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儿科杂志》 > 1998年第11期
编号:10269282
姐弟二人同患家族性婴儿型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
http://www.100md.com 《中华儿科杂志》 1998年第11期
     作者:段秀梅 魏秀勤

    单位:030053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科(段秀梅);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魏秀勤)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81127 例1 姐姐,3岁,进行性对称性全身肌力弱,不能站立2年余,患儿系第二胎足月顺产儿。出生经过顺利,生后8个月内发育正常,2个月能抬头,3个月会翻身,6个月会坐,8个月会爬行,扶着能站立,此后患儿四肢肌肉无力及肌萎缩对称性逐渐加重,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扶起不能站立,不能翻身,可以坐,智力及感觉正常,素日易患感冒与肺炎,家族中无此疾病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

    体检:体温36℃,体重10 kg,身长84 cm,头围49 cm,胸围49 cm,发育落后,营养差,精神尚好,神志清楚,查体合作,语言发育落后,被动体位,不能站立、爬行及翻身,重度鸡胸,心,肺,腹未见异常,腰椎侧弯,双上肢上举受限,不能过耳上缘,肩关节活动差,双前臂能轻微活动,腕及手指关节活动正常,双手轻度震颤,能握持玩具,双上肢肌力,肌张力均明显减弱,双髋,膝关节活动减弱,扶着不能站立,双踝,跖趾关节运动正常,双下肢肌力Ⅱ度,肌张力明显减弱,腹壁反射消失,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消失。
, 百拇医药
    例2 弟弟,1岁8个月,进行性对称全身性肌力弱,不能站立8个月,为第三胎足月顺产儿,1岁前发育正常,1岁时开始发现患儿再不能爬行及站立,四肢肌力减弱,肌肉萎缩,呈对称性的进行性加重,症状体征与其姐姐相似,但四肢肌萎缩及肌力,肌张力减弱较其姐为轻,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存在,膝健反射,跟腱反射消失。

    特殊检查:例1腓肠肌作活组织检查,结果显示,肌纤维明显萎缩,部分区域纤维化,纤维组织增生。例2肌电图提示,多发性神经轴突损害,但血清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谷丙转氨酶均正常。

    两例均曾试用新斯的明,加兰他敏治疗15天,肌无力未见改善,例1用左旋多巴2.5 mg*kg-1*d-1治疗3日后双手震颤消失,提前出院。

    讨论: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为5q12—q14位置基因障碍,携带者发病率约1/80[1]。近期又有报道认为致病基因位于5q11.3-13.3。1995年以来又有人克隆出SMN及NAIP基因,但尚待进一步确定。病变是典型的运动神经元疾病,主要是支配这些肌肉的脊髓前角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变性,神经元减少,引起运动不良,受累部位的肌肉萎缩,临床特点:对称性无力以近端肌肉受累最重,肌肉松驰,张力低,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累及四肢、躯干、颈 、但智力不受影响,感觉正常,根据发病时间早晚和病程分为三型[1]:⑴婴儿型:患儿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病程进展快,表现为严重的全身肌无力和肌张力不全,不能独坐,常于2岁内由于呼吸肌的功能障碍并发肺部感染死亡;⑵中间型:下肢比上肢重,能抬头、能坐、但不能站与走,可发生脊椎变形,大部分病例存活两年以上;⑶少年型:1岁半后发病,病程发展较慢,也可在3~4岁以后病情不再继续加重,可存活至成年。此病男女均可发病,男多于女,患儿同胞中常患此病,发病年龄越小,预后越差,本组病例,姐姐介于婴儿型与中间型之间,而弟弟的发病偏向中间型,其预后有待随访。此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1],只采用理疗,针炙,按摩以促进肌力恢复。可加强预防工作,做好遗传咨询,使患儿母亲控制生育[1]

    参考文献

    1 叶其芬.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见:诸福棠,主编. 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1996.1885-1887.

    (收稿:1998-02-17 修回:1998-07-0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