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68711
钩突的形态学分型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郎军添 萧璧君 廖建春 党瑞山

    单位:200003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耳鼻咽喉科(郎军添,萧璧君,廖建春);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党瑞山)

    关键词:

    中华耳鼻烟喉科杂志990424 近年来,鼻腔外侧壁及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的应用解剖已有了广泛研究。但是,钩突的形态学特点观察尚少。现通过尸头测量,提出分型标准,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一、材料与方法

    经甲醛固定的尸头30具(男19具,女11具,均完整无缺损),正中矢状锯开。去除中鼻甲垂直部,仔细剥离鼻腔外侧壁粘膜。在显微镜下以游标卡尺观测以下内容:①骨性钩突的形态,并以其前后长轴走向和空间构型简单分型;②沿钩突前后长轴取前、后及其中点3点,作垂直于钩突长轴的径线,测量径线长度作为钩突的宽度;③按上述3点钩突骨片的厚度测量。
, 百拇医药
    二、结果

    对钩突的宽度和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钩突的头、体、尾3点的宽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头端宽(8.05±1.84) mm,体部高(4.95±1.35) mm,尾端高(5.84±1.93) mm(±s,下同),方差分析,P<0.01, 其中头端与尾端、体部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体部与尾端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钩突头、体、尾3点的厚度差异无显著性,头部厚(0.44±0.40) mm, 体部厚(0.44±0.38) mm,尾端厚(0.53±0.56) mm,方差分析,P>0.05。

    按基本形态钩突大体分类如下。

    1.按长轴的前后走形分为:①直板型:钩突头端-尾端的长轴呈直线,共12侧(20.0%);②镰状型:钩突的长轴呈弧形弯曲共30侧(50.0%),此型钩突弧度较大,钩突与鼻泪管后壁相贴,可使前下鼻囟狭窄甚至消失;③分叉型:钩突的体部或尾部分叉,共18侧(30.0%),此型钩突的尾端往往与周围结构有连接。
, 百拇医药
    2.按钩突骨面空间构型分为:①平板型:呈一平板状(包括直板形及镰形中的部分),共28侧(46.7%);②扭转型:头端呈矢状位,向后渐转为冠状位,到尾端已接近水平位,骨面扭转了近90°,共23侧(38.3%);③卷曲型:9侧(15.0%),骨面的前、后缘向内卷曲如荷叶。

    三、讨论

    钩突在胚胎期是1个筛甲(第一基板),以后逐渐退化为中鼻道外侧壁上的1条索状隆起,是中鼻道前下的屏障。有文献描述,发育极佳的钩突可分为头、体、尾[1]。我们测量发现,完整解剖出的骨性钩突的头、尾及其中部3点的宽度差异有显著性(头>尾>体)。因而钩突在形态上是可以分头、体、尾3部分的。

    对于骨性钩突的形态,大多学者的描述是镰状或新月形骨片,我们观察发现其形态变化较多,可分为不同分型,但其临床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有学者认为钩突形态发育上的差异可能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2]
, 百拇医药
    鼻内窥镜手术中可发现不同类型的钩突。钩突与鼻泪管之间存在的裂隙(前下鼻囟)是术中钩突切除起始处。部分镰状型钩突与鼻泪管后缘贴得较近,术中损伤鼻泪管的危险性较大;分叉形钩突尾端较宽大,不仅会遮挡上颌窦自然口影响其引流,也可致术中难以彻底切除钩突,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姜泗长,阎承先.现代耳鼻咽喉科学.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64-677.

    2 Lebowitz RA, Jacobs JB, Tavin ME. Safe and effective infundibulotomy technique.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95,113:266-270.

    (收稿:1998-10-13 修回:1999-03-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