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例——反复呼吸道感染伴中性粒细胞减少九年
作者: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90636 病历介绍
患儿男,10岁3个月。反复呼吸道感染9年。患儿自出生后4个月常发热、腹泻。查血白细胞(3.8~6.5)×109/L,中性粒细胞0.26~0.50。骨髓检查示粒细胞成熟障碍。此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约每月1~2次,肺炎每年3~4次。1987年~1991年间多次查Ig,结果:IgG 1.52~3.70 g/L,IgA<0.05~0.08 g/L,IgM 1.94~3.75 g/L。1991年由本院初步诊断为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VID),开始了长期定时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补充治疗,感染得以控制。否认遗传病史及家族类似病史。体检:生长发育差,口腔溃疡,扁桃体及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脏未见异常,双肺闻及湿音,肝脾未触及。左膝关节肿胀、压痛。入院时实验室检查:Hb 100 g/L,血小板184×109/L,骨髓粒系增生明显低下,抗“O”<500 u,血沉26 mm/h,粘蛋白53 g/L。X线片示左膝关节肿胀。血IgG 3.83~4.64 g/L,IgA 0.07 g/L,IgM 6.39~9.21 g/L,T细胞及其亚型:白细胞分化抗原CD3 81.9%,CD4 40.5%,CD8 43.8%;B细胞(CD19) 14.6%,NK细胞(CD16 CD56)5.4%。PWM诱导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g产生:IgM、IgG、IgA均降低,补体C3、C4及备解素(PFB)水平正常。诊断: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百拇医药
讨 论
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根据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可诊断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包括许多疾病和症状群,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以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联合免疫缺陷、补体缺陷、吞噬功能缺陷及其他免疫缺陷综合征。本例患儿可进一步考虑以下疾病:(1)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本例为男性患儿,出生后不久即反复感染,IgG、IgA明显降低,但是患儿外周血B淋巴细胞不低,应做抗体功能试验,才能进一步排除。(2)CVID:是一组原因未明的综合征,应在排除其他诊断后才考虑本病。(3)高IgM综合征:本例患儿血清IgM明显增高,应考虑高IgM综合征。本病常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应做进一步检查证实。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儿科:患儿出生后不久即反复感染,免疫球蛋白很低,但IgM水平正常或升高,应考虑先天性风疹感染。此外,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IgM也增高,应注意排除。本例患儿高IgM综合征的可能性较大,除反复感染外,患儿具有IgM增高,口腔溃疡等特征。高IgM血症患者常伴有自身免疫性关节炎,可解释本例症状,B细胞数量正常可排除XLA。
, 百拇医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科研究所:患儿病史有以下特点:(1)男性,出生后4月发病。(2)反复感染。(3)IgG、IgA降低,IgM正常或升高。(4)B细胞数量正常。(5)T细胞总数正常,CD4/CD8比值倒置。(6)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口腔溃疡,骨髓检查示粒系成熟障碍。(7)左膝关节肿胀、压痛。(8)血小板数量正常。(9)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患儿发病早期即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多次骨髓检查提示粒系成熟障碍,结合血清IgM明显增高(最高达9.21 g/L),应考虑为高IgM综合征。本病常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其引起的口腔溃疡,可有淋巴组织增生及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或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高IgM综合征多为X连锁遗传,个别病例为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也有一些无家族史的散发病例。近年来X连锁高IgM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已初步清楚。虽然疾病的表现是Ig的紊乱,总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而IgM明显异常增高,但是病原并不在于B淋巴细胞,T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40L)缺陷是其主要的发病原因。为明确该患儿的诊断及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我们应用抗CD40单抗模拟CD40 L作用,刺激患儿B细胞,结果B细胞能产生大量的IgG,证实B细胞表面CD40抗原表达及功能均正常。而缺乏T细胞CD40 L可能是本例发病的原因。为此,我们观察了患儿外周血激活T细胞表面CD40 L的表达情况,发现患儿T细胞表面CD40 L单抗染色阴性,支持患儿为X连锁高IgM综合征。为证实诊断,进一步分析了患儿CD40 L基因序列,结果发现在编码区中的CD40 L结合位点有4个碱基(TGAG)的缺失,造成了所编码的蛋白功能异常。文献报道CD40 L基因突变的形式有40余种,但这一种突变尚未见有报道。另一方面,患儿CD40 L突变的原因可能由携带者遗传所致,因为患儿母亲的T细胞CD40 L表达也较正常人减少,并且表达图形也与正常人不同,进一步的携带者CD40 L突变基因鉴定将提供答案。
, 百拇医药
体会:(1)应当提高警惕,早期作出原发性免疫缺陷的诊断,使患儿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2)血清IgG、IgA降低,但IgM升高或正常的免疫缺陷病,如伴有长期或反复中性粒细胞减少,应考虑高IgM综合征。(3)对无家族史的高IgM散发病例,应做T细胞CD40 L基因编码区测序,可帮助确诊本病。X连锁高IgM综合征的治疗,除长期定期应用IVIG外,目前尚可使用重组人CD40 L进行免疫替补治疗。今后本病的根治有赖于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T细胞免疫重建,或把CD40 L基因转入患儿T细胞或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靶基因治疗。
通信作者:孙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200092
(孙健 林梓 整理)
(收稿:1998-02-26 修回:1998-07-17), 百拇医药
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90636 病历介绍
患儿男,10岁3个月。反复呼吸道感染9年。患儿自出生后4个月常发热、腹泻。查血白细胞(3.8~6.5)×109/L,中性粒细胞0.26~0.50。骨髓检查示粒细胞成熟障碍。此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约每月1~2次,肺炎每年3~4次。1987年~1991年间多次查Ig,结果:IgG 1.52~3.70 g/L,IgA<0.05~0.08 g/L,IgM 1.94~3.75 g/L。1991年由本院初步诊断为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VID),开始了长期定时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补充治疗,感染得以控制。否认遗传病史及家族类似病史。体检:生长发育差,口腔溃疡,扁桃体及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脏未见异常,双肺闻及湿音,肝脾未触及。左膝关节肿胀、压痛。入院时实验室检查:Hb 100 g/L,血小板184×109/L,骨髓粒系增生明显低下,抗“O”<500 u,血沉26 mm/h,粘蛋白53 g/L。X线片示左膝关节肿胀。血IgG 3.83~4.64 g/L,IgA 0.07 g/L,IgM 6.39~9.21 g/L,T细胞及其亚型:白细胞分化抗原CD3 81.9%,CD4 40.5%,CD8 43.8%;B细胞(CD19) 14.6%,NK细胞(CD16 CD56)5.4%。PWM诱导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g产生:IgM、IgG、IgA均降低,补体C3、C4及备解素(PFB)水平正常。诊断: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百拇医药
讨 论
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根据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可诊断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包括许多疾病和症状群,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以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联合免疫缺陷、补体缺陷、吞噬功能缺陷及其他免疫缺陷综合征。本例患儿可进一步考虑以下疾病:(1)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本例为男性患儿,出生后不久即反复感染,IgG、IgA明显降低,但是患儿外周血B淋巴细胞不低,应做抗体功能试验,才能进一步排除。(2)CVID:是一组原因未明的综合征,应在排除其他诊断后才考虑本病。(3)高IgM综合征:本例患儿血清IgM明显增高,应考虑高IgM综合征。本病常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应做进一步检查证实。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儿科:患儿出生后不久即反复感染,免疫球蛋白很低,但IgM水平正常或升高,应考虑先天性风疹感染。此外,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IgM也增高,应注意排除。本例患儿高IgM综合征的可能性较大,除反复感染外,患儿具有IgM增高,口腔溃疡等特征。高IgM血症患者常伴有自身免疫性关节炎,可解释本例症状,B细胞数量正常可排除XLA。
, 百拇医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科研究所:患儿病史有以下特点:(1)男性,出生后4月发病。(2)反复感染。(3)IgG、IgA降低,IgM正常或升高。(4)B细胞数量正常。(5)T细胞总数正常,CD4/CD8比值倒置。(6)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口腔溃疡,骨髓检查示粒系成熟障碍。(7)左膝关节肿胀、压痛。(8)血小板数量正常。(9)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患儿发病早期即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多次骨髓检查提示粒系成熟障碍,结合血清IgM明显增高(最高达9.21 g/L),应考虑为高IgM综合征。本病常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其引起的口腔溃疡,可有淋巴组织增生及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或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高IgM综合征多为X连锁遗传,个别病例为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也有一些无家族史的散发病例。近年来X连锁高IgM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已初步清楚。虽然疾病的表现是Ig的紊乱,总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而IgM明显异常增高,但是病原并不在于B淋巴细胞,T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40L)缺陷是其主要的发病原因。为明确该患儿的诊断及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我们应用抗CD40单抗模拟CD40 L作用,刺激患儿B细胞,结果B细胞能产生大量的IgG,证实B细胞表面CD40抗原表达及功能均正常。而缺乏T细胞CD40 L可能是本例发病的原因。为此,我们观察了患儿外周血激活T细胞表面CD40 L的表达情况,发现患儿T细胞表面CD40 L单抗染色阴性,支持患儿为X连锁高IgM综合征。为证实诊断,进一步分析了患儿CD40 L基因序列,结果发现在编码区中的CD40 L结合位点有4个碱基(TGAG)的缺失,造成了所编码的蛋白功能异常。文献报道CD40 L基因突变的形式有40余种,但这一种突变尚未见有报道。另一方面,患儿CD40 L突变的原因可能由携带者遗传所致,因为患儿母亲的T细胞CD40 L表达也较正常人减少,并且表达图形也与正常人不同,进一步的携带者CD40 L突变基因鉴定将提供答案。
, 百拇医药
体会:(1)应当提高警惕,早期作出原发性免疫缺陷的诊断,使患儿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2)血清IgG、IgA降低,但IgM升高或正常的免疫缺陷病,如伴有长期或反复中性粒细胞减少,应考虑高IgM综合征。(3)对无家族史的高IgM散发病例,应做T细胞CD40 L基因编码区测序,可帮助确诊本病。X连锁高IgM综合征的治疗,除长期定期应用IVIG外,目前尚可使用重组人CD40 L进行免疫替补治疗。今后本病的根治有赖于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T细胞免疫重建,或把CD40 L基因转入患儿T细胞或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靶基因治疗。
通信作者:孙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200092
(孙健 林梓 整理)
(收稿:1998-02-26 修回:1998-07-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