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静脉穿刺安置永久起搏导管引起静脉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袁贤奇 何建国 朱 俊 王国干 宋有城
单位:
关键词:
中国循环杂志99033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2岁。因发作性头晕、乏力半年,加重1周于1998年4月5日急诊入院。查体:血压120/75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48次/分,无杂音;肝脾不大。心电图示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化验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均正常。入院诊断为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经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电极,安装永久性起搏器(VVI),7天拆线,出院2天后,患者右肩部至整个右上肢肿胀、疼痛。到当地医院行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示:右腋静脉血栓形成。再次入我院。化验检查:白细胞6.0×109/L,中性粒细胞0.7,淋巴细胞0.3。放射性核素上肢深静脉造影(ECT)检查显示右上肢深静脉回流不畅,腋窝处可见放射浓聚区。诊断为起搏导管术后右腋静脉局部血栓形成,右腋静脉炎。治疗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50 ml,加尿激酶25万单位静脉滴注,自患肢远端输入,每日1次,青霉素48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日2次。同时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测凝血酶原时间(PT)为17.7~16.6 s,凝血酶原活动度(PA)为30%~38%。2周后患者右上肢肿胀消退,复查放射性核素上肢深静脉造影显示:右上肢深静脉回流欠通畅,但较前改善。出院后,继续服用华法林1.5 mg,每日1次。3个月后复查,血管超声见右侧腋静脉完全通畅。
2 讨论
文献报道,因锁骨下静脉穿刺安置永久起搏导管引起腋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约占35%。大部分病例是部分阻塞,以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为主,绝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电极导管插入时损伤血管内皮,导管从穿刺点进入静脉处的血栓延伸及导管作为血栓形成的刺激物等。
静脉血栓治疗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尿激酶对新近形成的血栓溶解效果较好,液体应从患肢远端输入。因肢体回流受阻,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一般2周为一个疗程,与华法林合用时应做PT、PA监测。
(收稿:1998-10-08 修回:1999-01-11), 百拇医药
单位:
关键词:
中国循环杂志99033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2岁。因发作性头晕、乏力半年,加重1周于1998年4月5日急诊入院。查体:血压120/75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48次/分,无杂音;肝脾不大。心电图示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化验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均正常。入院诊断为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经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电极,安装永久性起搏器(VVI),7天拆线,出院2天后,患者右肩部至整个右上肢肿胀、疼痛。到当地医院行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示:右腋静脉血栓形成。再次入我院。化验检查:白细胞6.0×109/L,中性粒细胞0.7,淋巴细胞0.3。放射性核素上肢深静脉造影(ECT)检查显示右上肢深静脉回流不畅,腋窝处可见放射浓聚区。诊断为起搏导管术后右腋静脉局部血栓形成,右腋静脉炎。治疗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50 ml,加尿激酶25万单位静脉滴注,自患肢远端输入,每日1次,青霉素48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日2次。同时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测凝血酶原时间(PT)为17.7~16.6 s,凝血酶原活动度(PA)为30%~38%。2周后患者右上肢肿胀消退,复查放射性核素上肢深静脉造影显示:右上肢深静脉回流欠通畅,但较前改善。出院后,继续服用华法林1.5 mg,每日1次。3个月后复查,血管超声见右侧腋静脉完全通畅。
2 讨论
文献报道,因锁骨下静脉穿刺安置永久起搏导管引起腋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约占35%。大部分病例是部分阻塞,以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为主,绝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电极导管插入时损伤血管内皮,导管从穿刺点进入静脉处的血栓延伸及导管作为血栓形成的刺激物等。
静脉血栓治疗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尿激酶对新近形成的血栓溶解效果较好,液体应从患肢远端输入。因肢体回流受阻,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一般2周为一个疗程,与华法林合用时应做PT、PA监测。
(收稿:1998-10-08 修回:1999-01-1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