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超声病例讨论
作者:郑名芳 王新房
单位:
关键词: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980417 韩巍医师 (武汉市儿童医院B超室)报告病历: 患儿男, 9个月, 其母发现右中腹包块3天于1996年6月26日入院。 3天前无意中发现右中腹一包块, 儿头大小。 不发热, 无呕吐, 不烦吵, 大小便正常。 查体: 发育营养可, 巩膜皮肤无黄染, 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心肺(-)。 腹微隆, 右中腹扪及6 cm×5 cm包块, 边界清楚, 质硬, 稍活动, 无压痛。 肝右叶肋缘下2 cm, 无压痛, 脾未扪及。 双肾区无叩痛, 腹水征(-), 肠鸣音主要集中于左腹部。 四肢活动自如,无压痛。 直肠指诊: 直肠空虚, 未扪及包块及结节。 辅助检查: 血及大小便常规正常, 肝肾功能正常, 乙肝三系(-), 感染常规正常, AFP(+), 多胺纠正抑制率(CAMD)500%mg肌酐。 胸部X线检查(-)。 肾分泌造影: 双肾大小形态正常。 钡灌肠: 正位见升结肠左移, 回盲瓣位于中腹部, 侧位见结肠肝曲轻度前推。 临床诊断: 右肾胚瘤?
, http://www.100md.com
郑名芳主任 (武汉市儿童医院B超室)介绍超声检查所见: ①脐旁偏右腹腔内见5.6 cm×6.0 cm×5.0 cm圆形无回声光团, 边界清楚, 有厚壁, 后方回声增强。 此光团内及周边未见血流信号(图1)。 ②肝右后叶门静脉右支旁, 向左下至腹主动脉旁平腹腔动脉水平见形态状不规则、 边界清楚、 约6.3 cm×5.8 cm×9.4 cm低回声光团, 无包膜回声, 内部光点分布不均, 回声强弱不等。 周边及内部均可见血流信号(图2)。 ③双肾大小形态正常, 右肾向外下方移位。 ④脾脏大小、 形态及位置正常。 超声诊断: ①右中腹腔内囊性包块;②肝右叶占位病变; ③腹膜后实质性非均质包块。
熊 萍 (湖北省中医学院附院B超室)患儿9个月发现腹部包块。 小儿腹部肿块60%来源于腹膜后, 早期无症状。 主要有神经母细胞瘤、 肾胚瘤、 畸胎瘤。 本例脐旁的一个为囊性, 肝右后叶的为实性, 二个包块是一元论还是二元论? 患儿肝脏不大, 钡灌肠见肠曲前推, 回盲瓣位于中腹部, 不支持肝脏肿块的诊断。 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可排除肾胚瘤, 声像图也不支持畸胎瘤, 考虑为神经母细胞瘤。 病变可为圆形、 分叶状或不规则形, 透声较好的为低回声, 发生出血坏死囊性变时为无回声。
, 百拇医药
鲁成发医师 (同济医大附属协和医院超声科): 患儿1岁以内发现腹部包块。 脐右侧为囊性, 肝右后上肿块是否在肝内? 肿块旁血管不象门静脉而象下腔静脉, 肿块似位于下腔静脉后方。 肾上腺和腹膜后的肿块可向上推挤肝脏。 本例考虑为恶性肿瘤: ①1岁以内恶性肿瘤多见, 生长快, 易转移。 ②AFP(+), 多胺纠正抑制率增高,若有VMA增高更有说服力。 肿瘤位于腹膜后, 肝母细胞瘤不考虑。 肾母细胞瘤可排除, 神经母细胞瘤可能性大。
陈孝义医师 (湖北医大附属一院超声科)本例有多个肿块, 声像图特征各不相同。 定位诊断考虑为腹膜后肿瘤, 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可排除肾母细胞瘤。 也不像畸胎瘤。 多想到神经母细胞瘤。
蒋宇医师 (湖北医大附属二院超声科)肿块活动度差说明来源于腹膜后, 右肾移位提示不是肾脏本身的病变。 小儿腹部肿瘤中肝母细胞瘤多见, 我们考虑本例为肝母细胞瘤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神经母细胞瘤不排除, 早期无症状, 易向肝和肺转移, 病变多为单发、 圆形, 可有出血坏死呈囊性变。
, http://www.100md.com
黄道中医师 (同济医大附属同济医院超声科): 腹部肿块的超声诊断首先是定位, 再定性。 肿块找不出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时, 可能位于腹膜; 肠管前推提示位于腹膜后; 肿块与大血管、 肾、 胰的关系密切说明位于腹膜后; 与呼吸的关系, 除某些肾脏的肿块可随呼吸有一定的活动度外, 腹膜后肿块一般不随呼吸而移动。 本例肿块在腹主动脉、 肾动、 静脉周围, 肠管前推证明是腹膜后肿块。 病变上达肝脏, 下至脐下, 实质部分边界不规则, 似花瓣, 肿块内见钙化及液化, 符合神经母细胞瘤的声像图改变。 本病5岁以下占80%, 易向肝脏和骨骼转移, 极少数病例可自愈。 鉴别诊断: ①肾母细胞瘤: 来源于肾脏, 常侵犯肾脏, 并沿肾蒂扩散, 肾静脉易遭破坏。 ②畸胎瘤: 因来源于三个胚层的胚胎组织, 肿块内部混合性回声, 形状多不规则, 与周围界限不清。
邵剑波主任 (武汉市儿童医院CT室): 本例CT轴位平扫: 右肾上腺区向下沿脊柱旁右侧达右肾前下方见11 cm×7 cm×5.5 cm团块状不均密度影, 其中有线条状及斑片状钙化灶。 于5~9层面见4 cm×5 cm×5 cm类圆形低密度影, 周围有厚薄不均之壁, 右肾向后外下方移位。 于肠系膜根部、 腹主动脉周围均可见结节状大小不等软组织密度块影, 肝右叶上移。 增强: 肝右叶显示不均匀强化, 门静脉右支受压推移, 平扫所见团块影及囊状影壁呈不均匀强化, 腹主动脉呈掩埋征, 右肾下移并肾盂积水(图3)。 意见: 神经母细胞瘤可能。 鉴别诊断: 肾胚瘤。 本病起源于肾组织本身, 肾破坏明显, 因包膜完整常显示为圆形或椭圆形, 较少钙化, 常不跨越中线, 易发生广泛坏死。 肾盂肾盏破坏、 积水常见。 神经母细胞瘤为肾外肿瘤, 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链, 肿块外形不规则, 往往跨中线生长, 累及毗邻器官, 钙化是一大特点。
, 百拇医药
郑名芳 宣读手术记录: 切开腹膜后见腹腔内无明显渗出, 肠管被推向左腹。 右中腹见一灰白色瘤体位于腹膜后, 切开后腹膜钝性分离瘤体, 并将瘤体完整摘除。 瘤体呈囊实性, 大小约6 cm×5 cm×5 cm。 门静脉旁及腹主动脉旁均有肿大的淋巴结, 与周围组织明显粘连, 完整切除淋巴结。 肝右后叶见3 cm×3 cm×2 cm肿块, 肝脏包膜光滑完整。 因患儿不能继续耐受手术打击, 肝内肿瘤未作切除。
鲁建生主任 (武汉市儿童医院病理科): 肉眼观肿物灰褐色, 包膜完整, 类球形, 体积4.8 cm×3.9 cm×5.8 cm, 内容棕黄色液体及红褐色粘液样物。 镜下见瘤细胞小, 核浓染, 有菊形团分化, 核分裂较少, 但仍可以找到。 包膜有瘤细胞浸润, 淋巴结亦有转移, 未见明显节细胞分化。 病理诊断: 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伴出血、 囊性变和钙化。 有报道畸胎瘤中有时亦可出现神经母细胞瘤的组织成分, 本例坏死囊性变很大, 是否某一部分含有畸胎瘤成分? 从本例看这种可能性不大。 本例的钙化为坏死后的钙块沉着, 钙化灶小, 畸胎瘤中的钙化灶较大, 是瘤体的组织成分之一, 是瘤组织中骨质的固有成份。
(收稿 1998-04-01), http://www.100md.com
单位:
关键词: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980417 韩巍医师 (武汉市儿童医院B超室)报告病历: 患儿男, 9个月, 其母发现右中腹包块3天于1996年6月26日入院。 3天前无意中发现右中腹一包块, 儿头大小。 不发热, 无呕吐, 不烦吵, 大小便正常。 查体: 发育营养可, 巩膜皮肤无黄染, 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心肺(-)。 腹微隆, 右中腹扪及6 cm×5 cm包块, 边界清楚, 质硬, 稍活动, 无压痛。 肝右叶肋缘下2 cm, 无压痛, 脾未扪及。 双肾区无叩痛, 腹水征(-), 肠鸣音主要集中于左腹部。 四肢活动自如,无压痛。 直肠指诊: 直肠空虚, 未扪及包块及结节。 辅助检查: 血及大小便常规正常, 肝肾功能正常, 乙肝三系(-), 感染常规正常, AFP(+), 多胺纠正抑制率(CAMD)500%mg肌酐。 胸部X线检查(-)。 肾分泌造影: 双肾大小形态正常。 钡灌肠: 正位见升结肠左移, 回盲瓣位于中腹部, 侧位见结肠肝曲轻度前推。 临床诊断: 右肾胚瘤?
, http://www.100md.com
郑名芳主任 (武汉市儿童医院B超室)介绍超声检查所见: ①脐旁偏右腹腔内见5.6 cm×6.0 cm×5.0 cm圆形无回声光团, 边界清楚, 有厚壁, 后方回声增强。 此光团内及周边未见血流信号(图1)。 ②肝右后叶门静脉右支旁, 向左下至腹主动脉旁平腹腔动脉水平见形态状不规则、 边界清楚、 约6.3 cm×5.8 cm×9.4 cm低回声光团, 无包膜回声, 内部光点分布不均, 回声强弱不等。 周边及内部均可见血流信号(图2)。 ③双肾大小形态正常, 右肾向外下方移位。 ④脾脏大小、 形态及位置正常。 超声诊断: ①右中腹腔内囊性包块;②肝右叶占位病变; ③腹膜后实质性非均质包块。
熊 萍 (湖北省中医学院附院B超室)患儿9个月发现腹部包块。 小儿腹部肿块60%来源于腹膜后, 早期无症状。 主要有神经母细胞瘤、 肾胚瘤、 畸胎瘤。 本例脐旁的一个为囊性, 肝右后叶的为实性, 二个包块是一元论还是二元论? 患儿肝脏不大, 钡灌肠见肠曲前推, 回盲瓣位于中腹部, 不支持肝脏肿块的诊断。 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可排除肾胚瘤, 声像图也不支持畸胎瘤, 考虑为神经母细胞瘤。 病变可为圆形、 分叶状或不规则形, 透声较好的为低回声, 发生出血坏死囊性变时为无回声。
, 百拇医药
鲁成发医师 (同济医大附属协和医院超声科): 患儿1岁以内发现腹部包块。 脐右侧为囊性, 肝右后上肿块是否在肝内? 肿块旁血管不象门静脉而象下腔静脉, 肿块似位于下腔静脉后方。 肾上腺和腹膜后的肿块可向上推挤肝脏。 本例考虑为恶性肿瘤: ①1岁以内恶性肿瘤多见, 生长快, 易转移。 ②AFP(+), 多胺纠正抑制率增高,若有VMA增高更有说服力。 肿瘤位于腹膜后, 肝母细胞瘤不考虑。 肾母细胞瘤可排除, 神经母细胞瘤可能性大。
陈孝义医师 (湖北医大附属一院超声科)本例有多个肿块, 声像图特征各不相同。 定位诊断考虑为腹膜后肿瘤, 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可排除肾母细胞瘤。 也不像畸胎瘤。 多想到神经母细胞瘤。
蒋宇医师 (湖北医大附属二院超声科)肿块活动度差说明来源于腹膜后, 右肾移位提示不是肾脏本身的病变。 小儿腹部肿瘤中肝母细胞瘤多见, 我们考虑本例为肝母细胞瘤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神经母细胞瘤不排除, 早期无症状, 易向肝和肺转移, 病变多为单发、 圆形, 可有出血坏死呈囊性变。
, http://www.100md.com
黄道中医师 (同济医大附属同济医院超声科): 腹部肿块的超声诊断首先是定位, 再定性。 肿块找不出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时, 可能位于腹膜; 肠管前推提示位于腹膜后; 肿块与大血管、 肾、 胰的关系密切说明位于腹膜后; 与呼吸的关系, 除某些肾脏的肿块可随呼吸有一定的活动度外, 腹膜后肿块一般不随呼吸而移动。 本例肿块在腹主动脉、 肾动、 静脉周围, 肠管前推证明是腹膜后肿块。 病变上达肝脏, 下至脐下, 实质部分边界不规则, 似花瓣, 肿块内见钙化及液化, 符合神经母细胞瘤的声像图改变。 本病5岁以下占80%, 易向肝脏和骨骼转移, 极少数病例可自愈。 鉴别诊断: ①肾母细胞瘤: 来源于肾脏, 常侵犯肾脏, 并沿肾蒂扩散, 肾静脉易遭破坏。 ②畸胎瘤: 因来源于三个胚层的胚胎组织, 肿块内部混合性回声, 形状多不规则, 与周围界限不清。
邵剑波主任 (武汉市儿童医院CT室): 本例CT轴位平扫: 右肾上腺区向下沿脊柱旁右侧达右肾前下方见11 cm×7 cm×5.5 cm团块状不均密度影, 其中有线条状及斑片状钙化灶。 于5~9层面见4 cm×5 cm×5 cm类圆形低密度影, 周围有厚薄不均之壁, 右肾向后外下方移位。 于肠系膜根部、 腹主动脉周围均可见结节状大小不等软组织密度块影, 肝右叶上移。 增强: 肝右叶显示不均匀强化, 门静脉右支受压推移, 平扫所见团块影及囊状影壁呈不均匀强化, 腹主动脉呈掩埋征, 右肾下移并肾盂积水(图3)。 意见: 神经母细胞瘤可能。 鉴别诊断: 肾胚瘤。 本病起源于肾组织本身, 肾破坏明显, 因包膜完整常显示为圆形或椭圆形, 较少钙化, 常不跨越中线, 易发生广泛坏死。 肾盂肾盏破坏、 积水常见。 神经母细胞瘤为肾外肿瘤, 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链, 肿块外形不规则, 往往跨中线生长, 累及毗邻器官, 钙化是一大特点。
, 百拇医药
郑名芳 宣读手术记录: 切开腹膜后见腹腔内无明显渗出, 肠管被推向左腹。 右中腹见一灰白色瘤体位于腹膜后, 切开后腹膜钝性分离瘤体, 并将瘤体完整摘除。 瘤体呈囊实性, 大小约6 cm×5 cm×5 cm。 门静脉旁及腹主动脉旁均有肿大的淋巴结, 与周围组织明显粘连, 完整切除淋巴结。 肝右后叶见3 cm×3 cm×2 cm肿块, 肝脏包膜光滑完整。 因患儿不能继续耐受手术打击, 肝内肿瘤未作切除。
鲁建生主任 (武汉市儿童医院病理科): 肉眼观肿物灰褐色, 包膜完整, 类球形, 体积4.8 cm×3.9 cm×5.8 cm, 内容棕黄色液体及红褐色粘液样物。 镜下见瘤细胞小, 核浓染, 有菊形团分化, 核分裂较少, 但仍可以找到。 包膜有瘤细胞浸润, 淋巴结亦有转移, 未见明显节细胞分化。 病理诊断: 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伴出血、 囊性变和钙化。 有报道畸胎瘤中有时亦可出现神经母细胞瘤的组织成分, 本例坏死囊性变很大, 是否某一部分含有畸胎瘤成分? 从本例看这种可能性不大。 本例的钙化为坏死后的钙块沉着, 钙化灶小, 畸胎瘤中的钙化灶较大, 是瘤体的组织成分之一, 是瘤组织中骨质的固有成份。
(收稿 1998-04-0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