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波
单位: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990434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可由多种方式修复,1995年8月~1998年1月我院用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瓣修复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结果
1.1 一般资料
男8例,女4例。年龄16~62岁。外伤致缺损10例;肿瘤切除后缺损修复1例;瘢痕切除术后缺损修复1例。受区部位:内踝3例,外踝2例,足背5例,足跟2例。皮瓣面积最小5cm×6cm,最大10cm×15cm,筋膜蒂长8~10cm。
1.2 典型病例
, 百拇医药
患者,女,42岁。车祸致伤,右踝前方皮肤撕脱,胫前肌腱、伸趾长肌腱、足背动脉、部分踝前方骨质外露。行急诊清创、右小腿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皮瓣转移术,皮瓣面积7cm×10cm,蒂宽3cm,由翻转处切开小腿足背部皮肤、皮下,旋转皮瓣,覆盖创面。供区游离中厚皮片覆盖。术后观察皮瓣血运好,皮温比周围低,皮瓣肿胀,7d后渐消肿,皮瓣成活。
1.3 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皮肤质地、外形良好,恢复正常功能。
2 手术方法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取患肢在上半侧卧位,沿小腿后侧中线中上1/3以下设计所需大小皮瓣。首先切开皮瓣内外侧缘至深筋膜,切开皮瓣近端寻找并切断结扎小隐静脉,切断腓肠神经,将包含有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的皮瓣由深筋膜下一起向远端掀起。于小腿中正线切开皮肤、皮下至外踝上5cm,切取筋膜蒂宽2~3cm,此时筋膜皮瓣仅有一蒂和小腿相连。观察皮瓣血运,创面彻底止血,打皮下隧道或切开皮肤至受区,翻转皮瓣,调整好位置,皮瓣与受区皮缘相缝合。供区视所取皮瓣大小选择直接缝合或取中厚皮片游离移植。术中使用止血带,以便视野清晰。术后石膏固定患肢,按组织移植术后常规观察。
, 百拇医药
3 讨论
1992年Masquelt等[1]首次提出腓肠神经岛状皮瓣就是利用皮神经伴行血管既营养神经又营养皮肤的特点,制成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皮神经伴行血管呈丛状环绕神经,无法使其分离,独立供养皮瓣。1994年H.Hyakusoku等[2]报告应用腓肠神经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并用尸体小腿在筋膜层做动脉造影,发现围绕着腓肠神经旁,接近于外踝部血管动脉网稠密。所做皮瓣全部成活,认为皮瓣血运可靠。1998年戴善和等[3]将4例小腿皮肤包括深筋膜从肌膜剥离下来,结扎小隐静脉近端,自其远端均匀注入美蓝,小腿后外侧存在血循环;小腿染蓝范围是腓肠神经旁动脉网络系统供血范围。皮肤染蓝面积最大扩散12cm×17cm,建议皮瓣切取面积不宜超过这一范围。
术前应仔细观察皮瓣供区的血运情况,有无瘢痕及皮肤病,画出皮瓣大小,测出蒂长。术中切取皮瓣时应垂直切到筋膜下,深筋膜与皮下缝1针,避免与皮下分离而影响血运。皮瓣不宜过大。我们切取的1例最大皮瓣10cm×15cm,皮瓣远端术后坏死约1cm,与戴善和建议切取的最大面积有一定差距,术后反思可能与蒂宽不足或术中钳夹皮瓣有关。术后制动很重要,以免加重水肿影响皮瓣血运。高血压患者做皮瓣时应慎重。我们曾为1例高血压患者施行该手术,术中出血多,术后皮瓣血运危象。经局部物理治疗,全血输注及抗凝药物应用,血运改善。
, 百拇医药
主要优点:手术简单,不需吻合血管,不需特殊器械。腓肠神经切取后对供区的感觉功能影响小,仅表现为足外侧感觉减退或缺失,但可部分代偿。不牺牲主要动脉,在伴有重要动脉损伤的小腿也可使用本皮瓣。皮瓣切取面积大,筋膜蒂长,不易受压,在基层医院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Masquelet AC,Romana MC,Wolf G.Skin island flaps supplied by the vascular axis of the sensitive superficial nerves:anatomic study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leg.J Plast Reconstr Surg,1992;89:1115~1121
2 H Hyakusoku MD,H Tonegawa MD,M Fumiiri MD.Heel coverage with a T-shaped distally based sural island fasiocutaneous flap.Plast Reconstr Surg,1994;93:872~876
3 戴善和,潘明德.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解剖学研究.中华手外科杂志,1998;14:255~256
1999-01-11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990434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可由多种方式修复,1995年8月~1998年1月我院用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瓣修复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结果
1.1 一般资料
男8例,女4例。年龄16~62岁。外伤致缺损10例;肿瘤切除后缺损修复1例;瘢痕切除术后缺损修复1例。受区部位:内踝3例,外踝2例,足背5例,足跟2例。皮瓣面积最小5cm×6cm,最大10cm×15cm,筋膜蒂长8~10cm。
1.2 典型病例
, 百拇医药
患者,女,42岁。车祸致伤,右踝前方皮肤撕脱,胫前肌腱、伸趾长肌腱、足背动脉、部分踝前方骨质外露。行急诊清创、右小腿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皮瓣转移术,皮瓣面积7cm×10cm,蒂宽3cm,由翻转处切开小腿足背部皮肤、皮下,旋转皮瓣,覆盖创面。供区游离中厚皮片覆盖。术后观察皮瓣血运好,皮温比周围低,皮瓣肿胀,7d后渐消肿,皮瓣成活。
1.3 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皮肤质地、外形良好,恢复正常功能。
2 手术方法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取患肢在上半侧卧位,沿小腿后侧中线中上1/3以下设计所需大小皮瓣。首先切开皮瓣内外侧缘至深筋膜,切开皮瓣近端寻找并切断结扎小隐静脉,切断腓肠神经,将包含有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的皮瓣由深筋膜下一起向远端掀起。于小腿中正线切开皮肤、皮下至外踝上5cm,切取筋膜蒂宽2~3cm,此时筋膜皮瓣仅有一蒂和小腿相连。观察皮瓣血运,创面彻底止血,打皮下隧道或切开皮肤至受区,翻转皮瓣,调整好位置,皮瓣与受区皮缘相缝合。供区视所取皮瓣大小选择直接缝合或取中厚皮片游离移植。术中使用止血带,以便视野清晰。术后石膏固定患肢,按组织移植术后常规观察。
, 百拇医药
3 讨论
1992年Masquelt等[1]首次提出腓肠神经岛状皮瓣就是利用皮神经伴行血管既营养神经又营养皮肤的特点,制成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皮神经伴行血管呈丛状环绕神经,无法使其分离,独立供养皮瓣。1994年H.Hyakusoku等[2]报告应用腓肠神经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并用尸体小腿在筋膜层做动脉造影,发现围绕着腓肠神经旁,接近于外踝部血管动脉网稠密。所做皮瓣全部成活,认为皮瓣血运可靠。1998年戴善和等[3]将4例小腿皮肤包括深筋膜从肌膜剥离下来,结扎小隐静脉近端,自其远端均匀注入美蓝,小腿后外侧存在血循环;小腿染蓝范围是腓肠神经旁动脉网络系统供血范围。皮肤染蓝面积最大扩散12cm×17cm,建议皮瓣切取面积不宜超过这一范围。
术前应仔细观察皮瓣供区的血运情况,有无瘢痕及皮肤病,画出皮瓣大小,测出蒂长。术中切取皮瓣时应垂直切到筋膜下,深筋膜与皮下缝1针,避免与皮下分离而影响血运。皮瓣不宜过大。我们切取的1例最大皮瓣10cm×15cm,皮瓣远端术后坏死约1cm,与戴善和建议切取的最大面积有一定差距,术后反思可能与蒂宽不足或术中钳夹皮瓣有关。术后制动很重要,以免加重水肿影响皮瓣血运。高血压患者做皮瓣时应慎重。我们曾为1例高血压患者施行该手术,术中出血多,术后皮瓣血运危象。经局部物理治疗,全血输注及抗凝药物应用,血运改善。
, 百拇医药
主要优点:手术简单,不需吻合血管,不需特殊器械。腓肠神经切取后对供区的感觉功能影响小,仅表现为足外侧感觉减退或缺失,但可部分代偿。不牺牲主要动脉,在伴有重要动脉损伤的小腿也可使用本皮瓣。皮瓣切取面积大,筋膜蒂长,不易受压,在基层医院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Masquelet AC,Romana MC,Wolf G.Skin island flaps supplied by the vascular axis of the sensitive superficial nerves:anatomic study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leg.J Plast Reconstr Surg,1992;89:1115~1121
2 H Hyakusoku MD,H Tonegawa MD,M Fumiiri MD.Heel coverage with a T-shaped distally based sural island fasiocutaneous flap.Plast Reconstr Surg,1994;93:872~876
3 戴善和,潘明德.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解剖学研究.中华手外科杂志,1998;14:255~256
1999-01-11收稿, 百拇医药