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268358
I型阴道斜隔综合征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年第10期
     作者:孙金英 焦丰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妇产科 010017 呼和浩特

    关键词:

    患儿11岁 患儿11岁。因下腹痛一天,逐渐加重,于1998年5月7日入院。3 个月前初潮时下腹疼痛伴剧烈肛门下坠感,持续5天。此后未再来月经,于1998年5月6日晚8时开始再次出现下腹痛,可以忍受,伴肛门下坠,渐加剧,痛疼难忍。就诊外科,行B 超检查示:两个子宫,大小相等4.0 cm×3.0 cm×2.5cm,内膜线清晰,在两子宫中间有一囊肿6.0 cm×6.0 cm×7.0 cm,壁厚,左侧肾缺如。诊断为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可疑为畸胎瘤转入妇科。身体检查:体温37℃,脉搏80次,呼吸20次,血压105/75 mmHg(1mm Hg=0.133 kPa)。发育良好,心肺未见异常。腹软,下腹轻压痛,肝脾未触及。妇科检查:外阴幼女型,处女膜完整。肛查:单宫颈,细小,子宫:右侧子宫4.0 cm×3.0 cm×2.5 cm,左侧子宫未触及,盆腔左侧有一6.0 cm×8.0 cm×8.0 cm大囊性肿物,有压痛,与右侧子宫峡部关系密切。诊断:盆腔肿物,不排除蒂扭转。于5月8日行剖腹探查术。硬膜外麻醉后再次行妇科检查。阴道内置小窥器见单宫颈,偏向右侧,穹窿左侧稍膨出。内诊:子宫峡部左侧1 cm外有一囊肿6.0 cm×8.0 cm×8.0 cm,张力大,下界向穹窿稍膨出,固定于左侧盆腔,活动差,其左侧顶部凸出一质硬肿物,直径3.0 cm,未及明显子宫轮廓。子宫大小同肛诊。探宫腔深7.5 cm,流出2 ml暗红色血液,确定为月经期。诊断:左侧残角子宫,宫腔积血。术中见双子宫,大小相等,4.0 cm×3.0 cm×2.5cm,双侧输卵管、卵巢正常,左侧子宫峡部膨隆出6.0 cm×8.0 cm×8.0 cm 大的囊性肿物,使子宫体上移至左上方髂窝处,肿物位于盆腔中,不能提起,下界深入穹窿。于肿物上方造洞,涌出暗红色粘稠血液150 ml。探查与右侧子宫不通,下界与阴道不通,行左侧子宫切除术及连接子宫囊肿壁大部切除术、剩余囊肿内壁清除术。切除子宫剖面:子宫内膜厚0.3 cm ,宫腔内有少许暗红色血液,宫颈长1.5 cm,无完整的子宫颈外口。囊内壁病理检查为鳞状上皮。术后诊断:Ⅰ型阴道斜隔综合征。半年后随防痛经消失,肛诊盆腔无异常。

    讨论 根据患儿(1)痛经伴剧烈肛门坠胀感;(2)左侧子宫峡部下方膨大成6.0 cm×6.0 cm×8.0 cm大囊肿,固定于盆膈中,囊内积血,与阴道不通;(3)B超检查示左侧肾脏缺如;(4)病理检查示囊内壁为鳞状上皮,阴道斜隔综合征(Ⅰ型)诊断确立。但患儿阴道积血不多,集中于盆腔,未达到阴道侧壁,很易误诊为卵巢肿物、残角子宫积血等,加之对阴道斜隔综合征认识不足,术毕才明确诊断。若术前将其临床表现综合分析,考虑到该病,切开左侧穹窿,引流经血,便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可避免切除积血侧子宫。

    (收稿:1998-10-29 修回:1999-08-0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