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68677
自体带骨膜顶骨外板修复乳突术后脑膜脑膨出二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李克勇 许时晖 王杰 王桑 何玲 李五一

    单位:

    李克勇、许时晖、王杰、王桑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200080:何玲、李五一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

    关键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990225 采用自体带骨膜顶骨外板修复2例乳突术后颅中窝底骨质缺损脑膜脑膨出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例1 男,61岁。因右中耳癌于4年前在外院行扩大乳突根治术,术后放射治疗(65 Gy照射6.5周),因半年来右颞部牵拉痛于1996年12月17日收入我院。检查:右乳突腔顶部肿物悬挂,直径约1.5 cm,圆形,质软,表面为正常皮肤,有与动脉一致的搏动。CT示右颅中窝鼓室天盖缺损,颅内组织下垂。入院诊断右中耳癌术后,颅中窝底缺损,脑膜脑膨出。入院后全身麻醉下手术探查,发现鼓室天盖处1.0 cm×2.0 cm骨质缺损,硬脑膜萎缩变薄,呈透明状。术中先按骨缺损大小取颅骨。在病变对侧颅顶偏后作矢状切口,深至骨膜,切开2.0 cm×3.0 cm左右长方形骨膜。向内剥离骨膜至欲取骨板大小,电钻磨入顶骨至板障,再尽量斜向内磨入,减少外板与板障相连的面积,取扁平凿插入磨出的骨缝,尽量与顶骨切线方向轻轻凿入,取出带骨膜的顶骨外板,缝合头皮。再降颅内压,回纳脑膜脑组织,取带骨膜顶骨外板,磨成2.5 cm×0.8 cm,自下而上填入颅中窝,EC耳脑胶固定,骨膜铺在乳突腔。术后3周出院。术后2个月复查,右颞部牵拉痛消失,乳突腔悬挂肿物消失,术腔上皮生长良好。
, http://www.100md.com
    例2 女,53 岁。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在外院行右乳突根治术后右颞部疼痛2个月,于1997年10月27日收入我院。检查:右乳突根治术腔小,后壁软,腔顶有一粘红色圆形软组织垂下,直径1.5 cm,有与动脉一致的搏动,CT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显示颅中窝底骨质缺损,颅内组织下垂。入院诊断右乳突根治术后,颅中窝底缺损,脑膜脑膨出。全身麻醉下行颅中窝底修复术。术中见鼓室天盖有1.5 cm×2.5 cm骨质缺损和硬脑膜缺失,脑组织、软脑膜及外层肉芽组织经缺损穿破植皮垂入乳突腔。术中回纳脑组织,按上法取相应大小带骨膜顶骨外板一块,附带骨膜2.5 cm×3 cm,内侧插入上鼓室残部,外侧由于岩骨水平面全部缺损,只得在颞骨鳞部下缘钻孔,缝线固定,骨膜面向乳突腔,缝隙填入骨粉和纤维蛋白胶。术后症状消失,3周出院。术后半年复查CT无骨质吸收,填入的骨粉也有显影(图1)。

    图1 例2术后半年CT复查。↑ 为移植骨;△ 为骨粉

    乳突术后颅中窝底骨缺损如不损坏硬脑膜一般不会出现脑膜脑膨出,也无需治疗。这2例患者由于缺损面积较大,伴有硬脑膜损伤,所以出现了脑膜脑膨出,须手术修补。一般修复颅骨的自体骨材料有髂骨、肋骨、肩岬骨、胫骨等。自1982年以来用颅骨外板修复颅骨和面部骨缺损渐有报道,我们应用带有骨膜的顶骨外板修复,且骨膜面积大于骨面积,移植时将顶骨骨膜铺于乳突腔,再将外耳道皮瓣压在骨膜上,有利于移植骨从周围组织获得营养和皮瓣在骨膜上生长。顶骨外板骨密度高,不易吸收,取材位置靠近术野,而且取材后还有内板,皮肤切口在头顶发内,术后不遗留局部外观畸形。

    (收稿:1998-05-28 修回:1998-12-0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