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儿科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69708
脑性瘫痪患儿神经肌肉的病理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儿科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孙薇

    单位:孙薇(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病理科 100077)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000115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从胎儿期到新生儿期由于脑部的非进行性病变而引起的运动和(或)姿势的永久性异常[1]。肌电检查证实部分患儿伴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脊神经背根病理检查证实存在广泛的脱髓鞘性改变。但对患儿末梢神经及肌的病理改变研究甚少。本文对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腓肠肌及其所属末梢周围神经的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以探讨其病理改变的特点。

    对象

    经临床确诊为痉挛型脑瘫患儿6例,男4例,女2例;年龄4~11 岁,平均年龄6.4岁。双下肢肌张力均为3级以上,膝、跟腱反射亢进,步态为前冲或剪刀步态。
, 百拇医药
    方法

    局麻下取腓肠肌,部分标本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另一部分固定于2%戊二醛中,按常规方法制作透射电镜样品,半薄切片1 μm,甲苯胺兰染色;光镜观察,超薄切片以枸橼酸铅、醋酸铀染色,H-7000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1.光镜观察:周围神经末梢广泛脱髓鞘改变,束内神经纤维数量减少;肌肉病变以萎缩为主,散在的肌纤维萎缩明显而束状萎缩不明显;无肌纤维代偿肥大及再生。萎缩肌纤维之间胶原纤维增生,间质有散在单核巨噬细胞。肌间血管病变明显,严重病变者,可见胶质细胞成群侵入血管壁,细胞长轴与管壁垂直,血管周围胶质纤维增生且环绕血管壁,类似胶质套样表现。

    2.电镜观察:髓鞘板层松解,局部脱失,雪旺细胞器溶解,胞浆出现空泡。轴突变性程度不一。粗有髓神经纤维与细有髓神经纤维的病变程度无明显差异。光镜下肌纤维束状萎缩虽不明显,但经电镜发现散在明显萎缩的肌纤维周围,其他肌纤维仍存在轻度萎缩现象,如基膜重复,肌核位于空化的肌鞘膜内,且肌浆膜下糖原颗粒及肌纤维内线粒体均明显减少。肌纤维间的微血管广泛病变,内皮细胞及周细胞胞浆浓缩,核深染,基膜增厚。
, 百拇医药
    讨论

    脑瘫患儿周围神经的病变系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下运动神经元的继发病变,为一慢性受累过程。患儿脑部病变为非进行性,但周围神经及肌的病变则伴随其成长发育而存在,从病理形态学的观察结果看,有如下特点。

    1.末梢神经广泛受累:受累范围包括运动和感觉神经。主要表现为脱髓鞘改变,严重者神经纤维坏死,且无神经元的修复与再生。脑瘫患儿肌痉挛系运动神经末梢持续性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所致,当这些递质在局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对神经元具有明确的毒性作用[2]。作为靶器官的肌组织,在正常情况下可释放多种营养因子,通过轴突的逆向转运机制对神经细胞起营养作用[3]。当肌肉长期处于痉挛状态时,其局部正常代谢产生的营养因子减少而非正常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增多,均加重了神经元的损害。神经元的损害又进一步恶化了肌肉的功能,从而形成恶性病理循环。因此,在临床治疗方面,尽早解除肌痉挛,无论对神经元亦或肌肉,均有减缓其继续损害的积极意义。
, http://www.100md.com
    2.肌肉病变广泛:从病因上看,脑瘫属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原发病灶在大脑,且为非进行性。而累及周围神经及肌的病变是个比较广泛且缓慢的过程。病理观察表明,病程长达数年的患者,一个神经运动单位中受累的肌纤维萎缩并不同步,即光镜下并未出现成组或成簇的肌纤维萎缩和坏死,也未见到肌纤维的代偿肥大与再生。考虑持续痉挛存在是导致肌的恢复与重建这一过程受阻的主要原因。

    3.肌肉内微血管病变广泛存在:肌肉内微血管病变可导致靶组织在不同程度的供血障碍,进一步恶化了其代谢和功能。在神经束内微血管中亦观察到类似病变,表明在神经肌肉疾病中,同处一微环境的神经、血管、肌肉三者之间,是密切相关且互相影响的。

    本病虽然周围神经及肌肉均受累,但病理形态学检查并未发现病程长者病变更为严重,该情况可能与大脑原发病灶的损害程度有关,但目前尚无直接的病理学证据可以证明。此外,诸多后天的影响因素也使本病神经肌的病变与病程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早期康复治疗是缓解继发性病变的根本途径。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陈仲武, 主编.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康复医学分册).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54.

    [2]Lipton SA, Rosenberg PA, Mechanisms of disease:excitatory amino acids as a final common pathway for neurologic disorders. N Engl Med, 1994, 330:613-622.

    [3]Brooke RS. Enhancement of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Muscle & Nerve, 1990, 13:785-800.

    收稿日期:1999-02-0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