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结核误诊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一例
作者:徐志强 张鸿飞
单位:徐志强(100039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儿科);张鸿飞(100039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儿科)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000422 患儿女,6岁,因不规则发热伴上腹胀痛3个月,尿少﹑双下肢浮肿4 d入院。
患儿于入院前3个月不规则间歇发热,体温:38~39℃,数十分钟后可自行缓解,上腹部阵发性疼痛、腹胀、纳差、恶心。1个月前腹痛、腹胀加剧,查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420单位(正常值<30单位),B超示肝脾肿大、腹水,诊为“病毒性肝炎”,予联苯双酯30粒/d治疗,3 d前尿量减少,腹胀加剧,双下肢浮肿,以“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并腹水”收入院。其祖父死于肝硬化。无疫苗接种史。体检:体温38.9℃,重病容,精神萎靡,营养中等,肝掌可疑,无蜘蛛痣,腋下、腹股沟淋巴结稍大,巩膜轻微黄染,双肺呼吸音清,腹部膨隆,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3 cm,质中,轻触痛,脾肋下1 cm,质中,无触痛,双下肢中度浮肿。
化验:血常规:Hb:10.9 g/L,血小板:336×109/L,WBC:14.6×109/L,N:0.68,L:0.23,M:0.09,肝功能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为48单位,总胆红素正常,总蛋白:85 g/L,白蛋白30 g/L,凝血酶原时间12 s,血沉;39 mm/h,OT试验强阳性,腹水常规:黄色微混,蛋白(+),细胞总数3 000×106/L,WBC:2 200×106/L,N:0.09,L:0.79,M:0.12,腹水找抗酸杆菌(-),腹水培养无菌生长,胸片示:肺结核原发综合征。
请结核科会诊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合并肺结核原发综合征,结核性腹膜炎。给予链霉素0.5/d肌注,异烟肼0.2/d,乙胺丁醇0.25/d三联治疗,用药后12 d病情无明显好转,体温36.5~39.4℃,血沉增快到90 mm/h,并出现左侧胸腔积液,甲、乙型肝炎病原学指标阴性。遂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诊断为粟粒性肝结核(肝组织可见完整小叶结构,小叶内可见多个肉芽肿样结构,由上皮样细胞,郎罕巨细胞及单核淋巴细胞组成,未见干酪样坏死),明确合并有肝结核,加用利福定50 mg/d等四联进行抗结核治疗,病情逐渐好转,ALT恢复正常。
讨论:肝结核往往缺乏肝脏疾病所特有的临床表现,大多起病缓慢,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纳差、盗汗、消瘦等,局部可有肝脾肿大、黄疸,但腹水少见。多通过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剖腹探查、尸体解剖检查等才能诊断,易误诊为肝炎、伤寒、疟疾、布氏杆菌病、慢性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肝包囊虫病等,但误诊为肝炎肝硬化的较少见。
本例病情复杂,有肝硬化表现,给诊断带来困难。为提高对肝结核的发现率,凡遇有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伴进行性肝肿大,持续性肝区疼痛、压痛等要警惕肝结核的可能性,确诊有赖于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发现特征性的结核性病理变化和抗酸杆菌。
(收稿日期:1999-05-27), 百拇医药
单位:徐志强(100039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儿科);张鸿飞(100039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儿科)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000422 患儿女,6岁,因不规则发热伴上腹胀痛3个月,尿少﹑双下肢浮肿4 d入院。
患儿于入院前3个月不规则间歇发热,体温:38~39℃,数十分钟后可自行缓解,上腹部阵发性疼痛、腹胀、纳差、恶心。1个月前腹痛、腹胀加剧,查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420单位(正常值<30单位),B超示肝脾肿大、腹水,诊为“病毒性肝炎”,予联苯双酯30粒/d治疗,3 d前尿量减少,腹胀加剧,双下肢浮肿,以“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并腹水”收入院。其祖父死于肝硬化。无疫苗接种史。体检:体温38.9℃,重病容,精神萎靡,营养中等,肝掌可疑,无蜘蛛痣,腋下、腹股沟淋巴结稍大,巩膜轻微黄染,双肺呼吸音清,腹部膨隆,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3 cm,质中,轻触痛,脾肋下1 cm,质中,无触痛,双下肢中度浮肿。
化验:血常规:Hb:10.9 g/L,血小板:336×109/L,WBC:14.6×109/L,N:0.68,L:0.23,M:0.09,肝功能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为48单位,总胆红素正常,总蛋白:85 g/L,白蛋白30 g/L,凝血酶原时间12 s,血沉;39 mm/h,OT试验强阳性,腹水常规:黄色微混,蛋白(+),细胞总数3 000×106/L,WBC:2 200×106/L,N:0.09,L:0.79,M:0.12,腹水找抗酸杆菌(-),腹水培养无菌生长,胸片示:肺结核原发综合征。
请结核科会诊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合并肺结核原发综合征,结核性腹膜炎。给予链霉素0.5/d肌注,异烟肼0.2/d,乙胺丁醇0.25/d三联治疗,用药后12 d病情无明显好转,体温36.5~39.4℃,血沉增快到90 mm/h,并出现左侧胸腔积液,甲、乙型肝炎病原学指标阴性。遂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诊断为粟粒性肝结核(肝组织可见完整小叶结构,小叶内可见多个肉芽肿样结构,由上皮样细胞,郎罕巨细胞及单核淋巴细胞组成,未见干酪样坏死),明确合并有肝结核,加用利福定50 mg/d等四联进行抗结核治疗,病情逐渐好转,ALT恢复正常。
讨论:肝结核往往缺乏肝脏疾病所特有的临床表现,大多起病缓慢,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纳差、盗汗、消瘦等,局部可有肝脾肿大、黄疸,但腹水少见。多通过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剖腹探查、尸体解剖检查等才能诊断,易误诊为肝炎、伤寒、疟疾、布氏杆菌病、慢性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肝包囊虫病等,但误诊为肝炎肝硬化的较少见。
本例病情复杂,有肝硬化表现,给诊断带来困难。为提高对肝结核的发现率,凡遇有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伴进行性肝肿大,持续性肝区疼痛、压痛等要警惕肝结核的可能性,确诊有赖于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发现特征性的结核性病理变化和抗酸杆菌。
(收稿日期:1999-05-2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