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1998年第5期
编号:10270076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颅内占位性病变检测初步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1998年第5期
     作者:简文豪 武文 吴爱民 丁桂春 王红 赵军

    单位:100700 北京军区总医院超声科

    关键词:脑肿瘤;超声描记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980501

    摘 要 28例颅内肿瘤用二维超声及彩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进行检测, 二维超声成功检出24例, CDFI或能量多普勒可检出肿瘤内或包绕肿瘤的血管。 对4例检测失败, 这些患者的肿瘤位置均为在顶叶区、顶额叶区及颅脑的深部。 结论为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能量多普勒能检出脑肿瘤及检测肿瘤的物理性质例如实性、 囊性, 但不能作出病理诊 , 但是, 实时测量肿瘤内或包绕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则优于CT、 MRI及DSA。

    Initial Study of Detection of Intracranial Tumor by Two-dimensional Sonography and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Jian Wenhao, Wu Wen, Wu Aimin, et al.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General Hospital of Beijing Military District, 100700
, 百拇医药
    Abstract Twenty-eight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tumor were detected by two dimensional ultrasound and CDFI, feasibly detected the tumor with 2D sonography in 24 pts. vessels inside or around the tumor were imaging by CDFI or power Doppler, detected fall in 4 pts. in which all the site of tumor were in parietal. parietal-frontal region and deep position of crania. Conclusions that 2D sonography and CDFI, powe Doppler can determine the cranial regiou and detect its physcal nature such as the solid, cyst, but can't to mark the pathobiology diagnosis, however that real-time measuring the dynamic of blood flow inside or around the tumor is superior to the CT, MRI, and DSA.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cranial tumor ultrasonograny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既往二维超声只用于婴幼儿颅内病变的检查, 不能检测成人颅内的病变, 其原因是发射超声在颅骨传播时明显衰减, 成人颅内结构难以显示。 作者从1992年起相继用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检测颅内血管, 并试用二维超声对颅内结构成像, 包括对动静脉畸形(AVM)的检查, 1993~1996年主要研究颅内血流的检测显像, 1997年起重点探索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检测, 现将资料完整即有临床资料, 超声检查, CT及(或)MRI、 DSA检查、 手术及病理结果的28例初步总结如下。

    资 料 与 方 法

    本组28例均为本院患者, 其中22例为24~65岁(平均年龄40.5±10.2), 余6例为7~8岁儿童4例, 13~14岁青少年2例。 男性17例, 女性11例。 临床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头痛, 恶心呕吐, 肢体麻木, 乏力或活动不便, 偏瘫等。 仪器使用Acuson 128XP/10及Sequoia 512, 电子相控阵控头, 二维超声频率2.0~3.5 MHz, 彩色多普勒或能量多普勒的频率为2.0 MHz。 常用透声窗有颞部、 额部、 顶部、 枕部等, 根据患者的体征及临床对定位诊断的提示决定探头放置部位, 必要时参考CT或MRI摄片所示病灶位置。 探头在头部作横断(水平方向)、 纵断、 斜切等方向的扫查, 也在病灶的对侧相应位置扫查。
, http://www.100md.com
    结 果

    二维超声可清晰显示脑中线结构(主要为大脑镰)、 丘脑、 侧脑室、 第三脑室及小脑等结构(图1)。 彩色多普勒或能量多普勒可对颅底Willis动脉环血流显像, 即颅内大脑中动脉(MCA)、 大脑前动脉(ACA)、 后交通动脉(PCA)及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可显示, 有时对侧的脑动脉也同时显示(图2), 从枕部可显示椎动脉的颅内段及基底动脉。 颈内动脉的颅内终末端也可显示(图3)。 本组对成年人颅内脑动脉的显示成功率为84%(指能同时显示三支脑动脉, 例如MCA、 ACA、 PCA)。

    图1 侧脑室; 2 颅底willis氏动脉环及其分支血流; 3 颈内动脉颅内段; 4 颞叶动静脉畸形(AVM)的血管团

    二维超声能明确检出的颅内包块共24例(85.71%), 即显示包块有清晰或较清晰的轮廓, 与脑实质回声有明确界限, 包块在改变仪器增益时(增大、 减低)不与脑实质的回声混淆, 在不同扫查方向(纵切、 横切、 斜切扫查)时均能成像。 彩色多普勒、 能量多普勒可显示有无血流包绕或包块内有无血流。 二维超声所显示包块的声像图有如下类型: ①轮廓规整, 内为均匀的回声, 回声强度为高或中、 低回声。 ②轮廓规整或不太规整, 内回声分布不均匀, 高、 中、 低回声同时存在, 或只有一种或两种回声强度同时并存。 ③轮廓规整, 内为无回声; ④包块有血流(动脉或动脉及静脉血流)包绕, 及(或)包块内有血流, 动脉、 静脉血流均有, 血流显示多或少。 二维超声可判断包块位置和物理性质, 如实质性或含液性包块。 除直接显示肿瘤图像外, 还可观察侧脑室被压、 脑中线结构移位等间接征象。 本组1例左丘脑部位的星形细胞瘤, 超声显示轮廓清晰的无回声包块, 术中发现为囊性结构, 穿刺出草黄色粘液, 囊壁完整切除后送检, 病理为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 1例海绵状血管瘤超声显示为轮廓规整的包块, 内充满高回声, 有少量动静脉血流, 并有明显的动脉血流包绕, 手术时发现包块的包膜有丰富的动脉血管分布。
, http://www.100md.com
    本组28例脑肿瘤, 按部位划分, 位于颞叶(包括颞额叶)8例, 额叶(包括额颞叶、 额顶叶)7例, 丘脑区3例, 顶叶3例, 第四脑室周围2例, 顶额叶2例, 大脑镰1例, 右桥小脑角听神经1例, 蝶骨嵴1例。 按肿瘤的病理分类, 胶质瘤7例, 星形细胞瘤6例, 动静脉畸形4例, 胶质母细胞瘤4例, 脑膜瘤3例, 髓母细胞瘤2例, 海绵状血管瘤1例, 听神经鞘瘤1例(图4~8)。

    图5 同图4示AVM的动脉血流; 6 右额叶巨细胞性胶质母细胞瘤; 7 左颞部海绵状血管瘤; 8 左额叶胶质细胞瘤

    超声未能检出的脑肿瘤4例(14.29%), 分别为左顶叶胶质细胞瘤、 左顶额叶动静脉畸形、 蝶骨嵴脑膜瘤、 右桥小脑角听神经鞘瘤各1例。 未能显示原因是肿瘤位置较深或颅骨超声难以穿透, 与病种无关, 因动静脉畸形、 胶质细胞瘤、 脑膜瘤等在其他部位都能用超声检出。 超声未能检出的一例左顶叶胶质细胞瘤, CT及MRI显示在头顶中央之下, 与顶骨只相隔硬脑膜、 蛛网膜与软脑膜, 超声探头按CT所示肿瘤位置, 置于头顶中央, 与肿瘤只一骨之隔, 但肿瘤丝毫不能显示。 肿瘤大小与检测成功率关系不大, 因本组小至2.0 cm直径的肿瘤也能检出。
, 百拇医药
    超声所见与手术对比, 超声所显示的部位、 肿瘤大小、 肿瘤有无血管包绕等与手术所见相同, 但对肿瘤的定位不如CT、 MRI详细, 测量值略小于手术所见, 本组的肿瘤大小(实测值), 最小为2.0 cm×2.0 cm×2.5 cm, 最大为7.0 cm×6.0 cm×5.5 cm, 其中以肿瘤最大径为4.0 cm~6.0 cm者居多(24例)。

    讨 论

    颅内血管病变多用TCD技术检测, Schning等于1988年首先报实时二维超声用于成人颅脑的检测[1], 随后又有文献相继介绍了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检测颅内血管[2,3], Becker等于1992年首次用二维超声检测胶质母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 少突神经胶质瘤、 脑膜瘤、 动静脉畸形等病变[4], 还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动脉瘤、 颅内出血[5~7]等的检测诊断, 国内有关于动静脉畸形检测的报道[8], 但未见有对颅内肿瘤的检测诊断报道, 本文首次总结了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查颅内肿瘤的经验。 据本组28例的超声检查所见, 初步总结经验如下: ①二维超声用低频率探头(2.0~3.5 MHz, 主要为2.5~3.0 MHz), 可以检测颅内肿瘤, 有一例蝶鞍左侧海绵状血管瘤, 从颞窗用高达6.0 MHz的频率仍可清晰显示。 ②超声对肿瘤检测成功与否, 关键是肿瘤的所在部位。 颞叶、 额叶、 丘脑、 第四脑室等部位的肿瘤较易检出, 尤其于颞叶, 因颞骨鳞部是颅骨中最薄之处, 是最佳的透声窗。 ③顶叶、 顶额叶部位及较深位置, 检测很困难, 本组检测失败的四例均为顶叶、 顶额叶、 蝶骨嵴、 桥小脑角等部位的肿瘤, 除本组28例患者外, 还曾试行检测垂体部位及脑干较低部位的肿瘤, 均未能成功。 ④检测时须注意改变探头的位置和扫查的方向, 以获得最佳的图像显示, 实践证明颞窗最易显示颅内结构, 但颞-额部、 额部、 额-顶部、 枕部等也是可用的透声窗, 可以显示这些部位的包块。 Becker等[4]只用颞窗即耳前、 上、 后区检测, 因此在其报告的57例有8例因透声窗狭窄或肿瘤位于颞窗所能扫查到的幕上区之外而未能检出, 3例因颞骨厚也检测不成功。 失败率为19.3%, 高于本文的结果(14.29%)。 Bogdahn等[9]用超声检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也是只用颞部及通过颅骨的钻孔进行。 ⑤注意两侧对比观察, 改变仪器增益调节, 防止把类似包块图的假像误为颅内肿瘤, 或由于包块是“等回声(isoecho)”而与周围组织不能区别。 由于颅骨对超声穿透的阻碍, 目前只能用低频探头检测, 因此分辨力不佳, 脑实质的回声类型受超声探头放置部位、 扫查方向及增益调节影响较大, 常可见呈大小不等的团状回声, 因此需注意对伪像的识别。 ⑥从对侧检测再次证实包块的存在是防止假阳性的重要方法。 此时包块应显示在声像图的远区, 从颞窗部位检查, 在对侧远区所显示的包块图像有时比同侧检查更清晰。 这可能与包块在同侧检查时距探头较近, 位于声像图的近区或近场, 因超声发射的旁瓣声束及近场盲区的影响而致在近区的分辨力下降有关。 ⑦超声可对颅内肿瘤的物理性质作定性诊断, 例如实质性、 液性; 从肿瘤的声像图目前尚不能作出星形细胞瘤、 胶质瘤、 胶质母细胞瘤等的定性诊断或提示。 ⑧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对检测肿瘤的血流有明显优越性, 对动静脉畸形在二维超声检测到包块的基础上, 如包块内充满血流的彩色多普勒信号, 可即时作出诊断及测量其动脉静脉血流的分布和流速。 能实时检测与肿瘤有关的血流动力学是超声优于CT、 MRI以及DSA之处。 ⑨超声技术对与肿瘤有关的血流的检查, 对神经外科临床在手术时的帮助较大。 10对肿瘤检出的成功率及详尽、 准确的定位, CT、 MRI优于超声, 对肿瘤病理性质的判断或提示, CT、 MRI的经验比超声丰富。
, 百拇医药
    参 考 文 献

    1 Schning M. Grunert D, Strier B, et al. Transcranieller real-time sonography bei kindern und jugendllcher. Ultraschallanatomie des gehirns. Ultraschall, 1988, 9∶286.

    2 Bogdahn U, Becker G, Winkler J, et al. Transcranial color-coded real-time sonography in adults. Stroke, 1990, 21∶1680.

    3 Baumgartner RW, Gonner F, Arnold M, et al. Transtemporal power and frequency-based color-coded duplex sonography of cerebral veins and sinuses. AJNR, 1997, 18∶1771.
, 百拇医药
    4 Becker G, Perez J, Krone A, et al. Transcranial color-coded real-time son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intracranial neoplasms and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Neurosurgery, 1992, 31∶420.

    5 Becker G, Greiner K, Kaune B, et al.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by transcranial color-coded real-time sonography.Neurosurgery,1991, 28∶814.

    6 Baumgartner RW, Mattle HP, Schroth G, et al. Transcranial color-coded duplex sonography in cerebral aneurysms. Stoke, 1994, 25∶2429.
, 百拇医药
    7 Woydt M, Greiner K, Perez J, et al. Transcranial duplex-sonography in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Evaluation of transcranial duplex-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spontaneous an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Zentralbl-Neurochir, 1996, 57∶129.

    8 宾建平, 段云友, 曹铁生. 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13∶40.

    9 Bogdahn U, Frhlich T, Becker G, et al. Vascularization of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umors: Detection with 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color-coded real-time sonography. Radiology, 1994, 192∶141

    (收稿 1998-05-05 修回 1998-07-14)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