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儿科杂志》 > 1998年第11期
编号:10269260
柯萨奇病毒感染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中华儿科杂志》 1998年第11期
     作者:孙桂香 赵彦

    单位:300074 天津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81115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DDM)是儿童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致病因素未完全阐明。近十几年来病毒感染与IDDM发病的关系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其中肠道柯萨奇B病毒(Coxsackie B viruses, CBV)被认为与IDDM的发病关系最为密切。作者于1997年1~4月测定了19例IDDM患儿血的CBV抗体,现分析如下。

    材料和方法:19例IDDM患儿,男8例,女11例,年龄最大16岁,最小3岁多,其中12例为首次发病,7例为病史1~7年的早已确诊为IDDM患儿,本次因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合并酮症酸中毒再住院。对照组为1997年1~4月同期住院的其他儿内科呼吸道感染277例,消化道疾病62例,脑疾患(脑炎、脑膜炎)、心血管疾病等83例,共422例。以上患儿均在住院期间测定了血CBV-IgM抗体,测定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深蓝色或蓝绿色为阳性,无色或微带绿色为阴性,阳性表示抗体存在,阴性表示无抗体。药盒由天津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组提供。
, 百拇医药
    结果:19例IDDM病儿的CBV-IgM阳性者12例,阳性率为63.2%;而对照组422例患儿的CBV-IgM阳性者103例,阳性率为24.4%。IDDM组的CBV-IgM阳性率高于对照组。19例IDDM患儿中,12例初发IDDM患儿的CBV-IgM阳性者10例,阳性率为83.3%;另7例复诊患儿的CBV-IgM阳性者2例,阳性率为28.5%。IDDM患儿中,新发病的CBV-IgM抗体高于复诊患儿。

    讨论:IDDM的致病因素至今未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系遗传易感性,受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引起,自身免疫异常,胰岛细胞破坏后发生本病。病毒是引起自身免疫改变的始动因素,病毒感染在IDDM的发病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随着研究的深入,CBV被认为与IDDM发病关系最密切,有学者用ELISA法测定了英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新发病的IDDM病人血清中的CBV-IgM,其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美国、德国学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IDDM病人血清中的CBV-IgM,得到同样结果。流行病学调查表明IDDM发病的季节性变化为病毒感染因素提供了最有力的流行病学证据,秋冬是北半球IDDM发病的高峰季节,而南半球正好相反,这和CBV的感染流行期相吻合[2]。早在1910年就有人发现IDDM病人的胰岛炎现象,即淋巴细胞浸润胰岛。有学者检测出抗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另有学者发现了β细胞中64K蛋白质自身抗原,8年后鉴定出该抗原为谷氨酸脱羧酶(GAD),现已证实GAD氨基酸序列与CBV氨基酸序列类似,分子结构的类同可能是病毒与胰岛β细胞产生交叉免疫反应的基础,即CBV感染后机体针对该病毒产生抗体及效应T细胞,在消灭病毒的同时,机体免疫系统针对胰岛β细胞产生免疫攻击,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减少,发生IDDM[3]。有人报告GAD抗体在IDDM病人发病时的检出率可高达96%,而正常人极低。有人已经将GAD抗体阳性作为IDDM确诊试验[4]。CBV感染是IDDM发病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基因易感性无疑会影响IDDM的病理过程,编码DQα链第52位精氨酸和DQβ链第57位非门冬氨酸,为IDDM易感性基因,编码DQα链第52位非精氨酸和编码DQβ第57位门冬氨酸为IDDM保护性基因。研究表明以上4个基因中,3个易感性基因的存在可对IDDM构成显著的易感性,4个易感性基因的存在则对IDDM构成完全的易感性。有易感基因的个体感染CBV时可患IDDM[5]。CBV有6个血清型,人体感染CBV后产生3种特异性抗体,最早出现的IgM抗体一般在8周内出现,故CBV-IgM抗体阳性表示近期或正在有CBV感染。本组19例IDDM患儿CBV-IgM抗体阳性率为63.2%,而对照组阳性率仅为24.4%,IDDM组CBV-IgM抗体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文献报告一致,证明IDDM的发生与CBV感染有密切关系。进一步分析显示12例IDDM初发(病史3周~3个月)患儿CBV-IgM抗体阳性10例,阳性率83.3%,7例病史1~7年病儿的CBV-IgM抗体阳性仅2例,阳性率为28.5%,前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可能与病程有关,病程越短阳性率越高,病程越长抗体越少,阳性率越低,又说明了IDDM发病与CBV感染有关。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King ML, Shaikh A, Bidwell D, et al. Coxsackie virus specific IgM responses in children with insulin dependent (Juvenile-onset type Ⅰ) diabetes mellitus. Lancet, 1983, 1:1397-1399.

    2 Tuvemo T, Frisk G, Friman G, et al. IgM against Coxsackie B viruses in children developing type Ⅰ diabetes mellitus. Diabetes Res, 1988, 9:125-129.

    3 王健民,伍汉文,周智广.Ⅰ型糖尿病的关键抗原-谷氨酸脱羧酶.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1996,16:59-62.
, http://www.100md.com
    4 Tuomilehto J, Zimmet P, Mackay IR, et al. Antibodies to 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s predictors of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before clinical onset of disease. Lancet, 1994, 343:1383-1385.

    5 桑艳梅,颜纯,朱逞,等.组织相容性复合物DQ基因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易感相关性剂量效应规律的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97,35:304-308.

    (收稿:1998-03-04 修回:1998-07-0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