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琥酯治疗恶性脑型疟疾42例
作者:沈文娟 Thiero ML
单位:沈文娟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Thiero ML 马里共和国Markala医院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90918 我们于1996年1月~1997年7月,在马里共和国Markala医院,用青蒿琥酯等药治疗恶性脑型疟疾42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治疗对象:凡血涂片中查见疟原虫环状体,并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神经精神症状,又能除外其他疾患者,即可诊断为恶性脑型疟疾[1],本组共治疗42例。
2.药物和治疗方案:青蒿琥酯针剂,每支含量60 mg,批号950105,系广西桂林第二制药厂产品;磷酸伯氨喹,每片含伯氨喹盐基7.5 mg,为上海第十一制药厂生产。
, http://www.100md.com
把42位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8例,选用青蒿琥酯针剂,每次1.2~1.5 mg/kg,缓慢静脉推注(以5%碳酸氢钠注射液溶解后,再加少量5%葡萄糖液稀释)。首次剂量注射后,分别在4、24、48小时重复前量静脉推注;B组14例,在A组用药的基础上,待患儿神志清醒后加服伯氨喹。3~5岁服1片,6~8岁服2片,9~11岁服2片半,12 岁以上服3片,以上为一次量,每天3次,连用4天。综合治疗措施两组相同(如控制脑水肿、改善微循环、解痉、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两组在疗程中也均未用退热药。
3.观察指标:给药以后,每隔6小时测1次体温,腋下体温≤37℃,连续2次无回升作为退热。首次用药后分别在4、12、24、36小时各作厚血膜涂片查找疟疾原虫,以后每天查1次,直至出院,如连续3次厚血膜涂片未找到疟原虫可被认定为阴性。比较给药前以及用药后的不同时间疟原虫密度的改变,算出减虫率。观察患儿神志转清和抽搐停止的时间。
给药前及疗程结束后作血、尿常规检查,描记心电图,部分病例测定了肝功能,出院后7~10天随访1次,共随访2~3次。询问身体恢复情况,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对疑似复发者作血膜涂片以确定诊断。
, 百拇医药
结果:1.疗效:(1)血中疟原虫减少情况:两组用药后4、12、24、36小时以及4~7天测定疟原虫密度改变并计算减虫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5)。(2)无性体转阴时间以及症状消退情况:A组无性体转阴均值(42±24)小时;B组为(42±26)小时,两组差异也无显著意义(P>0.5)。平均退热时间,A组为(19±14)小时;B组为(21±15)小时,两者差异亦无显著意义(P>0.5)。抽搐常在4~6小时内停止。神志随着体温下降而逐渐转清。A组有4例于用药后14~21天内复燃,复燃率达14%(4/28);B组未见复燃。(3)配子体的消长:治疗前A、B组各带配子体2例和1例。用药后7~10天,A组增至7例;B组配子体消失。(4)转归:治愈38例(占90%);死亡4例,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尤以呼吸衰竭多见。
2.药物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比较多见,如轻度腹泻、呕吐、食欲减退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A组有1例在用药第2天心电图显示P-R间期缩短,心率明显增快,给普罗帕酮后心率恢复正常。未见溶血反应。两组有32例,占76%;血常规血红蛋白<90 g/L,这与当地儿童反复多次感染疟疾及营养状态较差有关。
, 百拇医药
讨论:小儿恶性疟疾可突然出现高热、寒颤、头痛等酷似于流行性感冒的症状;也有以发热、嗜睡、腹泻等类似于胃肠道炎的反应;还有骤起抽搐为首发症状,常于数小时内迅速转为昏迷。对血检疟原虫阴性的疑似患儿,应每天多次查找,连续数日。本组有3例在第3次血检才找到疟原虫环状体。虽目前开展了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DNA探针和ELISA等检测疟疾循环抗原新方法,但限于条件、设备、技术等,在基层难以开展。故迄今为止,厚血膜涂片仍不失为最可靠确诊疟疾的方法之一[2,3]。
从退热时间、原虫转阴、杀虫率表明A、B两组即使疗效相似,复燃率也低于文献报道[4],这与当地使用该药时间不长不无关系。B组无1例复燃,明显优于A组,这与伯氨喹杀灭恶性疟配子体,从而阻断传播有关。青蒿琥酯合用伯氨喹不仅可防止复燃,而且可延缓抗药性发生,是比较合理的联合用药。
参考文献
1 戴自英,徐肇明,主编.传染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197-200.
2 Kong M. Traitement de lacces palustre a plasmodium falciparum par artemether. Medecine d′ Afrique Noire, 1994, 41:729-735.
3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75-1084.
4 车立刚,杨恒林.蒿甲醚治疗恶性疟疾现症病人83例.新药与临床,1991, 10:47-48.
(收稿:1998-09-29 修回:1999-04-16), 百拇医药
单位:沈文娟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Thiero ML 马里共和国Markala医院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90918 我们于1996年1月~1997年7月,在马里共和国Markala医院,用青蒿琥酯等药治疗恶性脑型疟疾42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治疗对象:凡血涂片中查见疟原虫环状体,并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神经精神症状,又能除外其他疾患者,即可诊断为恶性脑型疟疾[1],本组共治疗42例。
2.药物和治疗方案:青蒿琥酯针剂,每支含量60 mg,批号950105,系广西桂林第二制药厂产品;磷酸伯氨喹,每片含伯氨喹盐基7.5 mg,为上海第十一制药厂生产。
, http://www.100md.com
把42位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8例,选用青蒿琥酯针剂,每次1.2~1.5 mg/kg,缓慢静脉推注(以5%碳酸氢钠注射液溶解后,再加少量5%葡萄糖液稀释)。首次剂量注射后,分别在4、24、48小时重复前量静脉推注;B组14例,在A组用药的基础上,待患儿神志清醒后加服伯氨喹。3~5岁服1片,6~8岁服2片,9~11岁服2片半,12 岁以上服3片,以上为一次量,每天3次,连用4天。综合治疗措施两组相同(如控制脑水肿、改善微循环、解痉、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两组在疗程中也均未用退热药。
3.观察指标:给药以后,每隔6小时测1次体温,腋下体温≤37℃,连续2次无回升作为退热。首次用药后分别在4、12、24、36小时各作厚血膜涂片查找疟疾原虫,以后每天查1次,直至出院,如连续3次厚血膜涂片未找到疟原虫可被认定为阴性。比较给药前以及用药后的不同时间疟原虫密度的改变,算出减虫率。观察患儿神志转清和抽搐停止的时间。
给药前及疗程结束后作血、尿常规检查,描记心电图,部分病例测定了肝功能,出院后7~10天随访1次,共随访2~3次。询问身体恢复情况,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对疑似复发者作血膜涂片以确定诊断。
, 百拇医药
结果:1.疗效:(1)血中疟原虫减少情况:两组用药后4、12、24、36小时以及4~7天测定疟原虫密度改变并计算减虫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5)。(2)无性体转阴时间以及症状消退情况:A组无性体转阴均值(42±24)小时;B组为(42±26)小时,两组差异也无显著意义(P>0.5)。平均退热时间,A组为(19±14)小时;B组为(21±15)小时,两者差异亦无显著意义(P>0.5)。抽搐常在4~6小时内停止。神志随着体温下降而逐渐转清。A组有4例于用药后14~21天内复燃,复燃率达14%(4/28);B组未见复燃。(3)配子体的消长:治疗前A、B组各带配子体2例和1例。用药后7~10天,A组增至7例;B组配子体消失。(4)转归:治愈38例(占90%);死亡4例,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尤以呼吸衰竭多见。
2.药物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比较多见,如轻度腹泻、呕吐、食欲减退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A组有1例在用药第2天心电图显示P-R间期缩短,心率明显增快,给普罗帕酮后心率恢复正常。未见溶血反应。两组有32例,占76%;血常规血红蛋白<90 g/L,这与当地儿童反复多次感染疟疾及营养状态较差有关。
, 百拇医药
讨论:小儿恶性疟疾可突然出现高热、寒颤、头痛等酷似于流行性感冒的症状;也有以发热、嗜睡、腹泻等类似于胃肠道炎的反应;还有骤起抽搐为首发症状,常于数小时内迅速转为昏迷。对血检疟原虫阴性的疑似患儿,应每天多次查找,连续数日。本组有3例在第3次血检才找到疟原虫环状体。虽目前开展了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DNA探针和ELISA等检测疟疾循环抗原新方法,但限于条件、设备、技术等,在基层难以开展。故迄今为止,厚血膜涂片仍不失为最可靠确诊疟疾的方法之一[2,3]。
从退热时间、原虫转阴、杀虫率表明A、B两组即使疗效相似,复燃率也低于文献报道[4],这与当地使用该药时间不长不无关系。B组无1例复燃,明显优于A组,这与伯氨喹杀灭恶性疟配子体,从而阻断传播有关。青蒿琥酯合用伯氨喹不仅可防止复燃,而且可延缓抗药性发生,是比较合理的联合用药。
参考文献
1 戴自英,徐肇明,主编.传染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197-200.
2 Kong M. Traitement de lacces palustre a plasmodium falciparum par artemether. Medecine d′ Afrique Noire, 1994, 41:729-735.
3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75-1084.
4 车立刚,杨恒林.蒿甲醚治疗恶性疟疾现症病人83例.新药与临床,1991, 10:47-48.
(收稿:1998-09-29 修回:1999-04-1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