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功能的测试及评价
作者:谢光柏1
单位:1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市凤阳路415号,200003
关键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980419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膝关节伤病后的膝关节功能及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差异,临床医师设计多种主、客观的膝关节功能测试及评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测试及评价方法
该类方法主要是依据膝关节伤病后的临床表现,即患者的主客观感觉及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由于膝关节伤病的不同,其测试评定的方法及标准也不尽一致,如有的主张依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及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范围来评价膝关节手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还有的设计出综合计分法及膝关节病理学的评分系统等来评价膝关节功能。尽管有些方法具有统计学意义及临床实用性,但是有些方法与临床实践相关性不大,加之膝关节功能的主观测定仍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一定的不足。
, http://www.100md.com
1.1 IAC Lennox测试评定法〔1〕
IAC Lennox等人设计一种较客观的膝关节功能评定方法,主要用于对膝关节疾病的治疗效果作定量评定,具体方法是测试与膝关节功能有关的相关参数,包括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region of motion,ROM)、股围、膝屈伸肌力及步态分析。根据这些参数绘制成相应的膝关节功能曲线图,并与正常人群测试图比较后得出相应评价的结论;膝关节功能曲线图是依据客观测试资料绘制,因而不受主观的膝关节评分系统本身缺陷的影响;该图还可显示膝关节疾病的病变程度及判断各种治疗效果。缺点是测试评价方法比较复杂,在一般单位较难实施。
1.2 Lysholm膝量表计分法〔2〕
Lysholm等强调应用膝量表计分方法来评定膝关节韧带损伤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该方法依据患者的主观感觉及膝关节的功能状态进行评定计分,量表最低得分0分,最高得分100分。评分标准为:(1) 膝关节软弱无力(0~5);(2) 辅助器支托(0~5);(3) 扶楼梯上下(0~10):(4) 跛行(0~5):(5) 膝关节不稳(0~30);(6) 疼痛(0~30);(7) 在步行、跑步、跳跃期间发生关节肿胀(0~10);(8) 股部萎缩(0~5)。
, 百拇医药
1.3 Marshall测试评定法〔3〕
适用于膝关节韧带损伤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评定。量表最低得分0分,最高得分50分。评分标准为:(1) 在前位、后位、中位及侧位方向测试有无静态膝关节不稳定性(0~20);(2) 同时在此点计膝关节功能测试分(0~7);(3) 有无临床症状(0~8);(4) 体格检查发现(0~12);(5) 恢复正常运动或工作(0~3)。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可借鉴上述后两种方法之一和下面介绍的有关方法对膝关节伤病后的膝关节功能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2 放射学检查评定〔4〕
膝关节放射学检查不仅可应用于诊断,还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评价,尤其是对创伤性骨关节疾病的诊断及评价病变程度意义重大。由此可发现骨关节损伤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变程度、评定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膝关节损伤后易伴发退行性骨关节炎,其发生率高达40%;病理改变与老年性退行性骨关节炎有相似之处。Casscell等〔5〕人认为,半月板切除术后不可避免地导致不同程度的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发生;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关节疼痛是导致膝屈伸肌萎缩、肌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膝屈伸肌功能的减弱将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
, http://www.100md.com
在创伤性骨关节损伤后期可采用X线检查来评价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情况。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放射学检查可发现:(1) 关节间隙狭窄;(2) 骨质增生;(3) 韧带钙化;(4) 关节软骨下骨化;(5) 关节成角畸形;(6) 股骨髁表面变扁平;(7) 软骨下囊性改变。
3 膝关节镜下评定〔6〕
临床上应用膝关节镜检查,不仅能确定有否关节内病变的存在,而且还能对关节内软骨退变程度进行直接评定、分级;此外,还能在关节镜直视下对确定的病变施行相应的镜下手术操作。
4 运动功能评定
运动功能测试的指标是膝关节功能的直接反应,对评价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有直观作用,它是临床医学实践中较常用的评定治疗效果的方法之一,主要有膝关节ROM及肌力测试与评定。
, 百拇医药 肌力测试评价法有等长、等张及等速测试法,前两种方法由于缺乏较规范一致的测试操作方法和评价标准,准确性及可重复性较差,临床应用有一定的缺陷;然而,等速测试由于其在数据测试上的独特功能及测试结果的可重复性,使它在临床医学及运动科学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并得到广泛应用。
4.1 ROM测试
主要评价膝关节的主动及被动活动范围。膝关节中立位为膝关节伸直0°,以90°时为膝屈伸屈分界,若<90°则为屈膝,若>90°则伸膝。正常自动伸膝范围为0°~90°,而自动屈膝范围为90°~150°。所以正常膝关节活动范围:膝屈曲120°~150°,过伸5°~10°,屈膝时内旋约10°,外旋20°。膝关节活动范围的改变都预示膝关节功能受到损害。
4.2 等速测试及评价〔7〕
4.2.1 等速运动理论产生的原因:传统的肌力测试方法有等长和等张肌力测试法;等长测试时,没有关节活动,被测试的肌肉是处在静态收缩状态,也就是说,这种测试方法是不伴随肌肉位置变动的肌肉收缩,但这并不是肌肉在工作时的实际情况;等张测试时,尽管伴随有关节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肌力测试方法,但是,等张测试方法是通过抵抗一个固定阻力的肌肉收缩,也就是说,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所施加的阻力是固定不变的,这种测试方法只能测量肌肉在整个运动范围内最弱点时的最大力量。如果能测量关节在整个运动范围的肌肉力量,而不只是孤立的测试某一角度时肌肉实际收缩的肌肉力量,就能克服等张和等长测试肌肉收缩时的局限性。在60年代初,美国学者Hislop和Perrine最先提出等速(Isokinetic)这一概念〔8〕,创立了等速运动理论;等速阻力运动就能克服等张和等长阻力测试在肌肉收缩时的局限性。
, http://www.100md.com
4.2.2 等速运动的概念:所谓等速运动,是指利用等速运动设备,预先选定运动速度,在运动过程中,等速运动设备根据运动中肌力大小的变化,相应调节外加阻力,使整个关节运动按照预先设定速度运动,并能将任何超过此速度的运动力量转化为对抗性阻力的一种主动运动模式。与等长、等张运动相比,等速运动的速度相对恒定,不会产生加速运动,并且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阻力与作用的肌力成正比,也就是说,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阻力与主动用力的程度有关,主动用力越大,产生的阻力越大;并且肌肉在运动的全过程中的任何一点都能产生最大的力量。因此,等速运动又称为可调节抗阻运动。等速运动原理可用于等速肌力测试及等速运动训练两方面。
4.2.3 等速运动测试的优缺点:优点:(1) 能提供客观、完整的测试资料,并能长期保存;(2)能以数据及图表方式显示测试结果,并能打印输出相应测试结果;(3) 由于测试系统具有一系列可调节的不同运动速度,测试结果可靠及精确(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4) 只要测试参数和测试条件等客观条件相似,就能产生同样的测试结果或在两台同类设备上重复相同结果;(5) 等速测试时产生的阻力远远高于运动时所施加的极限力量,即无论使用者用多大的力量,都可获得同等力量强度的阻力,令使用者在任何时候、任何角度都可发出极限力量,作持续最大强度的运动。因此,等速测试具有明显的有效性;(6) 等速测试时产生的阻力随被测试者施加力量的大小而改变,因此,如果被测试者在受伤、虚弱无力等情况下,测试时产生的阻力将随施加力量的减少而减少,甚至在使用者发出的力量未达到等速设备所控制的速度时,将不会产生阻力。与一般测试方法比较是非常安全的,不会产生运动性损伤。
, http://www.100md.com
等速测试的缺点:(1) 测试需要专门的设备,投资较大,收益小;(2) 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操作;(3) 测试时需花费时间长;(4) 对太大或太小的肌肉的测试结果仍不理想。
4.2.4 等速测试评价指标:等速测试、评定的指标较多,在临床实际应用的主要有:(1) 峰力矩(peak torque, PT):是指肌肉或肌群在运动过程中,收缩运动产生的最大力矩输出,代表肌肉或肌群的最大肌力;是等速测试测试的最基本指标,常用单位为牛顿米(N*m);(2) 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 AP):指肌肉收缩时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反映肌肉的工作效率,单位为瓦(W);(3) 总功(total work,TW)或单次做功量:指肌肉多次或单次收缩的做功量,反映肌肉活动能力,单位为焦耳(J)。由于峰力矩仅反映肌肉收缩时某一点的肌肉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总功作为评价肌肉功能指标更有意义;(4) 峰力矩占体重的百分比及屈伸肌峰力矩比值(F/E):前者反映的是关节完整性的指标,后者反映关节屈伸肌力量的平衡与肌力协调问题,间接反映了肌肉力量与关节稳定性的关系;(5) 其它指标,如反映肌肉爆发力的力矩加速能(torque acceleration energy,TAE)和反映肌肉耐力的肌耐力比值等,这些多应用于运动医学方面的评价。
, http://www.100md.com
评价时应注意:(1) 对测试结果进行相同群体的测试结果比较;(2) 进行自身对照,包括治疗前后、患侧与健侧比较。由于惯用肢的不同,正常人左右侧肢体的肌力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外研究测试表明,这种差异在10%以内〔9〕。国内有研究认为,左右侧之间的相差超过20%才有临床意义〔10〕。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差异应在15%以内较为合理〔11〕。
膝屈伸肌力量在保持关节功能稳定性的作用至关重要,保持屈伸肌力量的动态平衡是防止关节损伤的一个决定因素;国外研究认为,正常膝屈伸肌力量比率,即绳肌力量/股四头肌力量(hamstring/quadriceps, H/Q)在30%~90%范围内,但大多数研究则认为最适宜的H/Q比率是在50%~80%之间〔12〕;国内有研究〔13〕认为,国人的H/Q比率在50%~60%之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14〕,应定为50%~70%较为合理。
, 百拇医药
4.2.5 等速测试评价的实际应用:(1) 判断伤病情况:等速测试拥有图表显示系统,如果使用者有膝关节伤病存在时,即使是毫无临床症状,图表都会显示出特殊的波形提示伤病的组织及情况,如双峰样改变。(2) 评估治疗效果:测试结果可应用于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功能的恢复情况,帮助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如对有膝屈力量/膝伸肌力量(即H/Q)比值失调,可明确应重点提高肌力训练的肌肉群。(3) 指导或开展康复训练:等速测试评定装置的等速训练的功能,具有训练安全性、有效性及并能提供一系列不同的运动速度(0°~300°/s)等优点,令不同的肌群接受不同的力量训练,是其它普通抗负荷训练所没有的;许多研究表明,物理治疗的同时,积极配合等速运动训练,有较明显的协同作用,而且运动性再损伤的机会大大减少。(4) 开展科学研究,探索新的康复治疗方法:通过等速测试研究,可探索出个别病例的康复治疗新方法。如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损伤,膝关节的稳定性将会下降,从而影响膝关节的功能;膝关节等速测试研究表明,绳肌与股四头肌力量比率(即H/Q)的改变将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如果H/Q比率越大,受损伤膝关节的稳定性就越好;简而言之,加强绳肌肌力训练,提高H/Q比率,可以减轻前十字韧带损伤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避免手术治疗,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5) 建立等速测试资料库:等速测试拥有数据显示及记录系统,经过对不同科目(包括不同人群、性别、年龄或职业)的等速测试研究后,可建立一个规范的数据资料库,作为发展功能评定参考值。
, http://www.100md.com
5 参考文献
1 陆廷仁. 膝关节功能的客观评定.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1996,16:171.
2 Lysholm J,et al. Evaluation of knee ligament surgery result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use of a scoring scale .Am J Sports Med,1982,10:150.
3 Marshall JL, et al. Knee ligament injuries. A standardized evaluation method. Clin Orthop,1977,123:115.
4 Kannus P,et al. A radiological scoring scale for evaluation of posttraumatioc osteoarthritis after knee ligament injuries. Int Orthop ,1988,12:291.
, 百拇医药
5 Casscells SW. The torn or degerated meniscu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degeneration of the weight bearing areas of the femur and tibia. Clin Orthop, 1978,132:196.
6 吴海山,等. 老年性退变膝:临床分级关节镜评价与光电镜观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4,13:330.
7 Davies GJ. A compednium of isokinetic in clinical usage and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4th Edition S&S Publishers. La Crosse WI. 1991,51.
8 Hislop HJ, Perrine JJ. The isokinetic concept of exercise. Phys Ther,1967,47:114.
, http://www.100md.com
9 Wilk KE,et al. The relilability of the biodex B-220(Abstract).Phys Ther,1988,66:792.
10 成鹏. 正常男性膝关节等速向心收缩力矩的研究.中华理疗杂志,1996,19:27.
11 谢光柏,等. 正常青状年膝屈伸肌等速肌力测试研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158.
12 Nosse L. Assessment of selected reports on the strength relationship of the knee musculature.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1982,4:78.
13 马利华,等. 对膝关节损伤运动员屈.伸肌力矩比值的研究.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2,11:205.
14 谢光柏,等. 正常青状年男性膝屈肌/伸肌力矩比值的研究. 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7,19:149.
收稿日期:1997-12-05, http://www.100md.com(谢光柏1)
单位:1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市凤阳路415号,200003
关键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980419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膝关节伤病后的膝关节功能及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差异,临床医师设计多种主、客观的膝关节功能测试及评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测试及评价方法
该类方法主要是依据膝关节伤病后的临床表现,即患者的主客观感觉及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由于膝关节伤病的不同,其测试评定的方法及标准也不尽一致,如有的主张依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及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范围来评价膝关节手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还有的设计出综合计分法及膝关节病理学的评分系统等来评价膝关节功能。尽管有些方法具有统计学意义及临床实用性,但是有些方法与临床实践相关性不大,加之膝关节功能的主观测定仍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一定的不足。
, http://www.100md.com
1.1 IAC Lennox测试评定法〔1〕
IAC Lennox等人设计一种较客观的膝关节功能评定方法,主要用于对膝关节疾病的治疗效果作定量评定,具体方法是测试与膝关节功能有关的相关参数,包括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region of motion,ROM)、股围、膝屈伸肌力及步态分析。根据这些参数绘制成相应的膝关节功能曲线图,并与正常人群测试图比较后得出相应评价的结论;膝关节功能曲线图是依据客观测试资料绘制,因而不受主观的膝关节评分系统本身缺陷的影响;该图还可显示膝关节疾病的病变程度及判断各种治疗效果。缺点是测试评价方法比较复杂,在一般单位较难实施。
1.2 Lysholm膝量表计分法〔2〕
Lysholm等强调应用膝量表计分方法来评定膝关节韧带损伤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该方法依据患者的主观感觉及膝关节的功能状态进行评定计分,量表最低得分0分,最高得分100分。评分标准为:(1) 膝关节软弱无力(0~5);(2) 辅助器支托(0~5);(3) 扶楼梯上下(0~10):(4) 跛行(0~5):(5) 膝关节不稳(0~30);(6) 疼痛(0~30);(7) 在步行、跑步、跳跃期间发生关节肿胀(0~10);(8) 股部萎缩(0~5)。
, 百拇医药
1.3 Marshall测试评定法〔3〕
适用于膝关节韧带损伤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评定。量表最低得分0分,最高得分50分。评分标准为:(1) 在前位、后位、中位及侧位方向测试有无静态膝关节不稳定性(0~20);(2) 同时在此点计膝关节功能测试分(0~7);(3) 有无临床症状(0~8);(4) 体格检查发现(0~12);(5) 恢复正常运动或工作(0~3)。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可借鉴上述后两种方法之一和下面介绍的有关方法对膝关节伤病后的膝关节功能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2 放射学检查评定〔4〕
膝关节放射学检查不仅可应用于诊断,还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评价,尤其是对创伤性骨关节疾病的诊断及评价病变程度意义重大。由此可发现骨关节损伤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变程度、评定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膝关节损伤后易伴发退行性骨关节炎,其发生率高达40%;病理改变与老年性退行性骨关节炎有相似之处。Casscell等〔5〕人认为,半月板切除术后不可避免地导致不同程度的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发生;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关节疼痛是导致膝屈伸肌萎缩、肌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膝屈伸肌功能的减弱将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
, http://www.100md.com
在创伤性骨关节损伤后期可采用X线检查来评价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情况。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放射学检查可发现:(1) 关节间隙狭窄;(2) 骨质增生;(3) 韧带钙化;(4) 关节软骨下骨化;(5) 关节成角畸形;(6) 股骨髁表面变扁平;(7) 软骨下囊性改变。
3 膝关节镜下评定〔6〕
临床上应用膝关节镜检查,不仅能确定有否关节内病变的存在,而且还能对关节内软骨退变程度进行直接评定、分级;此外,还能在关节镜直视下对确定的病变施行相应的镜下手术操作。
4 运动功能评定
运动功能测试的指标是膝关节功能的直接反应,对评价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有直观作用,它是临床医学实践中较常用的评定治疗效果的方法之一,主要有膝关节ROM及肌力测试与评定。
, 百拇医药 肌力测试评价法有等长、等张及等速测试法,前两种方法由于缺乏较规范一致的测试操作方法和评价标准,准确性及可重复性较差,临床应用有一定的缺陷;然而,等速测试由于其在数据测试上的独特功能及测试结果的可重复性,使它在临床医学及运动科学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并得到广泛应用。
4.1 ROM测试
主要评价膝关节的主动及被动活动范围。膝关节中立位为膝关节伸直0°,以90°时为膝屈伸屈分界,若<90°则为屈膝,若>90°则伸膝。正常自动伸膝范围为0°~90°,而自动屈膝范围为90°~150°。所以正常膝关节活动范围:膝屈曲120°~150°,过伸5°~10°,屈膝时内旋约10°,外旋20°。膝关节活动范围的改变都预示膝关节功能受到损害。
4.2 等速测试及评价〔7〕
4.2.1 等速运动理论产生的原因:传统的肌力测试方法有等长和等张肌力测试法;等长测试时,没有关节活动,被测试的肌肉是处在静态收缩状态,也就是说,这种测试方法是不伴随肌肉位置变动的肌肉收缩,但这并不是肌肉在工作时的实际情况;等张测试时,尽管伴随有关节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肌力测试方法,但是,等张测试方法是通过抵抗一个固定阻力的肌肉收缩,也就是说,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所施加的阻力是固定不变的,这种测试方法只能测量肌肉在整个运动范围内最弱点时的最大力量。如果能测量关节在整个运动范围的肌肉力量,而不只是孤立的测试某一角度时肌肉实际收缩的肌肉力量,就能克服等张和等长测试肌肉收缩时的局限性。在60年代初,美国学者Hislop和Perrine最先提出等速(Isokinetic)这一概念〔8〕,创立了等速运动理论;等速阻力运动就能克服等张和等长阻力测试在肌肉收缩时的局限性。
, http://www.100md.com
4.2.2 等速运动的概念:所谓等速运动,是指利用等速运动设备,预先选定运动速度,在运动过程中,等速运动设备根据运动中肌力大小的变化,相应调节外加阻力,使整个关节运动按照预先设定速度运动,并能将任何超过此速度的运动力量转化为对抗性阻力的一种主动运动模式。与等长、等张运动相比,等速运动的速度相对恒定,不会产生加速运动,并且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阻力与作用的肌力成正比,也就是说,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阻力与主动用力的程度有关,主动用力越大,产生的阻力越大;并且肌肉在运动的全过程中的任何一点都能产生最大的力量。因此,等速运动又称为可调节抗阻运动。等速运动原理可用于等速肌力测试及等速运动训练两方面。
4.2.3 等速运动测试的优缺点:优点:(1) 能提供客观、完整的测试资料,并能长期保存;(2)能以数据及图表方式显示测试结果,并能打印输出相应测试结果;(3) 由于测试系统具有一系列可调节的不同运动速度,测试结果可靠及精确(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4) 只要测试参数和测试条件等客观条件相似,就能产生同样的测试结果或在两台同类设备上重复相同结果;(5) 等速测试时产生的阻力远远高于运动时所施加的极限力量,即无论使用者用多大的力量,都可获得同等力量强度的阻力,令使用者在任何时候、任何角度都可发出极限力量,作持续最大强度的运动。因此,等速测试具有明显的有效性;(6) 等速测试时产生的阻力随被测试者施加力量的大小而改变,因此,如果被测试者在受伤、虚弱无力等情况下,测试时产生的阻力将随施加力量的减少而减少,甚至在使用者发出的力量未达到等速设备所控制的速度时,将不会产生阻力。与一般测试方法比较是非常安全的,不会产生运动性损伤。
, http://www.100md.com
等速测试的缺点:(1) 测试需要专门的设备,投资较大,收益小;(2) 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操作;(3) 测试时需花费时间长;(4) 对太大或太小的肌肉的测试结果仍不理想。
4.2.4 等速测试评价指标:等速测试、评定的指标较多,在临床实际应用的主要有:(1) 峰力矩(peak torque, PT):是指肌肉或肌群在运动过程中,收缩运动产生的最大力矩输出,代表肌肉或肌群的最大肌力;是等速测试测试的最基本指标,常用单位为牛顿米(N*m);(2) 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 AP):指肌肉收缩时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反映肌肉的工作效率,单位为瓦(W);(3) 总功(total work,TW)或单次做功量:指肌肉多次或单次收缩的做功量,反映肌肉活动能力,单位为焦耳(J)。由于峰力矩仅反映肌肉收缩时某一点的肌肉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总功作为评价肌肉功能指标更有意义;(4) 峰力矩占体重的百分比及屈伸肌峰力矩比值(F/E):前者反映的是关节完整性的指标,后者反映关节屈伸肌力量的平衡与肌力协调问题,间接反映了肌肉力量与关节稳定性的关系;(5) 其它指标,如反映肌肉爆发力的力矩加速能(torque acceleration energy,TAE)和反映肌肉耐力的肌耐力比值等,这些多应用于运动医学方面的评价。
, http://www.100md.com
评价时应注意:(1) 对测试结果进行相同群体的测试结果比较;(2) 进行自身对照,包括治疗前后、患侧与健侧比较。由于惯用肢的不同,正常人左右侧肢体的肌力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外研究测试表明,这种差异在10%以内〔9〕。国内有研究认为,左右侧之间的相差超过20%才有临床意义〔10〕。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差异应在15%以内较为合理〔11〕。
膝屈伸肌力量在保持关节功能稳定性的作用至关重要,保持屈伸肌力量的动态平衡是防止关节损伤的一个决定因素;国外研究认为,正常膝屈伸肌力量比率,即绳肌力量/股四头肌力量(hamstring/quadriceps, H/Q)在30%~90%范围内,但大多数研究则认为最适宜的H/Q比率是在50%~80%之间〔12〕;国内有研究〔13〕认为,国人的H/Q比率在50%~60%之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14〕,应定为50%~70%较为合理。
, 百拇医药
4.2.5 等速测试评价的实际应用:(1) 判断伤病情况:等速测试拥有图表显示系统,如果使用者有膝关节伤病存在时,即使是毫无临床症状,图表都会显示出特殊的波形提示伤病的组织及情况,如双峰样改变。(2) 评估治疗效果:测试结果可应用于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功能的恢复情况,帮助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如对有膝屈力量/膝伸肌力量(即H/Q)比值失调,可明确应重点提高肌力训练的肌肉群。(3) 指导或开展康复训练:等速测试评定装置的等速训练的功能,具有训练安全性、有效性及并能提供一系列不同的运动速度(0°~300°/s)等优点,令不同的肌群接受不同的力量训练,是其它普通抗负荷训练所没有的;许多研究表明,物理治疗的同时,积极配合等速运动训练,有较明显的协同作用,而且运动性再损伤的机会大大减少。(4) 开展科学研究,探索新的康复治疗方法:通过等速测试研究,可探索出个别病例的康复治疗新方法。如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损伤,膝关节的稳定性将会下降,从而影响膝关节的功能;膝关节等速测试研究表明,绳肌与股四头肌力量比率(即H/Q)的改变将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如果H/Q比率越大,受损伤膝关节的稳定性就越好;简而言之,加强绳肌肌力训练,提高H/Q比率,可以减轻前十字韧带损伤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避免手术治疗,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5) 建立等速测试资料库:等速测试拥有数据显示及记录系统,经过对不同科目(包括不同人群、性别、年龄或职业)的等速测试研究后,可建立一个规范的数据资料库,作为发展功能评定参考值。
, http://www.100md.com
5 参考文献
1 陆廷仁. 膝关节功能的客观评定.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1996,16:171.
2 Lysholm J,et al. Evaluation of knee ligament surgery result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use of a scoring scale .Am J Sports Med,1982,10:150.
3 Marshall JL, et al. Knee ligament injuries. A standardized evaluation method. Clin Orthop,1977,123:115.
4 Kannus P,et al. A radiological scoring scale for evaluation of posttraumatioc osteoarthritis after knee ligament injuries. Int Orthop ,1988,12:291.
, 百拇医药
5 Casscells SW. The torn or degerated meniscu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degeneration of the weight bearing areas of the femur and tibia. Clin Orthop, 1978,132:196.
6 吴海山,等. 老年性退变膝:临床分级关节镜评价与光电镜观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4,13:330.
7 Davies GJ. A compednium of isokinetic in clinical usage and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4th Edition S&S Publishers. La Crosse WI. 1991,51.
8 Hislop HJ, Perrine JJ. The isokinetic concept of exercise. Phys Ther,1967,47:114.
, http://www.100md.com
9 Wilk KE,et al. The relilability of the biodex B-220(Abstract).Phys Ther,1988,66:792.
10 成鹏. 正常男性膝关节等速向心收缩力矩的研究.中华理疗杂志,1996,19:27.
11 谢光柏,等. 正常青状年膝屈伸肌等速肌力测试研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158.
12 Nosse L. Assessment of selected reports on the strength relationship of the knee musculature.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1982,4:78.
13 马利华,等. 对膝关节损伤运动员屈.伸肌力矩比值的研究.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2,11:205.
14 谢光柏,等. 正常青状年男性膝屈肌/伸肌力矩比值的研究. 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7,19:149.
收稿日期:1997-12-05, http://www.100md.com(谢光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