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感染性多发心肌肉芽肿1例
作者:陈芸 季军 温定国 赵有生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超声科 518020
关键词: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000328 患者,男,21岁。反复左侧肢体麻木、活动障碍、发热3个月,发现心脏杂音3 d,院外彩超疑诊心脏粘液瘤转入我院。曾疑诊脑梗死,分别行脑CT、磁共振、腰穿等检查,均无阳性发现。发病后曾不规则使用抗生素。入院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心界不大,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肝脾不肿大。肝肾功能正常,血红蛋白110 g/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左偏,左前分支阻滞。胸片示:心胸比例0.49,肺纹理稍重,左房稍大。
应用Acuson 128XP超声仪,行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右房(RA)前侧壁见一 2.0 cm×2.0 cm团状回声,边缘毛糙不规则无蒂。左心室(LV)后壁明显增厚,室间隔中下段、心尖部、外侧游离壁见弥漫性占位病变,累及二尖瓣环、外侧乳头肌。肿块密度不均,略高于心肌回声,瘤体松软,收缩期充满左室腔并突向左室流出道(LVOT),无蒂,基底宽大。心包无异常。彩色多普勒见轻度二、三尖瓣(MV、TV)反流,肺动脉瓣(PV)中度反流,LVOT收缩期血流有中度受阻现象。超声诊断:右房、左室占位病变(肿瘤性质待定)。
手术所见:心脏增大,心包和心脏表面有渗出粘连,切开右房见肿块根部植入心肌内。右房中部及左室心尖部心肌表面凸出,触及坚硬肿块。右房壁肿块 3.0 cm×2.0 cm,突向RVOT,与肺动脉相连,左室心尖部 5.0 cm×5.0 cm×5.0 cm肿块。肿块深入肌层,广泛浸润左室后外侧壁、外侧乳头肌、二尖瓣环,并达LVOT,肿块表面部分组织坏死、糜烂、易脱落。手术分别切除RA和LV的肿块,疏通LVOT。为保护二尖瓣、乳头肌和传导功能,其近端为部分姑息切除。术后诊断:心肌肿瘤(性质待定)。
病理检查:心肌间大量增生的肉芽组织伴多量中性白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表面明显纤维素样坏死,有血栓形成,心肌明显空泡样变性,呈间质性心肌炎改变,无风湿小体,肌间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病理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心肌炎肉芽肿(简称心肌肉芽肿)。
术后处理及随访:应用抗生素、激素,对症处理,术后恢复良好。2周后复查心脏超声结果:RA肿块消失,LV腔恢复正常大小,室壁变薄,运动协调,LVOT梗阻解除。各心腔瓣口形态、活动无异常。1个月后患者好转出院。
讨论 此病多见于青年人,起病突然,病程短。经检索国外类似报道多为单发性心内膜炎性肉芽肿。本例患者因赘生物脱落致脑栓塞而首诊,病变如此弥漫、浸润心肌,发生于多个心室腔的病例尚未见报道。肉芽肿因多为增生的炎性细胞和毛细血管组织,故回声欠均匀,略高于心肌。突出心腔的肿块柔顺性好,其基底直接植入心肌,无包膜。从超声角度与心内肿瘤难以鉴别,最终诊断以病理检查为准。
(收稿日期:1999-06-01), 百拇医药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超声科 518020
关键词: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000328 患者,男,21岁。反复左侧肢体麻木、活动障碍、发热3个月,发现心脏杂音3 d,院外彩超疑诊心脏粘液瘤转入我院。曾疑诊脑梗死,分别行脑CT、磁共振、腰穿等检查,均无阳性发现。发病后曾不规则使用抗生素。入院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心界不大,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肝脾不肿大。肝肾功能正常,血红蛋白110 g/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左偏,左前分支阻滞。胸片示:心胸比例0.49,肺纹理稍重,左房稍大。
应用Acuson 128XP超声仪,行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右房(RA)前侧壁见一 2.0 cm×2.0 cm团状回声,边缘毛糙不规则无蒂。左心室(LV)后壁明显增厚,室间隔中下段、心尖部、外侧游离壁见弥漫性占位病变,累及二尖瓣环、外侧乳头肌。肿块密度不均,略高于心肌回声,瘤体松软,收缩期充满左室腔并突向左室流出道(LVOT),无蒂,基底宽大。心包无异常。彩色多普勒见轻度二、三尖瓣(MV、TV)反流,肺动脉瓣(PV)中度反流,LVOT收缩期血流有中度受阻现象。超声诊断:右房、左室占位病变(肿瘤性质待定)。
手术所见:心脏增大,心包和心脏表面有渗出粘连,切开右房见肿块根部植入心肌内。右房中部及左室心尖部心肌表面凸出,触及坚硬肿块。右房壁肿块 3.0 cm×2.0 cm,突向RVOT,与肺动脉相连,左室心尖部 5.0 cm×5.0 cm×5.0 cm肿块。肿块深入肌层,广泛浸润左室后外侧壁、外侧乳头肌、二尖瓣环,并达LVOT,肿块表面部分组织坏死、糜烂、易脱落。手术分别切除RA和LV的肿块,疏通LVOT。为保护二尖瓣、乳头肌和传导功能,其近端为部分姑息切除。术后诊断:心肌肿瘤(性质待定)。
病理检查:心肌间大量增生的肉芽组织伴多量中性白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表面明显纤维素样坏死,有血栓形成,心肌明显空泡样变性,呈间质性心肌炎改变,无风湿小体,肌间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病理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心肌炎肉芽肿(简称心肌肉芽肿)。
术后处理及随访:应用抗生素、激素,对症处理,术后恢复良好。2周后复查心脏超声结果:RA肿块消失,LV腔恢复正常大小,室壁变薄,运动协调,LVOT梗阻解除。各心腔瓣口形态、活动无异常。1个月后患者好转出院。
讨论 此病多见于青年人,起病突然,病程短。经检索国外类似报道多为单发性心内膜炎性肉芽肿。本例患者因赘生物脱落致脑栓塞而首诊,病变如此弥漫、浸润心肌,发生于多个心室腔的病例尚未见报道。肉芽肿因多为增生的炎性细胞和毛细血管组织,故回声欠均匀,略高于心肌。突出心腔的肿块柔顺性好,其基底直接植入心肌,无包膜。从超声角度与心内肿瘤难以鉴别,最终诊断以病理检查为准。
(收稿日期:1999-06-0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