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患者回盲部的B型超声显像
作者:陈建荣 聂月娟 吕国兴
单位:312000 浙江省绍兴县第二医院超声诊断科
关键词:超声检查;伤寒;回肠;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990206 【摘要】 目的 探讨伤寒患者回盲部的B型超声显像特点。方法 以伤寒病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病变最为显著的病理特点为依据,对发热4天以上患者, 首先应用高频B超进行检查。 结果 最终确诊的109例成人伤寒病患者中, 回肠末端肠壁增厚、 规则、 肠壁回声减弱, 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者106例, 敏感性达97.25%。 同时对200例非伤寒病患者进行对比检查, 无假阳性。 结论 超声显像对伤寒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很大, 可作为首选检查项目。
B-mode ultrasonic imaging of ileocecum in typhoid patients CHEN Jianrong, NIE Yuejuan, LU Guoxing. Department of Ultrasonography, Shaoxing Second Hospital, Shaoxing 312000
, http://www.100md.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ultrasonic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ileocecum in typhoid patients. Methods Based on the most outstanding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ymph tissue at the terminal part of ilem in typhoid, the patients with fever more than four days were examined by high frequency B-mode ultrasound at first. Results The diagnosis of typhoid was confirmed at last in 109 adult. It was found in 106 patients the wall of the terminal ileum became thick, regular and hypoechoic. The surrounding lymph nodes were enlarged. The sensitivity was 97.25%. Meanwhile, 200 non-typhoid patients were examined as control, no false positive was found. Conclusion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typhoid, ultrasonic imaging is very valuable and is the method of first choice.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Ultrasonography Typhoid Ileum
伤寒通常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来明确诊断。 而目前实验室主要依靠的细菌培养和传统的肥达氏试验, 阳性检出率均不理想。 我们以伤寒的主要病理表现为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反应, 其中以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病变最为显著的特点为依据[1], 设计了B超诊断伤寒的条件。 迄今为止, 国内外尚未见应用B超观察这种主要病理改变的报道。 我们自1994年3月起对发热4天以上的患者首先采用高频B超对回盲部及周围进行检查, 然后作血培养及肥达氏试验, 并将最后确诊的109例成人伤寒病与200例非伤寒病的声像图进行对比分析, 其结果表明超声显像对伤寒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正确性很高。 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最终确诊的109例伤寒患者和200例非伤寒患者均系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 109例伤寒患者中, 男性51例, 女性58例, 年龄15~75岁, 平均41岁。
, http://www.100md.com
仪器为日立EUB-40型B超、 Aloka SSD-620型B超、 美国百胜AU 4型彩超, 探头频率5.0~10.0 MHz。 全部病例先用B超对回肠末端、 回盲部及回盲部周围淋巴结进行观察。 正常的声像图为在右下腹扫查时, 通过对结肠袋的观察, 可找到不甚清晰的回盲部, 其外径30 mm左右, 肠壁厚度3 mm以下, 其肠腔内为较强的气体及粪便回声, 或为少量液体回声。 回肠末端长轴切面显示回肠末端位于回盲部左侧, 外径约10~15 mm左右, 肠壁菲薄, 厚度3 mm以下, 肠壁规则, 肠腔不扩张, 但回盲瓣显示较困难。 回盲部周围无肿大的淋巴结回声。 当伤寒患者回肠末端改变时, 回肠末段肠壁增厚达3 mm以上, 肠壁回声减低, 肠壁规则, 此时回肠末端长轴切面可较清楚地显示回盲瓣, 回盲瓣局部声像图呈长约8~10 mm的短套管征状, 显示十分清晰, 当局部病变较明显时, 整个回盲部肠壁均规则增厚、 回声减低, 同时可显示周围肿大淋巴结, 但未显示阑尾改变(图1)。 据此, 作为B超诊断伤寒病阳性病例标准。
, 百拇医药
图1 伤寒病(1 水肿回肠末端;2 水肿回盲瓣)
结 果
一、 最终确诊为伤寒病者109例
血培养阳性者48例, 占44.04%; 肥达氏试验阳性、 血白细胞计数减少, 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者68例, 占62.39%。 手术证实伤寒回肠末端穿孔者2例, 占1.83%。 B超检查结果: ①B超检查为阳性者106例, 占97.25%; ②B超检查为阴性者3例, 占2.75%。
二、 最终确诊为非伤寒者200例
1. 急性阑尾炎94例, 声像图表现为阑尾增粗、 壁增厚、 回声减低、 腔内可见液体或粪石, 周围可见渗出液, 可显示阑尾盲端, 阑尾根部无短套管征图像(图2), 可与回盲瓣鉴别。 同时可见回盲部及回肠末端肠壁增厚、 回声减弱者38例。 亦可见脓肿形成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
, 百拇医药
图2 阑尾炎(3 水肿阑尾; 4 水肿阑尾根部)
2. 肠结核10例, 声像图表现为结肠肠壁广泛性不规则增厚, 回声减低, 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 腹腔积液等。
3. 急、 慢性肠炎42例, 声像图表现为结肠或小肠广泛性轻度增厚27例, 未见改变者15例。
4. 肠系膜淋巴结炎25例, 仅表现为肠系膜或局限于回盲部周围淋巴结肿大。
5. 上感高热、 肺炎29例, 回肠末段未见改变, 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
三、 22例伤寒患者治疗期间回肠末端肠壁厚度变化比较(表1)。
表1 22例伤寒患者治疗期间回肠末端肠壁厚度变化 病 程
, 百拇医药
回肠末端肠壁厚度〔(±s) mm〕
第1周
6.28±1.98
第2周
5.88±2.24
第3周
3.47±1.24
第4周
2.86±0.82
发病后病程前2周与后2周肠壁厚度比较, 经t检验, P<0.01,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百拇医药
四、 特殊病例
病例1: 谢××, 女, 48岁, 因高热10天, 门诊应用抗生素后, 高热不退于95年3月20日住本院内科, 住院号9502242。 入院后即行B超检查, 肝脾未见异常, 回肠末端肠壁厚4.1 mm, 壁规则, 回声减弱, 伴周围淋巴结肿大, B超提示伤寒病。 然后血培养2次阴性, 肥达氏反应2次阴性。 经抗生素治疗后,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于4月18日出院。 出院后该患者又反复发热, 病情加重伴腹痛10天于6月5日再次住院, 住院号9504473。 B超示脾轻度肿大,回肠末端肠壁厚7.2 mm, 规则, 回声减弱伴周围淋巴结肿大,再次提示伤寒。 三天后血培养阳性、 肥达氏反应H为1∶160、 O为1∶80, 后经正规治疗痊愈出院。
病例2: 孟××, 男, 36岁, 因反复高热1月余于97年5月1日来本院诊治, B超示回肠末端肠壁厚6.0 mm, 规则, 回声减弱伴周围淋巴结肿大,少量腹水, 右侧胸水, 提示伤寒病而入院, 住院号9704117。 入院后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均减低, 血培养阴性, 肥达氏反应阴性。 骨髓涂片报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可能。 临床综合考虑为血液系统疾病可能。 患者未注意饮食控制, 最后因弥漫性腹膜炎而转外科手术治疗。 确诊为伤寒病回肠末端穿孔。
, 百拇医药
讨 论
过去伤寒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典型, 近年来由于早期不正规使用抗生素, 致使细菌培养的阳性率逐渐下降, 北京第二传染病院报告507例伤寒病中, 血培养阳性率仅为24.1%, 同时也致使伤寒杆菌失去免疫原性, 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从而部分伤寒患者肥达氏反应的滴度低于阳性标准[2]。 临床表现常常不典型和轻型化, 给早期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组伤寒病例多数在发病初期已不正规使用了抗生素, 再作血培养, 故阳性率低下, 肥达氏反应阳性率亦明显减低。 虽然近来应用伤寒脂多糖-被动血凝试验(LPS-PHA)对早期伤寒诊断敏感性较高, 但可能由于试剂质量及其它原因, 经临床应用其假阳性率较高, 特异性较差。
伤寒杆菌经消化道侵入肠壁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 并沿淋巴管到肠系膜淋巴结, 并在其中大量繁殖, 然后引起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单核巨噬细胞反应性增生, 并以回肠末端病变最显著。 病程第1周, 回肠末端肠壁充血水肿增厚, 孤立、 集合淋巴滤泡增生, 呈髓样肿胀; 第2周, 肠壁髓样肿胀的淋巴组织从中央开始发生坏死; 第3周, 肠壁坏死灶脱落形成溃疡; 第4周, 肠壁溃疡由肉芽组织修复而愈合。 高频超声显像能清楚地显示充血水肿的回肠末端及回盲瓣, 局部肠壁增厚、 规则、 回声减低、 蠕动减弱以及周围淋巴结肿大, 声像图表现符合其病理特征。 再由于回盲部位置较后位阑尾及盆位阑尾浅表, 故声像图显示较阑尾炎更为容易。 本研究B超诊断敏感性达97.25%(106/109)。 声像图示阴性的3例伤寒患者, 初次B超检查均在治疗后第4周进行, 因局部病理变化已趋于修复阶段, 故声像图不能显示出来。 未列入本文讨论的41例儿童伤寒病, 有10例声像图显示回肠末端肠壁不增厚, 仅显示为回盲部周围淋巴结肿大, 这可能与发病儿童病情较轻或部分儿童免疫状态较低有关, 故当B超仅表现为回盲部淋巴结肿大时, 声像图难以与肠系膜淋巴结炎或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相鉴别, 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 或在B超引导下作淋巴结穿刺, 进行针吸培养才能确诊。
, 百拇医药
其他疾病虽然可引起回盲部及回肠末端肠壁增厚性改变, 如阑尾炎时, 回盲部及回肠末端亦可出现局部肠壁炎性增厚, 但同时有阑尾本身炎性改变的声像图表现可资鉴别, 肠结核病程较长, 声像图常表现为受累肠段范围较广泛。 克隆氏病可见局部肠壁不规则增厚等表现。 回盲部肿瘤在声像图上显示肠壁不规则增厚、 肿块及局部肠蠕动消失, 其鉴别十分容易。 本研究对照组病例无一例被误诊为伤寒。
国内外一些文献报道伤寒病声像图可有以下表现[3-9], 如肝、 脾肿大、 胆囊炎性改变、 脾脓肿、 腹腔渗出液等, 但均缺乏其特异性和敏感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 只有通过B超观察到伤寒病理改变最明显的回肠末端肠壁改变及回盲部周围淋巴结肿大,才可以早期确诊伤寒病, 尤其对早期已使用过抗生素的病例, B超检查的敏感性明显优于血培养及肥达氏反应, 而且B超检查快速简便。
本研究B超观察了部份伤寒患者治疗期间病程各个时期的回肠末段肠壁厚度变化,结果表明发病后前2周肠壁明显厚于以后各周, 这与伤寒的病理改变相吻合, 更明确地反应了B超在伤寒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同时我们认为对伤寒患者每周一次的B超检查, 及时了解这些病变组织的声像图变化, 对防止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出现, 对病情的转归及疗效观察均具有重要意义。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武忠弼,主编. 病理学.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543-545.
2 向居正, 胡仁琦,主编. 临床传染病专辑.第1版. 重庆: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1989.206-207.
3 Klucinski P, Chelmicka A, Granicka B, et al. Difficulties in diagnosing a case of typhoid fever. Przegl Epidemid, 1992,46(3):257-258.
4 Kabra SK, Talati A, Shah R, et al. 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 Indian Pediatr, 1991,28(7):803-806.
, 百拇医药
5 Judet O, Rouveix E, Verderi D, et al. A classical but unknown cause of peritoneal effusion disclosed by echography: typhoid fever. J Radiol, 1989,70(6-7):419-421.
6 Allal R, Kastler B, Gangi A, et al. Splenic abscesses in typhoid fever: US and CT studies. J Comput Assist Tomogr, 1993,17(1):90-93.
7 Jagadish K, Patwari AK, Sarin SK, et al. Hepatic manifestations in typhoid fever. Indian Pediatr, 1994,31(7):807-811.
8 黄素君. 伤寒肝胆脾的B超声像表现, 实用医学杂志, 1995,11(12):814.
9 陈文艳, 王素雪, 孙慷慷. 172例伤寒患者的B超声像图归纳. 舟山医学, 1996,(2):23.
(收稿 1998-04-06 修回 1998-08-02), 百拇医药
单位:312000 浙江省绍兴县第二医院超声诊断科
关键词:超声检查;伤寒;回肠;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990206 【摘要】 目的 探讨伤寒患者回盲部的B型超声显像特点。方法 以伤寒病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病变最为显著的病理特点为依据,对发热4天以上患者, 首先应用高频B超进行检查。 结果 最终确诊的109例成人伤寒病患者中, 回肠末端肠壁增厚、 规则、 肠壁回声减弱, 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者106例, 敏感性达97.25%。 同时对200例非伤寒病患者进行对比检查, 无假阳性。 结论 超声显像对伤寒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很大, 可作为首选检查项目。
B-mode ultrasonic imaging of ileocecum in typhoid patients CHEN Jianrong, NIE Yuejuan, LU Guoxing. Department of Ultrasonography, Shaoxing Second Hospital, Shaoxing 312000
, http://www.100md.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ultrasonic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ileocecum in typhoid patients. Methods Based on the most outstanding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ymph tissue at the terminal part of ilem in typhoid, the patients with fever more than four days were examined by high frequency B-mode ultrasound at first. Results The diagnosis of typhoid was confirmed at last in 109 adult. It was found in 106 patients the wall of the terminal ileum became thick, regular and hypoechoic. The surrounding lymph nodes were enlarged. The sensitivity was 97.25%. Meanwhile, 200 non-typhoid patients were examined as control, no false positive was found. Conclusion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typhoid, ultrasonic imaging is very valuable and is the method of first choice.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Ultrasonography Typhoid Ileum
伤寒通常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来明确诊断。 而目前实验室主要依靠的细菌培养和传统的肥达氏试验, 阳性检出率均不理想。 我们以伤寒的主要病理表现为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反应, 其中以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病变最为显著的特点为依据[1], 设计了B超诊断伤寒的条件。 迄今为止, 国内外尚未见应用B超观察这种主要病理改变的报道。 我们自1994年3月起对发热4天以上的患者首先采用高频B超对回盲部及周围进行检查, 然后作血培养及肥达氏试验, 并将最后确诊的109例成人伤寒病与200例非伤寒病的声像图进行对比分析, 其结果表明超声显像对伤寒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正确性很高。 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最终确诊的109例伤寒患者和200例非伤寒患者均系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 109例伤寒患者中, 男性51例, 女性58例, 年龄15~75岁, 平均41岁。
, http://www.100md.com
仪器为日立EUB-40型B超、 Aloka SSD-620型B超、 美国百胜AU 4型彩超, 探头频率5.0~10.0 MHz。 全部病例先用B超对回肠末端、 回盲部及回盲部周围淋巴结进行观察。 正常的声像图为在右下腹扫查时, 通过对结肠袋的观察, 可找到不甚清晰的回盲部, 其外径30 mm左右, 肠壁厚度3 mm以下, 其肠腔内为较强的气体及粪便回声, 或为少量液体回声。 回肠末端长轴切面显示回肠末端位于回盲部左侧, 外径约10~15 mm左右, 肠壁菲薄, 厚度3 mm以下, 肠壁规则, 肠腔不扩张, 但回盲瓣显示较困难。 回盲部周围无肿大的淋巴结回声。 当伤寒患者回肠末端改变时, 回肠末段肠壁增厚达3 mm以上, 肠壁回声减低, 肠壁规则, 此时回肠末端长轴切面可较清楚地显示回盲瓣, 回盲瓣局部声像图呈长约8~10 mm的短套管征状, 显示十分清晰, 当局部病变较明显时, 整个回盲部肠壁均规则增厚、 回声减低, 同时可显示周围肿大淋巴结, 但未显示阑尾改变(图1)。 据此, 作为B超诊断伤寒病阳性病例标准。
, 百拇医药
图1 伤寒病(1 水肿回肠末端;2 水肿回盲瓣)
结 果
一、 最终确诊为伤寒病者109例
血培养阳性者48例, 占44.04%; 肥达氏试验阳性、 血白细胞计数减少, 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者68例, 占62.39%。 手术证实伤寒回肠末端穿孔者2例, 占1.83%。 B超检查结果: ①B超检查为阳性者106例, 占97.25%; ②B超检查为阴性者3例, 占2.75%。
二、 最终确诊为非伤寒者200例
1. 急性阑尾炎94例, 声像图表现为阑尾增粗、 壁增厚、 回声减低、 腔内可见液体或粪石, 周围可见渗出液, 可显示阑尾盲端, 阑尾根部无短套管征图像(图2), 可与回盲瓣鉴别。 同时可见回盲部及回肠末端肠壁增厚、 回声减弱者38例。 亦可见脓肿形成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
, 百拇医药
图2 阑尾炎(3 水肿阑尾; 4 水肿阑尾根部)
2. 肠结核10例, 声像图表现为结肠肠壁广泛性不规则增厚, 回声减低, 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 腹腔积液等。
3. 急、 慢性肠炎42例, 声像图表现为结肠或小肠广泛性轻度增厚27例, 未见改变者15例。
4. 肠系膜淋巴结炎25例, 仅表现为肠系膜或局限于回盲部周围淋巴结肿大。
5. 上感高热、 肺炎29例, 回肠末段未见改变, 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
三、 22例伤寒患者治疗期间回肠末端肠壁厚度变化比较(表1)。
表1 22例伤寒患者治疗期间回肠末端肠壁厚度变化 病 程
, 百拇医药
回肠末端肠壁厚度〔(±s) mm〕
第1周
6.28±1.98
第2周
5.88±2.24
第3周
3.47±1.24
第4周
2.86±0.82
发病后病程前2周与后2周肠壁厚度比较, 经t检验, P<0.01,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百拇医药
四、 特殊病例
病例1: 谢××, 女, 48岁, 因高热10天, 门诊应用抗生素后, 高热不退于95年3月20日住本院内科, 住院号9502242。 入院后即行B超检查, 肝脾未见异常, 回肠末端肠壁厚4.1 mm, 壁规则, 回声减弱, 伴周围淋巴结肿大, B超提示伤寒病。 然后血培养2次阴性, 肥达氏反应2次阴性。 经抗生素治疗后,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于4月18日出院。 出院后该患者又反复发热, 病情加重伴腹痛10天于6月5日再次住院, 住院号9504473。 B超示脾轻度肿大,回肠末端肠壁厚7.2 mm, 规则, 回声减弱伴周围淋巴结肿大,再次提示伤寒。 三天后血培养阳性、 肥达氏反应H为1∶160、 O为1∶80, 后经正规治疗痊愈出院。
病例2: 孟××, 男, 36岁, 因反复高热1月余于97年5月1日来本院诊治, B超示回肠末端肠壁厚6.0 mm, 规则, 回声减弱伴周围淋巴结肿大,少量腹水, 右侧胸水, 提示伤寒病而入院, 住院号9704117。 入院后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均减低, 血培养阴性, 肥达氏反应阴性。 骨髓涂片报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可能。 临床综合考虑为血液系统疾病可能。 患者未注意饮食控制, 最后因弥漫性腹膜炎而转外科手术治疗。 确诊为伤寒病回肠末端穿孔。
, 百拇医药
讨 论
过去伤寒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典型, 近年来由于早期不正规使用抗生素, 致使细菌培养的阳性率逐渐下降, 北京第二传染病院报告507例伤寒病中, 血培养阳性率仅为24.1%, 同时也致使伤寒杆菌失去免疫原性, 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从而部分伤寒患者肥达氏反应的滴度低于阳性标准[2]。 临床表现常常不典型和轻型化, 给早期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组伤寒病例多数在发病初期已不正规使用了抗生素, 再作血培养, 故阳性率低下, 肥达氏反应阳性率亦明显减低。 虽然近来应用伤寒脂多糖-被动血凝试验(LPS-PHA)对早期伤寒诊断敏感性较高, 但可能由于试剂质量及其它原因, 经临床应用其假阳性率较高, 特异性较差。
伤寒杆菌经消化道侵入肠壁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 并沿淋巴管到肠系膜淋巴结, 并在其中大量繁殖, 然后引起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单核巨噬细胞反应性增生, 并以回肠末端病变最显著。 病程第1周, 回肠末端肠壁充血水肿增厚, 孤立、 集合淋巴滤泡增生, 呈髓样肿胀; 第2周, 肠壁髓样肿胀的淋巴组织从中央开始发生坏死; 第3周, 肠壁坏死灶脱落形成溃疡; 第4周, 肠壁溃疡由肉芽组织修复而愈合。 高频超声显像能清楚地显示充血水肿的回肠末端及回盲瓣, 局部肠壁增厚、 规则、 回声减低、 蠕动减弱以及周围淋巴结肿大, 声像图表现符合其病理特征。 再由于回盲部位置较后位阑尾及盆位阑尾浅表, 故声像图显示较阑尾炎更为容易。 本研究B超诊断敏感性达97.25%(106/109)。 声像图示阴性的3例伤寒患者, 初次B超检查均在治疗后第4周进行, 因局部病理变化已趋于修复阶段, 故声像图不能显示出来。 未列入本文讨论的41例儿童伤寒病, 有10例声像图显示回肠末端肠壁不增厚, 仅显示为回盲部周围淋巴结肿大, 这可能与发病儿童病情较轻或部分儿童免疫状态较低有关, 故当B超仅表现为回盲部淋巴结肿大时, 声像图难以与肠系膜淋巴结炎或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相鉴别, 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 或在B超引导下作淋巴结穿刺, 进行针吸培养才能确诊。
, 百拇医药
其他疾病虽然可引起回盲部及回肠末端肠壁增厚性改变, 如阑尾炎时, 回盲部及回肠末端亦可出现局部肠壁炎性增厚, 但同时有阑尾本身炎性改变的声像图表现可资鉴别, 肠结核病程较长, 声像图常表现为受累肠段范围较广泛。 克隆氏病可见局部肠壁不规则增厚等表现。 回盲部肿瘤在声像图上显示肠壁不规则增厚、 肿块及局部肠蠕动消失, 其鉴别十分容易。 本研究对照组病例无一例被误诊为伤寒。
国内外一些文献报道伤寒病声像图可有以下表现[3-9], 如肝、 脾肿大、 胆囊炎性改变、 脾脓肿、 腹腔渗出液等, 但均缺乏其特异性和敏感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 只有通过B超观察到伤寒病理改变最明显的回肠末端肠壁改变及回盲部周围淋巴结肿大,才可以早期确诊伤寒病, 尤其对早期已使用过抗生素的病例, B超检查的敏感性明显优于血培养及肥达氏反应, 而且B超检查快速简便。
本研究B超观察了部份伤寒患者治疗期间病程各个时期的回肠末段肠壁厚度变化,结果表明发病后前2周肠壁明显厚于以后各周, 这与伤寒的病理改变相吻合, 更明确地反应了B超在伤寒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同时我们认为对伤寒患者每周一次的B超检查, 及时了解这些病变组织的声像图变化, 对防止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出现, 对病情的转归及疗效观察均具有重要意义。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武忠弼,主编. 病理学.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543-545.
2 向居正, 胡仁琦,主编. 临床传染病专辑.第1版. 重庆: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1989.206-207.
3 Klucinski P, Chelmicka A, Granicka B, et al. Difficulties in diagnosing a case of typhoid fever. Przegl Epidemid, 1992,46(3):257-258.
4 Kabra SK, Talati A, Shah R, et al. 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 Indian Pediatr, 1991,28(7):803-806.
, 百拇医药
5 Judet O, Rouveix E, Verderi D, et al. A classical but unknown cause of peritoneal effusion disclosed by echography: typhoid fever. J Radiol, 1989,70(6-7):419-421.
6 Allal R, Kastler B, Gangi A, et al. Splenic abscesses in typhoid fever: US and CT studies. J Comput Assist Tomogr, 1993,17(1):90-93.
7 Jagadish K, Patwari AK, Sarin SK, et al. Hepatic manifestations in typhoid fever. Indian Pediatr, 1994,31(7):807-811.
8 黄素君. 伤寒肝胆脾的B超声像表现, 实用医学杂志, 1995,11(12):814.
9 陈文艳, 王素雪, 孙慷慷. 172例伤寒患者的B超声像图归纳. 舟山医学, 1996,(2):23.
(收稿 1998-04-06 修回 1998-08-0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