键词:
中华放射学杂志980444.htm 我们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深切悼念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放射学家,我国临床放射学的奠基者之一胡懋华教授。
胡懋华教授1912年8月27日生于天津市,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1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胡懋华教授生前曾任国家科技委员会医学专业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副总编辑。她担任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历30年,为协和医院放射科的创建、成长与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胡懋华教授194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留院工作。1942年1月协和医学院被迫停办,1942~1947年任北平中央医院放射科医师,1947~1948年任北大医学院附属医院讲师。1948年协和医学院复校后,回协和医学院工作,任讲师、副教授。1953年晋升教授并担任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83年退居二线,1988年退休。
, http://www.100md.com
胡懋华教授从事放射学诊断的临床实践、教学与科研工作50余年。为了使放射科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和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她对放射科的组织管理创建了按人体系统分专业组的结构形式,将放射诊断工作按人体各系统分为胸骨、胃肠、中枢等几个专业组,各组按系统分担医、教、研工作,并与临床专业分工相一致。强调各组之间有分有合,团结协作,这种放射科的组织结构在国内放射学界是首家,有一定的影响。她特别重视多学科、多科室的协作,“临床放射讨论会”在协和医院首先由她提出并组织实施,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们仍坚持这种讨论会,促进了干部培养和临床教学工作,加强了各科医师之间的协作,共同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治。
作为一名放射学家,她治学态度严谨,一丝不苟。她坚持医疗、教学、科研有机结合的观点,在X线诊断工作中,重视对医生进行全面的基本功训练,强调针对病人病情的需要去正确地选择检查方法,从各种影像征象的分析中,推断影像所反映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的变化,再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做出影像诊断,以避免过分强调某种检查方法和某种影像特征等孤立的“对号入座”的诊断方法。
, 百拇医药
1958年她到矿区参加硅沉着病的调查工作,对硅沉着病发病率诊断标准、发展过程、并发症、分期标准和防治措施等作了总结。她应用并改进胃肠双对比检查法,进行胃小区的X线实验研究,提高对早期胃癌的诊断能力。
她在科内坚持学术民主,讨论分析病例时,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她一再倡导各科室协同攻关,多出成果。她多次与同事及青年医师合作,发表论文30余篇。解放后,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放射学教材一片空白,胡教授是我国第一部X线诊断教科书的总编辑之一,为以后的新版影像诊断学打下了基础。她还主编了国内最早的《临床放射学》一书。
她曾多次主办X线诊断培训班,其中有一次是专业师资培训班。在协和医科大学她任放射科教研组主任,并亲自授课。所在科室每年培养十余名进修生。她本人先后培养研究生近10名,她为帮助北京地区几个兄弟医院的科室建设及发展,先后一批又一批地输送了多名人才,现在他们都是各单位的业务骨干、专家或学科带头人。
, http://www.100md.com 胡懋华教授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先后8次出国访问、讲学、参加学术会议,曾先后5次赴印尼为苏加诺总统进行诊治工作。60年代她还曾赴莫斯科参加放射学学术会议,做了有关硅沉着病患者通气功能的X线检查报告。促进了与国际放射学界的交流,加强了友谊与合作。
胡懋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放射学家,是我国临床放射学的奠基者之一,在我国临床放射学的开拓、发展和建设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她对党的感情深厚、真挚,对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比崇敬。她非常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退休后她还时刻关心国家大事。1997年,在她晚年最后的时日里,当她在电视上看到香港回归的场面时;当她听了江泽民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十五大报告时,心情振奋,欢欣鼓舞。胡教授一生朴实无华,为人坦诚公正,是非分明;她重德爱才,任人唯贤;她待人热情,尽自己之所能,给人以信任、帮助、鼓励和勇气;她工作辛劳,孜孜不倦。她的逝世是我国放射学界的一大损失,我们要学习她热爱党、热爱祖国和拥护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思想,学习她严谨务实的学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她乐于育人、诲人不倦的优良品质。她的精神风貌和业绩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