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儿科杂志》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69486
第五届全国儿科急诊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http://www.100md.com 《中华儿科杂志》 1999年第6期
     作者:中华急诊医学会儿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诊学组

    单位:中华急诊医学会儿科学;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诊学组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90604 中华急诊医学会儿科学组与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诊学组1998年10月20日~24日在广西桂林共同举办了第5届全国儿科急诊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300余人,其中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2人。会议收到论文510篇,大会发言30篇,有7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研讨会学术气氛浓厚,与会者畅所欲言,内容涉及新治疗技术、临床经验、科研及理论等问题。

    一、危重症评估

    1.危重症的病理生理:多数代表认为应动态认识危重症的发生与发展。患儿开始可能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机体对不同刺激(包括感染与非感染性)所产生的一种全身炎症反应,诊断条件较宽,患儿数量较多。随着病情发展,患儿可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若治疗不及时,最终可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同样,急性肺损伤和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亦同属于一个病理生理过程,二者的区别在于病情程度不同。ARDS是严重的肺损伤,而急性肺损伤不一定发展成ARDS。在危重症的发展过程中,胃肠系统功能障碍起重要作用。胃肠粘膜屏障功能破坏,肠道内细菌、毒素、炎症介质可进入血循环,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 http://www.100md.com
    2.危重病例评分:12个三级甲等医院试用危重病例评分结果表明,评分指标客观,简便实用,可准确判断病情轻重,分值越低器官功能衰竭越多,病死率越高,能动态评估病情。有代表报告了评分法在预计ICU患儿预后方面的应用。还有医院用评分法探讨ICU设备、抗生素使用、院内感染率及住院费用等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客观评估ICU工作提供可行的方法。为了进一步完善小儿危重症评估还有一些工作要做,如在ICU以外的病房,有血气分析条件的医院试用危重症评分法等。有的单位已试用于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系统,更需组织多中心协作扩大试用范围,积累更多资料。

    二、新治疗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1.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吸入NO可选择性扩张肺血管。对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吸入低剂量NO可有效降低肺血管阻力,改善肺的氧合功能。但心功能、肺通气功能不良时,对疗效有影响。动物实验结果还提示,NO吸入可降低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出血时间延长。在机体出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时,应慎用NO吸入疗法。
, http://www.100md.com
    2.体外膜肺(ECMO)实验研究:体外膜氧合器可代替肺吸收氧和排出二氧化碳,主要用于治疗严重呼吸和心力衰竭。动物实验结果证实了ECMO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性和操作过程的安全性,经颅多谱勒检查提示,ECMO期间双侧脑血流灌注充足,这为临床应用ECMO奠定了基础。ECMO治疗费用高,技术难度大,仅适用于其他疗法无效的患儿。

    三、临床经验交流

    为便于指导治疗,有代表建议将休克分为复杂型和单纯型两类。在先天性或慢性疾病基础上发生的休克多属复杂型。及时充分的液体复苏是治疗该型休克的关键,对伴严重低氧血症者要及时应用机械通气。抢救危重患儿时,应注意发现和治疗高渗血症,特别警惕医源性高渗血症。输注葡萄糖速度6~8 mg/(kg.min)为宜,早产儿控制在4~6 mg/(kg.min)。肝素是治疗DIC的重要药物,有代表认为使用小剂量(10~15 U/kg,每6小时皮下注射1次)疗效满意, 且不易引起出血,适于基层医院采用。

    四、实验研究

    一些医院通过测定危重患儿血磷脂酶A2、血清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纤维结合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脊液神经肽Y、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等,研究他们与疾病严重程度、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关系。还有的医院观察了低温对新生动物心肌的影响。通过研究加深了我们对疾病规律的认识,对提高诊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通信作者:宋国维首都儿科研究所,100020

    (宋国维 樊寻梅 整理)

    (收稿:1999-01-0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