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1998年第4期
编号:10267461
急性纵隔炎三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8年第4期
     作者:金梅 于晓明 景昱

    单位:161005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CT室

    关键词:

    中华反放射学杂志980428.htm 例1 男,45岁。4天前误食玻璃片后,呼吸困难并窒息,经抢救症状缓解。2日后因出现高热、胸部疼痛、吞咽困难而入院。

    CT检查:隆突右下方见不规则高密度影,CT值1525HU,周围由软组织包绕,病灶沿后纵隔向上伸延并突向右侧胸腔内,气管受压向左前移位,增宽的纵隔内脂肪间隙模糊,部分消失,其内见散在气泡和气体集聚影,右上纵隔内见液气平面,右侧胸腔内少量积液,胸骨柄上下区见皮下气肿(图1)。诊断:后纵隔异物伴急性纵隔炎。手术探查证实为食管中段异物破入纵隔伴急性化脓性纵隔炎。患者于术后3天死亡。

    例2 男,40岁。7天前鸡骨卡至喉部,以高热、胸骨后疼痛并向颈部放射、呼吸困难,吞咽障碍伴剧烈呛咳而入院。
, 百拇医药
    CT检查:见纵隔增宽,正常脂肪层消失,前纵隔内条索状阴影,气管、食管周围液性密度影,内含气泡影,于右心缘旁见包裹性液气平面突向右侧胸腔,左颈部软组织内见含气影。隔日CT复查:纵隔较前增宽,脂肪层内密度增高,其内见大量气泡及气体集聚影。右心缘旁包裹性液气平面增大,食管壁增厚、密度减低,周围脂肪层模糊、密度增高。内见散在气体影。右侧胸腔内少量积液(图2、3)。诊断:急性纵隔炎。手术探查证实为食管入口破裂伴发急性化脓性纵隔炎,患者于术后10天死亡。

    例3 男,60岁。左肺癌术后1周,突然出现持续高热,同时伴有胸痛,呼吸困难。

    CT检查:见左下叶肺切除术后局部呈斑片状影,胸膜局限性不规则,前纵隔增宽,其内见5cm×6cm大小包裹性液气平面影,逐渐向下伸延并突向左侧胸腔。病灶上方右上纵隔内见气泡影,心脏大血管受压移位,左侧前、侧壁肌间、肩胛骨内缘及皮下均见气体影,左侧胸腔积液,右侧陈旧性胸膜炎(图4)。诊断:肺癌术后改变、纵隔包裹性液气胸、右侧陈旧性胸膜炎。手术引流证实术后纵隔感染并形成脓肿。
, http://www.100md.com
    图1 CT平扫:纵隔弥漫性增宽、气管后脓肿(空箭头),其中散在气泡影,右侧纵隔区气体集聚及液气平面(箭头)突向右侧胸腔,胸锁关节前方皮下气肿。右侧胸腔积液 图2 CT平扫:纵隔弥漫性增宽,脂肪层模糊,前纵隔区条带状高密度影(空箭头),气管周围呈蜂窝状改变(箭头),上腔静脉变窄 图3 CT平扫:右心缘旁包裹性液体及气体影像(箭头),突向右侧胸腔内,食管水肿、增厚(空箭头),右侧胸腔积液 图4 CT平扫:弥漫性增宽的纵隔偏向右侧,纵隔内脂肪层模糊,其内见气泡影,左上纵隔见含气和液气平面影(箭头),左侧胸腔积液,左侧皮下、软组织内积气(空箭头),右侧陈旧性胸膜炎讨论

    急性纵隔炎比较少见[1]。一般分为自发性和继发性两种[2]。本组3例均为继发性,其中因食管异物所致食管破裂引起纵隔炎2例,开放性手术感染1例。

    急性纵隔炎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据CT检查,因其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有助于定性诊断。本组3例的CT表现为:(1)纵隔呈弥漫性增宽,正常纵隔脂肪间隙模糊,密度增高;(2)纵隔结构边缘模糊;(3)弥漫性增宽的纵隔内见散在气泡和气体集聚影,此征象系化脓性蜂窝组织炎的定性指征;(4)纵隔内、纵隔胸膜面及胸腔内可见向一侧或双侧突出的局限性肿块,脓腔或液气平面形成;(5)颈部、纵隔及皮下气肿;(6)直接显示纵隔内异物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其密度;(7)伴有肺部感染或胸膜炎。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CT征象,急性纵隔炎诊断不难,但局限性脓肿需与纵隔淋巴结结核、纵隔包裹性积液相鉴别。

    参考文献

    1 李长安,孙兆玉,张福亭,等.急性化膛性纵隔炎.中华外科杂志,1983,21:231~232.

    2 顾恺时,主编.心胸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11~413.

    (收稿:1997-06-23 修回:1997-11-2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