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268338
以妇产科学的现代化迎接21世纪——50年妇产科学的发展与企望
http://www.100md.com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年第10期
     作者:曹泽毅 郎景和

    单位:曹泽毅 中华医学会 100710 北京;郎景和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

    关键词:

    中华妇产科杂志991001 我们伟大的祖国走过了她辉煌的50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组织下,广大妇产科工作者不懈努力、辛勤劳动,我国的妇产科学和妇女保健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感到欣慰、鼓舞而任重道远。

    回顾

    建国后的半个世纪,我国的妇产科学和妇女保健事业的发展是惊人的。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所遗留下来的最严重的妇产科疾患和问题猖狂肆虐,威胁妇女的健康和生命。但在不长的时间里,诸如产褥热、新生儿破伤风、骨质软化症、结核、性病等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50年代的大规模子宫颈癌普查普治,使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两病”(子宫脱垂、尿瘘)的治疗成绩斐然,截止1981年,绝大多数子宫脱垂和尿瘘病人得到治疗,极大地提高了妇女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 百拇医药
    围产医学和围产保健从根本上更新了产科的理论和观念。母子的统一管理、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围产监护等理论研究和技术,以及与此相应的“母亲安全”、“爱婴医院”活动,都大大地提高了产科质量。孕产妇的死亡率已由1949年的1 500/10万降低到1997年的63.3/10万(1997年是1949年的1/20);婴儿死亡率也从200.0‰下降到31.4‰(1997年是1949年的1/6)。妇女的平均寿命也明显延长,以北京市为例,建国前是37.6岁,而今已是73岁以上。1995年颁布的《母婴保健法》把母婴保健工作法制化,使妇女和儿童能享受到法律保障的保健服务。

    在生育调节或计划生育工作方面,中国的实施是最成功的。我国人口总生育率从70年代的5.6下降至目前的2.0以下。目前,世界节育率平均为50%,而我国为70%以上。我们在避孕药具的有效、安全性的研究,节育技术的推广和人口控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对安全流产和紧急避孕又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保证了妇女的安全和健康。
, 百拇医药
    生殖生理和生殖内分泌的研究不断深入,助孕技术使不孕患者获得了希望,性激素替代治疗改善了中老年妇女的生命质量。以腹腔镜和宫腔镜为主的微创手术得以广泛而迅速的发展,并逐渐完善和规范化。

    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是妇产科学领域最富成效的工作之一。继根治绒癌的成功之后,近年来,对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的研究已深入至分子水平,临床诊治越来越系统化、规范化。

    在妇产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学会工作、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会议、杂志出版工作,特别是《中华妇产科杂志》等专业杂志起到了重要作用。活跃了学术气氛,促进了学科发展,妇产科学的临床和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人才辈出,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展望

    50年来,我国的妇产科学和妇女保健工作摆脱了落后状态,已经开始步入现代化的新纪元。但随着人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和变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和解决;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也为妇产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契机,掣起了挑战。
, 百拇医药
    生殖健康为我们提出了崭新的概念和妇女健康的高水准,这就是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整健康状态下,完成生殖全过程,而不仅仅在于没有疾病和不适。它应包括具有生殖、调节生育和享受性生活的能力,成功地妊娠、分娩及胎婴儿健康发育成长;生育调节和性活动应有安全性。我们可以认为,生殖健康强调了妊娠、分娩的母婴安全性,“成功”意味着良好的结局。妊高征仍然是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的严重威胁,其发病机理未臻揭示,免疫学和遗传学研究还有待深入。早产、分娩的动因及引产是经典的产科问题,新的产科感染又亟需重视。胎位异常造成的新生儿死亡明显减少,而先天性畸形却日益突出地影响人口质量。剖宫产率扶摇直上,不完全标志胎儿监护和产科技术的进步,它正表明孕妇分娩方式的“社会性”;人们和社会的观念、意识,甚至偏见有时会动摇医生的信心。生殖健康强调了节育方法应安全、有效和易于被接受;它也强调人们能享受负责的、满意的和安全的性生活,而应避免性传播疾病和计划外妊娠等。

    在妇产科疾病,如妇科肿瘤的基础研究中,我们基本上还是跟踪性的。应该根据我国的特点,进行有开创性的、有特色的工作。重视在分子、细胞以及整体等不同层面上揭示疾病发生机理的研究,特别强调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的应用前景,以及对疾病诊治发展的价值,把妇产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我们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各时期都有其不同的工作重点,更应放眼于广大农村,更应突出妇产科学和妇女保健的“预防重于治疗”的极端重要性。在技术的推广中,如内镜诊治、助孕技术等,尤应加强管理、培训和规范化。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和医疗体制的改革深入,医疗实施中的社会问题、伦理问题和法律问题等,都需要我们去认真对待、妥善解决。要遵重病人的意愿,重视其精神心理要素。还应加强科学普及教育,摈弃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反科学作斗争。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新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祝愿妇产科同道团结一致、奋发努力,满怀豪情地以妇产科学的现代化迎接21世纪。

    (收稿:1999-08-0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