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目反射对Bell麻痹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初探
作者:罗宇 王者晋 刘思扬
单位:罗宇 重庆 武警重庆市总队医院神经内科 400061;王者晋、刘思扬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990230 为探讨瞬目反射 (blink reflex,BR)对Bell麻痹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我们对36例Bell麻痹患者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36例为1996年6月~1997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9~62岁,平均44岁。病程1~7 d,其中左侧23例,右侧13例。均为急性发病,表现为1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示齿口角歪向对侧。除周围性面瘫外,无其它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正常。全部病例均采用药物治疗:强的松30 mg每日1次,连服7~14 d后逐渐减量;烟酸100 mg每日3次;维生素B1 100 mg、维生素B12 0.5 mg每日1次肌注,连用2~4周;同时辅以针灸、理疗。在第一次检查后持续观察2~6个月,对面肌功能恢复情况按临床诊断治愈标准[1]分为治愈、好转和无变化。
, http://www.100md.com
2. BR检测方法:于发病后1周内进行首次检查,以后每周复查1次,连续4周。 BR采用NDI-200型肌电图仪进行。用表面电极刺激三叉神经眶上支,记录电极置于双侧眼轮匝肌外侧缘,辅助电极置于颧骨,接地电极置于颏下。用肌电图仪发放的方波脉冲进行刺激,频率为1次/s,刺激时限0.2 ms,电压100~300 μV,刺激强度以引出稳定且有较好重复性的瞬目反应为标准;2侧分别刺激,强度相同,诱发出来的BR作为眼肌肌电图记录下来,可以看到刺激侧的早反射(R1波)和晚反射(R2波)及对侧的晚反射(R2′波)。以同年龄男女各半的50例健康人BR潜伏期的±3s为正常值范围,R1、R2、R2′的潜伏期正常范围分别为(11.2±0.7) ms、(33.2±2.4) ms和(33.2±2.5) ms。R1、R2、R2′消失为异常。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检查:观察眼、口轮匝肌自发电位及运动单位电位变化,判断面神经受损程度。
, http://www.100md.com 二、结果
第1周内检查:双侧分别刺激,23例患侧刺激R1、R2及健侧刺激R2′波消失,检查EMG见运动电位消失或呈病理性电静息,提示面神经重度损害;13例患侧刺激R1潜伏期延长,其中11例患侧刺激R2及健侧刺激R2′波潜伏期延长,2例患侧刺激R2及健侧刺激R2′波消失,R1、R2和R2′潜伏期均值(±s)分别达(14.01±3.2) ms、(40.0±6.3) ms和(39.5±6.7) ms,与健康人比较,t检验P值均<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检查EMG见正相电位或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多相电位增多等,提示面神经轻度损害。第2周BR检查,重度损害23例患侧R1、R2及R2′波消失者有7例出现R1,3例出现R2、R2′;第3周8例出现R1,4例出现R2、R2′;第4周4例出现R1,8例出现R2、R2′。
本组观察2~6个月,治愈30例,好转4例,无变化2例。其中轻度损害13例均治愈,平均治愈时间32 d。重度损害在2~3周内出现R1波的19例中,17例治愈,2例好转,平均治愈时间43 d;在第4周仍不出现R1波的4例中在6个月后随访2例好转,2例无变化。
, http://www.100md.com
三、讨论
BR做为三叉神经、面神经和脑干功能障碍的客观检查方法,已较为广泛应用于临床[2]。患侧刺激出现R1、R2、R2′潜伏期延长或消失,而对侧刺激时各波潜伏期正常,则表示传入型障碍(三叉神经病变);若患侧刺激出现R1、R2潜伏期延长或消失,R2′正常,而健侧刺激R1、R2潜伏期正常,R2′潜伏期延长或消失,则表示传出型障碍(面神经病变)。BR改变类型不符合传入型或传出型障碍时则表示三叉神经、面神经都有损害或脑干有范围广泛的病变[3]。本组36例Bell麻痹患者BR检查均符合传出型障碍。
检查中发现, R1波发病2~3周内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若没有出现则预后不良。本组有4例在第3周还没有出现R1,随访6个月2例面瘫好转,2例无变化,这与Ibrahim等[4]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可见,BR不仅可以作为Bell麻痹早期诊断的重要电生理指标,而且对判断预后也有意义。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 364.
2 罗宇,王者晋(综述). 瞬目反射在神经内科的临床应用.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分册,1997,24:300-303.
3 张明岛,主编. 脑诱发电位学. 上海: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1995.390-391.
4 Ibrahim IK, Abd MA. The origin of R2 of blink reflex recorded on the affected side of patients with complete facial nerve paralysis.Electromyogr Clin Neurophysiol,1997,37:185-191.
(收稿:1998-04-09 修回:1998-11-15), 百拇医药
单位:罗宇 重庆 武警重庆市总队医院神经内科 400061;王者晋、刘思扬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990230 为探讨瞬目反射 (blink reflex,BR)对Bell麻痹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我们对36例Bell麻痹患者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36例为1996年6月~1997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9~62岁,平均44岁。病程1~7 d,其中左侧23例,右侧13例。均为急性发病,表现为1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示齿口角歪向对侧。除周围性面瘫外,无其它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正常。全部病例均采用药物治疗:强的松30 mg每日1次,连服7~14 d后逐渐减量;烟酸100 mg每日3次;维生素B1 100 mg、维生素B12 0.5 mg每日1次肌注,连用2~4周;同时辅以针灸、理疗。在第一次检查后持续观察2~6个月,对面肌功能恢复情况按临床诊断治愈标准[1]分为治愈、好转和无变化。
, http://www.100md.com
2. BR检测方法:于发病后1周内进行首次检查,以后每周复查1次,连续4周。 BR采用NDI-200型肌电图仪进行。用表面电极刺激三叉神经眶上支,记录电极置于双侧眼轮匝肌外侧缘,辅助电极置于颧骨,接地电极置于颏下。用肌电图仪发放的方波脉冲进行刺激,频率为1次/s,刺激时限0.2 ms,电压100~300 μV,刺激强度以引出稳定且有较好重复性的瞬目反应为标准;2侧分别刺激,强度相同,诱发出来的BR作为眼肌肌电图记录下来,可以看到刺激侧的早反射(R1波)和晚反射(R2波)及对侧的晚反射(R2′波)。以同年龄男女各半的50例健康人BR潜伏期的±3s为正常值范围,R1、R2、R2′的潜伏期正常范围分别为(11.2±0.7) ms、(33.2±2.4) ms和(33.2±2.5) ms。R1、R2、R2′消失为异常。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检查:观察眼、口轮匝肌自发电位及运动单位电位变化,判断面神经受损程度。
, http://www.100md.com 二、结果
第1周内检查:双侧分别刺激,23例患侧刺激R1、R2及健侧刺激R2′波消失,检查EMG见运动电位消失或呈病理性电静息,提示面神经重度损害;13例患侧刺激R1潜伏期延长,其中11例患侧刺激R2及健侧刺激R2′波潜伏期延长,2例患侧刺激R2及健侧刺激R2′波消失,R1、R2和R2′潜伏期均值(±s)分别达(14.01±3.2) ms、(40.0±6.3) ms和(39.5±6.7) ms,与健康人比较,t检验P值均<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检查EMG见正相电位或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多相电位增多等,提示面神经轻度损害。第2周BR检查,重度损害23例患侧R1、R2及R2′波消失者有7例出现R1,3例出现R2、R2′;第3周8例出现R1,4例出现R2、R2′;第4周4例出现R1,8例出现R2、R2′。
本组观察2~6个月,治愈30例,好转4例,无变化2例。其中轻度损害13例均治愈,平均治愈时间32 d。重度损害在2~3周内出现R1波的19例中,17例治愈,2例好转,平均治愈时间43 d;在第4周仍不出现R1波的4例中在6个月后随访2例好转,2例无变化。
, http://www.100md.com
三、讨论
BR做为三叉神经、面神经和脑干功能障碍的客观检查方法,已较为广泛应用于临床[2]。患侧刺激出现R1、R2、R2′潜伏期延长或消失,而对侧刺激时各波潜伏期正常,则表示传入型障碍(三叉神经病变);若患侧刺激出现R1、R2潜伏期延长或消失,R2′正常,而健侧刺激R1、R2潜伏期正常,R2′潜伏期延长或消失,则表示传出型障碍(面神经病变)。BR改变类型不符合传入型或传出型障碍时则表示三叉神经、面神经都有损害或脑干有范围广泛的病变[3]。本组36例Bell麻痹患者BR检查均符合传出型障碍。
检查中发现, R1波发病2~3周内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若没有出现则预后不良。本组有4例在第3周还没有出现R1,随访6个月2例面瘫好转,2例无变化,这与Ibrahim等[4]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可见,BR不仅可以作为Bell麻痹早期诊断的重要电生理指标,而且对判断预后也有意义。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 364.
2 罗宇,王者晋(综述). 瞬目反射在神经内科的临床应用.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分册,1997,24:300-303.
3 张明岛,主编. 脑诱发电位学. 上海: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1995.390-391.
4 Ibrahim IK, Abd MA. The origin of R2 of blink reflex recorded on the affected side of patients with complete facial nerve paralysis.Electromyogr Clin Neurophysiol,1997,37:185-191.
(收稿:1998-04-09 修回:1998-11-1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