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二例
作者:殷文渊 何晓琥 孙冰 吴凤歧 何乐健 周春菊
单位:10004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90927 例1 男,1岁5个月。因反复出现皮下结节伴发热11个月入院。11个月前出现皮下结节,初以腰部“绿豆”大一枚渐发展至躯干“豌豆”至“黄豆”大小不等10 余枚,质硬暗红,伴间断发热。于当地医院取皮下结节活检示小叶性脂膜炎,予激素治疗结节渐退。入院前6个月以来又出现多处皮下结节,体温最高达40.0℃。入院前10天伴颜面双足高度水肿,遂以“脂膜炎”收住院。体检:体温38.7℃,毛发稀疏,双足、颜面高度非可凹性水肿,尤以左面部为著。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全腹无包块,肝肋下5 cm,剑下4 cm,脾肋下2 cm,质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4.7×109/L,中性粒细胞0.307,淋巴细胞0.594,单核细胞0.099。尿蛋白(+)。丙氨酸转氨酶1267 nmol/(s.L)(76 IU/L),天冬氨酸转氨酶2050 nmol/(s.L)(123 IU/L),血沉14 mm/1 h。心脏B超:少量心包积液。腹部B超:脂肪肝,双肾肿大。骨髓检查正常。院外会诊皮下结节HE染色切片示:“小叶性脂膜炎”,遂予泼尼松1 mg/(kg.d)治疗,水肿及结节渐退约1个月后又复发热,颜面、胫前出现多处皮下结节,再次取结节活检,HE染色示“小叶性脂膜炎”。进一步做免疫组化,显示白细胞共同抗原(LCA)阳性,T细胞表面抗原(CD45RO)阳性,CD68阳性,CD20阴性,CD30阴性,S-100(S-100蛋白)(阴性)。诊断: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患儿确诊后转血液科化疗。
, http://www.100md.com
例2 女,9岁半。因发热伴反复皮下结节8个月入院。8个月前出现间断发热38.0℃~40.0℃ ,并出现躯干及右胫前多个“黄豆”至“葡萄”大小不等的结节,质韧有触痛,于当地医院取皮下结节活检示“结节性脂膜炎”。其间伴一过性白细胞下降至(1.9~2.6)×109/L,尿蛋白(++++)。当地医院予激素治疗,部分结节消退,血尿检查正常,但仍间断发热而入院。体检:除上述部位可触及大小不等、质韧暗红、固定结节外,余未见异常。各项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院外会诊皮下结节HE染色切片示:复发性非化脓性结节性脂膜炎,给予泼尼松1 mg/(kg.d) 口服,部分结节消退,体温平稳后出院。出院1个月又发热,且右胫前之结节不再消退,白细胞下降至2.6×109/L,再次入院。体检:T:40.2℃,右胫前可及2个3.5 cm×3.5 cm大小互相融合的皮下结节,质韧、色暗;右大腿内侧及右乳房外上象限各可见1个1.0 cm×1.0 cm大小的结节,其中心皮肤粗糙轻凹陷,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率140次/分,律齐有力,肝肋下2 cm,脾未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2.0×109/L,中性细胞:0.592,淋巴细胞:0.376,单核细胞:0.032。尿蛋白(++++),尿红细胞>40个/HP,尿白细胞:3~4个/HP。丙氨酸转氨酶1 200 nmol/(s.L)(72 IU/L),天门冬转氨酶1100 nmol/(s.L)(66 IU/L),血沉:56 mm/1 h,甘油三脂:796.0 mmol/L。心脏B超:左房轻度扩大,少量心包积液。骨髓检查:可找到嗜血性网状细胞。并再次对原皮下结节做病理切片,再次行免疫组化染色示:LCA阳性,CD45RO阳性,CD68阳性,CD20阴性,S-100阴性。诊断: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患儿明确诊断后未接受化疗,不久死亡。
, http://www.100md.com
讨论: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恶性度较高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主要累及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与脂膜炎在临床表现及病理学形态上较为相似,极易误诊。从临床上分析,两例患儿均表现为脂膜炎常见的皮下结节及心、肝、肾多系统脏器损害,无浅表或深部淋巴结肿大。其中第2例全血三系下降,骨髓检查见嗜血网状细胞,符合组织细胞吞噬细胞性脂膜炎改变。故脂膜炎与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单就临床上鉴别较困难。值得注意的是后者亦有其较特殊的表现,如第一例患儿出现颜面高度不对称性水肿与毛发生长停滞,可能与面部淋巴回流淤滞及肿瘤细胞浸润毛发有关。从病理上分析,两例皮下结节活检HE染色结果均为脂膜炎,而后因临床治疗经过与原诊断不相符,故再次行免疫组化染色而表现为LCA、CD45RO、CD68均阳性,从而确诊为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皮下结节普通HE染色不能作为确诊脂膜炎的依据,免疫组化染色对鉴别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及脂膜炎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应引起临床一定的重视。国外曾有报道复发性非化脓性结节性脂膜炎、组织细胞吞噬细胞性脂膜炎、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从本质上讲均可能为未被认识的淋巴瘤。总之,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极为多样化,其中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与脂膜炎需依靠免疫组化染色鉴别,以利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收稿:1998-12-22 修回:1999-03-22), http://www.100md.com
单位:10004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90927 例1 男,1岁5个月。因反复出现皮下结节伴发热11个月入院。11个月前出现皮下结节,初以腰部“绿豆”大一枚渐发展至躯干“豌豆”至“黄豆”大小不等10 余枚,质硬暗红,伴间断发热。于当地医院取皮下结节活检示小叶性脂膜炎,予激素治疗结节渐退。入院前6个月以来又出现多处皮下结节,体温最高达40.0℃。入院前10天伴颜面双足高度水肿,遂以“脂膜炎”收住院。体检:体温38.7℃,毛发稀疏,双足、颜面高度非可凹性水肿,尤以左面部为著。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全腹无包块,肝肋下5 cm,剑下4 cm,脾肋下2 cm,质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4.7×109/L,中性粒细胞0.307,淋巴细胞0.594,单核细胞0.099。尿蛋白(+)。丙氨酸转氨酶1267 nmol/(s.L)(76 IU/L),天冬氨酸转氨酶2050 nmol/(s.L)(123 IU/L),血沉14 mm/1 h。心脏B超:少量心包积液。腹部B超:脂肪肝,双肾肿大。骨髓检查正常。院外会诊皮下结节HE染色切片示:“小叶性脂膜炎”,遂予泼尼松1 mg/(kg.d)治疗,水肿及结节渐退约1个月后又复发热,颜面、胫前出现多处皮下结节,再次取结节活检,HE染色示“小叶性脂膜炎”。进一步做免疫组化,显示白细胞共同抗原(LCA)阳性,T细胞表面抗原(CD45RO)阳性,CD68阳性,CD20阴性,CD30阴性,S-100(S-100蛋白)(阴性)。诊断: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患儿确诊后转血液科化疗。
, http://www.100md.com
例2 女,9岁半。因发热伴反复皮下结节8个月入院。8个月前出现间断发热38.0℃~40.0℃ ,并出现躯干及右胫前多个“黄豆”至“葡萄”大小不等的结节,质韧有触痛,于当地医院取皮下结节活检示“结节性脂膜炎”。其间伴一过性白细胞下降至(1.9~2.6)×109/L,尿蛋白(++++)。当地医院予激素治疗,部分结节消退,血尿检查正常,但仍间断发热而入院。体检:除上述部位可触及大小不等、质韧暗红、固定结节外,余未见异常。各项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院外会诊皮下结节HE染色切片示:复发性非化脓性结节性脂膜炎,给予泼尼松1 mg/(kg.d) 口服,部分结节消退,体温平稳后出院。出院1个月又发热,且右胫前之结节不再消退,白细胞下降至2.6×109/L,再次入院。体检:T:40.2℃,右胫前可及2个3.5 cm×3.5 cm大小互相融合的皮下结节,质韧、色暗;右大腿内侧及右乳房外上象限各可见1个1.0 cm×1.0 cm大小的结节,其中心皮肤粗糙轻凹陷,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率140次/分,律齐有力,肝肋下2 cm,脾未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2.0×109/L,中性细胞:0.592,淋巴细胞:0.376,单核细胞:0.032。尿蛋白(++++),尿红细胞>40个/HP,尿白细胞:3~4个/HP。丙氨酸转氨酶1 200 nmol/(s.L)(72 IU/L),天门冬转氨酶1100 nmol/(s.L)(66 IU/L),血沉:56 mm/1 h,甘油三脂:796.0 mmol/L。心脏B超:左房轻度扩大,少量心包积液。骨髓检查:可找到嗜血性网状细胞。并再次对原皮下结节做病理切片,再次行免疫组化染色示:LCA阳性,CD45RO阳性,CD68阳性,CD20阴性,S-100阴性。诊断: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患儿明确诊断后未接受化疗,不久死亡。
, http://www.100md.com
讨论: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恶性度较高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主要累及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与脂膜炎在临床表现及病理学形态上较为相似,极易误诊。从临床上分析,两例患儿均表现为脂膜炎常见的皮下结节及心、肝、肾多系统脏器损害,无浅表或深部淋巴结肿大。其中第2例全血三系下降,骨髓检查见嗜血网状细胞,符合组织细胞吞噬细胞性脂膜炎改变。故脂膜炎与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单就临床上鉴别较困难。值得注意的是后者亦有其较特殊的表现,如第一例患儿出现颜面高度不对称性水肿与毛发生长停滞,可能与面部淋巴回流淤滞及肿瘤细胞浸润毛发有关。从病理上分析,两例皮下结节活检HE染色结果均为脂膜炎,而后因临床治疗经过与原诊断不相符,故再次行免疫组化染色而表现为LCA、CD45RO、CD68均阳性,从而确诊为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皮下结节普通HE染色不能作为确诊脂膜炎的依据,免疫组化染色对鉴别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及脂膜炎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应引起临床一定的重视。国外曾有报道复发性非化脓性结节性脂膜炎、组织细胞吞噬细胞性脂膜炎、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从本质上讲均可能为未被认识的淋巴瘤。总之,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极为多样化,其中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与脂膜炎需依靠免疫组化染色鉴别,以利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收稿:1998-12-22 修回:1999-03-2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