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一例
作者:张晓明 宁波新 郝凤云 赵玉革
单位:161000 齐齐哈尔铁路中心医院病理科(张晓明),妇产科(宁波新,郝凤云,赵玉革)
关键词:
中华妇产科杂志990225 患者60岁,阴道间断出鲜红血,伴血块1个月,诊断为“盆腔包块”,于1996年1月24日收入院。患者主诉,自发病以来消瘦明显,无腹痛、发热,无尿频、尿痛,饮食及排便正常。既往无特殊病史,月经规律。20岁结婚,孕5产4,人工流产1次,口服避孕药10年,已绝经18年。检查:一般状况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触及。妇科检查:老年性外阴,阴道通畅,内有少量血液。宫颈萎缩,光滑。子宫体如妊娠7周大小,质软,光滑,活动度尚可,压痛(-)。双侧附件区压痛(-)。B超检查:子宫为8.0 cm×6.3 cm×6.0 cm,子宫肌回声不均匀,部分呈低回声区,双侧附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9×109/L,中性粒细胞0.53、淋巴细胞0.4、单核细胞0.04、杆状细胞0.02、嗜酸细胞0.01,红细胞3.2×1012/L,血红蛋白110 g/L,血小板98×109/L。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癌。行诊断性刮宫术。病理诊断:子宫内膜非霍奇金淋巴瘤。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
病理检查:子宫11.0 cm×7.0 cm×4.5 cm大小,宫体浆膜面较光滑。剖开子宫,宫腔内可见凝血块,内膜厚0.1~0.5 cm,肌壁厚2.5 cm,多处切面未见病变。宫颈长4 cm,光滑。双侧附件未见病变。显微镜下检查:子宫内膜及肌组织中见大量弥漫浸润的肿瘤细胞,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呈淋巴细胞样;胞浆较丰富,细胞核规则,可见裂沟,及病理性核分裂相,部分内膜腺体破坏(图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白细胞共同抗原阳性,全B细胞表面单克隆抗体阳性,全T细胞表面单克隆抗体阴性。病理诊断:子宫内膜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型,瘤细胞浸润至肌层1/2处;子宫颈及双侧附件未见肿瘤细胞。术后行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强的松(COAP)方案化疗。随访两年,患者身体状况良好,现健在。
图1 散在分布于间质中的靶细胞呈CK阳性,证实为IT。SP ×200
讨论 子宫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罕见,其诊断标准为:(1)初诊时肿瘤位于子宫体;(2)全身检查无其他部位肿瘤存在;(3)外周血检查无白血病依据;(4)如在切除原子宫体淋巴瘤的部位继发肿瘤,则继发肿瘤出现时间应与原发肿瘤初诊的时间间隔数月以上[1]。本文报道病例应属子宫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为阴道出血或白带增多,晚期常表现为腹部包块和腰、背疼痛。术前临床诊断较困难,但诊断性刮宫、行内膜组织活检,是早期诊断的好方法。子宫体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需与肉瘤和小细胞癌等鉴别。
参考文献
1 Fox H, More JRS. 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 of the uterus. J Clin pathol, 1965, 18:723-726.
(收稿:1998-03-01 修回:1998-11-12), http://www.100md.com
单位:161000 齐齐哈尔铁路中心医院病理科(张晓明),妇产科(宁波新,郝凤云,赵玉革)
关键词:
中华妇产科杂志990225 患者60岁,阴道间断出鲜红血,伴血块1个月,诊断为“盆腔包块”,于1996年1月24日收入院。患者主诉,自发病以来消瘦明显,无腹痛、发热,无尿频、尿痛,饮食及排便正常。既往无特殊病史,月经规律。20岁结婚,孕5产4,人工流产1次,口服避孕药10年,已绝经18年。检查:一般状况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触及。妇科检查:老年性外阴,阴道通畅,内有少量血液。宫颈萎缩,光滑。子宫体如妊娠7周大小,质软,光滑,活动度尚可,压痛(-)。双侧附件区压痛(-)。B超检查:子宫为8.0 cm×6.3 cm×6.0 cm,子宫肌回声不均匀,部分呈低回声区,双侧附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9×109/L,中性粒细胞0.53、淋巴细胞0.4、单核细胞0.04、杆状细胞0.02、嗜酸细胞0.01,红细胞3.2×1012/L,血红蛋白110 g/L,血小板98×109/L。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癌。行诊断性刮宫术。病理诊断:子宫内膜非霍奇金淋巴瘤。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
病理检查:子宫11.0 cm×7.0 cm×4.5 cm大小,宫体浆膜面较光滑。剖开子宫,宫腔内可见凝血块,内膜厚0.1~0.5 cm,肌壁厚2.5 cm,多处切面未见病变。宫颈长4 cm,光滑。双侧附件未见病变。显微镜下检查:子宫内膜及肌组织中见大量弥漫浸润的肿瘤细胞,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呈淋巴细胞样;胞浆较丰富,细胞核规则,可见裂沟,及病理性核分裂相,部分内膜腺体破坏(图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白细胞共同抗原阳性,全B细胞表面单克隆抗体阳性,全T细胞表面单克隆抗体阴性。病理诊断:子宫内膜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型,瘤细胞浸润至肌层1/2处;子宫颈及双侧附件未见肿瘤细胞。术后行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强的松(COAP)方案化疗。随访两年,患者身体状况良好,现健在。
图1 散在分布于间质中的靶细胞呈CK阳性,证实为IT。SP ×200
讨论 子宫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罕见,其诊断标准为:(1)初诊时肿瘤位于子宫体;(2)全身检查无其他部位肿瘤存在;(3)外周血检查无白血病依据;(4)如在切除原子宫体淋巴瘤的部位继发肿瘤,则继发肿瘤出现时间应与原发肿瘤初诊的时间间隔数月以上[1]。本文报道病例应属子宫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为阴道出血或白带增多,晚期常表现为腹部包块和腰、背疼痛。术前临床诊断较困难,但诊断性刮宫、行内膜组织活检,是早期诊断的好方法。子宫体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需与肉瘤和小细胞癌等鉴别。
参考文献
1 Fox H, More JRS. 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 of the uterus. J Clin pathol, 1965, 18:723-726.
(收稿:1998-03-01 修回:1998-11-1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