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作者:徐华 吴荫云
单位:100036 空军总医院(徐华);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儿科(吴荫云)
关键词:
中华儿可杂志980225.htm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NBTE)亦称非感染性心内膜炎或恶液质性心内膜炎,在成人已有不少报道。多见于各种消耗性疾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败血症、烧伤等病程中[1]。成人尸检病例NBTE发生率为1.2%(0.3%~9.3%);而在新生儿NBTE的报道却很少,临床往往无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多于死后尸检明确诊断。主要由持续胎儿循环、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红细胞增多症、凝血障碍、血液动力学异常、窒息、DIC、各种血管内插管引起。波士顿儿童医院回顾了该院40年婴儿尸检病例,NBTE占0.2%,新生儿细菌性心内膜炎占尸检病例的2.5%~3.0%,而新生儿NBTE占尸检新生儿的7.0%~10.0%,提示NBTE在新生儿有潜在的高发生率。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做出诊断,给予积极治疗,减少合并症,提高生存率[2,3]。
, 百拇医药
病因
(一)新生儿凝血的特点与凝血障碍
新生儿凝血系统明显不同于成人。在凝血方面发现,纤维蛋白元、Ⅷ因子和vWF因子比成人高,其他所有凝血因子都比成人低;抗凝血因子方面,新生儿α2巨球蛋白比成人高,α2抗纤溶酶和α1抗胰蛋白酶与成人相似,抗血栓素Ⅲ、蛋白C、蛋白S、肝素辅助因子Ⅱ和其他抗凝血因子均较成人低[4,5]。取健康新生儿血液加入成人血液中可见明显促凝现象。研究发现,低体重、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存在DIC和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抗血栓素Ⅲ水平显著下降,其肾脏、肝脏和肺部的透明质膜沉积着纤维蛋白,这是血栓形成的危险预告[6]。血小板减少在新生儿NBTE几乎都存在。这些凝血障碍易导致DIC的发生,这是新生儿NBTE发生的重要机理。有报道新生儿NBTE 80.0%并发于DIC后[2]。有人认为三尖瓣血栓的病因是先天性蛋白C缺乏[7]。新生儿生理性及病理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液粘滞性过高,也是形成血栓的因素之一。
, 百拇医药
(二)内皮损伤
低氧血症,酸中毒、DIC、先心病的湍流性血流和心脏内插管,可直接造成血管或心脏内皮损伤[8],当心内膜或瓣膜受损时,内皮下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紧紧地粘附于胶原组织上,接着纤维蛋白沉积,导致血栓形成。新生儿NBTE与先心病缺损往往发生于同一侧,放置导管的NBTE多发生于右心。继发于新生儿坏死性动脉炎的NBTE机理亦如此[3]。
(三)持续胎儿循环
新生儿NBTE多伴有持续胎儿循环。由于缺氧或内皮损伤,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血小板前聚合物进入血循环。血栓素A2显示出血小板前聚合物效应,它是一种肺血管收缩介质,可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并促进血小板聚集,造成持续胎儿循环综合征。其他来源于心内膜或内皮损伤部位调节肺血管收缩的介质包括PGF2A血清素和5-羟色胺等,它们既与血小板聚集有关,也可引起肺血管收缩,是造成持续胎儿循环的重要介质[2,3]。
, http://www.100md.com
(四)其他
有人认为NBTE赘生物不是由血栓物组成,而是瓣膜本身物质衍生而来,他们确信过敏和维生素C缺乏是导致病变的主要原因。有人发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羊水过少可致生后NBTE,且注意到母孕期剧烈呕吐可造成新生儿心脏内栓塞,病因尚不清楚[1,2]。近年有人报道,新生儿红斑狼疮伴先心病和抗SS-A/RO抗体者,生后很快进展到全身性红斑狼疮并无菌性心内膜赘生物[9]。
病理
有人将NBTE归纳为5种病理类型:Ⅰ型:单个赘生物直径<3 mm,呈灰棕或黑棕色,固定于瓣膜上;Ⅱ型:单个赘生物直径>3 mm,黄褐色,呈颗粒状,粘附于瓣膜上;Ⅲ型:小的多发性赘生物,直径在1~3 mm,常沿瓣膜关闭线排列;Ⅳ型:多发性赘生物,每个直径均>3 mm;Ⅴ型:混合型。NBTE血栓的镜下改变为血液和血小板聚集,无炎症反应及微生物,瓣膜组织表面及其下方组织正常,或显示出异常的胶原组织学征象[1]。
, 百拇医药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临床表现
新生儿NBTE的症状和体征各种各样,常是非特异性的。几乎都有喂养困难、呼吸窘迫和心动过速少部分发现心脏杂音,多为位于胸骨下缘柔和的收缩期杂音,有时可放散到心尖部。新出现的杂音和以往杂音性质的改变都是有意义的,但很少能在生前发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和低血压征象应想到NBTE的可能。若赘生物发生在非瓣膜区,不甚影响血液循环,则临床症状和体征更不明显。查体发现持续肺动脉高压,特别是对内科治疗无反应时,应高度怀疑NBTE的诊断。由于NBTE有发展到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任何NBTE过程中都可以伴有全身感染的征象[1,3]。
(二)化验检查
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压积增高、血小板减少、凝血障碍、抗血栓素Ⅲ及蛋白C水平降低,亦可继发贫血,多次血培养阴性,可为NBTE诊断提供线索。所有发生过宫内窘迫的新生儿应常规检查胎盘,可提供宫内病理变化严重程度,预测NBTE的发生[1]。
, 百拇医药
(三)图像学检查
非侵袭性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本病图像学检查中最重要的手段。理论与经验表明,二维超声心动图优于M-型超声心动图,它除了显示心脏内赘生物外,还可提供受累瓣膜的厚度、心脏功能、心腔大小、舒缩状态、血流及心腔压力等情况,在心脏内插管和治疗期间也是一种监测手段[1,3]。彩色超声心动图为一种更新的检查技术,通过脉冲和连续搏动的血流,评估心脏结构和病变,特别是高频率的探头,尤适用于新生儿和未成熟儿小心脏细微结构的了解,在很多治疗领域也具有特异性[10]。然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也有一定局限性,它可能被不良的影像和距离所限制,特别是赘生物直径在2~3 mm以下,或患儿体位不得当时。有学者报道了成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克服了这些局限性,显示了较清晰的影像,而且相当安全[11],在儿童尚无报道。有学者使用放射性核素探查新生儿NBTE赘生物。设想由于赘生物是由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构成,血小板标记物铟111108可能有诊断价值[1]。
, 百拇医药
合并症
主要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栓塞。若心脏赘生物处于心脏血流出入口,可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心功能不全及出血等。有学者报道一例婴儿NBTE的巨大赘生物引起三尖瓣闭锁,导致急性右心衰竭而死亡[12]。几乎半数的NBTE可发生栓塞,脑、冠状动脉、肾脏和肠系膜循环最常受累。若发现血尿提示肾动脉栓塞,左上腹摩擦音提示脾动脉栓塞,肢端发凉发绀提示外周血管栓塞,肺栓塞可见于50%的病例,可能是在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情况下发生的。然而临床常无症状,诊断尤为困难,多在死后尸检时确立。
治疗及预后
由中心静脉或动脉插管所致NBTE应及时拔出导管;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一旦成立,即应给予部分换血以降低血液粘滞性的治疗;需要给予多种改善心血管功能的药物,如强心、利尿、升压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减轻前后负荷和抗心律失常药物;还需要给氧和机械通气等[3]。
, 百拇医药
尸体检查证实75.0%的NBTE心脏赘生物直径<3 mm,70.0%为多发性赘生物,部分伴有全身栓塞征象。血栓切除术具有较大局限性,且难度大,危险性高。近年来对NBTE婴儿血栓溶解治疗已取得成功。此疗法比较适于新形成的血栓,对于陈旧性血栓似无溶解作用,然而多数血栓出现的时间无法确定。因此推荐,如新生儿病情稳定,生后头几天无颅内出血及其他出血征象,用血栓溶解治疗是适宜的。但这种疗法也可引起严重的出血并发症。据报道NBTE心脏内大型血栓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因此,危重新生儿或早产儿NBTE溶栓治疗应特别慎重。抗凝治疗仍首选肝素。由于患儿抗凝血因子消耗,对肝素表现抗药性,需要大剂量肝素治疗,首次负荷量100 U/kg,以后按每小时20~25 U/kg维持,根据病情可逐渐增加至每小时50 U/kg。最好监测血药浓度,使维持在0.3~0.5 U/ml。如果肝素效果不佳,加用抗血栓素Ⅲ使肝素的敏感性增加[5]。如肝素治疗失败,再予链激酶治疗。观察发现,该药作为一线治疗也有较好疗效,且较低剂量即可达治疗效果,推荐静点首次负荷量1 000 U/kg,维持量每小时1 000 U/kg,至血栓完全溶解。治疗期间测定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和交换试验,可以精确地估计纤维蛋白溶解情况并预测出血。通常出血是很轻微的。还有报道大剂量尿激酶疗效优于链激酶,首次用量为40 000 U/kg,接着以每小时40 000 U/kg维持,以后酌情调整剂量[13,14]。华法令溶栓效果甚微。
, 百拇医药
外科治疗包括赘生物摘除及瓣膜修复替换。手术指征为:(1)顽固性心力衰竭或有严重血液动力学改变(常为瓣膜功能不全或血流受阻的后果);(2)反复明显的栓塞征象;(3)经过适当强有力的内科治疗症状仍无改善[3]。
新生儿NBTE预后凶险,病死率极高,预后取决于诊断及时和有效的内科治疗。必须认识到侵入性导管的潜在危险性,尽量避免因医源因素带来的不良后果[15]。
参考文献
1 Lopez JA, Ross RS, Fishbein MC, et al. Nonbacterial thrombotic endocarditis: A review. Am Heart J, 1987, 113:773-784.
2 De Vries L, Cleper R, Shwartz A, et al. Nonbacterial thrombotic endocarditis in a small-for-date preterm infant. Clin Pediatr, 1992, 31:126-128.
, 百拇医药
3 Millard DD, Shulman ST. The changing spectrum of neonatal endocarditis. Clin Perinatol, 1988, 15:587-608.
4 孔宏伟,孙琼.胎儿止血作用的发展.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6,23:1-4.
5 刘壮,林善修.新生儿期肝素的敏感性和抗药性.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5,22:33-36.
6 Mehta S, Connors AF, Danish EH, et al. Incidence of thrombosis during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of newborns: A prospective study. J Pediatr Surgery, 1992, 27:18-22.
, http://www.100md.com
7 Ozkutlu S, Saraclar M, Alaluy S, et al. Two-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ic diagnosis of tricuspid valve noninfective endocarditis due to protein C deficiency. JPN Heart J, 1991, 32:139-145.
8 Bullaboy CA, Coulson JD, Jennings RS, et al. Neonatal mitral valve endocarditis: Diagnosis and successful management. Clin Pediatr, 1990, 29:398-400.
9 Jordan JM, Vulens tein P, Kredich DW.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with libmansachs endocarditis in a 9-month-old infant with neonatal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congenital heart block. Pediatrics, 1989, 84:574-578.
, 百拇医药
10 Sherman FS, Sahn DJ. Pediatric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1987: Major advances in technology. J Pediatr, 1987, 110:333-341.
11 Blanchard DG, Ross RS, Dittrich HC. Nonbacterial thrombotic endocarditis: Assessment by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Chest, 1992, 102:954-956.
12 Ho Sy, Frescura C, Thiene G. Endocarditis in an infant causing tricuspid atresia. Int J Cardiol, 1989, 22:393-394.
13 Kirk CR, Oureshi SA. Streptokinase in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thrombosis in infancy. Int J Cardiol, 1989, 25:15-20.
14 Davidson A, Luhmer I, Kallfelz HC. Aortic arch thrombosis in the neonate. J Throrac Cardiovasc Surg, 1989, 97:152.
15 Charaf L, Lundell B. Abon P, et al. A case of neonatal endocarditis. Acta Paediatr Scand, 1990, 79:704-706.
(收稿:1996-12-17 修回:1997-04-26), 百拇医药
单位:100036 空军总医院(徐华);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儿科(吴荫云)
关键词:
中华儿可杂志980225.htm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NBTE)亦称非感染性心内膜炎或恶液质性心内膜炎,在成人已有不少报道。多见于各种消耗性疾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败血症、烧伤等病程中[1]。成人尸检病例NBTE发生率为1.2%(0.3%~9.3%);而在新生儿NBTE的报道却很少,临床往往无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多于死后尸检明确诊断。主要由持续胎儿循环、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红细胞增多症、凝血障碍、血液动力学异常、窒息、DIC、各种血管内插管引起。波士顿儿童医院回顾了该院40年婴儿尸检病例,NBTE占0.2%,新生儿细菌性心内膜炎占尸检病例的2.5%~3.0%,而新生儿NBTE占尸检新生儿的7.0%~10.0%,提示NBTE在新生儿有潜在的高发生率。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做出诊断,给予积极治疗,减少合并症,提高生存率[2,3]。
, 百拇医药
病因
(一)新生儿凝血的特点与凝血障碍
新生儿凝血系统明显不同于成人。在凝血方面发现,纤维蛋白元、Ⅷ因子和vWF因子比成人高,其他所有凝血因子都比成人低;抗凝血因子方面,新生儿α2巨球蛋白比成人高,α2抗纤溶酶和α1抗胰蛋白酶与成人相似,抗血栓素Ⅲ、蛋白C、蛋白S、肝素辅助因子Ⅱ和其他抗凝血因子均较成人低[4,5]。取健康新生儿血液加入成人血液中可见明显促凝现象。研究发现,低体重、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存在DIC和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抗血栓素Ⅲ水平显著下降,其肾脏、肝脏和肺部的透明质膜沉积着纤维蛋白,这是血栓形成的危险预告[6]。血小板减少在新生儿NBTE几乎都存在。这些凝血障碍易导致DIC的发生,这是新生儿NBTE发生的重要机理。有报道新生儿NBTE 80.0%并发于DIC后[2]。有人认为三尖瓣血栓的病因是先天性蛋白C缺乏[7]。新生儿生理性及病理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液粘滞性过高,也是形成血栓的因素之一。
, 百拇医药
(二)内皮损伤
低氧血症,酸中毒、DIC、先心病的湍流性血流和心脏内插管,可直接造成血管或心脏内皮损伤[8],当心内膜或瓣膜受损时,内皮下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紧紧地粘附于胶原组织上,接着纤维蛋白沉积,导致血栓形成。新生儿NBTE与先心病缺损往往发生于同一侧,放置导管的NBTE多发生于右心。继发于新生儿坏死性动脉炎的NBTE机理亦如此[3]。
(三)持续胎儿循环
新生儿NBTE多伴有持续胎儿循环。由于缺氧或内皮损伤,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血小板前聚合物进入血循环。血栓素A2显示出血小板前聚合物效应,它是一种肺血管收缩介质,可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并促进血小板聚集,造成持续胎儿循环综合征。其他来源于心内膜或内皮损伤部位调节肺血管收缩的介质包括PGF2A血清素和5-羟色胺等,它们既与血小板聚集有关,也可引起肺血管收缩,是造成持续胎儿循环的重要介质[2,3]。
, http://www.100md.com
(四)其他
有人认为NBTE赘生物不是由血栓物组成,而是瓣膜本身物质衍生而来,他们确信过敏和维生素C缺乏是导致病变的主要原因。有人发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羊水过少可致生后NBTE,且注意到母孕期剧烈呕吐可造成新生儿心脏内栓塞,病因尚不清楚[1,2]。近年有人报道,新生儿红斑狼疮伴先心病和抗SS-A/RO抗体者,生后很快进展到全身性红斑狼疮并无菌性心内膜赘生物[9]。
病理
有人将NBTE归纳为5种病理类型:Ⅰ型:单个赘生物直径<3 mm,呈灰棕或黑棕色,固定于瓣膜上;Ⅱ型:单个赘生物直径>3 mm,黄褐色,呈颗粒状,粘附于瓣膜上;Ⅲ型:小的多发性赘生物,直径在1~3 mm,常沿瓣膜关闭线排列;Ⅳ型:多发性赘生物,每个直径均>3 mm;Ⅴ型:混合型。NBTE血栓的镜下改变为血液和血小板聚集,无炎症反应及微生物,瓣膜组织表面及其下方组织正常,或显示出异常的胶原组织学征象[1]。
, 百拇医药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临床表现
新生儿NBTE的症状和体征各种各样,常是非特异性的。几乎都有喂养困难、呼吸窘迫和心动过速少部分发现心脏杂音,多为位于胸骨下缘柔和的收缩期杂音,有时可放散到心尖部。新出现的杂音和以往杂音性质的改变都是有意义的,但很少能在生前发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和低血压征象应想到NBTE的可能。若赘生物发生在非瓣膜区,不甚影响血液循环,则临床症状和体征更不明显。查体发现持续肺动脉高压,特别是对内科治疗无反应时,应高度怀疑NBTE的诊断。由于NBTE有发展到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任何NBTE过程中都可以伴有全身感染的征象[1,3]。
(二)化验检查
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压积增高、血小板减少、凝血障碍、抗血栓素Ⅲ及蛋白C水平降低,亦可继发贫血,多次血培养阴性,可为NBTE诊断提供线索。所有发生过宫内窘迫的新生儿应常规检查胎盘,可提供宫内病理变化严重程度,预测NBTE的发生[1]。
, 百拇医药
(三)图像学检查
非侵袭性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本病图像学检查中最重要的手段。理论与经验表明,二维超声心动图优于M-型超声心动图,它除了显示心脏内赘生物外,还可提供受累瓣膜的厚度、心脏功能、心腔大小、舒缩状态、血流及心腔压力等情况,在心脏内插管和治疗期间也是一种监测手段[1,3]。彩色超声心动图为一种更新的检查技术,通过脉冲和连续搏动的血流,评估心脏结构和病变,特别是高频率的探头,尤适用于新生儿和未成熟儿小心脏细微结构的了解,在很多治疗领域也具有特异性[10]。然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也有一定局限性,它可能被不良的影像和距离所限制,特别是赘生物直径在2~3 mm以下,或患儿体位不得当时。有学者报道了成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克服了这些局限性,显示了较清晰的影像,而且相当安全[11],在儿童尚无报道。有学者使用放射性核素探查新生儿NBTE赘生物。设想由于赘生物是由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构成,血小板标记物铟111108可能有诊断价值[1]。
, 百拇医药
合并症
主要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栓塞。若心脏赘生物处于心脏血流出入口,可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心功能不全及出血等。有学者报道一例婴儿NBTE的巨大赘生物引起三尖瓣闭锁,导致急性右心衰竭而死亡[12]。几乎半数的NBTE可发生栓塞,脑、冠状动脉、肾脏和肠系膜循环最常受累。若发现血尿提示肾动脉栓塞,左上腹摩擦音提示脾动脉栓塞,肢端发凉发绀提示外周血管栓塞,肺栓塞可见于50%的病例,可能是在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情况下发生的。然而临床常无症状,诊断尤为困难,多在死后尸检时确立。
治疗及预后
由中心静脉或动脉插管所致NBTE应及时拔出导管;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一旦成立,即应给予部分换血以降低血液粘滞性的治疗;需要给予多种改善心血管功能的药物,如强心、利尿、升压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减轻前后负荷和抗心律失常药物;还需要给氧和机械通气等[3]。
, 百拇医药
尸体检查证实75.0%的NBTE心脏赘生物直径<3 mm,70.0%为多发性赘生物,部分伴有全身栓塞征象。血栓切除术具有较大局限性,且难度大,危险性高。近年来对NBTE婴儿血栓溶解治疗已取得成功。此疗法比较适于新形成的血栓,对于陈旧性血栓似无溶解作用,然而多数血栓出现的时间无法确定。因此推荐,如新生儿病情稳定,生后头几天无颅内出血及其他出血征象,用血栓溶解治疗是适宜的。但这种疗法也可引起严重的出血并发症。据报道NBTE心脏内大型血栓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因此,危重新生儿或早产儿NBTE溶栓治疗应特别慎重。抗凝治疗仍首选肝素。由于患儿抗凝血因子消耗,对肝素表现抗药性,需要大剂量肝素治疗,首次负荷量100 U/kg,以后按每小时20~25 U/kg维持,根据病情可逐渐增加至每小时50 U/kg。最好监测血药浓度,使维持在0.3~0.5 U/ml。如果肝素效果不佳,加用抗血栓素Ⅲ使肝素的敏感性增加[5]。如肝素治疗失败,再予链激酶治疗。观察发现,该药作为一线治疗也有较好疗效,且较低剂量即可达治疗效果,推荐静点首次负荷量1 000 U/kg,维持量每小时1 000 U/kg,至血栓完全溶解。治疗期间测定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和交换试验,可以精确地估计纤维蛋白溶解情况并预测出血。通常出血是很轻微的。还有报道大剂量尿激酶疗效优于链激酶,首次用量为40 000 U/kg,接着以每小时40 000 U/kg维持,以后酌情调整剂量[13,14]。华法令溶栓效果甚微。
, 百拇医药
外科治疗包括赘生物摘除及瓣膜修复替换。手术指征为:(1)顽固性心力衰竭或有严重血液动力学改变(常为瓣膜功能不全或血流受阻的后果);(2)反复明显的栓塞征象;(3)经过适当强有力的内科治疗症状仍无改善[3]。
新生儿NBTE预后凶险,病死率极高,预后取决于诊断及时和有效的内科治疗。必须认识到侵入性导管的潜在危险性,尽量避免因医源因素带来的不良后果[15]。
参考文献
1 Lopez JA, Ross RS, Fishbein MC, et al. Nonbacterial thrombotic endocarditis: A review. Am Heart J, 1987, 113:773-784.
2 De Vries L, Cleper R, Shwartz A, et al. Nonbacterial thrombotic endocarditis in a small-for-date preterm infant. Clin Pediatr, 1992, 31:126-128.
, 百拇医药
3 Millard DD, Shulman ST. The changing spectrum of neonatal endocarditis. Clin Perinatol, 1988, 15:587-608.
4 孔宏伟,孙琼.胎儿止血作用的发展.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6,23:1-4.
5 刘壮,林善修.新生儿期肝素的敏感性和抗药性.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5,22:33-36.
6 Mehta S, Connors AF, Danish EH, et al. Incidence of thrombosis during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of newborns: A prospective study. J Pediatr Surgery, 1992, 27:18-22.
, http://www.100md.com
7 Ozkutlu S, Saraclar M, Alaluy S, et al. Two-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ic diagnosis of tricuspid valve noninfective endocarditis due to protein C deficiency. JPN Heart J, 1991, 32:139-145.
8 Bullaboy CA, Coulson JD, Jennings RS, et al. Neonatal mitral valve endocarditis: Diagnosis and successful management. Clin Pediatr, 1990, 29:398-400.
9 Jordan JM, Vulens tein P, Kredich DW.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with libmansachs endocarditis in a 9-month-old infant with neonatal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congenital heart block. Pediatrics, 1989, 84:574-578.
, 百拇医药
10 Sherman FS, Sahn DJ. Pediatric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1987: Major advances in technology. J Pediatr, 1987, 110:333-341.
11 Blanchard DG, Ross RS, Dittrich HC. Nonbacterial thrombotic endocarditis: Assessment by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Chest, 1992, 102:954-956.
12 Ho Sy, Frescura C, Thiene G. Endocarditis in an infant causing tricuspid atresia. Int J Cardiol, 1989, 22:393-394.
13 Kirk CR, Oureshi SA. Streptokinase in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thrombosis in infancy. Int J Cardiol, 1989, 25:15-20.
14 Davidson A, Luhmer I, Kallfelz HC. Aortic arch thrombosis in the neonate. J Throrac Cardiovasc Surg, 1989, 97:152.
15 Charaf L, Lundell B. Abon P, et al. A case of neonatal endocarditis. Acta Paediatr Scand, 1990, 79:704-706.
(收稿:1996-12-17 修回:1997-04-2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