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儿科杂志》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69493
第92例——反复咳嗽、发热,肝脾肿大和肺浸润
http://www.100md.com 《中华儿科杂志》 1999年第6期
     作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天津呼吸组

    单位: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90637 病历摘要

    患儿女,7岁。因间歇性咳嗽、发热、皮疹及腹部肿块4年,皮肤发黄、乏力1周入院。4年前发现患儿腹部包块,随后即出现咳嗽、气喘、发热及面部、胸部皮疹,症状持续5~6天自行缓解,但间隔半月余再次发作,如此多次反复,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效。近4月来腹部肿块逐渐增大,并伴鼻衄。1周来皮肤及巩膜发黄,尿色呈深茶色。否认结核及肝炎接触史,曾接种卡介苗。生于北方,未到过南方。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才,父母健在,非近亲婚配。

    体检:体温38℃,脉搏120次/分,身高104 cm,体重16.5 kg。神志清,营养较差,发育低下。皮肤及巩膜黄染,颈前、颌下、腋下及腹股沟等处淋巴结呈黄豆大小,活动,无压痛。腮腺无肿大。面颊部及下胸部可见2 mm大小苔癣样皮疹及1 cm大小皮下结节。扁桃体轻度肿大。胸廓对称,心界无扩大,心律齐,心音有力,心率120次/分,未闻杂音。双肺未闻音。腹膨隆,肝于肋下缘可及6 cm、剑突下11 cm,质中等硬,表面光滑无结节,无压痛。脾于肋下缘11 cm,质中等硬,无触痛。腹部叩诊无移动性浊音。指端呈杵状,余无异常。
, http://www.100md.com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34 g/L,红细胞3.6×1012/L,白细胞14.4×109/L,中性粒细胞0.69,淋巴细胞0.26,嗜酸细胞0.05,血小板计数100×109/L,网织红细胞0.012。尿胆红素阳性,大便未找到寄生虫卵。ESR 104 mm/1 h。肝功能:ALT 8 335 nmol/(s.L),AST 3 817 nmol/(s.L),胆红素153.12 μmol/L。HBsAg、HA-IgG阴性。空腹血糖4.41 mmol/L。甘油三脂2.1 mmol/L(正常0.23~1.24 mmol/L),胆固醇65 mmol/L(正常3.2~5.2 mmol/L),血钙5.6 mmol/L(正常2.2~2.8 mmol/L),血磷1.1 mmol/L(正常1.3~1.8 mmol/L),碱性磷酸酶88 U(金氏)。血浆蛋白63 g/L,白蛋白36 g/L,球蛋白27 g/L;蛋白电泳:白蛋白0.42,γ-球蛋白0.28,α1-球蛋白0.08,α2球蛋白0.11,β球蛋白0.11。IgA 1.4 g/L,IgG 18.5 g/L,IgM 0.4 g/L。T细胞45%,CD3 48%,CD4 28%,CD8 32%,CD4/CD8 0.87/1,B细胞8.2%,淋巴细胞转化试验52%,PHA皮试阴性,OT阴性。血、尿CMV抗体、黑热病补体结合试验、卡松尼皮试、肝吸虫皮试均阴性。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为3.4∶1,各系形态及比例正常,未见异常细胞。心电图:左前束枝阻滞。钡剂食道X线:未见静脉曲张。胸X线片:右肺门处见2 cm大小圆形结节状影,密度较高,双肺内可见类似粟粒样阴影,部分呈网点状,性质待查。腹部B超:肝弥漫性损害,未见占位病变,脾肿大,回声均匀,胆系未见异常。
, 百拇医药
    治疗经过:入院后给予保肝药及激素治疗,历月余黄疸、咳嗽、发热及皮疹均消失,肝脾回缩。复查胸X线片粟粒状阴影消失,右肺门结节状阴影缩小,患儿出院。

    讨 论

    刘长山医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本病例以慢病程、多脏器损害为特点,幼儿期发病,激素治疗有效。考虑以下几类疾病:(1)类脂质代谢异常:属遗传病,主要有高雪病和尼曼-匹克病。尼曼-匹克病B型,各年龄均可起病,有肝脾肿大等内脏损害,血脂过高,无神经系统症状,且病情进展缓慢,似与本例相仿。但本例骨髓无异常细胞,激素治疗有效,可基本除外这类疾病。(2)组织细胞增生症X:现称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这组疾病一般分为勒-雪综合征、韩-薛-柯综合征、骨嗜酸肉芽肿三种类型。本例幼儿期起病、病程较缓慢,肝脾明显肿大,肝功异常、黄疸,胸部X线可见网点状阴影,故可考虑韩-雪-柯综合征。本例不能解释的有:①血钙增高:若考虑为大量溶骨所致,本例除有杵状指外,无其他骨损害表现。②皮疹和皮下结节:皮疹不典型,皮下结节亦少见于组织细胞增生症。(3)系统性红斑狼疮:结合我国制定的狼疮13条诊断标准可除外。(4)结核病:本例有发热、咳嗽、乏力、胸部X线双肺内有类似粟粒样阴影,似可考虑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但本例呈慢病程,病程长达4年,OT阴性,未经抗结核治疗好转,可除外。(5)结节病:此病为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肉芽肿疾病。多侵犯肺门、纵隔淋巴结、肺组织、皮肤,眼、腮腺、肝脾也可受累,偶见心、脑受累。本病进展缓慢,缓解与复发常交替出现,有些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行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本病可有咳嗽、长期低热、厌食、消瘦,胸部体征不明显。可有不同部位皮疹,皮疹可为蜡黄色的粟粒结节,有的呈苔癣状,凸起或平的光滑的紫红色斑疹或丘疹,可有皮肤结节,肝脾淋巴结肿大,手足X线检查可见多发性囊性骨变化,临床见指(趾)末节肿大,心脏受累可出现传导阻滞、束枝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早搏、心电图ST-T改变,肾脏受累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及高钙血症。实验室检查可见高蛋白血症、血沉增快、嗜酸细胞增多、血钙增高、碱磷酶增高及血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ACE)浓度升高,OT、PHA试验大多阴性。诊断可行Kveim试验,即以结节病组织作抗原行皮内注射,如局部在4~6周出现结节性肉芽肿,即为阳性;还可行SACE活性测定,本病活动时SACE活性有75%病例增高;另外有条件可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即使病变不严重,其中也可见大量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本病激素治疗有效。结合本例慢性经过、反复发作,并有皮疹、皮下结节,肝脾肿大,肺浸润、肺内结节病灶,高钙血症,碱性磷酸酶增高,血沉增快,γ-球蛋白、IgG增高等及激素治疗有效均符合结节病的诊断。综上所述,我们考虑诊断是结节病,还需进行Kveim试验、SACE活性测定或组织病理活检以进一步证实该病。
, http://www.100md.com
    王世荣医师(天津第三中心医院儿科):本病例特点是3岁起病,4年病程,累及多个脏器。实验室检查阳性发现有ESR明显加快、肝功能异常、γ-球蛋白增高、血钙及碱性磷酸酶增高、细胞免疫低下、胸X线片示右肺门处见2 cm大小圆形状影,双肺见类似粟粒样阴影。心电图有左前束枝阻滞。腹部B超示脾肿大、肝弥漫性损害。治疗用抗生素无效,激素有效。根据上述特点诊断结节病似有以下疑点:结节病多在10岁起病,大多无发热,常伴有腮腺及其他唾液腺无痛性肿大,同时合并葡萄膜炎、面神经麻痹而发热者,称“葡萄膜炎腮腺热”,骨骼受累时主要有手足轻度疼痛和运动受限,也可侵犯心肌而出现相应症状。本例发病年龄及症状体征与上述多不符合,所以结节病诊断不成立。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本患儿支持点颇多。本例呈慢性经过,幼儿发病,多脏器损害。细胞免疫低下及体液免疫失调,特异性胸片改变,肝脾增大,肝功异常,血钙增高考虑有骨质破坏。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有效。进一步检查需做颅骨X线片、病理检查,电镜下可见病变细胞内Birbeck颗粒。我们认为诊断组织细胞增生症可能性大。

, 百拇医药     唐爱津医师(天津第二医院儿科):1994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结节病学组对结节病做出如下规定:(1)注意除外结核病及合并结核病,也应排除淋巴系统肿瘤或其他肉芽肿疾病。(2)胸部X线。(3)组织活检。(4)结节病抗原即kveim试验阳性。(5)SACE活性升高(接受激素治疗可正常)。(6)OT阴性。(7)高血钙、尿钙,碱性磷酸酶升高,免疫球蛋白升高。(2)(3)(4)为主要依据,(1)(5)(6)为重要参考指标[1]。本例患儿表现与(1)(2)(6)(7)点符合,加之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治疗有效,故诊断结节病。以往认为高钙血症和尿钙增高是结节病的特征之一。但国内有报道84例结节病患者查血钙,其中55例查尿钙,仅5例血钙及尿钙升高。现一般认为高钙血症发生于重症患者。

    张方奎医师(天津大港医院儿科):本例作了以下活检:(1)淋巴结活检: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包膜完整,结构存在。淋巴滤泡增生,见较多嗜酸性细胞及浆细胞。(2)肝活检:肝小叶结构大致正常。大部分肝细胞胞浆内有p.s及best(+)物质,为糖原颗粒,但量不多。肝组织可见片状多数灶状坏死及散在的结节形成。结节内有类上皮样细胞及郎罕样多核巨细胞,少量淋巴细胞,中心未见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未找到结核菌。肝窦稍扩张,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轻度增生。病理诊断:结节病。另外查SACE活性(75U)明显高于正常。
, http://www.100md.com
    范永琛医师(天津儿童医院):结节病在1877年首例报道,1914年将本病称为良性淋巴肉芽肿,胸X线片检查的普及,发现许多无临床症状的肺部结节病,1940年以来“结节病”的名称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1958年首例报道,1965年共报道7例。1990年公开报道768例。本病发病与地区和人种有关。欧美多发,亚非少见;黑人较白人多见,黄种人较少发病。结节病患病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日本以20~30岁多见,欧州则以30~40岁较多,国内报告40岁以上较多。婴儿及老人也可发病,占5%左右。女性多于男性。该病病因不明,目前认为结节病可能为外源性物质的刺激与人体淋巴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相互作用的结果。正像刘医师所提出的那样,结节病可无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无临床症状的病例约占40%。胸内结节病最多见,约占全部病例的90%[2]。在诊断方面,唐医师所述7条标准中第5条,SACE升高对该病诊断很有价值(本例该酶明显高于正常)。Rodriguez等[3]在1981年报告80%的儿童结节病患者SACE升高,这说明了尽管SACE不能代替组织学检查,但对儿童本试验可作为诊断结节病的有力辅助方法。本病的治疗,主要依赖肾上腺皮质激素。当有进行性肺部病变;重症肝损害或脾肿大;活动性眼部病变;神经系统受侵者;心肌结节病及肾脏损害时为激素治疗适应证。激素疗程大多需一年半以上,可监测SACE活性作为激素减量指征,服用激素1~2月后测定SACE,若恢复正常则可减量。结节病预后主要取决于肺部是否受累,肺部无明显病变者多趋于自发缓解,而出现纤维化病变者预后较差[4]。尽管结节病在小儿发病不多,但随着我们对本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普及,会有更多的儿科结节病患者被诊断出来。
, http://www.100md.com
    通信作者:刘长山,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300211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结节病学术组.结节病诊断及治疗方案(第三次修订稿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17:9-11.

    2 Crystal RG, Bitterman PB, Rennard SI, et al. Interstitial lungdisease of unknown cause: disorders characterized by chronic inflammation of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N Engl J Med, 1984,310:235-243.

    3 Rodirguez GE, Shin BC, Abernathy RS, et al. Serum angiotensin_converting enzyme activity in normal children and in those with sarcodosis. J Pediatr, 1981,99:68-72.

    4 Lin YH, Haslam PL, Warwick MJ. Chronic pulmonnary sarcoidosis: relationship between lung lavage cell counts,chest radiograph,and results of standard lung function tests. Thorax, 1985, 40:501-507.

    (刘长山 整理)

    (收稿:1998-03-06 修回:1999-03-0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