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非金属异物性中耳乳突炎三例
作者:范良清 张霞
单位:464000 河南信阳 解放军154医院耳鼻咽喉科
关键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000432 例1 女,6岁。“感冒”后间断左耳溢脓伴听力下降3年余,曾多次在外院以“慢性中耳乳突炎”行保守治疗。检查见:左外耳道有脓性分泌物附着,清除后见鼓膜后上象限穿孔,外耳道后上壁近鼓膜处塌陷,鼻腔通气良好,增殖体、腺样体无肥大。CT示左耳胆脂瘤性中耳炎。诊断:左耳胆脂瘤型中耳炎。于全身麻醉下行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术中见乳突腔、鼓窦及上鼓室为胆脂瘤充填,清除上鼓室胆脂瘤时见其内有1个0.2 cm×0.2 cm×0.2 cm的红色塑料珠。术后10 d痊愈出院,随诊2年,未见复发。
例2 男,6岁。污水灌耳后右耳间断溢脓3年,耳后包块3 d。曾多次按“慢性中耳炎”给予对症处理。检查见:右耳后中份有1个2 cm×2 cm的包块,局部红肿、压痛,有波动感,耳道有脓液附着,鼓膜中央性穿孔,鼓室有肉芽组织生长,鼻腔通气良好,增殖体、腺样体正常。CT示右耳胆脂瘤形成。诊断:慢性中耳乳突炎耳后脓肿形成。入院后于全身麻醉下行乳突根治术。术中见筛区骨质缺如,有肉芽组织向耳后中份生长形成瘘管,与耳后脓肿相通,乳突、鼓窦、上鼓室完全为肉芽组织包裹的胆脂瘤填塞,清除面神经隐窝处的肉芽组织时,钳出1个0.2 cm×0.2 cm×0.1 cm的木屑。术后半月痊愈出院,随访1年,未见异常。
例3 女,10岁。右耳间断溢脓4年,以右耳慢性中耳乳突炎收治。查体:右外耳道有血性分泌物贮存,鼓室松弛部后份有肉芽组织突出,鼻腔通气好,增殖体、腺样体正常。CT示右耳慢性中耳乳突炎。入院后行右耳乳突探查术,术中见鼓窦内有肉芽组织生长,穿过鼓膜,向外突出。术后半个月出院。1个月后右耳又继续溢脓,松弛部后份又有肉芽组织突出。第2次于全身麻醉下行乳突根治术,术中见鼓窦、上鼓室内有肉芽组织生长,砧骨与鼓室内侧壁间有0.2 cm×0.1 cm×0.2 cm的橡皮块及0.2 cm×0.2 cm×0.1 cm铅笔芯。清除病灶,并行鼓室成形。术后10 d出院,随访2年未见异常。
由于儿童喜用异物填塞耳道或自行挖耳,有可能导致异物滞留外耳道,或侵入中耳腔形成慢性炎症病灶。因异物自身的重力作用,异物可存留在下鼓室,或因体位、脓液的悬浮作用,也可滞留在上鼓室或面神经隐窝。局部炎症刺激可形成肉芽肿,同时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通过鼓膜穿孔的周边,向鼓室内移行或直接植入中耳腔引发胆脂瘤。异物包埋于肉芽及脓液当中,检查时难以辨认,且非金属异物在X线上不易显影,本组3例术前CT检查均未提及,给诊断带来困难。所以,对于儿童患者,不伴有鼻阻、溢涕,增殖体、腺样体肥大者,应警惕异物性中耳乳突炎的可能。(收稿日期:2000-02-17), http://www.100md.com
单位:464000 河南信阳 解放军154医院耳鼻咽喉科
关键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000432 例1 女,6岁。“感冒”后间断左耳溢脓伴听力下降3年余,曾多次在外院以“慢性中耳乳突炎”行保守治疗。检查见:左外耳道有脓性分泌物附着,清除后见鼓膜后上象限穿孔,外耳道后上壁近鼓膜处塌陷,鼻腔通气良好,增殖体、腺样体无肥大。CT示左耳胆脂瘤性中耳炎。诊断:左耳胆脂瘤型中耳炎。于全身麻醉下行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术中见乳突腔、鼓窦及上鼓室为胆脂瘤充填,清除上鼓室胆脂瘤时见其内有1个0.2 cm×0.2 cm×0.2 cm的红色塑料珠。术后10 d痊愈出院,随诊2年,未见复发。
例2 男,6岁。污水灌耳后右耳间断溢脓3年,耳后包块3 d。曾多次按“慢性中耳炎”给予对症处理。检查见:右耳后中份有1个2 cm×2 cm的包块,局部红肿、压痛,有波动感,耳道有脓液附着,鼓膜中央性穿孔,鼓室有肉芽组织生长,鼻腔通气良好,增殖体、腺样体正常。CT示右耳胆脂瘤形成。诊断:慢性中耳乳突炎耳后脓肿形成。入院后于全身麻醉下行乳突根治术。术中见筛区骨质缺如,有肉芽组织向耳后中份生长形成瘘管,与耳后脓肿相通,乳突、鼓窦、上鼓室完全为肉芽组织包裹的胆脂瘤填塞,清除面神经隐窝处的肉芽组织时,钳出1个0.2 cm×0.2 cm×0.1 cm的木屑。术后半月痊愈出院,随访1年,未见异常。
例3 女,10岁。右耳间断溢脓4年,以右耳慢性中耳乳突炎收治。查体:右外耳道有血性分泌物贮存,鼓室松弛部后份有肉芽组织突出,鼻腔通气好,增殖体、腺样体正常。CT示右耳慢性中耳乳突炎。入院后行右耳乳突探查术,术中见鼓窦内有肉芽组织生长,穿过鼓膜,向外突出。术后半个月出院。1个月后右耳又继续溢脓,松弛部后份又有肉芽组织突出。第2次于全身麻醉下行乳突根治术,术中见鼓窦、上鼓室内有肉芽组织生长,砧骨与鼓室内侧壁间有0.2 cm×0.1 cm×0.2 cm的橡皮块及0.2 cm×0.2 cm×0.1 cm铅笔芯。清除病灶,并行鼓室成形。术后10 d出院,随访2年未见异常。
由于儿童喜用异物填塞耳道或自行挖耳,有可能导致异物滞留外耳道,或侵入中耳腔形成慢性炎症病灶。因异物自身的重力作用,异物可存留在下鼓室,或因体位、脓液的悬浮作用,也可滞留在上鼓室或面神经隐窝。局部炎症刺激可形成肉芽肿,同时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通过鼓膜穿孔的周边,向鼓室内移行或直接植入中耳腔引发胆脂瘤。异物包埋于肉芽及脓液当中,检查时难以辨认,且非金属异物在X线上不易显影,本组3例术前CT检查均未提及,给诊断带来困难。所以,对于儿童患者,不伴有鼻阻、溢涕,增殖体、腺样体肥大者,应警惕异物性中耳乳突炎的可能。(收稿日期:2000-02-1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