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心脏病学论坛2000》会议纪要
作者:
单位:
关键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000202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于2000年3月25日至27日在广州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700余位代表参加了大会。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山医科大学校长黄洁夫教授、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总编辑钱贻简教授、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总编辑汪丽蕙教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林曙光教授和中华医学会韩晓明副秘书长到会或致辞。大会共收到论文700多篇,其中446篇入选,100余篇列题,中心发言17人,分组发言22人。现将本次大会主要内容扼要总结如下:
一、冠心病介入治疗
近几年冠心病学介入治疗在我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1999年国内独立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达200例以上的医院已有16家。北京阜外医院高润霖教授回顾了我国介入心脏病发展的过程,对主要的介入治疗方法进行了评价,并介绍了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血管内短距离放射治疗以及“分子血管成形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指出这些新技术方法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目前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可滥用,冠心病介入治疗将在攻克再狭窄的征途中进一步发展。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朱国英教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作了总结,在肯定PTCA及支架置入疗效的同时,更强调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和血管病变特点,避免将介入治疗适应证扩大化。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以“冠心病介入治疗新世纪新方法为题”结合最新国外大型临床试验结果,指出现有的研究充分证明了血管内放射治疗降低再狭窄的有效性,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血管生成基因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人鼓舞。
, 百拇医药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是会议讨论的热点之一。北京安贞医院吕树铮教授报告了30例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结果,成功率达100%。天津市胸科医院也介绍了成功治疗的病例。报告认为,左主干治疗的疗效与心功能状况有关,其中开口处和中段病变疗效好,治疗前最好有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病变,宜选用管状支架。但会上对此观点提出了争议,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左主干病变的适应证应从严掌握,尤其是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以及心功能差的病例应考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于设备和技术条件尚未成熟的单位,不可急于开展这类治疗。
在目前国内介入治疗中,支架已得到广泛应用,支架置入治疗疗效倍受关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郭丽君医师对比了不同规格支架的再狭窄形成情况,结果为短支架再狭窄率为28.2%,低于长支架(36%)和多个支架(61.2%);北京协和医院黄超联教授报告了50例支架置入术后IVUS随访结果,表明支架内再狭窄和非再狭窄内膜增生程度基本一致,认为支架扩张程度是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因素。
, 百拇医药
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以冠脉造影以外的冠脉显像为题介绍了血管内超声和多普勒导丝以及压力导丝的应用对冠心病介入治疗产生的深远影响,使以往单纯靠血管显影评价冠状动脉发展为二维血管解剖显像与功能状态相结合,更全面地了解冠脉的结构和功能。
阜外医院在国内率先进行了血管内近距离放射治疗,杨跃进教授对此工作作了报告。与会者讨论认为放射治疗可有效地抑制内膜增殖和狭窄形成,但其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适时地应用于临床。
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教授报告了132例冠心病直接支架置入术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血管壁光滑,无明显钙化,无弯曲且病变短于25 mm,狭窄程度≤90%的病变,可考虑直接置入支架,其术中X线曝光少,造影剂用量少,即刻成功率高,长期疗效好,其机制可能与内膜损伤较轻有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沈卫峰教授报告了5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择时介入治疗的疗效,并同时分析了国外相关研究的情况,认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早期冠脉造影可及时了解病情,但治疗方案的确定取决于病人情况,早期介入治疗可改善症状和预后,支架和GPⅡb/Ⅲa阻滞剂的应用可显著提高疗效。
, 百拇医药
会议还现场转播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和天津市胸科医院10余例复杂冠心病以及肾动脉狭窄病变的手术演示,其中包括多支病变、分叉病变、成角偏心病变等,术中还演示了IVUS和旋磨的应用,与会者在观看的同时也对手术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
会议中对几位医师提供的复杂冠脉病例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其中包括冠状动脉桥闭塞、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以及血管假腔等病变。在分会场还对“介入器械能否重复使用”和“极复杂或危险的病变能否介入治疗”等进行了辩论。大家感到内容丰富,收益匪浅。此外,会议还以“冠脉介入治疗步步深入”为题展开了讨论,专家们对介入心脏病学医师的培养提出忠告,强调基本技能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性,戒急戒躁。在积累病例数的同时,应强化提高手术质量的意识。同时专家们对国内学术交流方式提出了积极建议。
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在国内开展已近10年,随着射频消融术的成熟应用以及技术改进,其治疗适应证不断地增加,远期疗效也取得显著改善。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马长生教授就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作了专题论述,并就个人经验体会在房颤射频消融技术及成功率方面与代表进行了讨论。介绍了早搏诱发的房颤在肺静脉口的射频消融取得较高的成功率,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在国内率先采用Carto系统进行靶点标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吴书林教授对这一系统的应用原理及其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作了介绍。这一系统的优点在于可鉴别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设计并指导射频消融,其应用前景良好。会议期间还演示了利用Carto标测技术消融房间隔缺损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和房颤的手术过程。
, 百拇医药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克将教授介绍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认为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总体消融成功率低,但新的能源及新的标测技术可望提高成功率。器质性心脏病伴多种形态室速不作为消融的适应证。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丁燕生医师介绍了小儿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重点强调适应证的掌握及并发症的控制。
阜外医院马坚教授介绍了经静脉反推力拔除心内膜电极导管,主要适用于起搏器置入术后合并心内感染或电极折断时。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延宗医师介绍了房扑的分类,主要根据电生理机制作了规范化分类,打破了以往房扑分类较为混乱的局面。
三、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在国内尚未广泛开展。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王慧琛医师总结了近年来开展先心病介入治疗工作,并系统介绍了多种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方法,重点讲述了经导管血管堵塞术和心内缺损关闭术器械的更新和手术的特点,其中Amplatza蘑菇伞装置法和弹簧圈堵塞法在动脉导管封闭中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残余分流率。北京阜外医院戴汝平教授和黄连军医师介绍了应用Cardio SEAL和Amplatza双盘型关闭器封堵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疗效。
, 百拇医药
阜外医院戴汝平教授和上海新华医院周爱卿教授在总结时提出,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在国内已逐渐推广并趋成熟,对各种不同的方法或技术,应从严掌握适应证。对并发症多,不安全的方法要有客观评价,不适于继续应用的则应淘汰。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注意稳妥性和安全性,对每一种方法都应该有中长期的系统追踪随访,进行科学评价。
会议结束前由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王德主任宣读了优秀论文名单,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照日格图宣读了本届赛克勒基金会中国医师奖获奖人员名单。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副总编辑霍勇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
本次论坛规模超过往届,会议内容丰富新颖,形式多样,既有学术研讨,又有病例分析,既有手术演示,又有热门话题辩论,会场气氛热烈,代表参与意识强,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收稿日期:2000-04-02), 百拇医药
单位:
关键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000202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于2000年3月25日至27日在广州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700余位代表参加了大会。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山医科大学校长黄洁夫教授、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总编辑钱贻简教授、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总编辑汪丽蕙教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林曙光教授和中华医学会韩晓明副秘书长到会或致辞。大会共收到论文700多篇,其中446篇入选,100余篇列题,中心发言17人,分组发言22人。现将本次大会主要内容扼要总结如下:
一、冠心病介入治疗
近几年冠心病学介入治疗在我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1999年国内独立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达200例以上的医院已有16家。北京阜外医院高润霖教授回顾了我国介入心脏病发展的过程,对主要的介入治疗方法进行了评价,并介绍了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血管内短距离放射治疗以及“分子血管成形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指出这些新技术方法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目前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可滥用,冠心病介入治疗将在攻克再狭窄的征途中进一步发展。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朱国英教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作了总结,在肯定PTCA及支架置入疗效的同时,更强调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和血管病变特点,避免将介入治疗适应证扩大化。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以“冠心病介入治疗新世纪新方法为题”结合最新国外大型临床试验结果,指出现有的研究充分证明了血管内放射治疗降低再狭窄的有效性,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血管生成基因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人鼓舞。
, 百拇医药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是会议讨论的热点之一。北京安贞医院吕树铮教授报告了30例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结果,成功率达100%。天津市胸科医院也介绍了成功治疗的病例。报告认为,左主干治疗的疗效与心功能状况有关,其中开口处和中段病变疗效好,治疗前最好有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病变,宜选用管状支架。但会上对此观点提出了争议,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左主干病变的适应证应从严掌握,尤其是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以及心功能差的病例应考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于设备和技术条件尚未成熟的单位,不可急于开展这类治疗。
在目前国内介入治疗中,支架已得到广泛应用,支架置入治疗疗效倍受关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郭丽君医师对比了不同规格支架的再狭窄形成情况,结果为短支架再狭窄率为28.2%,低于长支架(36%)和多个支架(61.2%);北京协和医院黄超联教授报告了50例支架置入术后IVUS随访结果,表明支架内再狭窄和非再狭窄内膜增生程度基本一致,认为支架扩张程度是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因素。
, 百拇医药
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以冠脉造影以外的冠脉显像为题介绍了血管内超声和多普勒导丝以及压力导丝的应用对冠心病介入治疗产生的深远影响,使以往单纯靠血管显影评价冠状动脉发展为二维血管解剖显像与功能状态相结合,更全面地了解冠脉的结构和功能。
阜外医院在国内率先进行了血管内近距离放射治疗,杨跃进教授对此工作作了报告。与会者讨论认为放射治疗可有效地抑制内膜增殖和狭窄形成,但其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适时地应用于临床。
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教授报告了132例冠心病直接支架置入术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血管壁光滑,无明显钙化,无弯曲且病变短于25 mm,狭窄程度≤90%的病变,可考虑直接置入支架,其术中X线曝光少,造影剂用量少,即刻成功率高,长期疗效好,其机制可能与内膜损伤较轻有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沈卫峰教授报告了5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择时介入治疗的疗效,并同时分析了国外相关研究的情况,认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早期冠脉造影可及时了解病情,但治疗方案的确定取决于病人情况,早期介入治疗可改善症状和预后,支架和GPⅡb/Ⅲa阻滞剂的应用可显著提高疗效。
, 百拇医药
会议还现场转播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和天津市胸科医院10余例复杂冠心病以及肾动脉狭窄病变的手术演示,其中包括多支病变、分叉病变、成角偏心病变等,术中还演示了IVUS和旋磨的应用,与会者在观看的同时也对手术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
会议中对几位医师提供的复杂冠脉病例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其中包括冠状动脉桥闭塞、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以及血管假腔等病变。在分会场还对“介入器械能否重复使用”和“极复杂或危险的病变能否介入治疗”等进行了辩论。大家感到内容丰富,收益匪浅。此外,会议还以“冠脉介入治疗步步深入”为题展开了讨论,专家们对介入心脏病学医师的培养提出忠告,强调基本技能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性,戒急戒躁。在积累病例数的同时,应强化提高手术质量的意识。同时专家们对国内学术交流方式提出了积极建议。
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在国内开展已近10年,随着射频消融术的成熟应用以及技术改进,其治疗适应证不断地增加,远期疗效也取得显著改善。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马长生教授就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作了专题论述,并就个人经验体会在房颤射频消融技术及成功率方面与代表进行了讨论。介绍了早搏诱发的房颤在肺静脉口的射频消融取得较高的成功率,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在国内率先采用Carto系统进行靶点标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吴书林教授对这一系统的应用原理及其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作了介绍。这一系统的优点在于可鉴别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设计并指导射频消融,其应用前景良好。会议期间还演示了利用Carto标测技术消融房间隔缺损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和房颤的手术过程。
, 百拇医药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克将教授介绍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认为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总体消融成功率低,但新的能源及新的标测技术可望提高成功率。器质性心脏病伴多种形态室速不作为消融的适应证。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丁燕生医师介绍了小儿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重点强调适应证的掌握及并发症的控制。
阜外医院马坚教授介绍了经静脉反推力拔除心内膜电极导管,主要适用于起搏器置入术后合并心内感染或电极折断时。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延宗医师介绍了房扑的分类,主要根据电生理机制作了规范化分类,打破了以往房扑分类较为混乱的局面。
三、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在国内尚未广泛开展。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王慧琛医师总结了近年来开展先心病介入治疗工作,并系统介绍了多种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方法,重点讲述了经导管血管堵塞术和心内缺损关闭术器械的更新和手术的特点,其中Amplatza蘑菇伞装置法和弹簧圈堵塞法在动脉导管封闭中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残余分流率。北京阜外医院戴汝平教授和黄连军医师介绍了应用Cardio SEAL和Amplatza双盘型关闭器封堵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疗效。
, 百拇医药
阜外医院戴汝平教授和上海新华医院周爱卿教授在总结时提出,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在国内已逐渐推广并趋成熟,对各种不同的方法或技术,应从严掌握适应证。对并发症多,不安全的方法要有客观评价,不适于继续应用的则应淘汰。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注意稳妥性和安全性,对每一种方法都应该有中长期的系统追踪随访,进行科学评价。
会议结束前由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王德主任宣读了优秀论文名单,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照日格图宣读了本届赛克勒基金会中国医师奖获奖人员名单。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副总编辑霍勇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
本次论坛规模超过往届,会议内容丰富新颖,形式多样,既有学术研讨,又有病例分析,既有手术演示,又有热门话题辩论,会场气氛热烈,代表参与意识强,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收稿日期:2000-04-0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