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1998年第1期
编号:10268474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在前进
http://www.100md.com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1998年第1期
     作者:杨伟炎

    单位:100853 北京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

    关键词:

    中华耳鼻咽喉科/述评/980101Advances in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Neck Surgery

    Yang Weiyan

    回顾1997年,我们耳鼻咽喉科学术队伍在质和量上都有很大提高,学会活动及杂志亦有了新进步,我们以喜悦的心情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在迎接1998年新春之际,本刊第一期为第12次全国中青年医学学术交流会(耳鼻咽喉科)论文选登重点号。这次学术交流会议是一次检阅本专业跨世纪人材储备状况及动员创造跨世纪业绩的大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440篇,经省、市、自治区分会推荐,专家双盲法评审,评选出论文170篇参加大会,经耳科基础、耳科临床、咽喉头颈、鼻科等四个分组报告及与会者民主投票评议,产生了一、二、三等奖共69名。会议开得生动活泼,充满朝气。会议内容涉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的设计、方法及成果。除本期外,在今后几期杂志中,还将陆续选登有代表性的优秀论文,以飧读者。这次学术交流主要特点是:①论文来源遍及大小单位,内容广泛,涉及专业各个领域,头颈外科内容增加,水平已具备与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轨的实力;②基础研究深入,耳科学基础及头颈肿瘤研究已由一般形态、生理、组织细胞生物学水平进入亚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③ 临床研究及临床与基础紧密结合的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研究成就增多,研究成
, 百拇医药
    果映射出学位制恢复对专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④ 上次会议的优秀论文获奖者,有些已经成长为学术或学科带头人。我们热切的祈望,本届优秀论文的作者在大会之后能保持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继续努力,为造福患者作出新的贡献。

    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还举办了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急症学术会议和全国鼻科学术会议,成果都非常突出,因另有篇章介绍,不在此赘述。1998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还将举办全国耳科学学术会议和全国嗓音病理和言语医学专题研讨会,欢迎投稿。

    与学科发展同步,我们的杂志也在前进。去年本刊共收稿件一千多篇,经过双盲审稿法,优选刊登了述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经验介绍、继续教育等各类论文265篇,总刊出率为20.3%;稿件的刊出周期进一步缩短,一年内刊出率达83.4%(其中半年内刊出率达40.8%)。由于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同道的全力支持,本刊自创立以来,一直聚集着国内最优秀的稿件,刊登最新的研究成果,代表着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的最高水平,并引导学科的发展,成为专业人员的良师益友。1997年我刊出版了英文版增刊,为进一步加强我国耳鼻咽喉科专业与国外的学术交流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我们今后创办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英文版积累了经验。我刊在1998年将继续出版一期英文版增刊,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继续支持我们(增刊截稿日期为1998年3月底)。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和流通领域的全面计算机化、网络化,是意义深远的大事,它必将引发信息领域的一场革命。为了跟上这一历史潮流,我刊经过几年的学习、摸索,初步实现了编辑部内稿件管理、编辑加工的计算机化。由于电子邮件(E-Mail)的使用,大大缩短了稿件退修的周期,提高了修改质量,节约了邮费,尤其是加强与国外作者的合作,其意义更无法估量。到1997年底,我刊使用计算机软盘发稿率已达95%以上, 1998年将全部“换笔”,即稿件的加工脱离纸与笔,全部采用计算机处理,当然,这是和广大作者的积极支持分不开的。1996年底开始,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与清华大学光盘中心合作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我刊的全部内容均被收入。不久我刊亦将在国际互联网上与大家见面。

    从本期起,本刊采用大16开本,出版、印刷质量将逐渐向国际水平靠近,容量得以增大,并将进一步提高质量,希望继续得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同仁们一如既往的热情支持,将我们自己的刊物办得更出色。

    在此,恭祝全体同道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成绩。

    (收稿:1997-11-2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