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儿科杂志》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69852
先天性脾缺如伴房室和内脏转位综合征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儿科杂志》 2000年第5期
     作者:黄清明 刘娃莎

    单位:黄清明(529070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儿科);刘娃莎(529070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儿科)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000537 患儿男,4 d。因气促、紫绀4 d、抽搐1次于1999年6月8日入院。入院体检:体重:3.2 kg。成熟儿貌,反应差。呼吸困难,高频通气下颜面、四肢末端发绀。前囟膨隆紧张。心音在胸骨右侧听诊明显,第一心音稍低,未闻杂音。肝右肋下1 cm,脾左肋下2 cm。四肢肌张力低,拥抱反射未引出。入院诊断:新生儿吸入肺炎并呼吸衰竭;缺氧缺血性脑病;先天性心脏病(紫绀型);纵隔移位?入院后行血气分析:pH 7.31,PCO2 4.63 kPa,PO2 3.99 kPa。X线胸片:右位心。入院后经呼吸机辅助通气无改善,入院12 h血氧饱合度进行性下降,抢救无效死亡。尸体解剖发现多发畸形:右位心、单心室、左右肺三叶、对称性肝脏(横位肝)、脾缺如、消化道旋转不良。最后诊断为先天性脾缺如伴房室和内脏转位综合征。

    讨论:Pohlius 1940年最早报道此征,又名无脾综合征,以男婴多见,其病因可能是胚胎第24~27周因某种原因而发育障碍。因此阶段正好是脾、肺叶发生,肺静脉发育及胃、十二指肠最后固定的时间。此征有三大特征:(1)先天性脾发育不全或缺如;(2)心血管严重畸形;(3)胸腹腔脏器位置结构右侧位。本病例的临床和尸检结果均符合此特征。因对此征认识不足,易误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有人认为此征极为罕见,但至1990年止国内已有20余例报道、因而临床如疑有青紫型心脏病或右位心者,应注意本征存在的可能。

    (收稿日期:1999-09-0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