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268359
腹膜输卵管内膜异位症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年第10期
     作者:韩筠 林丽明 刘丽

    单位:韩筠 辽宁锦州市妇婴医院妇科 121000;刘丽 病理科;林丽明 锦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关键词:

    编者按 本文报道的腹膜输卵管内膜异位症为一种腹膜原发性肿瘤 编者按 本文报道的腹膜输卵管内膜异位症为一种腹膜原发性肿瘤。女性腹膜与胚胎时期的苗勒管,均由胚胎体腔上皮及上皮下的间充质衍生而来。此类肿瘤不仅其组织结构与女性苗勒管发生的肿瘤一致,尚可检出一些相同的肿瘤抗原,因此产生了“第二苗勒系统”的概念。目前认为,女性腹膜原发的输卵管内膜异位症、交界性浆液性肿瘤、腹膜浆液性砂粒癌、女性腹膜原发性浆液性癌均起源于“第二苗勒系统”。输卵管内膜异位症属于良性病变,女性腹膜原发性浆液性癌为恶性病变,其他两种属于低度恶性病变。本例治疗老年性阴道炎采用过大剂量的乙烯雌酚20天,已造成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显然是不妥的。女性腹膜此类肿瘤的发病与乙烯雌酚是否有关,尚不清楚。
, 百拇医药
    患者61岁,孕4产4,因外阴瘙痒、阴道灼痛15天,于1996年9月27日来我院检查。绝经10年,门诊诊断为老年性阴道炎,给予乙烯雌酚1 mg每日1次阴道放置15天,以后改为0.5 mg共5天,自觉症状缓解后停药。25天后出现阴道流血,行诊断性刮宫手术。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于1996年10月31日入院。身体检查未见异常。妇科检查:阴道粘膜略充血,宫颈光滑,子宫稍大,活动好,无触痛,双侧附件正常。B超检查:子宫内膜回声增强,厚度为1.5 cm,子宫后壁有一直径为3.0 cm的低回声区。B超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及子宫肌瘤。于1996年11月7日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术中见大网膜及腹膜散在分布多个粟粒样大小的灰白色斑点,子宫前壁与膀胱粘连,粘连处有一2.0 cm×2.0 cm×1.0 cm的融合结节,色暗红,质地实性、较脆,未侵入肌层。左侧卵巢与乙状结肠脂肪垂粘连,该处也有直径为2 cm的结节,性状与上述结节相似。腹腔内有混浊腹水约200 ml,术中行细胞学检查未见瘤细胞。切除全子宫、双侧附件及上述粘连结节,并行病理检查。粘连结节光镜下为索条状增厚的腹膜组织,表面被覆间皮细胞,呈扁平及立方状,部分增生呈高柱状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酷似输卵管内膜上皮,并呈乳头状突起及腺囊状结构(图1,2)。病理诊断:腹膜输卵管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腺囊性增生;子宫平滑肌瘤。术后随访两年无复发。
, 百拇医药
    图1 原为单层扁平上皮的腹膜间皮细胞化生成柱状上皮,并形成乳头状突起和腺囊状结构。HE ×100

    图2 高柱状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酷似输卵管内膜上皮。HE ×200

    讨论 腹膜和苗勒管上皮在胚胎期同源于体腔上皮,两者有着发生学上的联系。苗勒管上皮在发育过程中分化成输卵管上皮、子宫内膜、子宫颈上皮和部分阴道上皮。腹膜同样具有这种分化潜能,即所谓第二苗勒系统。在某些情况下,如腹膜受性激素的刺激而发生输卵管化生。国外文献报道,病变多呈颗粒状或小泡状、灰白色,临床易误诊为腹膜种植性病灶,因此认识这种良性病变有其临床重要性。但也有学者认为,腹膜输卵管内膜异位症可能是腹膜原发性浆液性肿瘤的先驱病变,值得重视,故应随访。本例术后随访1年未复发。

    (收稿:1998-10-01 修回:1999-07-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