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68189
孕妇输血史与围产儿Rh溶血病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赵黎 黄醒华

    单位:100006 北京妇产医院

    关键词:

    中华妇产科杂志990416 Rh阴性妇女如在生育前输入Rh阳性血液,日后可致第一胎妊娠时发生新生儿溶血病[1]。在汉族中Rh阴性者,占34‰[1]。1985年6月~1998年7月,我院收治了15例有输血史而引发第一胎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史的孕妇。经用中西药物、孕期血浆去除、丙种免疫球蛋白综合治疗,改善了Rh溶血病的胎、婴儿预后,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1985年6月~1998年7月,13年间我院收治Rh阴性、孕前有输血史及不良孕产史的孕妇15例,其中双胎妊娠1例。年龄24~35岁,平均29.5岁;11例来自外省市,4例来自本市,均为汉族。15例孕妇在我院门诊及入院定期检测母体抗体滴度,并进行孕期治疗。1996年7月以来,加用丙种免疫球蛋白,以减轻胎儿宫内溶血程度,延长孕周,提高围产儿存活率。
, http://www.100md.com
    2.治疗方法:采用中药、西药、血浆去除等方法,自1996年7月以后,加用静脉输入丙种免疫球蛋白,每次10 g。

    二、结果

    1.输血史:15例孕妇在未成年及首次妊娠前,均有输入ABO同型血史。输血量在200~800 ml之间,总输血量达5 600 ml,平均每例输血373 ml,其中有3例在输血过程中有输血反应,表现为寒战。以上15例输血前仅作ABO血型检查及配血。未作Rh系统检查。

    2.输血与第1次妊娠相隔时间:最短1年,最长达22年,平均7.6年,10年以上5例,10年以下10例。

    3.不良孕产史:15例孕妇输血后首次妊娠新生儿均发生Rh溶血病,生后死于Rh溶血病,16例(双胎1例)新生儿,仅存活1例但留有核黄疸后遗症。

    4.抗体滴度和血浆去除:15例中有5例因抗D抗体滴度升高1~2倍,孕妇抗D抗体滴度在1∶64~1∶1 024不等,而行血浆去除,共进行15次,最少1次,最多8次,每次去除血浆为400~690 ml,15次共去除血浆8 800 ml,平均每例587 ml,无任何副作用。血浆去除后抗体滴度下降2倍2例,下降1倍2例,下降3倍1例,其余10例抗体滴度平稳,未行血浆去除治疗。
, 百拇医药
    5.药物综合治疗:在中西药、养血安胎冲剂(本院中药配方)、维生素E及苯巴比妥治疗基础上,又加用丙种球蛋白,效果较好。具体用法:丙种球蛋白每次10 g,加入100 ml注射用水稀释,静脉输入,输入前给予地塞米松5 mg。间隔7~20天左右。

    6.分娩方式与新生儿情况:15例孕妇有13例行剖宫产分娩,2例自娩。分娩孕周:22周、29周各1例,31~36周9例(其中双胎1例),37周以上4例。其中13例新生儿Apgar评分10分,2例窒息,1例死胎(B超提示:胎儿胸、腹水,皮肤水肿)。新生儿出生体重在1 850 g~3 400 g,平均2 403 g。13例新生儿生后1分~20分钟即出现程度不同的黄疸,并进行性加重,其中6例羊水粪染、2例全身有水肿、10例肝脾肿大、4例胎盘水肿,脐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76.95~259.92 mmol/L,新生儿血红蛋白140~168 g/L,网织红细胞2.6%~7.1%,13例新生儿及时给予换血,其中两次换血3例,2例因溶血严重,心功能衰竭,换血后死亡。新生儿换血治疗时间在生后3.5~9小时进行。经蓝光、及时换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存活11例。未换血的2例新生儿生后无明显黄疸,体内直接和间接Coomb's试验均为弱阳性,脐血清总胆红素正常。
, 百拇医药
    三、讨论

    1.输血对第一胎Rh溶血病的影响:在Rh血型不合的孕妇与胎儿中,新生儿溶血很少见于第一胎[2],但在未成年或生育年龄如接受过输血或血液疗法后可引起初次免疫,并产生抗D抗体[1],这些妇女在第1次妊娠时(第2次接触抗原),导致继发免疫,产生大量抗D抗体,通过母体进入胎儿体内造成胎儿溶血,往往可累及第1胎。其程度往往比多次妊娠造成胎儿及新生儿溶血的程度更严重。本研究中15例有输血史的孕妇中,第一胎新生儿全部发生Rh溶血病,其发生率为100%,新生儿死亡15例,死亡率为94%,仅存活1例(有脑核黄疸后遗症)。

    2.输血对Rh抗体水平的影响:输Rh阳性血后,产生Rh抗体平均需要8~9周时间[3],但当这些妇女第1次妊娠所产生的继发免疫反应则很迅速(几天之内)[3]。妊娠32天,胎儿红细胞即有Rh抗原的产生[3],如进入母体,可产生继发免疫,而且抗D抗体(IgG)水平明显升高[3]。接触Rh抗原的相隔时间越长,继发免疫反应越显著。不仅增加抗D抗体结合的恒定性,而且增加对Rh抗原的亲和力[3],由此而产生的溶血性疾病就更为严重[3]
, 百拇医药
    Rh抗体是由人类红细胞产生的[2]。约有95%的输血反应与抗D抗原有关[1]。Rh阳性血液1次输给Rh阴性个体,即有50%的人产生免疫反应。在母、胎免疫中,98%的新生儿溶血病是由抗原免疫所致[1]。因此,输血比多次妊娠更具危险性。女性在输入Rh异型血后,即已被严重致敏,体内可产生抗D抗体,且这种致敏作用是不可逆的。

    在国外,Rh阴性者只输Rh阴性血液,很久以来已列为常规,故输血引起产生抗D者已很少见到。而在我国,输血前Rh血型检查尚未列入常规[4]。从而为本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因此,对有输血史、流产、死胎的妇女及有新生儿溶血史的母亲,应行Rh血型系统的筛查,明确诊断,及时处理。对女性,尤其是未成年女性和育龄妇女,应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及提高输血质量(ABO系统和Rh系统均应同型),以降低围产儿Rh溶血病的发生率。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王梦玖主编. 产科免疫学. 吉林:吉林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303-315;347.

    2 金汉珍,樊绍曾主编. 新生儿溶血病与母婴血型不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31.

    3 严仁英主编. 围产医学基础.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90-91.

    4 杨天楹,杨天民,田兆嵩主编.临床输血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71-72.

    (收稿:1998-06-12 修回:1998-12-3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