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动中肩肘关节角度的变化
作者:孙绪生
单位:孙绪生(上海师范大学体育系,200234)
关键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000118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医疗体育项目。骨折后续治疗中可进行太极拳疗法〔1〕。本文以简化太极拳(简称“太极拳”)练习中肩肘关节角度变化为根据,初步探讨太极拳动作在上肢骨折后续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30例上海师范大学体育系健康男生,年龄24.0±0.9岁,体重67.0±6.4kg,身高175.5±4.6cm,上臂长31.7±1.8cm,前臂长25.5±2.1cm。
1.2 方法
, http://www.100md.com
下午1∶30至3∶00检测。室温20℃。使用关节测角器分别测受检者演练5min太极拳24个动作(8组)末姿势〔2〕的肩肘关节角度。肩关节测量位置是:关节测角器枢轴平齐肱骨大结节与肩峰之间,固定臂沿腋后线与躯干平行,活动臂沿肱骨背外侧面正中线;肘关节测量位置:关节测角器枢轴置桡骨头上缘处,固定臂沿肱骨外侧面中线,活动臂沿前臂背面中线。
肩肘关节活动度测量的基准是起势始肩肘关节所处的位置,即肩关节中间0°位(关节测角器0°),肘关节单侧0°位(关节测角器0°)、肘关节单侧0°位(关节测角器180°)。分别计算24个动作末和起势始姿势肩肘关节活动度实测值与基准值间的差值,作为太极拳运动中各动作肩肘关节角度的变化。肩关节角度增加即上臂外离正中面或前屈;上臂与前臂夹角变小即肘关节角度减小。
2 结果
受试对象练太极拳时肩肘关节角度实测值见附表。左肩关节角度与基准值比变化值为72.1°±24.1°,右肩关节的角度变化值为75.2°±24.5°;左肘关节角度变化值为-47.8°±20.7°,右肘关节角度变化值为-43.5°±20.9°。练拳中双肩关节角度增加,双肘关节角度减小,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肩肘关节角度变化值的差别,肩关节角度与上臂长、肘关节角度与上臂长和前臂长之间的线性关系都无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附表 30例练拳者练太极拳时的肩肘关节角度实测值
(±s) 分 组
动作及其序号
肩关节
肘关节
左
右
左
右
第一组
起势 1
左右野马分鬃 2
, http://www.100md.com
白鹤亮翅 3
62.6±22.9
75.6±45.1
48.1±34.7
62.6±22.9
62.0±35.8
86.0±22.7
127.5±32.6
128.8±25.8
141.5±27.2
127.5±32.6
120.8±29.8
, 百拇医药
120.0±18.9
第二组
左右搂膝拗步 4
手挥琵琶 5
左右倒卷肱 6
50.3±42.3
62.1±27.3
42.1±25.3
68.8±29.9
34.2±9.9
65.8±29.5
150.5±29.1
, 百拇医药
111.8±15.2
117.5±22.5
139.0±26.8
96.6±32.0
138.6±37.3
第三组
左揽雀尾 7
左揽雀尾 8
85.3±22.7
81.3±24.1
83.5±23.4
92.1±28.2
, http://www.100md.com
145.3±28.7
146.6±26.9
147.0±26.7
147.6±24.8
第四组
单鞭 9
左云手 10
单鞭 11
92.0±21.5
78.6±37.3
92.6±23.8
97.6±15.5
, http://www.100md.com
53.2±43.2
94.0±14.8
145.3±29.4
97.2±24.9
141.5±29.8
156.5±24.0
123.0±34.3
151.5±27.7
第五组
高探马 12
右蹬脚 13
双峰贯耳 14
, http://www.100md.com
转身左蹬脚 15
69.3±47.8
89.1±22.5
101.1±10.9
93.6±35.4
83.6±32.2
85.2±24.3
98.3±13.0
91.2±32.0
86.8±26.2
137.3±29.0
152.5±24.5
, http://www.100md.com
132.1±30.6
149.1±26.8
140.2±24.2
155.3±22.1
137.5±30.4
第六组
左下势独立 16
右下势独立 17
44.0±20.9
66.0±39.0
60.5±38.1
54.0±30.6
, http://www.100md.com
110.2±37.8
121.6±31.8
118.1±34.7
96.3±43.1
第七组
左右穿梭 18
海底针 19
闪通臂 20
96.3±29.4
57.6±32.2
105.6±19.1
100.6±24.8
, 百拇医药
62.3±18.8
112.5±16.9
133.2±19.7
129.0±29.8
149.0±23.9
140.6±31.6
157.6±19.5
125.0±29.9
第八组
转身扳拦捶 21
如封似闭 22
十字手 23
, 百拇医药
收势 24
62.3±37.7
86.0±11.7
89.0±42.5
0°位
81.5±9.9
85.2±12.6
91.0±42.7
0°位
103.0±25.9
152.2±25.7
131.1±22.4
, http://www.100md.com
0°位
155.5±21.6
153.5±25.7
128.2±20.4
0°位
3 讨论
本文测得肩关节角度增加是练拳过程中盂肱、肩锁、胸锁和肩胸关节活动的总和,也包含脊柱运动的成分,实际上是太极拳动作在矢状面、额状面和水平面引起的全肩功能活动的结果。肩外展是肩关节的主要功能活动〔3〕,肩关节功能位置约上臂外展70°、前倾 15°~30°〔4〕。所以本文所测的肩关节72.1°至75.2°表示以外展和前屈为主的在肩关节功能位置范围内的太极拳全肩活动,特别能锻炼肩关节这种主功能,有助于上肢骨折康复。肘关节角度减小则表示练拳时上肢运动链的肘运动偶活动以屈为主。运动中肩肘关节角度增减意味着肩肘周围的肌肉特别是多关节肌也得到锻炼。从肩肘关节活动角度看,太极拳确有防治上肢骨折拆除外固定后发生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因此,在上肢骨折后续治疗中宜进行太极拳疗法。至于左右肩肘关节角度增减幅度的差别不明显,表明太极拳锻炼左右上肢的运动效果相似,更显示出太极拳注重协调、均匀和平衡的动作特点。总体上处在上臂偏离躯干体壁72.1°至75.2°,上臂前臂间夹角132.2°至136.5°的两上肢弧形运动形态,正是构成太极拳魅力的因素之一。
, 百拇医药
本文观察到,太极拳动作2左肩、动作10和12的左肩肘关节角度,动作4、6的右肩和动作5、17右肘关节角度接近功能位。这个现象提示,上肢骨折后续治疗中根据病情分别选用这些动作可能比整套太极拳更简单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此外发现上肢动作弧度基本上不受上臂长和前臂长的影响,提示不同年龄锻炼者练拳时肩肘关节角度变化差异可能不大。
4 参考文献
1,刘载生,等编.外科学总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156.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运动司编.简化太极拳.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3.3.
3,黄家驷,吴阶平主编.外科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433.
4,曲绵域,等.实用运动医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695.
收稿日期:1999-01-12, 百拇医药
单位:孙绪生(上海师范大学体育系,200234)
关键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000118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医疗体育项目。骨折后续治疗中可进行太极拳疗法〔1〕。本文以简化太极拳(简称“太极拳”)练习中肩肘关节角度变化为根据,初步探讨太极拳动作在上肢骨折后续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30例上海师范大学体育系健康男生,年龄24.0±0.9岁,体重67.0±6.4kg,身高175.5±4.6cm,上臂长31.7±1.8cm,前臂长25.5±2.1cm。
1.2 方法
, http://www.100md.com
下午1∶30至3∶00检测。室温20℃。使用关节测角器分别测受检者演练5min太极拳24个动作(8组)末姿势〔2〕的肩肘关节角度。肩关节测量位置是:关节测角器枢轴平齐肱骨大结节与肩峰之间,固定臂沿腋后线与躯干平行,活动臂沿肱骨背外侧面正中线;肘关节测量位置:关节测角器枢轴置桡骨头上缘处,固定臂沿肱骨外侧面中线,活动臂沿前臂背面中线。
肩肘关节活动度测量的基准是起势始肩肘关节所处的位置,即肩关节中间0°位(关节测角器0°),肘关节单侧0°位(关节测角器0°)、肘关节单侧0°位(关节测角器180°)。分别计算24个动作末和起势始姿势肩肘关节活动度实测值与基准值间的差值,作为太极拳运动中各动作肩肘关节角度的变化。肩关节角度增加即上臂外离正中面或前屈;上臂与前臂夹角变小即肘关节角度减小。
2 结果
受试对象练太极拳时肩肘关节角度实测值见附表。左肩关节角度与基准值比变化值为72.1°±24.1°,右肩关节的角度变化值为75.2°±24.5°;左肘关节角度变化值为-47.8°±20.7°,右肘关节角度变化值为-43.5°±20.9°。练拳中双肩关节角度增加,双肘关节角度减小,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肩肘关节角度变化值的差别,肩关节角度与上臂长、肘关节角度与上臂长和前臂长之间的线性关系都无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附表 30例练拳者练太极拳时的肩肘关节角度实测值
(±s) 分 组
动作及其序号
肩关节
肘关节
左
右
左
右
第一组
起势 1
左右野马分鬃 2
, http://www.100md.com
白鹤亮翅 3
62.6±22.9
75.6±45.1
48.1±34.7
62.6±22.9
62.0±35.8
86.0±22.7
127.5±32.6
128.8±25.8
141.5±27.2
127.5±32.6
120.8±29.8
, 百拇医药
120.0±18.9
第二组
左右搂膝拗步 4
手挥琵琶 5
左右倒卷肱 6
50.3±42.3
62.1±27.3
42.1±25.3
68.8±29.9
34.2±9.9
65.8±29.5
150.5±29.1
, 百拇医药
111.8±15.2
117.5±22.5
139.0±26.8
96.6±32.0
138.6±37.3
第三组
左揽雀尾 7
左揽雀尾 8
85.3±22.7
81.3±24.1
83.5±23.4
92.1±28.2
, http://www.100md.com
145.3±28.7
146.6±26.9
147.0±26.7
147.6±24.8
第四组
单鞭 9
左云手 10
单鞭 11
92.0±21.5
78.6±37.3
92.6±23.8
97.6±15.5
, http://www.100md.com
53.2±43.2
94.0±14.8
145.3±29.4
97.2±24.9
141.5±29.8
156.5±24.0
123.0±34.3
151.5±27.7
第五组
高探马 12
右蹬脚 13
双峰贯耳 14
, http://www.100md.com
转身左蹬脚 15
69.3±47.8
89.1±22.5
101.1±10.9
93.6±35.4
83.6±32.2
85.2±24.3
98.3±13.0
91.2±32.0
86.8±26.2
137.3±29.0
152.5±24.5
, http://www.100md.com
132.1±30.6
149.1±26.8
140.2±24.2
155.3±22.1
137.5±30.4
第六组
左下势独立 16
右下势独立 17
44.0±20.9
66.0±39.0
60.5±38.1
54.0±30.6
, http://www.100md.com
110.2±37.8
121.6±31.8
118.1±34.7
96.3±43.1
第七组
左右穿梭 18
海底针 19
闪通臂 20
96.3±29.4
57.6±32.2
105.6±19.1
100.6±24.8
, 百拇医药
62.3±18.8
112.5±16.9
133.2±19.7
129.0±29.8
149.0±23.9
140.6±31.6
157.6±19.5
125.0±29.9
第八组
转身扳拦捶 21
如封似闭 22
十字手 23
, 百拇医药
收势 24
62.3±37.7
86.0±11.7
89.0±42.5
0°位
81.5±9.9
85.2±12.6
91.0±42.7
0°位
103.0±25.9
152.2±25.7
131.1±22.4
, http://www.100md.com
0°位
155.5±21.6
153.5±25.7
128.2±20.4
0°位
3 讨论
本文测得肩关节角度增加是练拳过程中盂肱、肩锁、胸锁和肩胸关节活动的总和,也包含脊柱运动的成分,实际上是太极拳动作在矢状面、额状面和水平面引起的全肩功能活动的结果。肩外展是肩关节的主要功能活动〔3〕,肩关节功能位置约上臂外展70°、前倾 15°~30°〔4〕。所以本文所测的肩关节72.1°至75.2°表示以外展和前屈为主的在肩关节功能位置范围内的太极拳全肩活动,特别能锻炼肩关节这种主功能,有助于上肢骨折康复。肘关节角度减小则表示练拳时上肢运动链的肘运动偶活动以屈为主。运动中肩肘关节角度增减意味着肩肘周围的肌肉特别是多关节肌也得到锻炼。从肩肘关节活动角度看,太极拳确有防治上肢骨折拆除外固定后发生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因此,在上肢骨折后续治疗中宜进行太极拳疗法。至于左右肩肘关节角度增减幅度的差别不明显,表明太极拳锻炼左右上肢的运动效果相似,更显示出太极拳注重协调、均匀和平衡的动作特点。总体上处在上臂偏离躯干体壁72.1°至75.2°,上臂前臂间夹角132.2°至136.5°的两上肢弧形运动形态,正是构成太极拳魅力的因素之一。
, 百拇医药
本文观察到,太极拳动作2左肩、动作10和12的左肩肘关节角度,动作4、6的右肩和动作5、17右肘关节角度接近功能位。这个现象提示,上肢骨折后续治疗中根据病情分别选用这些动作可能比整套太极拳更简单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此外发现上肢动作弧度基本上不受上臂长和前臂长的影响,提示不同年龄锻炼者练拳时肩肘关节角度变化差异可能不大。
4 参考文献
1,刘载生,等编.外科学总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156.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运动司编.简化太极拳.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3.3.
3,黄家驷,吴阶平主编.外科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433.
4,曲绵域,等.实用运动医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695.
收稿日期:1999-01-12,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运动保健 > 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