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70764
气功的生理作用及机理
http://www.100md.com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9年第6期
     作者:单春雷 励建安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南京市,210029

    关键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990613 气功,史称“导引”、“心斋”、“吐纳”、“服气”,等〔1〕,在我国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是优秀的传统医学遗产之一。几千年来,它能历久不衰,经住考验,同它具有防病、治病、益智延年,开发人体生命潜能等作用是分不开的。随着WHO提倡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心身疾病愈来愈受到重视,气功作为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整体、系统地调整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平衡的锻练技术,被愈来愈多的人们认识和接受。气功学也相应地从古老的学说发展成为一门日益丰富、科学、完善,并饱含机会及潜力的学科,也成为医学中预防、治疗、康复各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国内外的医学、科学工作者,借助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从生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物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气功的机制,丰富了气功学,为人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气功,更准确、科学地进行气功锻练以获得身心健康作出贡献。
, 百拇医药
    气功功法很多,各具特色,但绝大多数都是以“三调”,即调心(意)、调息、调形(身)为主要方式,故本文以“三调”为主线,总结气功的作用机理。

    1 调心

    调心,就是调整意念活动。意念是大脑皮层功能的高级运动形式〔2〕。调心可以使练功者思想集中,排除杂念与干扰,以“一念代万念”,逐步入静。一般采用松静法、数息法、默念法、意想法、意守法等方法诱导达到入静〔3〕

    1.1 关于大脑皮层有序化,交感神经受抑制

    许多研究均表明,当练功者达到真正入静状态即气功态时,脑电图中α节律明显增加,尤其是以与人类思维活动关系密切的额叶皮层最为明显〔1,4~6〕。α节律的增大与高度同步化提示脑神经细胞有序化增强。采用听觉、视觉和体感刺激诱发的皮层活动记录证明,当处于气功态时,皮层广泛区域处于某种抑制状态,这种抑制状态不同于睡眠,是一种特殊的兴奋状态〔5,6〕。在这种脑的气功功能态的支配下,随着入静的加深,皮层电位活动减弱,两侧的同步对称性加强〔7〕。前庭时值随着“入静”的加深也逐渐延长〔1〕。这些证明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状态得到调整,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副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应升高,心率、血压下降,耗氧减少,提高了五羟色胺代谢水平及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含量及其携氧能力有所提高。此外,入静还可以增加三磷酸腺苷和多糖体。这些效应说明:静功能使人体耗能减弱,贮能加强,有利于体力康复,提高健康水平〔1,7〕
, 百拇医药
    1.2 关于自我条件反射的建立

    气功修炼是一种全新的、主动的、高层次的自我认识与改造活动。有人认为,练功时经过调心入静阶段后,将自己的意念集中在自身的某一器官(或某一部位,或某一系统)上,这样意守器官在大脑皮层所引起的兴奋灶与该器官正常的生理反射中枢兴奋灶之间建立了暂时的神经联系。当这两种同步的兴奋反复重复达到足够多次时,两个兴奋灶对应神经元之间会有神经轴突相向生长,直至汇合,形成神经突触通路。这时,条件反射便真正建立,形成“意到气到”的效果〔8,9〕。这样,意识活动中的某些特定意念活动可以影响本属植物神经管理的某种生理活动或生理状态。反之自身体内的这种生理活动也可作用于大脑,使意识活动转向注意那些对应想法〔10〕。这属于人体自身的一种生物反馈现象。由于通过气功调心意守建立起的自我条件反射,是大脑皮层对相应反射的生理反射中枢的调控,而不是对效应器官的直接、随意的调控与支配,因此,这种调控是间接的,是经过大脑皮层综合分析的,调控的结果是良性的,即有利于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有可能使生命活动向更有序方向发展〔8〕
, 百拇医药
    1.3 关于神经内分泌与精神神经免疫学

    在神经内分泌学新概念中,神经与内分泌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两者之间的枢纽就是下丘脑。下丘脑既是神经中枢,又是内分泌器官。当大脑进行一定的意念活动时,皮层的某些特定区域的神经原受到意念刺激后产生兴奋,可能传导到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影响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促释放(或促抑制)激素(神经激素),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11,12〕。由于气功态时大脑有序化增强,机体处于良好的心理、生理状态,因此对下丘脑的调节也趋向维护机体的平衡与健康。

    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受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的。免疫细胞表面具有神经内分泌受体,并能产生神经内分泌肽类物质。由于受体的存在,无论是来自内分泌系统的肽或免疫细胞自身分泌的免疫肽,均能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有效的功能调节作用〔13〕。华西医科大学研究表明,医用静功可以改善机体免疫状态,患者自觉症状随之改善或消失〔12〕
, 百拇医药
    1.4 中医与西方理论对身心放松的阐述

    中医学早在几千年前,就论述了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情绪活动对人体生理、病理的重大影响。七情活动本是人体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的生理反应,但如果过度或某一因素持久不断地刺激就要致病。它除了影响大脑之外,还直接影响到内脏。如中医,《内经》中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气功的放松入静可以减少和消除人体这些不良的刺激因素,而代之以舒适、轻松的精神状态。通过良性的自我暗示作用刺激神经系统,调整大脑和机体〔3〕。《黄帝内经》中描述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西方国家以及日本、印度等国近些年流行的沉思冥想锻练类似于中国气功调心中的某些方法。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外科医生,医学教授伯尼.塞格尔说,沉思冥想是松弛思想的行动,这种方法可以治愈和预防多种疾病,甚至可治愈和预防被视为绝症的爱滋病和癌症〔14〕。在过去几年中,增长中的探索性研究记载了一些冥想效应,如:减轻紧张;更强的警觉;与紧张有关的疾病的改善;对嗜好的控制;改善睡眠;更大的自我宽容;更多的内部独立心境变化,更幸福、满意等〔15〕
, http://www.100md.com
    2 调息

    2.1 关于对植物神经调节

    气功的调息,就是充分发挥意识对呼吸运动所具有的一定的调节能力之作用〔3〕。张金梅等对64例气功爱好者进行调息的研究表明:气功调息(呼吸)对植物性神经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当气功锻炼调息使呼吸频率变慢时,特别是在呼气期长于吸气期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指血管容积增大,肠蠕动增强等现象;当吸气期长于呼气期时(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就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指血管容积减少,肠蠕动减弱等现象。研究提示气功锻炼过程中进行调息,随着呼吸频率及活动形式的不同,机体植物性神经功能状态亦随之而异,表明气功调息可影响植物性神经功能。所以在气功锻炼时强调通过自我调节,用意识来调节呼吸使之变得深、长、细、缓、匀,可诱导大脑皮层入静,建立气功态。有助于增加机体能量储备,降低机体应激反应,有利于机体的全面调整和修复,防治身心疾病有一定的作用〔16〕
, http://www.100md.com
    2.2 关于腹式呼吸的生理作用

    腹式呼吸有时称为丹田呼吸或胎息,练气功非常强调采用腹式呼吸。其作用包括:①可以增强肺部的进气量。②增加肺部的有效气量。③减少呼吸运动的能量消耗。④促进心脏和大血管的运动,延长血管寿命,有对抗早期衰老的作用。⑤增强膈肌腹肌的收缩力和波动幅度,使腹压增加,可按摩内脏,促进内脏血液循环。⑥有利于促进大脑皮层与内脏条件反射的形成,诱导大脑入静〔3〕

    2.3 关于肺的代谢作用

    肺是一个独特的代谢器官,具有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性的作用,它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多种激素的分泌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影响到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和抗病的机能。因此,气功的调息可以充分发挥肺的代谢功能,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性〔3〕

    3 调形(身)
, 百拇医药
    调形(身)就是用意念对形体进行调整,要求达到某些姿势或动作。尽管气功功法各异,调形的具体要求不同,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目的和作用。

    3.1 对大脑入静的作用

    练功者进行调形大都是通过自我暗示,默念话词,放松随意肌,甚至放松非随意肌来实现的。机体放松,可减少非随意肌的兴奋程度,减少随意肌参与紧张工作收缩的纤维数目。形体的放松可降低大脑皮层兴奋性〔17〕,为大脑皮层处于自我调整的入静状态创造有利条件,为调节气血,疏通经络,调整机体的平衡,提供抑制性背景〔3〕

    另外,由于采用意识和运动相结合的锻炼方法,练动功时,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和第二信息系统建立了兴奋中心,而皮层的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这对于某些慢性疾病者尤为重要。因为大脑的充分休息,抑制了皮层的病理兴奋灶与病灶部分的恶性反馈联系,修复和改善了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进而使内脏器官的病患获得修复和改善,某些局部症状也就逐渐减轻或消失〔3,17〕
, http://www.100md.com
    3.2 关于神经反射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皮肤反射区域是人体表层的一部分,它受出自脊神经内的一个特殊分枝的感觉神经所支配,它与自律神经节也有密切联系。皮肤反射区域的兴奋是由于脊神经分枝有机会通过自律神经而产生效应所致。体表刺激也可以通过神经反射机制而影响器官的功能。在许多气功功法中,气功师在练功过程中,尽量放松脊柱,然后再用双手拍打自身的背部和前胸,这样就能改善肾、肺和脾的功能。其原理之一就是神经反射机制〔11〕

    3.3 中医学对动功作用的阐释

    中医学认为,动功通过一系列缓慢而有节奏的动作,调节气血,疏通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开阖穴位。运用上肢的升降开阖,左右收推,前后摆动的松紧动作,疏通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运用下肢的蹲、踢、蹬、转、跷、跨等各种动作,疏通足三阳经、足三阴经、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运用躯体的往返转动,前后俯仰,上拔下坠的动作,疏通任督两脉和带脉。因此,动功可使真气运行,促使经络穴位有规律地开阖,以利于体内病气、废气排出,促进新陈代谢,使肌体处于良好的气血调和的动态平衡状态〔3〕
, 百拇医药
    气功调心(意)、调息、调形(身)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其中以调意最为重要,这也是气功不同于一般体育锻炼最突出的特点。通过意念调节,不仅直接影响大脑及神经内分泌的行为,也有利于对呼吸、形体进行统一和谐的调整。而呼吸的均匀、深长,形体的放松或有节奏的运动,对大脑入静以便更好地调心又有一定促进作用。因此气功是通过“三调”的统一,发挥调节机体平衡的作用的。

    4 现代科学对气功作用的证实

    气功锻炼可使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6,18-22〕,心率下降〔23〕,心肌耗氧减少,左室功能改善〔20,24〕,提高心脏作功效率〔19〕;脑卒中、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生活质量提高〔25〕;血液流变学、红细胞畸形等指标有改善;血浆纤维蛋白原激活抑制因子(PAI)和VIII因子相关抗原(VIIIR:Ag)水平降低,而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PA)和抗凝血酶原水平升高〔26〕;血小板反应敏感性降低,聚集释放反应减弱,血5-HT浓度降低。cAMP浓度升高,增强了对血小板代谢紊乱状态的调节〔18,27〕;甲皱微循环血流速、管径有增加趋势〔12,21,26〕
, http://www.100md.com
    气功能增强消化道的运动,加速胃排空,促进胆汁分泌等〔28,29〕。处于气功状态时,呼吸频率变慢,肺换气量与肺泡有效通气量升高,肺功能明显改善〔6,30〕

    气功锻炼后,代表人体免疫系统内环境稳定的一种重要指标CD4/CD8比值升高达50%,CD4细胞的绝对计数也升高〔13,31〕。迟发性皮肤过敏实验结果提示气功组最大抗原反应时间较快,起反应的抗原数及皮肤反应结节直径均高于正常健康组〔32〕。气功治疗可使偏头痛患者主诉疼痛程度减轻〔33〕。气功冥想对视觉皮层有调节作用〔34〕。有研究提示气功锻炼能降低穴位间皮肤的相对电阻和电阻跌落现象(一个反映器官功能衰退指标)〔35〕

    冥想后促皮质素释放激素(CRH)显著升高,CRH和冥想后积极情绪有关〔36〕。内啡肽在气功中显著升高〔13,37〕。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在功中、功后降低,提示气功可能调节维持机体平衡的激素水平,减轻紧张〔37〕。瑜珈冥想训练6个月,应激反应减弱,皮肤电阻,血乳酸盐,尿3-甲氧基-4-羟基杏仁酸(U-VMA)显著改变〔38〕。气功师练功时气场对糖尿病大鼠血糖有降低作用,使糖尿病症状得以缓解〔39〕。对一组老年男性太极拳训练者研究表明,长期习拳能使老年男性已降低的性腺和甲状腺的主要激素——睾酮T和甲状腺激素T3明显升高〔3〕。气功训练后的生理反应,包括脑电图、肌电图、呼吸运动、心率、皮肤电位以及内分泌、免疫系统均发生变化〔40〕
, http://www.100md.com
    5 有关气功机理的新理论

    近几年对于气功机理的解释又有了一些新论点。由于每种理论均内容丰富,在此仅提出有关论点。周忠认为气功的物质基础在于人体生物膜〔41〕。孙永美用生物流变学阐述气功原理〔42〕。周德裕从控制论的角度论述气功〔43〕。黄长征用量子力学解释气功物理效应〔45〕。毛发根从无氧代谢:耗散结构振荡之源说明气功〔45〕。彭焕绿用生命振动学说论述气功是使体内生理振动有序化、协调化的过程〔46〕

    参考文献

    1 张六通.气功入门.北京:科普出版社,1989.

    2 李贵芸.自控气功三调机理的探讨.东方气功, 1995,4:27-28.
, 百拇医药
    3 钱存泽.气功原理与应用.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

    4 Yang SH,Yang QF,Shi JM.Observation of electroencephalogram spectrum changes over one year of Qigong training.Chung Kuo Chung Hsi I Chieh Ho Tsa Chih,1994,14(11):643-6.

    5 梁芳.气功静功态时的脑电变化.中国气功,1998,6:9.

    6 刘国隆.气功与康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89,4(2):29-30.

    7 林雅谷.气功学在康复医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86,1(5):38-39.

    8 刘伟.气功本质的理论探讨.徐州医学院学报,1996,16(4):437-440.
, http://www.100md.com
    9 刘新中,王桂娣.人的思维的生理功能态及气功的生理基础研究.气功与科学,1996,5:5-8

    10 刘新中,王桂娣.人的思维的生理功能态及气功的生理基础研究(续). 气功与科学, 1996,6:4-6.

    11 周健.大脑与气功,瑜珈的关系探讨. 气功与科学,1994,6:8.

    12 黄国钧.气功效应的生理学基础. 气功与科学,1997,5:8-10

    13 周鸣生,龚其美,陈平,等.气功对人体(-内啡肽和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中国人体科学,1995,5(4):173-175.

    14 罗克西.沉思冥想有益健康. 气功与科学,1997,1:12-13.

    15 P.卡林顿.冥想通论(上). 气功与科学,1996,4:28.
, 百拇医药
    16 张金梅,陈景荣,朱小南,等.气功调息对植物性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气功与科学,1993,1:26-27.

    17 李致义,郭景春.浅谈气功入静的生理机制.气功与科学,1991,3:33-34.

    18 李建平,周士枋,金豫.气功对高血压患者降压及改善预后之机理.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3,8(1):25-28.

    19 徐斯凡,邹挺,张保平,等.自控功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中国人体科学,1996,6(1):18-20.

    20 熊华锋,龙怡道,徐嗣勉,等.气功治疗冠心病的机理探讨.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3,2(3):29-34.

    21 李如本.浅谈气功与循环系统的关系.中国气功,1997,4:30.
, 百拇医药
    22 李宗山,邓子琴,黄晓玲,等.气功信息能量对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及其机理分析.中国气功科学,1997,8:14-16.

    23 Telles S,Nagarathna R,Nagendra HR.Autonomic changes during "OM" meditation.Indian J Physiol Pharmacol,1995,39(4):418-420.

    24 周玉玲,李子平.松静功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气功与科学,1997,11:25.

    25 Xing ZH,Li W,Pi DR.Effect of qigong on blood pressure and life quality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Chung Kuo Chung Hsi I Chieh Ho Tsa Chih,1993,13(7):413-4,388-9.
, 百拇医药
    26 Wang CX,Xu DH,Qian YC.Effect of qigong on heart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type of hypertension and its mechanism. Chung Kuo Chung Hsi I Chieh Ho Tsa Chih,1995,15(8):454-8.

    27 王崇行.气功功能态生化效应初步观察.自然杂志,1988,12:910.

    28 罗森.气功状态下唾液中SIgA、溶菌酶含量变化的实验观察.自然杂志,1980,7(2):107.

    29 王伽林.气功与胆汁分泌.自然杂志,1980,3(3):164.

    30 Lim YA,Boone T,Flarity JR,Thompson WR.Effects of qigong on cardiorespiratory changes:a preliminary study.Am J Chin Med,1993,21(1):1-6.
, http://www.100md.com
    31 Ryu H,Jun CD,Lee BS,et al.Effect of qigong training on proportions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human peripheral blood.Am J Chin Med,1995,23(1):27-36.

    32 Ryu H,Mo HY,Mo GD,et al.Delayed cutaneous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in Qigong (chun do sun bup)trainees by multitest cell mediated immunity.Am J Chin Med,1995,23(2):139-44.

    33 Melchart D,Linde K,Liao JZ,et al.Systematic clinical auditing in complementary medicine:rationale,concept,and a pilot study.Altern Ther Health Med,1997,3(1):33-9.
, 百拇医药
    34 Zhang W,Zheng R,Zhang B,et al.An observation on flash 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s and Qigong meditation.Am J Chin Med,1993,21(3-4):243-9.

    35 Sancier KM.The effect of qigong on therapeutic balancing measured by Electroacupuncture According to Voll(EAV):a preliminary study.Acupunct Electrother Res,1994,19(2-3):119-27.

    36 Harte JL,Eifert GH,Smith R.The effects of running and meditation on beta-endorphin,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d cortisol in plasma,and on mood.Biol Psychol,1995,40(3):251-65.
, 百拇医药
    37 Ryu H,Lee HS,Shin YS,et al.Acute effect of qigong training on stress hormonal levels in man.Am J Chin Med,1996,24(2):193-8.

    38 Panjwani U,Gupta HL,Singh SH,et al.Effect of Sahaja yoga practice on stress management in patients of epilepsy.Indian J Physiol Pharmacol,1996,39(4):418-20.

    39 刘春梅,孙承琳,董秀琴.气功治疗糖尿病机理探讨.中国气功科学,1997,1:16-18.

    40 Xu SH.Psychophysiological reactions associated with qigong therapy.Chin Med J Engl,1994,107(3):230-3.
, 百拇医药
    41 周忠.气功的本质在于人体生物膜研究的突破.气功与科学,1996,4:30-31.

    42 孙永美.生物流变学与气功.气功与科学,1995,4:15-16.

    43 周德裕.气功与控制论.气功与科学,1993,1:32-34.

    44 黄长征.气功物理效应的量子力学解释.气功与科学,1995,7:10-12.

    45 毛法根.气功与无氧代谢.气功与科学,1993,5:10-11.

    46 彭焕绿.运用“生命振动学说”解释人体生命科学现象. 气功与科学,1997,4:13-14.

    收稿日期:1998-11-1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